钬激光费用:难忘9.18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9:42:40
难忘9.18教学设计发布者:杨秀宝发布日期:2011-07-18 09:02:19.0

教学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和平解决意义。

2、讨论东北沦亡的原因,提高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讨论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能够正确分析问题。

3、牢记历史,感受情境中中国人民的悲愤与抗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做真正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再现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并根据知识的联贯性分析两次事变的内在联系与必然性。

教学难点

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突破难点:在突出重点时,分析两次事变的内在联系,可以得出西安事变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而它的这两种特性,势必会有两种结果,引导学生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选取有用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歌曲《松花江上》导入新课,教师问:到底历史上的9月18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

(1)九一八事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柳条湖

借口:柳条湖事件(日本侵略军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结果:(1)日军占领东三省。(2)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在学生提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补充。

引导一:日本为何制造“柳条湖事件”?可以从以前的历史痕迹中寻找答案。得出日本侵华野心的递增性、重复性。

引导二:小组探讨三个问题(1)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东北军兵力多少?几月后,东北沦陷?(2)东北军为何不抵抗日军而撤兵关内?(3)蒋介石为何密令东北军不抵抗?

引导三:东北三省沦陷后,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铁蹄下,沦陷后的东北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铁蹄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可以通过日军大量的屠杀、迫害中国人的图片将日军在中国的种种罪行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的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

2)抗日风潮

引导一:面对日本残暴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反映又是如何呢?教师提供一些图片资源拓展、挖掘学生的知识库。

生:杨靖宇事迹

生:列举一些抗日英雄:佟麟阁、赵登禹、吉鸿昌、马占山、马本斋;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驰骋抗日战场的名将──赵尚志;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永远的丰碑──左权;功勋卓著的将军──徐海东。

引导二: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来说明人民、东北义勇军、东北游击队三股势力如何抗战的。

过渡:

从九一八事变中,我们可能看出日本的野心不仅是东三省,而是要独占中国。他占领东北后还步步进逼,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哪里?(──华北)而且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企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在全国人民反日运动推动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地点:西安;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逼蒋抗日。

原因:直接原因: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

根本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性质: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引导一:张学良、杨虎城作为蒋介石的部将为何敢以下犯上发动“兵谏”?

整理出西安事变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引导二:西安事变发生当年,如果是你会主张杀蒋、放蒋、还是囚蒋?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从西安事变发生时的复杂形势进行分析。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和各阶层人士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襟;张学良、杨虎城能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利益得失,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功臣,伟大的爱国者。

引导三:强调西安事变的意义,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拓展延伸:展示的两张图片说明了什么?如何评价?

归纳梳理:出示知识内容整合小结

总结:

我们要做的是铭记,而不是高呼“勿忘国耻”的口号。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