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2出场音乐:关于建设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08:37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我市成为广东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珠三角一体化建设的主力军、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的精神,以及省委提出的“两转型一再造”(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环境再造)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特色产业基地是指地理空间集中、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规模,通过培育扶持能够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或者产业群,成为对区域经济集约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区域。所谓世界级或者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主要是指该产业基地的主导产业及产品能够在国际上或者国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在国际或者国内掌握该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环节、战略要素和高端位置,拥有竞争的主导权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建设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必要性
(一)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目前,第四次全球制造业转移与重组初露端倪,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我市既面临着承接国际先进产业转移的机遇,也面临着要突破重围化危为机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环境容量需求型企业向外转移的挑战。近年来,由于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贸易摩擦和纠纷不断增加,增加了我市外向型制造业的市场风险。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人民币汇率升值,都直接影响了我市企业的生产成本,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这些,都迫切需要我市借助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二)是从容应对区域竞争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长三角、环渤海的快速发展,内地经济体的不断崛起,削弱了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区位优势,有限的产业要素将逐渐由集中变分散,使作为珠三角腹地的佛山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在产业发展导向上,上海早于2003年就提出了规划建设微电子产业基地、国际汽车城、化工区、精品钢铁产业基地、临港新城产业基地、船舶产业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天津市于2006年提出滨海新区未来的发展规划布局,重点实施“工业立区”、“物流兴区”、“科技强区”、“生态建区”四大战略。浙江省也在2003年颁布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将培育和建设30个左右以若干核心区块、核心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其中10个左右为全国性制造中心,20个左右为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以上海、浙江为代表的长三角和以天津为代表的环渤海在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已先行一步。为从容应对未来更加剧烈的区域竞争,要求我市必须奋起直追,集中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和集成国家、省的相关优惠政策,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
(三)是引领广东制造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到2012年,珠三角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市既承担广佛同城化的角色,也是带动珠江口西岸发展的重要工业基地,应按照“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政府推动、市场驱动、民间互动”的原则,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
广州的城市定位是“首善之区”,“要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的城市定位是“建设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际高科技城市、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会展中心、国际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和国际旅游城市”。与之对应,近年来广州、深圳的中心城区积极实施“退二进三”战略。但目前广东省整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上,制造业对于经济发展仍发挥着根本性、主导性和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广州、深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背景下,我市应本着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规划建设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的制造业基地,引领广东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成为能够代表广东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城市。我市在地理区位、文化背景、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也保证了能够担当起广东省先进制造业“领头羊”的重任。
(四)是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市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面临着由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向后工业化时期甚至更高阶段演进跃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着眼于未来以及提升竞争力的需要,以全球化的眼光着力打造若干个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集聚力和辐射力的特色产业基地,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破解我市目前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和人口、城市管理压力,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二、建设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可行性
(一)国家、省对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空前重视
党的十七大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珠三角地区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针对我省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汪洋书记提出广东要继续解放思想,并以全球化视野谋划广东未来发展。《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也提出了“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要求。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顺应产业簇群化和融合化的发展趋势,建立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高效率的产业组织形式。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从本质上看,就是通过产业空间结构再造和加强产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集群化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产业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以及突破产业间的条块分割,提高产业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实现内在机制的再造和竞争优势的再造。可见,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必将得到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为我市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外部环境。
(二)我市具备相应的产业基础和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大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造就了庞大的经济总量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在发展中,我市以区、镇(街道)为主战场,以工业园区、专业镇和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推动制造业集群集约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镇和产业集群经济,这为打造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33.3亿元,位居广东省第三位、全国第十一位。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1658.31亿元,工业增加值2743.06亿元,已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及其他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塑料制品、精细化工及医药、家居用品制造等十个各具优势的行业,十大优势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7.2%,工业已真正成为推动我市产业强市战略的主导力量。另据研究机构分析,我市企业本体竞争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1位、制度力竞争力居第4位、若干行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竞争力占全国同行业前列。相对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使我市具备了规划建设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良好基础。
三、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标准
(一)产业规模
基础好,比较优势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世界级特色产业基地主导产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超过20%,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主导产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超过10%。
(二)产业水平
基地内聚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内的骨干企业的经济效益、技术装备水平、信息化程度、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等指标要位居全球、全国前列,主导行业和产品领域形成佛山标准、佛山价格和著名品牌。
(三)产业外向度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特色产业基地应更深、更广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作用,引进来和走出去平衡发展,充分利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弥补弱势、增强优势,积极争取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有利地位。
(四)创新体系
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环境,我市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应更具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的特性。世界级特色产业基地要具有形成全球的产业集聚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标准缔造中心、品牌汇聚中心、创意策源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文化衍生中心、商务服务中心等的能力和条件,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技术合作机制,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要具备承担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基础和条件,已建立为特色产业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全国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机制,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
(五)市场前景
特色产业基地应不断适应消费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适应经济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在满足市场需求新潮流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而实现高效益和高增长。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增加值增速、销售收入增速、利润率等指标要显著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
(六)产业带动性
特色产业基地内的主导产业要具有强大的产业关联波及效应,能够同周边城市尤其是粤西地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形成产业对接,从而形成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整个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根据上述标准并结合我市实际,应着力打造白色家电、新型显示器件、现代陶瓷等三大世界级特色产业基地和专业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医药保健、汽车及零配件、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九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简称“3+9”特色产业基地)
四、建设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继续解放思想为动力,以世界眼光、全球思维为谋划,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重组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更大自主权的历史性机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按照着力推进产业发展转型、着力推进城市发展转型、着力推进环境再造的要求,在目前比较优势突出的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中规划建设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使我市成为广东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珠三角一体化建设的主力军、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排头兵,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现代制造基地和产业服务中心。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3+9”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成效初现,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3+9”特色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超过1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
到2015年,基本建成“3+9”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发展方式明显转变。“3+9”特色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超过22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6500亿元。
通过“3+9”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使我市制造业全面融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和价值链条并跻身高端环节,部分主导行业或者产品在国际、国内占据主导地位或者掌握若干关键领域,形成全球或者全国的产业集聚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标准缔造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品牌汇聚中心、创意策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文化衍生中心、商务服务中心(一个或者多个),将我市打造成为制造与创造相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配套、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现代制造基地和产业服务中心。
(三)发展原则
1、更加注重制造与创造相促进
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努力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体系。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自主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加强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企业自主创新载体和行业性、区域性技术创新中心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提高企业和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促进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化、知识产权标准化,组建一批产业集群标准联盟,形成一批产业集群联盟标准,并争取成为国家乃至国际标准。
2、更加注重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
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信息技术重组产业形态。推动技术研发与设计、生产装备与过程、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信息化,籍此改造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优化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配置。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行业网站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拓国内外市场。
3、更加注重制造业与服务业相配套
发挥服务业对工业的引领作用,开拓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发挥服务业对工业的增值作用,促进制造业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攀升,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发挥服务业对工业的增强作用,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我市工业由大变强。
4、更加注重体制与机制创新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引导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更高程度上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优势。积极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以国际先进企业为标杆,促进其经营管理与国际接轨。通过上市、联合、重组、兼并等方式形成一批国内乃至国际的行业龙头企业,成为产业集聚和辐射的中心,带动产业加快发展。围绕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尖、特方向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健康的产业生态群落。
5、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把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与建设生态市结合起来,研究实施再生、循环和综合利用的生产工艺,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推广节能技术,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贯彻《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方案和办法的通知》精神,落实《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广东省“双千节能行动”方案》、《佛山市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实施方案》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现场检查考核细则》,重点对年耗标煤5000吨以上的企业开展能源平衡测试和能源计量考核。落实单位GDP能耗统计、监测与考核实施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与考核办法,构建从上到下的完整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
6、更加注重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坚持市场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在产业规划、产业引导、政策调节、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重点推进、完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促进体系。
7、更加注重完善丰富产业链
围绕产业链的完善和价值链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和引进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创意中心等,将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和向两边拓宽形成产业网络,使产业链从只集中在产品制造过程的区段,延伸和拓宽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
8、更加注重国际产业合作
更加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开发利用,广泛开展CEPA合作。在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选择引进实力强、知名度高、业态先进、管理及技术在国内国际处于先进水平的现代制造业、物流、会展、金融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五、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培育对象
(一)三大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1、白色家电产业基地
(1)发展现状
家用电器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是第二大支柱产业,拥有美的、科龙、格兰仕、万和、万家乐、志高等一批优秀的白色家电制造企业。截至至2008年,家电企业及其相配套的企业2100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2008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家电生产企业29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73.73亿元、工业增加值465.29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3%、15.7%和17.9%。市场份额约占全省的60%和全国的15%,是全省最大的家电产业基地和全国最重要的家电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白色家电产业基地。我市白色家电产业链比较完善,已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家电及零部件生产供应基地。形成了一条规模庞大、品类齐全的家电零部件产业链条,在本地的零部件配套率达到90%以上,能够对本地及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形成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顺德家电博览会到去年已经举办了八届,为了提高会展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2008年起交给德国科隆展览公司筹办。此外,顺德白色家电总部经济已经初具规模,美的、海信科龙、东菱、万和等家电企业已明确将总部扎根顺德,实施总部经济运作。
我市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顺德家用电器产业基地、国家(顺德)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顺德区和南海区狮山镇两个广东省家电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顺德区北滘镇、勒流镇和南海区狮山镇三个广东省家电专业镇。顺德区及北滘镇分别被国家有关协会认定为“中国家电之都”和“中国家电制造业重镇”,南海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中国家电创新工业园”。拥有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电饭煲、电风扇、电子消毒柜、电热水器等产品产销量均居全国首位和全球前列。
根据日本电机工业会(JEMA)的调查预测,至2010年,全球白色家电需求将稳步增长。预计2010年的全球需求量为:室内空调约6237万台(年均增长3.3%),冰箱约9011万台(年均增长3.3%),洗衣机约8223万台(年均增长3.7%)。可见,在未来家电尤其是白色家电有着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家电行业工业总产值2150亿元、增加值6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13%左右。
到2015年,家电行业工业总产值3800亿元、增加值1100亿元,2011-2015年年均分别增长12%、13%左右。
重点加快白色家电核心技术,如压缩机新技术、制冷剂、热泵技术、变频技术等研发与应用;加快家电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发展。重点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完善产业链,大力发展家电会展业,努力建设家电产业的研发、设计、制造和国际交易中心,全力打造世界级的“白色家电之都”。
2、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基地
(1)发展现状
2006年,我市成功引进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亿美元建设液晶电视模组项目,目前液晶模组月产能突破20万片,到2008年底全年出货量超过694万片,产值超过102亿元。奇美的龙头效应已经和正在吸引一大批上下游龙头企业落户。随着奇美电子10.5亿美元投资计划和近100个配套项目的落实,预计到2010年总投资将超过20亿美元,年产液晶电视整机超过1500万台,总产值将超千亿元。广东中显科技有限公司“低温多晶硅TFT AMOLED项目”已建设启动,目前已有海信科龙、TCL、冠捷科技等新型显示大企业计划进驻。同时,我市已拥有国家(佛山)显示器件产业园和广东省TFT—LCD产业基地,狮山镇也于2008年7月获中国电子商会授予“中国(广东)平板(液晶)显示产业基地”,为平板液晶显示器件产业基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载体。
据Display Search统计,2008年全球大尺寸TFT LCD面板出货量累计达43900万片,较2007年增长11%;2008年全球等离子面板出货量达到1510万片,较2007年增长26%。另据iSuppli(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一家全球领先的针对电子制造领域的市场研究公司)的报告,2008年全球大尺寸TFT LCD面板的销售收入达到889亿美元,比2007年的741亿美元增长19.9%。到2012年,全球大尺寸TFT LCD面板的销售收入预计将从2007年的741亿美元增长到120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0.2%。据此预测,平板液晶显示器件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全球TFT-LCD产业布局调整仍在进行之中,未来几年全球主要的TFT-LCD面板生产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会加大在我国的投资力度。国家和省都对TFT-LCD面板和上游材料、配套元器件的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支持。因此,大力发展TFT-LCD将会对我市及周边地区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平板液晶显示器件行业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增加值250亿元。
到2015年,平板液晶显示器件行业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增加值750亿元,2011-2015年年均分别增长24%、24%左右。
力争将平板液晶显示器件产业建成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成为引领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的重要引擎。让拥有主知识产权的液晶显示“南海模组”产品成为平板液晶显示器件产业基地的核心产品,形成产业链配套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最终建成全球最大的平板液晶显示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平板电视生产基地。
3、现代陶瓷产业基地
(1)发展现状
陶瓷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我市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产业链发育最完善的陶瓷产业集群区。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年产量约占全省的90%和20%、全国的40%和16%、全球的25%和5%。2008年,有规模以上企业366家,工业总产值674.78亿元、工业增加值200.83亿元。全市陶瓷行业(含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增加值约300亿元。我市是全国最大的陶瓷装备制造业基地,产值占全国的80%以上。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化工色釉料生产基地,陶瓷色釉料生产约占全国的50%以上。陶瓷专业市场也非常发达,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陶瓷专业市场群落,培育了“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中国(石湾)陶艺文化节”等知名展会。
目前,我市拥有新明珠、新中源、东鹏、鹰牌、蒙娜丽莎、钻石、欧神诺、顺成等大批骨干企业及著名品牌,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中国名牌产品8个。建筑卫生陶瓷的一些领域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我市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协会认定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中国陶瓷名都”,被省有关部门认定为“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我市拥有完善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检测体系。是全国各类陶瓷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陶艺大师)最为集中的地区。此外,我市还有为陶瓷产业配套的认证、媒体、包装、物流、广告、策划、教育、培训等相关配套企业和机构,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格局。
从当前全球陶瓷市场格局看,日本与我国台湾一直是亚洲陶瓷生产技术最高、质量最好和出口额最大的地区。但近年来因资源减少、工人费用高等因素,造成利润率下降,已开始转向生产高质产品。从国内市场情况看,名特优新陶瓷产品供不应求。在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业带动下,高档陶瓷和中高档卫生陶瓷也十分抢手,质量好的传统产品继续畅销。
(2)发展目标
按照“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的原则,到2010年,陶瓷行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保持在430亿元、130亿元左右。
到2015年,佛山陶瓷上下游整个产业链,预计总产值可以接近1000亿元。其中建筑陶瓷的工业总产值约为500—550亿元。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约为150亿元,陶瓷装备、辅助材料、服务行业约为300亿元。陶瓷产品出口量大幅提升,出口比例接近30%,行业总出口量超过200亿元。行业素质明显提高,生产规模超20亿元的陶瓷企业2~4家,其中超10亿元的10~15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8个、中国名牌产品达到12个;
通过全力推进陶瓷产业的改造提升,促进陶瓷产业与城市、环境、资源和谐发展,促进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跃升,逐步建成“六个基地”(产业总部、陶瓷装备、高端建筑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化工色釉料生产基地)和“六个中心”(研发设计、检测认证、会展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中心),以创新、创意推动佛山陶瓷从传统走向现代,促进我市陶瓷文化的传承发扬和我市陶瓷区域品牌的巩固提升,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陶瓷之都”。
(二)九大国家级制造业基地
1、专业机械装备产业基地
(1)发展现状
机械装备产业是我市第三大支柱产业。2008年,有规模以上企业1269家、工业总产值1693.92亿元、工业增加值461.99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8.8%、15.8%和17.8%。我市装备制造业以轻型专业机械为特色优势,形成了陶瓷机械、电气机械及设备、压力机械、木工机械、塑料机械、纺织机械、玻璃机械、印刷包装机械、金属加工机械、医疗器械、模具、机械零配件等一批特色主导行业。其中,陶瓷机械、木工机械约占全国市场的85%和50%;塑料机械、压力机械约占广东市场的30%和40%。陶瓷压机、干式变压器、床具机械、注塑机、针织大圆机、真空泵等产品的技术水平领先于国内甚至国际同行。牙科综合治疗机、义齿、轮椅、医疗护理床等医疗器械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或者前列。我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国家火炬计划佛山精密制造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中国医疗器械(佛山)产业基地。南海区桂城街道和顺德区大良街道、伦教镇三个广东省机械装备类专业镇。顺德区伦教镇和陈村镇分别被国家有关协会授予 “中国木工机械重镇”和“中国机械装备工贸名镇”称号。
从发展前景看,装备制造业将成为经济全球化下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从国内需求看,国内经济先发地区的产业逐步向重型化结构调整升级,发展装备制造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机械装备行业工业总产值2150亿元、增加值58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12%左右(注:此数据包含了汽车及零配件行业的数据,下同)。
到2015年,机械装备行业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增加值1100亿元,2011-2015年年均分别增长13%、14%左右。
实现大中型企业中半数以上企业的技术和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骨干龙头企业的技术和装备达到或接近于国际领先水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40%以上。加快发展核电装备、风电设备、高压输变电、轨道交通设备等重大成套装备制造和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2、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产业基地
(1)发展现状
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产业是我市第一大支柱产业。2008年,有规模以上企业1323家、工业总产值1973.64亿元、工业增加值511.69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9.6%、18.5%和19.7%。该行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华南地区最大和全国最重要的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基地之一。我市建筑铝型材产量约占全省的60%、全国的40%;不锈钢产品产量约占全国的35%,其中不锈钢管材约占全国的80%;小五金产品产量占全省的40%以上、全国的20%以上;金属食品罐产销量占全省的近70%。拥有中国再生金属物流加工基地和广东省火炬计划顺德金属材料产业基地;拥有南海区丹灶镇(金沙)、大沥镇两个金属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拥有禅城区石湾镇街道(澜石),南海区大沥镇、丹灶镇、九江镇,顺德区勒流镇,高明区杨和镇、更合镇七个广东省金属专业镇。禅城区石湾镇街道(澜石)被国家有关协会授予“中国不锈钢名镇”和“中国不锈钢商城”的称号,南海区大沥镇被授予“中国铝材第一镇”和“中国有色金属名镇”称号。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行业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增加值65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12%左右。
到2015年,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行业工业总产值4600亿元、增加值1250亿元,2011-2015年年均增速13%、14%左右。
到2010年,建设和发展3-4个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专业金属物流市场,佛山市总体金属物流吞吐量达到2000万吨,年交易额达到800亿元,使佛山成为全国最大的金属材料加工与物流中心之一。
到2015年,主要骨干企业分别在各自主营产品领域发挥更强的主导作用,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建设6-8个国家级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市中小型企业主要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全部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大型企业的生产水平、工艺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1)发展现状
纺织服装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2008年,有规模以上企业972家、工业总产值808.7亿元、工业增加值242.80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4.4%、7.6%和9.4%。我市纺织服装行业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相对完善,从纱线、针织布、梭织布、经编、染整纱布、化学纤维、各类服装(包括童装、内衣、运动服、牛仔服装、皮衣、西服、衬衣、羽绒服、袜子等)到纺织机械(剑杆织机、喷气织机、大圆机、商标机等)均有生产,在面料、针织、牛仔布、童装、袜业、内衣等多个产品领域已具备相当的产业基础和规模,这在国内来说是少见的。拥有西樵轻纺城、盐步内衣城、张槎针织城、环市童服城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和英威达、溢达、南新、南溢等一批龙头企业。拥有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合成革产业基地两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禅城区祖庙街道(环市)、张槎街道,南海区西樵镇、里水镇、大沥镇(盐步)、桂城街道(平洲),顺德区均安镇等七个广东省纺织服装专业镇。南海区西樵镇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和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禅城区祖庙街道(环市)、张槎街道和南海区大沥镇、里水镇、西樵镇分别被国家有关协会授予“中国童装名镇”、“中国针织名镇”、“中国内衣名镇”、“中国袜业名镇”和“中国面料名镇”的称号。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纺织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增加值3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10%左右。
到2015年,纺织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1850亿元、增加值550亿元,2011-2015年年均分别增长13%、13 %左右。
到2015年,纺织服装产业规模要进入全国地级市纺织服装产业前十位,形成规模以上企业超千家,产值过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超百家,形成“佛山纺织”的著名区域品牌
4、食品饮料产业基地
(1)发展现状
食品饮料行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2008年,有规模以上企业162家、工业总产值319.53亿元、工业增加值93.15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4%、3.0%和3.6%。该行业以调味品、软饮料、米酒、啤酒和饲料等为主,并在全省、全国具有一定优势。拥有海天、健力宝、顺德酒厂、九江酒厂、太吉酒厂、通威饲料、广顺饲料、九江饲料厂等一批龙头企业;近年又引进了青岛、燕京、百威、金威、生力等啤酒龙头企业和伊利等乳业龙头企业。其中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企业,目前还在高明沧江工业园建设全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启动“双百”工程(即年产量100万吨、产值100亿元),届时我市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广东健力宝集团是我国饮料行业的主要龙头企业之一;我市米酒行业传承岭南悠久历史文化,深受珠三角和海外华侨市场的欢迎,尤其是“石湾玉冰烧”被评为国家级米酒香型(豉香型)代表产品,成为国家11种白酒香型代表酒中惟一一个产自广东的代表酒,与茅台、五粮液等一同成为国家酒代表;啤酒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行业,随着青岛、燕京、生力、百威、金威等一批啤酒龙头企业落户,年总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目前,我市还正在引进一批国际国内食品饮料的龙头企业,届时将在若干领域内成为全国最大的食品饮料产业基地。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食品饮料行业工业总产值430亿元、增加值12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15%左右。
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增加值330亿元,2011-2015年年均分别增长20%、22%左右。
到2015年,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中心,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的新突破,重点企业占领国内高端市场,成为全国名优品牌集聚度最高的食品饮料制造基地。
5、家具产业基地
(1)发展现状
家具行业是我市传统特色优势产业。2008年,有规模以上家具制造企业384家,工业总产值296.00亿元、工业增加值78.77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7%、2.8%和3.0%。形成了龙江、大沥、九江等的家具制造,乐从的家具销售,伦教的木工机械,容桂的涂料,勒流的小五金等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合作、集群化发展的家具产业基地和家具总部经济。我市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家具生产基地之一,产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乐从是全球最大的家具销售基地之一,产品销遍全球。龙江是全国最大的家具原辅材料生产和集散基地,有销售企业1000多家。伦教是全国最大的木工机械生产基地。顺德是全国最大的家具漆生产基地,约占全国的50%以上。乐从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授予“中国家具商贸之都”等称号,龙江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授予“中国家具材料之都”、“中国家具制造重镇”等称号。拥有联邦、锡山、三有、锡安、金宝马、前进等龙头企业,其中锡山家具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户外休闲家具生产企业。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家具行业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增加值1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15%左右。
到2015年,家具行业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增加值270亿元,2011-2015年年均分别增长20%、22%左右。
通过组建顺德家具研究院,为家具产业培养一批家具产品设计、质量检测等方面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促使家具产品的附加值提高20%-40%,产品质量检测达标率90%以上。
6、医药保健品产业基地
(1)发展现状
该行业是我市传统特色优势产业。2008年,医药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29家、工业总产值36.67亿元、工业增加值13.0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0.4%、0.4%和0.5%。全市现有医药生产企业39家、保健品生产企业16家(部分企业有重复交叉)。我市是“岭南成药之乡”,中医药生产有着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基础,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很多传统的中成药均发源于我市。该行业形成康富来、盈天、顺峰、德众、冯了性、华天宝、一方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及一批拳头产品。涌现一批新型中药生产企业。近年来,我市生物医药和保健品领域也取得一定突破,顺德区引入南方医科大学校区落户的同时,与南方医科大学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联手建设南方军科生物医药研究院,为发展生物医药提供良好平台。该行业将会发展成为一个既传统又新兴的行业。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50亿元、增加值1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20%左右;
到2015年,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增加值60亿元,2011-2015年年均分别增长25%、28%左右。建成一个年销售额3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建成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3个。
7、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基地
(1)发展现状
该行业是我市的新兴行业。2008年,有规模以上企业154家、工业总产值232.56亿元、工业增加值66.94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3%、2.1%和2.6%。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汽车及零配件企业300多家,其中有本田变速箱、爱信精机、丰田纺织、本田用品、爱美迪、巴斯夫、阿迪雅、依多科、阿兹米特、国分精密、丰田合成、爱三工业、东海理化电机、光洋六和、丰田工机、住友商事、日本矢崎集团、丰富汽配和优达佳等国际知名汽配企业和福迪汽车、文灿压铸、中南铝车轮、安驰铝合金车轮、豹王滤心、阜康汽车、富华工程机械等一批民营龙头企业。形成了佛山国家高新区、南海经济开发区、南海工业园区、顺德工业园区、三水工业园区及里水镇等产业集聚区,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链。中国汽车零部件(三水)产业基地、国家汽车配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成功落户我市,狮山镇为广东省汽车配件专业镇。根据世界汽车业的发展经验,整车对零配件产业发展的带动比例可以达到1:1.7。根据广州整车的生产规模,我市汽车零配件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长和上升空间。今后我市将充分依托现有的汽配产业优势和福迪等4家整车生产企业,积极引进汽车及零配件企业,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配件生产基地。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汽车及零配件行业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增加值1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22%。形成20家有较大规模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总成及零部件专业厂,重点零部件取得突破,逐步形成模块化,争取多家企业进入国际供应商行列。打造2-3个上规模上档次的汽车及零配件物流、销售及服务市场。
到2015年,汽车及零配件行业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增加值400亿元,2011-2015年年均分别增长30%、32%左右。建立一批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总成零部件企业。
8、新材料产业基地
(1)发展现状
我市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新材料产业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群体之一,形成了佛山塑料集团、英威达、杜帮鸿基薄膜、殷华特殊金属、精密电工合金、冠丰塑胶、日丰企业、南新无纺布、蓝箭电子、国星光电、承安铜业、兴发铝型材、季华铝业、华昊化工、华润涂料、大鸿制釉、佛山市陶瓷研究所、炜林纳、佛山照明等数十家龙头骨干企业。已经建立10多个国家、省级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涉及新材料产业的各个领域。国家火炬计划佛山新材料产业基地已落户高明沧江工业园。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增加值25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3%、38%左右。
到201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增加值900亿元,2011-2015年年均分别增长25%、27%左右。新材料产业发展成为我市新兴支柱产业,形成若干个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域和主导行业,培育20个以上龙头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拥有高水平的新材料技术研发力量,多个领域的新材料技术全国领先。
9、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1)发展现状
节能环保是我市的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产业之一,专业化的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新的商业机会和巨大的发展契机。我市在节能家电、节能灯具、节能燃气具、节能电子、节能机械装备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并从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广东节能技术及应用展览会”。我市环保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基础,而且成长性强。涌现出南海发展、佛山分析仪、广东汇众水处理设备、科艺普实验室设备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市环保产业总产值约为180亿元,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1.7%,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南海区正在筹建“南海节能光电产业基地”。2009年1月,广东省政府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签订太阳能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将投资30多亿元,在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打造广东太阳能产业基地。三水佳利达公司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作建立了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太阳能光热技术集成和产品研发工作。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宜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技术的开发与服务、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制造、节能环保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等领域。
(2)发展目标
到2015年,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我市新兴支柱产业,形成若干个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域和主导行业,培育10个以上龙头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拥有较高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力量,部分领域的节能环保技术全国领先。
六、建设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政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落实领导分工联系制度和领导责任制度,切实加强对产业基地建设的领导。各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建设产业基地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思路,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和实施意见。各级经贸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对产业基地建设的组织实施,落实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市、区分别设立建设世界级国家级产业基地联席会议制度及其办公室,作为产业基地建设的组织协调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
(二)加快制定规划政策
以世界眼光和全球战略思维谋划产业基地的发展定位,每个产业基地编制一份规划或者指导意见,明确发展的基础、思路、原则、目标与政策措施。强化规划的引领和实施,提高规划在执行过程中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同时,要制定配套的政策意见,加强对各产业基地的指导和扶持,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加快产业基地的发展和提升。
(三)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佛山国家高新区实行“一区六园”新管理体制的机遇,用世界眼光建设一流的国家级特色产业工业园区,为产业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载体。推进“创业创新”战略,加快建设以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为核心的创新网络,带动各产业集群(专业镇)和产业基地的技术创新及产品升级换代。建立和完善科技孵化器、特色产业研究开发院、区域性和行业性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升级提供动力。以专利、标准、品牌为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切入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推动产业基地、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解决产业基地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积极实施“数字佛山”战略,建立和完善一批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咨询机构,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检测、质量认证、信息技术支持和电子商务服务,推动产业基地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四)积极抓好招商引资
要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招商引资的策划,积极引进投资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在推进“3+9”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重大项目、科技领军企业。同时,要积极推进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为我市产业“腾笼换鸟”,腾出空间来提升和重构现有产业,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同步推进。在选择招商的对象上,重点放在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中央企业和港澳台企业上,特别是鼓励他们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与此同时,要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结合起来,推动利用外资重点从加工环节向研发环节转变,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从引资向引智转变。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以世界眼光全面谋划我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全面实施《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年)》。加快与广州新白云机场、新火车站、南沙港等三大交通枢纽的路网对接,完善我市与周边城市的路网体系。按照一体化目标,加强市政设施、产业空间布局、社会事业等协调发展,促进“禅桂新”核心区加快形成。东平新城5年新城初现,10年成为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发展区、公共服务区,有浓厚岭南风貌的绿色新城。大良-容桂组织要加大建设力度,形成百万人口中心城区。以一环“南拓”为重点,加快城市快速干线公路网建设,积极推进广佛线等轨道交通建设,打造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密切城市各组团联系和互通,为建设世界级、国家级产业基地提供支撑。
(六)健全投融资保证体系
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有关补贴规定,加大财政投入,集中财力设立世界级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产业基地跨越发展。加强政、银、企的沟通协调,落实政府、银行信贷合作协议,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进行业务创新、产业创新,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对产业基地内企业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加快推进实施金融发展三项计划(简称“3P”计划),包括金融市场发展的创新试点计划,创业风险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担保基金发展的基金引导计划,企业上市的463计划(即在2008-2011年的4年时间,至少推动100家企业启动上市程序或者实施股份制改造,其中60家企业成功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总额达到300亿元,加快形成资本市场的“佛山板块”)。政府加强引导金融创新,把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打造成为创新平台。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支持试点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培育和引进风险投资企业,拓展风险资本来源渠道,充分运用风险投资促进产业创新,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适时发展针对特定行业的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作,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积极稳妥发展信用担保行业,推广信用但保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扶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
(七)加强能源保障体系
一方面抓好能源供应体系的建设。重点抓好南海发电一厂扩建工程、顺德德胜电厂二期扩建工程、三水恒益电厂“上大压小”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投资,新建、改建一批电网项目。对现有电网网络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积极研究探索建立石油、天然气、煤碳等能源储备体系。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改造提升和调整转移,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各种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设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
(八)加强人才资源开发
加快推进“人才开发”战略,创新人才理念和开发模式,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高端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积极参与区域人才合作,抓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推进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打造一流的聚才环境,为建设一批世界级、国家级产业基地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重点是打造一批在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占据国内前沿技术制高点的创新团队,力争用3年时间建设10个纳入国家支持计划的、30个处于省内领先的、50个具有地方优势的创新团队;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善于开拓经营、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出资人认可的企业家;培育一批适应产业升级需要、能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性难题的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特有工种、关键岗位中探索设立首席技师、首席操作师、工种带头人、专家型技能人才等高级职位,对掌握高超技能、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实行破格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制度。
(九)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行业。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和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维护企业知识产权。整顿规范商品生产和市场经营秩序,全面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和消防安全管理,营造安全稳定、规范有序的生产经营环境。

475号
关于建设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方案 关于建设毕节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建议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草地桃园基地的建设 关于中职学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关于印发《湖南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印发落实省政府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意见的分工方案的通知 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废止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五年榆阳区基地建设目标 团队精神的建设和和推行方案 关于命名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决定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项目分析 高职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喜”与“忧” 关于机关效能建设的几个问题 (0900)玉林市[古称郁林州 全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国家级建材生产出口基地、皮革服装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 建设乡新合村元葱种植基地简介 歌华:建设文化服务基地 黑龙江关于在全省开展以“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的方案 关于土壤学 | 园艺师基地 西吉县特色产业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3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