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遮阳棚:开放的视觉?中国美术学院七七级七人作品展(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0:55:16

开放的视觉?中国美术学院七七级七人作品展

  • 2008-4-28 16:28:09
  • 来源:博艺专稿
  • 网友评论 0 条
  • 进入博艺论坛

.Tdc255 { display:none; }

 

 开放的视觉
尹呈忠

    1977 年中国恢复中断了十年之久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高考的恢复点燃的不仅仅是千百万期盼已久的学子们的信心与希望,它已被人们视为时代潮流与国家命运的转折点,正是高考的恢复直接改变了中国教育的多年弊端,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也许是积十年之功,这一届的考生有着中国教育史上不曾有过的丰富、成熟与坚忍,他们的身上有着自觉承担的责任,并深刻意识到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的复兴之路息息相关。

 

    幸运地从数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的中国美术学院的七七级同学,他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忘我地投入专业学习。记得进校初期的素描学习单元,我班同学白天画好作业,晚上仍关在教室里继续画石膏像,直至画到夜里一两点都是常有的事。假期里同学们到处采风写生,作画不缀,林琳、焦小健甚至结伴远赴内蒙古写生,学校有感于同学们高涨的学习热情,还破天荒地为暑假里留在学校的同学们提供模特,那时艺术学习的氛围至今让人感动和怀念。

    是这些得时代之恩赐,受命运之眷顾的中国美术学院七七级同学,在那改革开放的春风萌动的时刻,即敏感于时代变革的脉跳动,敏感于现实人生的寒凉饥苦,敏感于艺术语言的形式话题。在美术界及其他美术院校同学正在反思过去,清理文革余毒,创作“伤痕美术”作品的时候,中国美术学院七七级油画班的同学已经将目光一面投注于社会低层的现实生活,一面投注于艺术的本体。1979 年底渔岛写生归来的作品,就集中反映出了同学们对现实人生真诚的人文关怀以及对艺术表现诸多形式问题的思索。

 

    在最初的强化造型基础训练的同时,同学们就在资料室开始广泛涉猎与阅读西方现代美术流派的画作及其理论,学院新购入的大量进口图书资料无疑更开拓了大家的艺术视野,开放的视觉使同学们对艺术的思考更趋活跃和深入。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们在教室里的作业以及最后的毕业创作都还大多止于具象、表现、印象派等形式风格,但课外的作业已呈现出超级写实、抽象、综合材料等多样形态,这些基于真诚感受和严肃思考的艺术表现虽然一时领了风气之先,但对于当时普遍仍然守持传统艺术思维和审美习惯的人而言,这些都难以被认可和接受。今天我们回顾当年,在那极左思潮仍然禁锢着许多人,思想解放尚未作为重要话题提出的日子里,这一切有关艺术表现及形式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就无异于是离经叛道。

 

    也许大家的心智过分集中于艺术问题,也许对极左思潮及其影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警惕,当然,对那时尚还稚嫩的年轻人而言,也许还缺乏对人情世故的洞悉,这些在今天看来再正常不过的艺术问题,当时却让中国美术学院七七级油画班的同学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回首往昔,事是人非。

 

    我们感叹于世事的难以预料,今天在中国,禁锢的思想终于为创新的意识所打破;我们感叹于时代的巨大变迁,现在,封闭的视觉也终于被开放的视野所取代;我们还感叹于人类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它总是能够通过人们的观看方式、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来予以印证。
这一次,我们借母校校庆之机而相聚的七位同学,愿再一次用各自不同的视觉方式和表达方式来印证这一切。

 

展会现场(点击查看大图)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