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电影天堂:蒋介石"文胆"之子的非凡人生:父亲自尽时,他走向解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2:52:22

   幼年陈砾和父亲陈布雷

    作为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为蒋介石写了很多反共的文章,可他的8个子女中,4人加入了共产党,其中就有陈砾,他是陈布雷最小的儿子。1948年陈布雷吞食安眠药自杀,蒋家王朝为之震惊。而就在这时,刚满19岁的陈砾,不顾家庭的呼唤,毅然决然地走出北大校门,走进河北解放区,成为一名宣传革命事业的新闻战士。据说陈布雷家教极严,写遗书时都叮嘱子女不要参与政治,为什么连他最小的儿子陈砾都会背叛他呢?陈砾早已去世了,记者采访其夫人张燕平、长子陈庞,从他们的叙述中了解陈砾非凡的人生。

    父亲曾是他崇拜的对象

    7月9日,在北京朝阳区惠新苑的一座公寓里,记者见到陈砾的夫人张燕平和其长子陈庞。

    张燕平老太太81岁了,腿脚不便,推着助行椅走路,但记忆还好,思维清晰,言语清楚。1950年她19岁时进天津日报工作,和陈砾一样都是天津日报元老级人物,所以见到天津日报的记者,又是要采写她爱人的事情,非常高兴。陈砾一生中为革命背叛了家庭,为建设新中国兢兢业业,不想日后却因出身问题屡遭磨难,其心中的委屈,只有张燕平知道。多少年来,除老同志石坚、方放在陈砾去世时,写过悼念陈砾的文章外,很少有媒体关注过他的人生,特别是他和陈布雷之间的父子关系,如今《天津日报》想要报道陈砾的生平,老太太心情激动。老太太坐在沙发上,打开一本本厚重的老相册。其中一张褪色的老照片上,记录着北大学生愤怒游行的场面,游行队伍里陈砾瘦弱的身影清晰可见。一张张老照片,勾起她和儿子的回忆。

    陈砾,1929年出生于上海。其祖父是浙江慈溪一位亦农亦商的茶商,家境优裕。其父陈布雷原为报人,《时事新报》的主笔。早在陈砾出生前,1927年陈布雷就已开始追随蒋介石。陈砾出生时,陈布雷辞去报馆之职,到浙江省任教育厅厅长。

    陈布雷先后两段婚姻,共育子女8人。前妻5年内为他生养5个孩子,最后死于难产。后娶的妻子为他生养3个男孩,最小的一个就是陈砾。天下父母爱幼子,陈布雷最喜欢陈砾,闲暇时总爱抱着他玩,只可惜他政事缠身,后来被叫到蒋介石身边,整天跟着蒋介石,南京、庐山、武昌等地到处跑,顾不上住在上海的妻儿。

    张燕平说,以前陈砾和她讲过,父亲陈布雷家规很严,他自己生活俭朴、洁身自好,也要求孩子们必须像他一样,不得沾染纨绔子弟的习气,吃饭时孩子们眼前一人一个小碟,小碟里的饭菜吃不干净,别想再夹其他的菜。陈砾自小由母亲王允默带大,王允默幼儿师范毕业,所事工作就是幼儿教育,加之写得一手好文章,对陈砾的成长影响极大,以致陈砾从小就聪慧过人,小学没读完就跳到初中,初三没读完跳到高中,高中读两年就考进了大学。

    1937年“8·13”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砾一家乘卡车到九江,换乘轮船去重庆。路上日本军机沿江轰炸扫射,陈砾乘坐的轮船差点被炸翻在长江里,从那时起,8岁的陈砾就懂得了什么叫国弱有人欺。

    逃难到重庆之后,陈氏父子相聚的时间反倒多了一些。陈布雷乃蒋介石“文胆”,撰写文章是其主业。看父亲终日伏案疾书,陈砾很崇拜。他自己也写文章,与同学在上初三的时候创办了一张《公能报》,没钱印刷,就用手抄的形式在重庆南开中学校园里张贴,内容多是校园生活和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只要有空,陈砾会向父亲讨教一些国际大事。比如会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问题?当时苏美两国的大军都已攻进德国,攻克柏林之后,两大阵营之间咫尺相见是否会起争端?陈砾问父亲,父亲就告诉他一个秘密:尽管苏联和日本之间签有互不侵犯条约,但苏联已在雅塔尔会议上,承诺对德作战胜利三个月后对日本宣战。也就是说,苏美之间还有共同的敌人,短期内怎会相互开战?不久,学校就“是否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问题,展开一场英文辩论会。当时国民党当局特别盼望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以谋取反共剿共的外部支持,所以持国民党一方立场的学生主辩第三次世界大战一定会发生。陈砾作为反方的主辩手,力辩没有这种可能。最后事实证明陈砾判断正确。那一年,他才14岁。

    作为父子,陈砾对父亲的感情是深厚的。解放后五六十年代,极“左”思潮极端泛滥时,直接为蒋介石个人服务的陈布雷,自然就成了“反动”的代名词,与其沾边儿者皆为右派。陈砾身为陈布雷之子,“运动”一来在劫难逃,但他还是坚持保留着与父亲陈布雷的一张合影照。后来,那张照片在抄家时被造反派当作“反革命”的证据给抄走。等事情过后,他还是要去讨回那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