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制散热器生产厂家:倚楼静听风吹雨---袁耀的《山雨欲来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44:19
倚楼静听风吹雨 ——袁耀的《山雨欲来图》(图文) 时间:2008-12-21 来源:中国书画报2008年92期 作者:张楠 点击: 748

《山雨欲来图》

界画又称“屋木”、“宫室”,是以宫室、楼阁、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的绘画门类。界画最初就是建筑的设计图稿,讲究工整细致。后来经过画家们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界画由简单的设计图稿发展为具有艺术美感的独立画科。界画主要是以界笔直尺画线,线条粗细均匀、横平竖直。界画自东晋出现以来就因“媚”、“俗”、“匠”而被视为下品,少有画家染指。直至清代初期,楼阁界画领域才出现了两位堪称大师的人物——袁江、袁耀父子(一说叔侄)。他们擅长青绿山水界画。其青绿山水界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风格独特。 

袁氏的界画或以古代著名建筑为描绘对象,或以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为表现内容,或以实景为粉本,或以诗句入画,题材丰富。我们现欣赏的《山雨欲来图》(见右图),就是袁耀根据唐代诗人许浑的诗句创作而成的。此作为绢本,设色,纵194.7厘米,横116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作品左上角题款:“山雨欲来风满楼,袁耀拟意。”作品钤“袁耀之印”(白文)、“昭道氏”(朱文)两方印。此画采用鸟瞰式的全景构图,景物繁多、结构准确、层次分明。风本无形,看不见,摸不着。画家如何表现山雨来临时风起云涌的场景呢?袁耀通过自己平常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描绘了倾斜的树木、飘摇的小舟、低伏的庄稼和奋力前行的农夫,巧妙地表现了这一主题。画面主体为一座突兀、高耸、险峻的山峰,气势逼人。山前的房舍在巨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渺小。崖边夹生着一些灌木丛。淙淙细流在奇石后汇成瀑布,直泻谷底。大片的水域滋润着绿地,湿气弥漫。楼阁中,有桌凳、榻屏,一人倚栏凝思;庭院中,树木葱郁,浓荫成片;天空中,乌云滚滚,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给人一种紧张的气氛。

唐代许浑曾在《咸阳城东楼》中写道:“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袁耀的《山雨欲来图》正是据此诗句拟意的。他以富有动感的笔墨,营造出具有内在张力的画作。画面上,雅致的静态楼阁被包围在灵动的山水中,楼阁精巧、山石雄伟,两者浑然一体。

袁耀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继承了青绿山水界画的传统,且将其发展到一个新境界。他追摹宋代郭熙和明代仇英、蓝瑛,又受到清代颜峄、李寅的影响,形成了自家风貌。袁耀画的线条细如毫发、一丝不苟,设色近似北宋末期的院体青绿山水画。宋代的院体青绿山水画多用直线勾勒,施以大面积的青绿色;而袁耀的青绿山水界画则用线曲折、顿挫,富有变化。在《山雨欲来图》中,前景山石多用鬼面皴和钉头皴皴出,用笔灵动。如仰、如卧的山体与姿态各异的树木相互映衬,有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楼阁绘制得严整细密,每一飞檐、每一斗拱都描绘得细致入微、准确无误,真可谓“笔画匀壮,深远透空”、“方寸之间向背分明,角连栱接而不杂乱”。画家将楼阁与山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又减弱了界画的一些设计痕迹,可见其构思的巧妙。袁耀还画过许多同类题材的作品,其构图形式与《山雨欲来图》大体相同。纵观此图,风起云涌,草木飞动,气势雄伟,构思奇巧,用笔缜密。

袁耀字昭道,江苏江都人。精于界画,兼擅山水画、人物画,宗法宋、元诸家,为一代名手。清代画坛宗奉“四王”,界画楼台之作不为时人所重。至近代,始在山西太原尉姓家发现袁氏父子作品,创作时间约在1739年至1778年间。自此,二人其名远扬,有“二袁”之称。存世作品有《水殿纳凉图》轴,现藏中国美术馆;《汉宫秋月图》轴,现藏天津博物馆;《盘车图》轴,现藏山东省博物馆;《海峤春华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阿房宫图》轴,现藏南京博物院;《山水楼阁图》册(十二页),现藏中央工艺

倚楼静听风吹雨 ——袁耀的《山雨欲来图》(图文) 时间:2008-12-21 来源:中国书画报2008年92期 作者:张楠 点击: 748

《山雨欲来图》

界画又称“屋木”、“宫室”,是以宫室、楼阁、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的绘画门类。界画最初就是建筑的设计图稿,讲究工整细致。后来经过画家们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界画由简单的设计图稿发展为具有艺术美感的独立画科。界画主要是以界笔直尺画线,线条粗细均匀、横平竖直。界画自东晋出现以来就因“媚”、“俗”、“匠”而被视为下品,少有画家染指。直至清代初期,楼阁界画领域才出现了两位堪称大师的人物——袁江、袁耀父子(一说叔侄)。他们擅长青绿山水界画。其青绿山水界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风格独特。 

袁氏的界画或以古代著名建筑为描绘对象,或以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为表现内容,或以实景为粉本,或以诗句入画,题材丰富。我们现欣赏的《山雨欲来图》(见右图),就是袁耀根据唐代诗人许浑的诗句创作而成的。此作为绢本,设色,纵194.7厘米,横116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作品左上角题款:“山雨欲来风满楼,袁耀拟意。”作品钤“袁耀之印”(白文)、“昭道氏”(朱文)两方印。此画采用鸟瞰式的全景构图,景物繁多、结构准确、层次分明。风本无形,看不见,摸不着。画家如何表现山雨来临时风起云涌的场景呢?袁耀通过自己平常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描绘了倾斜的树木、飘摇的小舟、低伏的庄稼和奋力前行的农夫,巧妙地表现了这一主题。画面主体为一座突兀、高耸、险峻的山峰,气势逼人。山前的房舍在巨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渺小。崖边夹生着一些灌木丛。淙淙细流在奇石后汇成瀑布,直泻谷底。大片的水域滋润着绿地,湿气弥漫。楼阁中,有桌凳、榻屏,一人倚栏凝思;庭院中,树木葱郁,浓荫成片;天空中,乌云滚滚,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给人一种紧张的气氛。

唐代许浑曾在《咸阳城东楼》中写道:“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袁耀的《山雨欲来图》正是据此诗句拟意的。他以富有动感的笔墨,营造出具有内在张力的画作。画面上,雅致的静态楼阁被包围在灵动的山水中,楼阁精巧、山石雄伟,两者浑然一体。

袁耀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继承了青绿山水界画的传统,且将其发展到一个新境界。他追摹宋代郭熙和明代仇英、蓝瑛,又受到清代颜峄、李寅的影响,形成了自家风貌。袁耀画的线条细如毫发、一丝不苟,设色近似北宋末期的院体青绿山水画。宋代的院体青绿山水画多用直线勾勒,施以大面积的青绿色;而袁耀的青绿山水界画则用线曲折、顿挫,富有变化。在《山雨欲来图》中,前景山石多用鬼面皴和钉头皴皴出,用笔灵动。如仰、如卧的山体与姿态各异的树木相互映衬,有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楼阁绘制得严整细密,每一飞檐、每一斗拱都描绘得细致入微、准确无误,真可谓“笔画匀壮,深远透空”、“方寸之间向背分明,角连栱接而不杂乱”。画家将楼阁与山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又减弱了界画的一些设计痕迹,可见其构思的巧妙。袁耀还画过许多同类题材的作品,其构图形式与《山雨欲来图》大体相同。纵观此图,风起云涌,草木飞动,气势雄伟,构思奇巧,用笔缜密。

袁耀字昭道,江苏江都人。精于界画,兼擅山水画、人物画,宗法宋、元诸家,为一代名手。清代画坛宗奉“四王”,界画楼台之作不为时人所重。至近代,始在山西太原尉姓家发现袁氏父子作品,创作时间约在1739年至1778年间。自此,二人其名远扬,有“二袁”之称。存世作品有《水殿纳凉图》轴,现藏中国美术馆;《汉宫秋月图》轴,现藏天津博物馆;《盘车图》轴,现藏山东省博物馆;《海峤春华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阿房宫图》轴,现藏南京博物院;《山水楼阁图》册(十二页),现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