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甫宁:日本“不愿”中国出口高铁抢市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46:58

日本“不愿”中国出口高铁抢市场

[黄彬华] (2011-07-15)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早报导读   [名家专评] 日本“不愿”中国出口高铁抢市场
[中国早点] 总书记与三太子击掌
[时事漫画] 美债务危机持续
[全球反恐] 菲律宾考虑 引渡亚洲恐怖头目回国
[全球金融风暴] 我国次季经济预估只增0.5%

 中国人期待已久的京沪高铁在6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高铁时代。

 作为新干线技术拥有国,又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建造高铁网络的日本,关心中国的高铁发展,甚至从高度期待垄断中国高铁市场,到嫉妒中国的自立门户,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日本从公开对中国高铁体系的安全性能表示怀疑,发展到恫言要起诉中国剽窃日本新干线技术,也就是为了堵死中国要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高铁出口国,就从“不安全论”升级为“技术剽窃论”,企图以此扼死中国高铁产业的崛起,不仅超越“感情论”和“知识产权论”的范畴,也将对原本就“理还乱”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再增添乱源。

  战后中日关系时好时坏,其中有个重要因素,是日本期待中国是个未开发的处女地,即使经济仍然落后,有众多的人口,广袤的土地,单在投资基础设施方面就能为日本提供无限机会。一旦中国全国开始铺设高速铁路,“先进国日本”就有机会一显身手,什么“十年不景”、“二十年萧条”全都会成为历史。

  但中日的互不信任,加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再有是技术的迎头赶上,再加上中国人有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望,让亚洲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奋发图强的景象,变化显然不只是一个大国的重新崛起,更是古老亚洲的重新苏醒,让亚洲边缘唯我独尊的日本发现,“脱亚入欧”已使它孤立,而要“再度入亚”又无门,唯有在场外眼巴巴看着,甚至让时光流失十年、二十年,这就是“政治败犬”日本今天的写照。部分日本人发现,在日本失去东海油气田之后,又丧失了亚洲最大经济体的衔头,如今连新干线的龙头老大地位也不保,当然会沮丧、会嫉妒,甚至老羞成怒而准备作孤注一掷。日本因此有人要仿效西欧,要打外交牌,甚至诉讼牌,中日的感情对立看来是有增无减的了。

邓小平看中“新干线”技术

  中日的高铁交涉,其实从邓小平访日、看中日本新干线、到中国引进60辆日本新干线车辆作试验开始,中日不仅有过“高铁相亲”的初恋时代,还彼此手牵手“拍拖” 了一段时日,只差未试婚或举行婚礼而已,因此日方虽不能控告中方重婚,却指责中方剽窃了新干线的技术。

  在中国高铁京沪线开通前后,日本传媒便按耐不住而大量散发中国“高铁不安全论”;日本新干线运营高层则公开表示 “非常不高兴”,甚至恫言要提控中国“侵权”,说明中日已在高铁的姻亲交涉失败后关系完全破裂。

  6月29日《产经新闻》报道,日本新干线运营高层——JR东海道社长山田佳臣举行记者会,称新干线是“日本汗水和眼泪的结晶”,而对中国的申请技术专利动作“明显很不高兴”。7月5日《朝日新闻》也报道,日本新干线的技术开发商——川崎重工总裁大桥忠晴则表示,如果中国高铁在海外申请专利,日本将不得不对中国提出“侵权”诉讼。显然,日本已经老羞成怒,决心要像处理东海油气田争端一样,从内心的欲求不满转化为公开的条件斗争,要在中日争端众多项目中再增加多一项:高铁技术专利权谁属的问题。

  由于中国的崛起,日本又相对没落,过去在亚洲唯我独尊的地位丧失,使它骤然发现很多“世界第一”、“亚洲第一”的称号已被人取代,特别是被它鄙视的邻国,如中国、韩国等所取代,心中的滋味可以想象。因为这不是单纯的意外发生、经济周期现象、竞争胜败结果,而是发展的趋势、总体走向所形成,甚至可用“历史终结”的角度来理解。日本的焦虑可以理解。虽然如此,中国的后来居上,不仅事出有因,更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因此问题不是同情谁,而是应该如何正确了解事情真相,作出正确判断的问题。

模仿到超越的追赶之路

  首先要承认一个事实是,日本虽然最初也是从外国,即从欧洲引进铁路运输系统,然后对其进行改良,从不断改进其设计、运用技术,到经营方式,终于建立起日本的现代化铁路交通网络的。

  战后,日本继续仿效欧洲,特别是从法国高速铁路系统取得灵感,开始“新干线”的筹建。从东京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于1964年10月1日建成通车,这便是日本修建的世界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运营速度是每小时 210公里,也开始了引领世界铁路朝向高速发展的历史。

  1978年秋,邓小平到日本进行现代化考察,当时他已决心要在中国修建“像风一样快”的新干线。这些年,中国积极从日本、法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引进最新的铁道系统技术。从历史的角度,世界发展史的经验来看,这就是积累经验,持续发展的必经道路,或者有“后发优势”的根本原因。日本是如此,所有的后进国家,都是以这种方式迎头赶上,或从无到有的。也就是从最初的引进西方最新发明或技术,从仿效到改进,最终成为现代化国家的。

  在现代化过程中 ,即使日本没有过任何重大发明,国际间还是给日本极高的评价,原因就是日本人能以 “改善”代替“发明”,自称 “没有创造力”,却能制造“创新价值”而自豪。从现实的角度,国家进步的经验,这就是贡献,也就是进步的证明。

  战后日本,不仅迅速重建,还创造了“经济奇迹”般的繁荣,就应归功于日本大量引进西方新的发明,加以改良(改善),包括缩小体积、提高效率,到使其精致化,并以更低廉价格再输出时,显然它增加“附加价值”,给世界繁荣作出了贡献。

  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日本当年是如此,四小龙也是这样,现在中国也在扮演着同样的角色。日本现在已经在半导体市场、电视机等家电产业方面,开始被“时代”淘汰,唯有转向汽车,甚至新干线等资本和技术含量更高的出口商品,包括城市交通系统的地铁等等。不幸,日本却遭遇到中国、韩国等“后起之秀”的强烈竞争,特别是“中国模式”的异军突起,一个以国家和市场作其后盾,加上人才和资金的大量集中,使到传统工业先进国也难以招架的方式崛起。而中国的崛起,不仅是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发挥其强大力量,还在国际贸易等方面也展现了新的面貌。而中日的高铁市场之争,不仅将是一场新的商战,也是一场新的商业形态之争,更是一场国家规模的商战,中日真要硬碰硬的话,规模可能使它成为世纪之战。

世界“夕阳产业”大翻身

  传统的铁路交通,曾经被世界公认为 “夕阳产业”。最主要原因,就是“速度”无法与公路上的汽车、天空上的飞机竞争。但自日本的新干线“子弹列车”1964年10月建成,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高速铁路交通的特长,特别在节能、省时、高效能等方面的贡献。日本新干线不仅快速、方便,而且安全,加上日本国土狭长,城市集中,人口密集,又给新干线发挥其特长提供了典范。

  根据日本的经验,“新干线的最直接效益”,就是缩短了旅客的出门时间,提高了旅行的舒适度,从而刺激了客流,拉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国的高速铁道发展计划,除了改进现有铁道设备,就是设法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高铁技术,除了日本的新干线、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TGV等都曾经是中国参考和研究的目标。

  当时,德国车辆已经有过时速跑350公里的纪录,而日本车辆只能跑270公里。2004年,中国铁道局依据第6次提速计划,从日本引进60辆新干线车辆,其中3辆是整车进口,6辆由日本出口部件在中国组装,其余车辆则都在中国生产。当时中日签署的援助协议是:“中国引进日本车辆,日本向中国转移技术,并协助中国实现其国产化。”

  引进60 辆新干线车辆之后,中国就以此为基础,要开发时速可提高到350公里或以上的高速铁路系统,但这要求遭到日方的拒绝。 一、日方认为开发技术有困难;二、车辆在中国现地生产,无法确保技术不致外流,因此日本拒绝合作。中日高铁相亲活动遂告结束。但中国继续执行其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开发”计划 。

  中国有其“后发优势”,就是以中国的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吸引世界各国,让各国厂家竞相参与合作,让中国以此博取各国技术之长,缩短开发周期,节约资源。而中国本身也动员国内所有高铁研究机关,从铁道部、铁道设备制造工厂,到大学和研究所,就是以“产学研”加 “中国特色”的研发体制,让中国能在极短时间内,比如日本曾花30年而中国只以5年时间就迎头赶上,并掌握高速铁路网络的技术,显然是全面成功超越了日本。

  中国虽然从川崎重工进口了60辆新干线车辆(3组的E2 系列车组),却因为日本拒绝合作研制更高速的车辆,让中国只能在消化日本技术之后,单独继续研制理想的时速380 公里的新技术。中国研发的高铁从开始型号就命名为CRH2或CRH380,表明研发目标已经脱离了日本的新干线方式,而时速又超越日本的200-300公里范畴本身,不仅说明中国高铁技术已跟日本分道扬镳,而且还有了更高层次的发展,指责中国 “侵权”或“剽窃”已经没有意义。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嘛,现代技术的世界更是如此。

中国高铁超越了新干线

  由于中国从开始就把计划的高铁时速设定为380 公里,因此在京沪高速铁路行驶的“和谐”号,其第一批车辆型号就是CRH 380 A。京沪高铁开通之后,日常时速修正为300公里,一是有综合的因素需要考量;二是全线时速原本就有分段不同安排;三也许是为全线更安全作出的安排,但世界上总在唱衰中国事物的人,特别是在散布中国技术不够成熟,要证明中国高铁脱离日本就不安全的人,几乎是如获至宝,企图以此反证明中国高铁就是“不安全”。

  有人说,100年前从北京去上海要花上3 个星期。现在乘搭中国式子弹列车,时速300公里,全程只需要4小时又48分钟。美国的铁路交通,现在平均时速还在150公里以内,正等待一场“铁路革命”。日本当年从欧洲引进铁路交通,时速也不超过100公里,日本将它提升到200公里,应该是“革命性”变革。中国又把高速列车往前推,从时速250公里提升到350公里,不仅让“夕阳产业”翻身,还让向航空工业 一面倒的现代运输,恢复到陆海空交通平衡发展的局面,这些变化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为了保护新干线的既得利益,反对中国申请专利,一不让中国有飞速发展的机会,二不让世界朝向真正高速铁路时代的前进,这种行径确实令人不敢苟同。

作者为前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