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技术知识:宋楚瑜:九分天注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37:09
             宋楚瑜在台湾政坛出道甚早,闯荡几十年,与众多权贵、名流结下了种种恩恩怨怨。他生于1942年,祖籍湖南湘潭,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1966年赴美深造,拥有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政治学硕士、乔治城大学政治学哲学博士等学位。1974年,经“行政院”新闻局长钱复推荐,他任“行政院”蒋经国英文侍从秘书,并担任蒋经国的英文翻译,从此相伴蒋经国左右,1979年任代理“新闻局长”,一直做到“总统”秘书。1981年被选为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4年10月任中央文化工作室主任,1987年任中央党部副秘书长。

  蒋经国去世后,宋楚瑜与李登辉的关系出现大起大落。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当天,李登辉宣誓继任“总统”,掌握了行政大权,但由于受到“非主流派”的抵制,他未能接任国民党主席。对于国民党主席一职,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在7月7日的“十三”全上再讨论解决。李登辉经过半个月的积极活动,很快获得大多数国民党中常委的支持,促使中常会改变了原定计划,决定1月27日讨论代理党主席的人选问题。然而,因宋美龄等“非主流派”暗中活动,推举李登辉代主席案未被列入当日会议日程。当时宋楚瑜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他在列席当日中常会时,突然起立发言,称外界对主席继承问题议论纷纷,诸多揣测,为“党国利益”,实不宜再拖,应在此会议上讨论,然后愤然离开会场。这番慷慨陈词,无疑是逼迫中常委们立即表态。接着,会议主持人余纪忠提议讨论宋楚瑜建议,并要求“行政院长”俞国华表态。俞国华有意出任代理党主席,是李登辉最激烈的竞争对手,他本想把此案拖一拖再说,但迫于当时的情势,不得不提议同意李登辉出任国民党代主席。俞国华一表态,其他中常委也相继发言宣称拥护李出任党魁,李登辉由此取得国民党的党权。

  宋楚瑜在国民党中常会上的“临门一脚”,把李登辉送上了代理党主席的宝座,一时间,李、宋两人“情同父子”,关系十分亲密。李登辉不仅支持宋参选“台湾省长”,还曾经亲热地搂着宋的腰以示支持。1989年宋楚瑜升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1993年出任台湾“省主席”,1994年以470万票(60%的民意支持率)的超强实力,当选为台湾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民选省长”。担任“省长”期间,他跑遍全岛309个乡镇市,每到一地都直接面对乡亲父老,探查民情,解决基层问题,获得多数民众的认同,施政满意度超过80%,政绩令人刮目相看,同时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由于他不断扩大地方自治权利,多次抨击国民党中央,李登辉感觉很不爽。在李登辉看来,宋楚瑜是在树威信、布桩脚、积累政治资本,有“觊觎总统宝座”的企图心,两人的关系渐行渐远。

  李登辉认为宋楚瑜的“政治个性”太强,难以驾驭,一旦上台,很可能迅速改变自己的政治路线。1996年3月,李登辉挑选性情温和的连战作为“副总统”,表明由连战接班的初步意向。为了整肃宋楚瑜,他于1996年12月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开支为名,与民进党在“国发会”上达成“冻省”协议,决定停止“省长”、“省议员”等公职的选举,以达到“废省”和“废宋”的目的,宋楚瑜由此成为最后一任“民选省长”。宋楚瑜坚决反对“废省”,与李登辉的关系迅速恶化。1996年底,他向国民党高层递交辞呈,被连战慰留,坚辞不准后,以“请辞待命”的方式做完剩下的2年任期。

  宋楚瑜卸任省长之后,其民意支持度依然高居台湾政治人物榜首。1999年,李登辉不顾国民党基层强烈要求连战、宋楚瑜搭档参选的呼声,提名连战、萧万长参加2000年“总统”选举。宋楚瑜愤然退出国民党,以独立参选人的身份和张昭雄搭档参选,从而与连战、陈水扁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李、宋关系彻底破裂。起初,宋楚瑜的民调继续高居榜首,后因“兴票案”冲击,选情急转直下,最终取得466.6万张选票,以31.2万张的微小差距输给陈水扁。后来,台北“地检署”介入调查,于2001年2月对宋楚瑜作出不起诉处分。随后,律师庄柏林以发现全案有新事实为由,声请再行侦查。经检方进一步侦查,最终以查无新事实、新证据为由签结,没有任何人被起诉,表明当初李登辉对他完全是恶意中伤。

  2003年3月,宋楚瑜与国民党主席连战合作,以副手身份联手参加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在选举前一系列民意调查中,连、宋二人一直领先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不料投票日前一天,陈水扁突然搞出莫名其妙的“两颗子弹”,直接冲击选情,结果连宋赢得644.2万张选票,在“疑云重重”中,连战和他以不到3万张票数微小差距再次输给陈水扁。

  2006年10月,宋楚瑜在未能获得泛蓝阵营提名的情况下,宣布以超党派独立参选人身份参加台北市长选举。在年底的投票中,他仅获得5.3万张选票,得票率不足4.2%。选举落败后,他发表谈话表示,选民神圣的一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尊重台北市民的抉择,欣然接受败选的事实,宣布即日起退出台湾的政治。他在演讲时说:“我从政以来所坚持的,就是做一个规规矩矩的人,一直坚持自己的理念。一直爱台湾的人民,爱台湾的土地。过去有一些民进党和我的政治理念不同,因为我是‘台独’走向的公敌,台湾在这时候,没有任何宣布‘独立’的可能性,台湾人民应应该好好思考未来的动向。”

  鲁迅说过:“在进取的国民中,性急是好的,但生在麻木如中国的地方,却容易吃亏,纵使如何牺牲,也无非毁灭自己,与国度没影响。要治这麻木的状态的国度,只有一法,就是韧,锲而不舍,不至于此踔厉风发无效。”宋楚瑜是一个富有谋略和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然而时势造英雄,仅靠努力打拼和聪明是不够的,可以比肩的政治人物往往“九分天注定,一分靠打拚”,成功者只是极少数,命运并非自己所能左右。

  透过宋楚瑜的政治生涯,可以得出三点启示:一是低调做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当年蒋经国选择接班人时,没有选择个性张扬、声高震主的林洋港,而是选择表现得规规矩矩、没有派系恩怨的李登辉;李登辉选择接班人时,没有选择民意支持度最高、敢想敢为的“宋省长”,而是选择谨慎低调、性格温和的连战,概莫能外。当然,低调并非放弃原则立场,而是面对位高权重者,凡是对的,都认真去做,凡是错的,应积极沟通,有时甚至不能沟通、无需沟通。强行抵制于事无补,反而会伤了自己。二是认真做事。宋楚瑜曾赢得较高的民意支持度,与他经常深入基层,知民困、解民忧密不可分。凡有抱负的政治人物,唯有认真做事,才能赢得机会。三是随遇而安。每个人一生都有成功或失败,面对成败得失,要善于看清大势,始终保持平常心,知足常乐,不必过分苛求。

  长江后浪推前浪,宋楚瑜作为当年国民党少壮派的领军人物,曾经叱诧政坛20多年,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他,看政坛风云,一切尽付笑谈中,或许更有一种超然的洒脱与淡定,或许更具一份超越政党的情怀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