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管理员进不了审批:“教而优则仕”和“教而优别仕”不能一概而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08:58
 

                “教而优则仕”和“教而优别仕”不能一概而论


    2007年12月19日,周杰明老师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了《应提倡“教而优则仕”》,同天,陈茂林老师在《成才导报》上发表了《学校最好“教而优别仕”》, 2008年1月2日,徐景智老师在《中国教师报》又发表了《应使“教而优则仕”成为制度》,使优秀教师是否入“仕”的问题不仅摆在了普通教师面前,也摆在了各级管理者、领导者面前。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单纯的“教而优则仕”或“教而优别仕”都未免有失片面,是否“教而优则仕”或“教而优别仕”不能一概而论。

当前,在专家治国、专家治市已成大局的新形势下,专家治教、专家治校也已经成为一种现实。从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看,学校领导基本是从优秀的普通教师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走的大都是从普通教师到骨干教师,从骨干教师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再从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到中层干部,从中层干部到副校长校长。作为年轻教师,只要你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能够干得比一般教师“优秀”,干出其他教师在这个岗位上无法干出的成绩,你就能够获得升迁,就能入“仕”。 这不仅符合优秀人才的成长规律,也有利于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进取,努力工作,不断探索,健康成长。事实上,许多优秀的教师入“仕”走上领导岗位后,管理工作也干得不错,甚至也很出色,如李镇西老师、魏书生老师都是作为最普通的教师,因为优秀而入“仕”,一步一步成为学校校长、教育局局长的,成为中国当代教育改革家,成为教育系统耳熟能详的人物;苏霍姆林斯基也是这样成为全世界闻名的的优秀校长的。不仅如此,“优秀”教师成为学校领导后,也有利于内行领导内行,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发展规律,按照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领导和管理学校,把学校办好,管好。从这个角度说,应当提倡“教而优则仕”。

从辨证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教而优则仕”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方面看,就不完全是这样。当一个人从“优秀”教师入“仕”成为学校领导后,他的个人地位、工作岗位变和工作性质都变了。“优秀”教师需要的主要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能力、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尽管也需要与其他教师合作的能力,与学生家庭沟通的能力。优秀教师入“仕”成为学校领导后,更重要的是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是工作思路、工作办法和工作措施,是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是他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做出的贡献,是领导应该具有的思想境界、领导作风,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而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已经退到次要的位置。一个“优秀”的教师入“仕”有可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领导者,但不是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都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领导,也可能是称职的,甚至是不称职的领导。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教而优则仕”,则可能害了一部分“优秀”教师,而“教而优别仕”对这部分教师则是适合的。有的“优秀”教师一直是普通教师,一辈子是普通教师,但他在专业上却取得了一般人不能取得的成绩。已经离开我们的敬爱的斯霞老师、已经80多岁的霍懋征老师,只要听到他们的名字,大家无不肃然起敬。还有已经70多岁的李吉林老师,从参加教育工作起,就一直是一位普通的教师,并没有因为“优”而“仕”,却成为了全国最著名的特级教师之一,所创立的“情景教育”既扎根在江苏,也已经走向全国,走向了香港等地。我有一位忘年交的朋友,一直是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和小学教研员,但一直没有入“仕”,现在已经快70岁了,每年春节去看望拜访他的年青老师却络绎不绝。

我们常说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体现在用人上,就是要用人其长。是否“教而优则仕”或“教而优别仕”,都不能一概而论,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优秀教师,如果具有领导、管理能力的,不妨把他放到领导、管理岗位上去,给他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使他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成为优秀的领导者、管理者,而不具备领导、管理能力的优秀教师,就创造条件,搭建教学科研的平台,让他在教学、教研的岗位上耕耘,成为优秀的改革者、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