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签到怎么造假:质疑高铁有损国家利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33:10
        京沪高铁存在“磨合期”,需要一定时间调试,而后才能稳定下来。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公众未尝不能给予理解。然而人们无法理解的是,在事故频发到如今,为何“铁老大”的姿态仍然不能放低,为何被耽误行程的广大乘客完全没有“被服务”的感觉?与《人民日报》发文连问铁路部门的同时,铁路部门的领导为何还在给公众和媒体扣“有损国家利益”的帽子?

        昨天,有关京沪高铁“三天两停”频发事故的两篇立场截然相反的文章同时进入公众视线。《人民日报》第9版刊发人民时评“高铁,仅有速度还不够”,认为铁路部门服务意识、保障水准、管理制度的“提速”不能与高铁速度同步。而新华网发表上海铁路局宣传部副部长陈万钧“对京沪高铁多点宽容少点质疑”一文,称对高铁事故提出质疑是一种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陈万钧的“独特”观点迅速被网民的口水淹没,有人诘问:“‘国家利益’究竟是谁的利益?”

        人民日报:服务没有随速度同步提升

        在《人民日报》“高铁,仅有速度还不够”一文中,不仅提到7月10日和7月12日两次相隔时间很短的京沪高铁大面积延误事故,还特别关注了高铁电子票务“买票容易退票难”问题:“哪怕提前数日退票,仍然要支付高达20%的退票费;而在网上或在自动售票机上购票的乘客,还非得到始发地车站,手持身份证和银行卡才能退票,否则一分钱都拿不回来……”

        该文进而请中国铁路部门“扪心自问”:异常天气的应急预案是否足够充分?应对突发情况的技术设施是否足够安全完善?一旦发生断电、晚点时,如何安抚旅客、损失共担?票务服务能否更加人性化?高铁运营的制度化安排是否做到了一丝不苟?而数量不少的、没有承受能力也不愿“被高铁”的人,他们的权利能否得到应有的尊重……

        文章还批评了铁路部门一贯以来的“铁老大”作风:“我们可以在短期内让火车提速,但是,服务意识、保障水准、管理制度的‘提速’却未能保持同步。铁路目前还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部门,这固然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集中资源办成大事,但也容易使铁路部门欠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服务意识,让消费者只能无奈地呼之以‘铁老大’。在‘铁老大’面前,旅客的弱势地位一直难以改观。”

        上铁宣传部副部长:质疑高铁有损国家利益

        据媒体报道,“对京沪高铁多点宽容少点质疑”一文最早于12日晚出现在陈万钧的个人博客上。13日上午9时许,新华网发表此文,引起网民激烈质疑。昨天下午,当记者再次浏览陈万钧个人博客,他的最后一篇日志显示时间为5月27日,显然此文已被删除。而新华网昨天发表的文章,与有媒体引用陈万钧12日的博文相比,一些更具争议性的言辞已然被修改过。

        陈万钧称京沪高铁算是“新手上路”,对于“毛病”,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多点宽容、少点质疑,“如果仅仅因为发生这样两起故障,就全盘否认京沪高铁的先进性和安全性,进而否认中国高铁建设的成就,这样的态度是不足取的。”

        作者接着开始拿日本新干线为京沪高铁“垫背”。文章说:“就拿被各国公认为高铁‘开山鼻祖’的日本新干线来说,且不说它在开通初期10年磨合期中出现的问题,仅在近两年,各种故障也是经常发生的。”“日本的高铁晚点信息发布非常及时,媒体和乘客习以为常,媒体只作事实报道,不质疑、不炒作。”

         随后,文章出现了让网友反应最为激烈的一段:“高铁发生这样那样的故障或者事故,我们就立即提出质疑,甚至大肆炒作以吸引眼球,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也有损国家利益。试想,我们在大肆炒作和渲染中国高铁故障频发的时候,谁会在一边捂着嘴偷乐呢?”

        公众意见:国家利益是谁的利益?

        陈万钧的言论,迅速在网友间引发了一场以“国家利益”为关键词的大讨论。

       “山野混混”剑锋直指:“人民的利益才是最高的国家利益。”

       “金陵大司马”发出疑问:“南京南站都漏雨了,难道这个也要宽容?”“容易真不容易”则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有质疑就应该澄清、开新闻发布会。这种盛气凌人不给旅客道歉的态度才是大家质疑的原因!”

        我们不禁思考,京沪高铁“4天3停”所引发的质疑狂潮,难道真的只是媒体在恶炒、大众在苛责?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近日多位专家都说,京沪高铁存在“磨合期”。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公众未尝不能给予理解。然而人们无法理解的是,在事故频发的如今,为何“铁老大”的姿态仍然不能放低,为何被耽误行程的广大乘客完全没有“被服务”的感觉?与《人民日报》发文连问铁路部门的同时,铁路部门为何还在给公众和媒体扣“有损国家利益”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