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飞:天涯杂谈:孔子是中华民族之幸(完整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43:18
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所在的法国在百年前就衰弱了,而其国际领先地位先后早被德、美国等国家取代了。难道责任也在于卢梭、伏尔泰等这样的思想家吗?同理,包括部分时代精英在内众多国人把中国近代落伍等责任强行加在孔子身上,牵强附会于中国传统文化,实在是既不明白社会发展之规律,也不尊重历史事实,而且有失公允。
    
  

作者:lindna_lu 回复日期:2011-01-29 14:47:31 
回复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克己复礼”,恢复周朝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应像周朝那样,不是天子的不能八佾舞于厅。经你解释成了要各守职责。你看一下100年来乡规民约,校规校纪,是不是都有遵守职责,尤其是军队,更有严格的纪律规定,如你的解释,孔夫子何时被打倒了?不是一直和乡民、战士、工人同在吗?
  从董仲舒起,尊儒者就是对孔子的话进行应景的解释。董仲舒为了在武帝那里邀宠,借以打击其他学派,自知自己影响力不够,拉孔子虎皮作大旗。真孔子之徒就应像秦时的淳于越,主张实行周代分封制,他怕武帝也挖个坑把他埋了,说了一堆孔子也不懂得的话说这就是孔子学说。
  如果孔子是儒学,那么焚书坑儒之后儒学就没有了。如果董仲舒是儒学,孔子与儒学没关系。
  至于孔子说学习还要复习,不知道不要装知道,是对的,但因此就是圣人,那你家家长还说不要拿人家的东西,在学校不要和同学打架,也是圣人,也就是说,孔子还说过几句对的话没什么了不起。
  宋明儒学最盛,都被人口少得多的不懂儒学的少数民族消灭。说明了什么?至于清朝皇帝跪孔像,那是为拢络人心。日本侵华时还说同宗同文呢,比不同文的满族还说得亲近呢,抗日战争打错了吗?
  

作者:hsiaoshaw 回复日期:2011-01-29 16:55:17 
回复 
  四十年前,同样的一帮人,在同样的地点,高喊打到孔家店,批林批孔
    今天,又是同样的一伙人,在同样的地点,铸起孔子的像,装模作样的顶礼膜拜
    
    
   .......我看不出历史是倒退了还是进步了
    
    他们不需要孔子,就把他踩在脚下
    他们现在需要孔子感化愚民了,就又把他抬出来。。
  

作者:panghoo 回复日期:2011-01-29 17:11:28 
回复 
  毛主席和孔老二可是死对头啊。。。一山岂能容二虎

作者:文侠罗竖一 回复日期:2011-01-29 17:30:36 
回复 
  有读者会说,道德是个什么东西,他要是真有用,那就不需要法律、民主和科学等了。
  笔者认为法制、民主和科学等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很多社会问题,其实往往是个道德问题,而民主、法制和科学等东西面对之常常束手无策,即使勉强为之,也是无功而返。
  诚然,道德的力量有时可能很有限,甚至十分微弱,尤其是道德特别缺失的时候更是若有若无。
  但是,世界上有多少人会把自己找小姐“地下”一把的事情告诉丈母娘,告诉自己的妻女?世界上有多少人会把自己跟老婆以外的女人缠绵的事情公布于众?
  为何会有所保留呢?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此类男性有意无意地感受到一种道德的力量,即道德因素在起作用,因为他内心也知道有些事情是传统道德所不容许的。
  

作者:文侠罗竖一 回复日期:2011-01-29 17:35:15 
回复 
  但也有例外,譬如传说中的性学大师李银河女士。李女士认为,她的“换妻”高论非常在理,而丝毫不会觉得“换妻”是不道德的事情。

作者:文侠罗竖一 回复日期:2011-01-29 17:41:52 
回复 
  有人可能会出来高喊:看,孔子还是不行,你看人家西方倡导的就是博爱,所以孔子及其儒家应该予以否定,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过时了,我们就应该以美国、以西方的文明取代中国的文化。
  稍安勿躁,博爱的确是西方人提出来的,但是同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序列的墨家其实在2000多年前,早就提出了“兼爱”,而这跟西方人所提的“博爱”其实就本质而言毫无区别。
  

作者:文侠罗竖一 回复日期:2011-01-29 17:48:48 
回复 
  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甚至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朱元璋先生还据此把孟子请出了孔庙,即取消了孟子的配享资格。

作者:bswbxx44 回复日期:2011-01-29 17:50:07 
回复 
  孔子明确说,上要拜下,而不是下要拜上
  
  孔子的“罪状”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君臣关系,忌恨孔子的人认为,孔子主张的无非就像长辫子电视剧里面所一再重复的那样,君王一出现,臣子便跪倒一片,山呼万岁。诚然,不能说那些电视剧的君臣大礼都是虚构的,至少在大清,那个镜头当是一种真实再现;但是,大清如此,大清挺孔,不等于孔子就赞成大清那一套。这也是常识。
  
  那么孔子,他到底主张什么样的君臣相见之礼呢?我们不妨看看《论语》。在《论语》的“子罕第九”一章里,孔子明确表示过他的相关态度。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孔子说,用麻做礼帽,是合于古礼的。现在都改用丝,要节俭一些,我听从大众的做法。君王会见臣下,君王要向臣下行拜,这也是合于古礼的;现在却流行臣下向君王行拜,这太倨傲了(君王托大)。虽然违反大家的做法,我还是主张君王要向臣下行拜。
  
  拜下是一种古礼,即令按照现在流行的礼节而言,也多少遗留这种古韵,例如握手,一般是尊贵的人先伸出手,先要向对方表示出“礼”意。孔子眼里的古代,实行的乃是社会地位高的人要施礼于社会地位低的人,所以孔子指斥春秋之际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竟然将上拜下的古礼颠倒为下拜上的时髦。他明确表示,尽管现在大家都这么玩起阿上之时髦,但是他老人家坚决反对,坚决主张拜下。
  
  孔子有句非常出名的名言,曰“克己复礼”,一般认为此礼乃为周礼。而按照周礼,君王对臣下要如何
  行礼呢?据《周礼》载,周王召见诸侯之时,向其中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姓诸侯,施以“推手小下之”也即合手前推再稍往下动的“土揖”礼。向有姻亲关系的异姓诸侯,施以合手平推的“时揖”礼。向同姓诸侯,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向上举的“天揖”礼。
  
  周王与自己的直属臣下在朝仪之时的礼节,《周礼》中也有记载(夏官章):“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门右。”有人对此评价道,周王天子无论是对诸侯,还是对孤、卿、大夫、士乃至更低级的故士、虎士、大仆等行揖礼,都属于君臣之礼的范畴,而且是君向臣先施礼,还得是向大臣部下一一行礼,而大伙只要对周王行一次礼就行了。可以看出这时的朝堂上最忙的人就是君主了。后世君主高居宝座巍然不动的景象,周王们大约是做梦也没想到的。
  
  

作者:bswbxx44 回复日期:2011-01-29 17:51:14 
回复 
  明了此种拜下之礼,再去读孔子的其他文字,就可能不再会犯之前的错误。例如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往常,我们可能认为,什么君使臣以礼,还不是君又趾高气扬了一回,臣又低三下四了一回。但当我们知道了对君臣而言,礼就意味着君要谦卑,要真正放下身段,扎扎实实拜一拜臣,我们还能说臣事君以忠是不对等的了吗?人家君谦卑下拜,恳求您帮他做事,如果您答应了,难道不应该好好完成吗?您要不以忠事君,那又何必答应?
  
  经过春秋的拜上变异,后世的君臣见面越发没礼可讲了。起初,还只是只有相当隆重的场合,才有臣拜君。后来,臣拜君成为惯例。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古礼的一些“影子”,例如刘邦需要韩信帮他打天下,他就向推荐者萧何说,我要召见韩信,你把他喊来。萧何批评道:“我王素来傲慢无礼。今天要拜大将,就如呼喊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要逃走的原因。”刘邦问:“那该怎么办呢?”萧何道:“我王要拜韩信为大将,必须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沐浴更衣,吃素食,戒酒肉,恭恭敬敬地斋戒七日,还要筑好坛场,准备好一切拜大将的礼节,方可隆重举行拜将仪式。”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现场是否做了拜的动作,不得而知,但依据上述萧何的批评,刘邦要做到斋戒,仪式还要隆重。不是像后来那样离谱,拜别人为大将,要别人为他带兵打仗卖命,倒好像别人求着他似的。
  
  当然,孔子克己复礼所要复的礼,不局限于这种君臣见面之礼,但通过对这种见面之礼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对古人、对孔子的误会已经非常之深了。我们往往拿长辫子电视剧的君臣关系为标准,去解读孔子的言论。我们既看不到古代君臣关系平等的一面,更看不到君臣关系反向“不平等”的一面。我们无知而又坚定地认为,大清朝的君臣关系,就是整个古代的君臣关系。在这孔子话题引发强烈争议的今天,我看是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时候了:孔子的言论需要一次大规模的详细讨论,孔子需要一个公正的评价,我们需要一个真实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2011-01-24
  
  参考资料: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三章四节(续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02e6b0100fwwl.html
  
  由“臣”到奴仆:漫谈古代君臣礼节的变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99a130100f5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