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2次元武器:『天涯杂谈』 天籁之音---大衣歌手朱之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9:01:42
『天涯杂谈』 天籁之音---大衣歌手朱之文
点击:1594  回复:6
作者:汪有缘  发表日期:2011-4-3 16:33:00
最近,山东电视台的选秀节目《我是大明星》推出了一位杰出的农民歌手,他叫朱之文,来自山东省荷泽市单县郭村镇朱楼村,42岁,1970年出生。在山东济宁市赛区的比赛现场,朱之文身穿一件绿色军大衣,头戴一顶棉绒帽,朴实憨厚的面容,略显寒碜,也很拘谨,一口浓重的山东荷泽方言,更是让人不能看好其歌唱实力。然而,朱之文甫一开口,便震慑全场,恰如长空中响起滚滚春雷,又象平地上投下重磅核弹,霎时间山崩地裂,石破天惊,继而又山呼海啸,电闪雷鸣,不亚于黄河决口,大海惊涛,声势似排山倒海,气贯长虹,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还未唱完,比赛现场就掌声雷动,人们或起立鼓掌,或吹哨喝彩,或目瞪口呆,或相互询疑,那情形,和清人林嗣环的传世名篇《口技》描写的一般无二。观众包括评委,似乎很难相信这几乎超越原版的天籁之声竟出自这样一位略显寒酸的农民之口!
这是今年3月份的事。山东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齐鲁网独家采访朱之文并发头条新闻,一时间引来众多网友关注并转发。视频传到网上, 2011年3月8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著名主持人宋英杰为之倾倒,率先在微博里转发,力挺朱之文。2011年3月14日,山东卫视策划人张晓磊再次在微博里推出朱之文,新浪也推出娱乐头条视频。著名歌唱家于文华看到视频,很快联系张晓磊,并邀请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导演王爱华一道,自费前往朱之文家乡采访,并把朱之文介绍到二炮文工团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乔军处学习深造。于文华在3月19日的新浪博客里深情地写道:
看了近日网络热炒的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的演唱视频后,忽有一种想为他做点什么的冲动,或许,这是源于自己也是出身于农民家庭的缘故,同时也感动于他对歌唱的执着,只是深知自己能力有限,帮不了太大的忙,所幸的是,因几次合作,与“星光大道”栏目组导演王爱华相熟,便贸然拨通了她的电话,向她推荐了“大衣哥”朱之文。......
于文华和乔军也被朱之文的歌声所震撼,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惜才和爱才之情。于文华除了极力推荐朱之文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外,还邀请了著名词作家车行和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为朱之文创作歌曲《一亩三分地》,在于文华的努力下,著名音乐制作人孟文豪也慷慨相助,表示愿意为朱之文免费制作伴奏带。乔军更是不遗余力的面对面、手把手指导朱之文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还把自己的200多首原创歌曲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朱之文选唱,并表示,今年6月份,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音乐会上,他将邀请朱之文担任嘉宾。除此以外,山东电视台的主持人敏捷,评委姜桂成、武文、李军、田慧等人,都给了朱之文极大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正是由于这些热心人的关爱,朱之文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走红。近日,在百度搜索栏里输入“朱之文”,显示的搜索结果约3,910,000个,并且,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增长之中。
和无数朱之文迷一样,作为一个唱歌爱好者,我第一次看视频时,就被朱之文的歌声所打动,所征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用余音绕梁,用断金碎玉,用穿云裂帛,用撼人心魄,用天籁之音,用这些美好的语言来形容朱之文的歌声都不为过。相信绝大多数看到朱之文演唱视频的听众,都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我把百度里能找到的朱之文的歌曲全听了一遍,包括朱之文以前参加婚庆演出时的录相录音。朱之文演唱的歌曲很多,以民族唱法的歌曲为主,除了让他一举成名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之外,唱得比较好的还有《驼铃》、《送别》、《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沂蒙山小调》、《北国之春》、《敖包相会》、《好一个少林僧》、《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月之故乡》、《再见吧,妈妈》、《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夕阳红》、《在那遥远的地方》、《军港之夜》等等。一一看完听完之后,我认为,在所有的这些歌曲中,朱之文唱得最好最棒的,还是那首让他闻名全国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并且,朱之文在山东卫视比赛预赛现场演唱的那首效果最好,比后来在录音棚里录制的还要好。好在哪里呢?我认为现场演唱的那首共鸣的运用前无古人,几近完美,很难挑剔,比好多歌唱家演绎得还要出色,而录音棚里的那首,演唱技巧上确是进步不小,但人工雕琢的痕迹过于明显,似乎有点拿腔捏调,共鸣效果也要差一些。
我认为,朱之文的歌声之美,一是美在天生的金嗓子。他的音质音色,用歌唱家乔军的话来评价,声音天赋在乔军本人之上,不输于名扬国际的男高音歌唱家廖昌永,音质浑厚,沉雄,富于张力,浑然天成,属难得的男中音,或次男高音,常人很难企及;二是美在深沉真挚的感情。他的每首歌,都是在用心演唱,用情演绎,感情充沛,激情四射;三是美在魅力超凡的韵味。他的共鸣运用得近乎完美,特别是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开口就先声夺人,如黄钟大吕,如天籁齐鸣,如江水滔滔,如车轮滚滚,响遏行云,荡气回肠,仅“滚滚”两字,就非同凡响,人莫能及,虽杨洪基数十年美声之功底,亦稍逊风骚,遑论他人。四是美在自成一家的演唱技巧。他的技巧是“无巧之巧”,是完全靠自我摸索的,是富有创造性的,美在朴实,真诚,有璞玉天成之意。
正因为如此,朱之文的横空出世,给中国的歌坛带来了空前的震撼。有人称之为“朱旋风”,也有人称之为“朱海啸”,称他能“秒杀”旭日阳刚,把他和草根出身的阿宝、杨魏玲花、曾毅、李玉刚等人相提并论,而更多的人则亲切的称他为“大衣哥”或“军大衣哥”,称他为中国的“苏珊大叔”,称他为“草根歌手” 。更有狂热的粉丝称之为“中国最好的歌唱家”,或者“世界歌坛第一人”。
朱之文的歌唱才华已为世所公认,但正如世界上任何一个歌唱家都不是无可挑剔的那样,包括帕丹罗蒂在内,也不是上帝之音,朱之文当然不能例外。不加节制的把朱之文推向云端,这不是对朱之文的关心,而是对朱之文的不负责任,是好心办坏事,有可能给朱之文带来误导。
尽管朱之文的歌声魅力超凡,但若云其为中国歌坛第一人,甚而称其为世界歌坛第一人,这是不负责任的话。朱之文自己也绝不会承认的。他在比赛时就强调,他自己感觉演唱水平离自己的要求还差得远呢,他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家胡唱八唱的,往往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这当然也是朱之文的自谦之词,但同时也表明,朱之文深知自己的不足。本来,世界上就很难选出谁歌唱 “第一”,中国也同样很难说谁是“第一”,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任何一个卓越的歌者,都不会自封第一,自充老大,都不会故步自封的,都在不断的追求中前进,进步。任何一首歌,也不可能演绎得完美无缺,正如歌唱家乔军所言,大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这很正常,只有认识到不足,才能更好的进步,完善。
就拿朱之文的演绎的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来说,虽然几近完美,但毕竟还不能等同于完美。我仔细听了多遍,再与杨洪基、高胜美、龚玥、高登、黑鸭子合唱组等人的演唱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也找出了一些差异。一是,朱之文的演唱中,“樵”字的发音应该读“瞧”而不是“焦”,这当然是小节问题,但作为正在向更高水平进军的朱之文来说,为了今后在更大的空间发展,有必要纠正。例如青歌赛的比赛规则里就有唱错字扣分的规定;二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句中的“逝”字,转折音长度不够,不如杨洪基等人的演唱来得悠扬;三是,“白发渔樵江渚上”一句中的“渚”字,同样也是转折音不够抑扬顿挫,不够曲折宛转,少了点韵味;四是,特别是“一壶浊酒喜相逢”一句中的“逢”字,唱得过于平直,音调缺少了上扬,和杨洪基等人唱的明显不一样,这也许是朱之文的有意再演绎,但这样一更改,就没有杨洪基等人演唱的富于变化,摇曳生姿了。朱之文的这个“逢”字,唱得和前一句的“惯看秋月春风”里的“风”字一个音,这从音乐的表现力来说,就打了不少折扣。另外,朱之文在那首歌的低音区“几度夕阳红”处唱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结尾的最低音“红”字,几乎听不清,不如杨洪基的交待得清清楚楚。还有,朱之文的演唱,可能受方言的影响,多处留有明显的尾音,有几处前后鼻音运用含混;朱之文的发音和气息的运用,也不够圆润饱满和畅通自如。
罗嗦了许多,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朱之文的歌声能进一步趋向完美。我之所以能够挑出这些白璧的微瑕,也说明了专业歌手和业余歌手在演唱技巧和细节的处理上,还是有些差异的,同时也说明,那些认为朱之文不需要再学习,不用再深造的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正如于文华在新浪博客里坦言:
艺无止境,在歌唱的道路上,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提高。之文勤奋,老天爷也眷顾他,给了他一副金属般质感的好嗓子,但他急需结束现在的“游离”状态,按一个专业歌手的标准程序来设计自己的未来。
他应该有自己的原创歌曲……
经典歌曲的演唱他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版本……
他需要名师指点……
我,能力有限但会尽力而为之,使他不要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
至于以后的发展,还要看他的实力和机遇,无论怎样,我都会关注着他,祝福着他!......
以上的确是于文华的肺腑之言。我们在认识朱之文的同时,也顺便更深层次的领略到于文华的高尚的人格魅力与大家风范。
同样,乔军也表示,他第一次在网上看到朱之文唱歌的视频后,就被深深震撼和打动,乔军觉得朱之文唱得比很多专业歌手都好。乔军坦言,朱之文作为一个草根歌手,想要在音乐上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必须有属于自己的作品。为此,乔军拜托了很多二炮的战友帮忙写歌,希望能为朱之文量身定做一些属于他自己的作品,毕竟要当歌手不能只靠唱别人的歌,还是要有自己的作品。乔军认为,朱之文要保持并发扬好自己的特色,定位于农民歌手,唱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作为普通听众而言,说实话,我更喜欢听朱之文的歌,而不太愿听那些职业歌唱家的演唱,但同时,我也无法否认,职业歌唱家的演绎的歌曲,相对来说,细节上精雕细刻,瑕疵很少,而非专业歌手正好相反,虽然老百姓可能更喜欢听业余歌手的歌,但随着人们音乐欣赏水平的越来越高,最终还是专业歌手能取得更好更大的成就。并且,在众多严格的音乐比赛中,在具有高度分辨能力的“音乐之耳”听来,有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演唱,二者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希望朱之文本人能看见我的一家之言,如能对朱之文有所裨益,那就善莫大焉。总之,我以为,尽管我吹毛求疵,鸡蛋里寻骨头,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朱之文演唱的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从整体效果来看,到目前为止,还是最好的,甚至比杨洪基的原唱还要略胜一筹。相比之下,杨洪基的原唱显得过于华丽,过于专业,美声技巧运用过多,不大合乎中国普通听众的音乐审美标准和欣赏习惯,这恐怕也是美声唱法在中国缺少听众的原因吧。
朱之文能在短短的数天内红遍中国,决不是偶然走运,也不是天赐良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他本人对歌唱的近乎痴迷的热爱,和他超强的演唱实力,二是无数热心网友的无私力挺,三是包括宋英杰、于文华、乔军、王爱华还有山东卫视等许多知名人士和媒体的真诚帮助和大力宣传。而在这所有的因素中,朱之文本人的超凡实力是前提和基础,现代网络的传播力量,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崇作用。朱之文的成名,让人收获了太多的感动,一是感动于他魅力无穷的歌声,感动于他贫困辛劳的经历,感动于他可爱可亲的种种特质。朱之文以歌声成名,走近朱之文,才发现他身上有太多的美德:勤劳、善良、俭朴、真诚、谦逊、孝顺、聪明、好学、朴实、有爱心、懂得感恩、不慕名利,对家庭负责,有社会责任感,等等等等。二是感动于包括于文华、乔军在内的无数好心人的帮助和奉献,使我们感受到,我们这个社会充满和谐,充满关爱,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人间的无限真情和无比温暖。三是感动于网络民主的巨大魅力。互联网的普及,验证了那句颠扑不破的真理名言:“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一切皆有可能。”
朱之文的成名,让身处草根阶层的农民及其他阶层,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增强了奋斗的信心,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朱之文的成名,也再一次验证了山东卫视评委武文那句铿锵有力的评语:“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尖子,总会出头的;是好歌手,穿军大衣也是掩饰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