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说的俞老师是谁:读书并有效读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57:00

读书并有效读书... 1

一、读书的作用... 1

1、语言能力上的发展... 1

2、认识能力上的发展... 2

3、思想能力上的发展... 2

4、审美能力上的发展... 2

5、健全人格上的发展... 2

6、全面素质的发展... 3

二、读书的态度... 3

三、读书的方法(善学)... 4

1、思想方法... 4

2、操作方法(只介绍一种适合于自学的精读方法――十步阅读法) 5

3、名人的读书方法(只介绍毛泽东的读书方法)... 5

四、书的种类... 6

1、古籍的分类――经、史、子、集... 6

2、建国后的图书分类... 6

五、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书... 7

1、利用书店... 7

2、利用图书馆... 7

3、网络检索... 7

六、关于“知识·人生·我”的征文... 7

1、提示:... 7

2、参考例文:... 7

读书并有效读书

一、读书的作用

1、语言能力上的发展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元朝人,意思是读书是作文的基础,勤奋读书,作文方能轻松自如。)

(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朱洙(清朝)

(4)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沫若

物理学家卢鹤绂说过:“我之所以致力于物理学研究,固然与少年时代的阅读有关;然而能得心应手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形诸文字,却得益于《三国》酣畅淋漓的文字表达功力。”

我们学过的《孙权劝学》也能证明这一点……

2、认识能力上的发展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孔子

(2)图书……是漫游世界,通今博古的工具。――鲁巴金(俄国图书学家、作家、目录学家)

例如,读《红楼梦》可认识封建社会;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认识苏联社会主义的特点及十月革命后第一代青年的特点;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更是以认识作用为主……

3、思想能力上的发展

(1)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高尔基(俄国)

(2)大凡一本好书,必将在人们心中孕育着高尚的情操和富有创造力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和认识世界的持久欲望。――扬申(苏联地质学家)

(3)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鲁迅

    还是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五六十年代的读者,都自觉的把保尔看成自己的偶像,看成自己在生活和斗争中的不朽的榜样。这就是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

4、审美能力上的发展

(1)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初中语文三册《怎样读诗》

(2)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事实。读书意味着培养对美的鉴赏力。――费定(苏联作家)

(3)图书具有巨大的魅力。如果一个人从阅读一般质量的书籍开始,最终势必转而追求高质量的书籍。――斯米尔诺夫-索科尔斯基(苏联演员)

    梁启超谈到他早年读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碧城》、《燕台》等诗的体会时说:“这些诗,他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

5、健全人格上的发展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西汉)

(2)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培根(英国)

(3)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萨克雷(英国作家)

     以李白、苏轼为例,两人都是博览群书、都受到儒、道、释的影响,所以都既能积极入世,又能达观处世……当然也有反面教材,如孔乙己、范进,它们就因为是对儒家经典食古不化,才人格不健全……

6、全面素质的发展

(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诗经》对于人们作用巨大,可以丰富想象,激发意志;可以帮助观察风俗的盛衰,可以培养群居互相切磋的习惯,可以对时弊抒发怨讽的感情。)

(2)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培根

(3)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4)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英国)

(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总之,读书是促进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再来举几个例子吧。古的,如刺股的苏秦(战国),宋朝的范仲淹,明朝的宋濂(见《送东阳马生序》);今的,如华罗庚;近的,如秦牧、饶宗颐;外的,如高尔基。

二、读书的态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他在《论语》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把学习划分成三个层次,即知学、好学、乐学,认为乐在其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1、知学:即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好学:即爱好学习,对学习有兴趣。

3、乐学:即视学习为一种精神需要,从学习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

因为学习需要热情、勤奋、毅力、恒心,即需要人们通常所说的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才能事半功倍。因为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具有动力作用,如情感、热情、兴趣;定型作用,如意志、气质;补偿作用,如勤能补拙等。爱因斯坦就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的研究已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事,可以发挥智力潜能的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事情,则只能发挥智力潜能的20%左右。

大凡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的学业有浓厚的兴趣。例如,古希腊杰出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兴趣集中在数学王国里,端起碗忘了吃饭,在火盆的灰烬里画各种几何图形,进浴池又忘了洗澡,竟拿起擦身用的油在身上画起图形来。当罗马军队攻入叙拉古城的时候,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潜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阿基米德。军人要带他去见罗马统帅,他请求稍候片刻,等他解出答案。军人不耐烦,把他杀了。剑劈来时,他只来得及说出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我们熟悉的“韦编三绝”的故事也能说明这一点。 培根也说过:“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三、读书的方法(善学)

1、思想方法

(1)充分开发潜能:学习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勤读、勤记、勤思、勤于观察,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孔子曰:“默而识之。” 章学诚(清朝)说:“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阿基斯洛斯说:“记忆是智慧之母。” 朱熹也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俗话就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俗话还说:“留心处处皆学问。”

(2)处理好“学”、“思”、“问”的关系:要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在交流中进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记》中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王充(东汉)在《论衡》中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

A、定向阅读――“人生有涯知无涯”。要在学好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选择一两个“中心兴趣”,按自己的兴趣、目标、特长、专业进行定向的、大量的、较为深入的阅读。以韩寒为例,他在写作方面就很专……但他太偏科,没读好基础科目,我们还不能全学他。

B、选择阅读――“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要把主要时间和主要精力放在精读“第一流的书”和“第一流作者写的书”上;其余则只作浏览、略读。

(4)处理好人脑与“外脑”的关系:既要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又要善于利用图书馆这一人类的公共“外脑”。荀子(战国)在《劝学篇》中就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合理利用时间:

A、零星时间阅读法――要善于利用课余的点滴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达尔文说过:“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东汉著名学者董遇在谈到自己读书取得成功的原因时提出了“三余”说,“三余”即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是一年中最空闲的季节;夜间,是一天中最空闲的时间;雨天,是平常最空闲的日子(他当时是边务农边读书)。

B、整段时间阅读法――寒暑假、节假日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应好好利用。

C、劳逸结合阅读法――尽可能发挥脑子各部分的功能,研习一种学科,疲劳了,就去从事另一方面的事情。像马克思和列宁那样,研习哲学、社会科学,劳累了,就去做数学,诵诗歌,读小说,进行体育活动等等。数学家王梓坤就曾深有体会的说:“在繁忙的工作与学习之余,抽空读几页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塞万提斯(西班牙)的《唐吉诃德》、果戈理(俄国)的《钦差大臣》,便会使人心神飞越,仿佛进入另一境界,顿时忘却眼前的疲劳和困难。此外,《史记》的豪放,《庄子》的旷达,杜甫诗的严整,清照词的婉约,……都各具一格,斗奇争艳。当我们受某一科研问题的长期困扰而不得其解时,读一下这些作品,往往能使头脑清醒,思路开阔,有助于产生新思想,发现新线索。”

(6)处理好“今”与“古”的关系:要厚今薄古,即重视所学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前人的书,如果有好的,现代人已经研究,并加以总结和发挥了。我们读今人的书,古人的书也包括在里边了。当然,这里说的是重视程度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的问题。

(7)处理好“真”与“伪”的关系:要按照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行事,用事实来验证书上的理论。孟子说得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菲尔丁(英国)指出:“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书要读,但不要迷信铅字印出来的东西。当然,也决不应该抱怀疑一切的态度。要努力提高自己“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就是这方面的好榜样。

(8)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学习是有目的的,要将学的东西运用起来。女作家袁静说过:“文艺包括的体裁,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各种风格、流派也是大相径庭,各有特点、优点的。你要学写哪一种体裁,你就多读这些体裁的作品。你喜欢哪一种风格、流派,你就多读这种风格流派的代表作。……我从小喜爱中国古典小说,如经典著作《红楼梦》、《水浒传》等。……我在写《新儿女英雄传》之前,反复细读这些优秀的古典小说,得到很多教益。”

2、操作方法(只介绍一种适合于自学的精读方法――十步阅读法)

   第一步,精读。拿到文章,先浏览一两遍,了解概貌。第二步,圈点。将浏览中不懂的地方标识符号,以便进一步查阅。还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勾画出来。第三步,释难。利用工具书或请教以弄清不懂之处。第四步,分析理解文章主题。第五步,归纳。归纳文章的主题、观点。第六步,评议文章的特点、特色。第七步,摘录。用卡片或笔记本摘录佳句或主要观点、数据、论据。第八步,质疑。在阅读时发现问题及时记下来,把解疑的结果简要的记录下来,便于日后复习或查阅。第九步,注记。记下自己的理解、解释和意见。第十步,小结。对整个阅读过程做一个全面归纳总结,并重读一遍文章,加深理解。

3、名人的读书方法(只介绍毛泽东的读书方法)

毛泽东的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同志非常赞赏的他的老师徐特立的读书方法。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身体力行这条成功的治学经验,而且坚持不辍。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里说的多写,也就是多做读书笔记。

    毛泽东的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形式:

    内容摘录。毛泽东青年时代,课堂听讲写“讲堂录”,课后自修写读书录,选抄全篇文章的选抄本,摘录精要的摘录本,共有好几网篮。毛泽东长期保持着这种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延安时期,毛泽东看了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摘录约三千字。他写信给这位哲学家,说:  “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的。其中有一些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这样就把读书与研究、探讨结合了起来。

    标记符号。毛泽东每读一本书,都要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早年读的德国鲍尔生著、蔡元培译的《伦理学原理》,全书逐字逐句都用毛笔加以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等符号。延安时期读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列宁选集》、《国家与革命》、《列宁关于辩证法的笔记》、《斯大林选集》,许多段落、章节都作了圈点与勾划。五十年代初开始一直陪伴他的一套乾隆十二年武英殿版线装《二十四史》,850册每册都有他圈点,勾划的标记。现存中南海的毛泽东藏书,由于不少书反复阅读,每读一次就用一种颜色的笔圈点、勾划,以至朱墨纷呈、点线交加。

    旁注批语。《伦理学原理》全书十万多字,但毛泽东用工整的小楷写在页边,行间的批语就有12100多字。延安时期读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两个版本,毛泽东在书眉与空白处写了13000字的批语,其中第三章“辩证法的根本原则”,他用隽秀的行草字体写了近千字的批语,对原著作了扼要概括,既有赞同的评语,又有联系中国革命实际对某些观点作的引申、发挥。他在《旧唐书》中《李义府传》、《杨再恩传》、《刘幽求传》的页边上分别写道:“李义府笑里藏刀”,“杨再恩是佞人”,“刘幽求能伸不能屈”。寥寥几字,把读书的“意见和感想”表达得相当精辟。

    读书日记。1937年,李达把刚出版的《社会学大纲》寄给毛泽东,毛泽东读了很高兴,认为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他反复精读这本好书,并续写中断的读书日记。日记第一篇写道:“二十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起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此后,他每日认真记下读书进度。

    改错纠谬。对书中不正确的观点或引用不当的材料,也用笔记形式改正。如《南史》的《孔靖传》说“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毛泽东指出此说不正确,十岁为盗,长大不一定为盗,可惜这种形而上学的推论,“今天也还有之”。在《辩证唯物论教程》旁批中,毛泽东用简略的话指出不正确处,如:“此例不甚清”、“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等等。毛泽东读书非常仔细,连书中错别字、不妥当的标点符号,也一一加以纠正。这反映了毛泽东的严谨治学精神与刻苦的攻读精神。

    评价推荐。毛泽东笃志嗜学,博览群书。孜孜不倦,读到具有现实意义的精采篇什,就热心向全党或党的领导干部介绍推荐。五十年代,他读到《三国志》的《张鲁传》、《郭嘉传》,向党内作了推荐。在推荐《郭嘉传》时,他希望领导干部从中得到启示,说话办事情要“多思”、“多谋”,反对少谋武断。读到汉代文学家枚乘的《七发》,他又写了千余字的书评,一起印发党内。1965年,当他读到《后汉书》中的《黄琼传》、《李固传》时,又认为两人的传值得一读,在反复研读后,批了“送刘、周、邓、彭一阅”、“送陈毅同志一阅”。毛泽东这种独特的读书笔记对全党读书学习风气的形成,无疑是个有力的推动。(王国荣)

四、书的种类

1、古籍的分类――经、史、子、集

   以《四库全书》为例,类目如下:

   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训诂、字书、韵书)。

   史部――正史类……

   子部――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

   集部――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

2、建国后的图书分类

   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为例,其基本大类如下: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B哲学;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Z综合性图书。

   如查找有关“初中数学习题和问题解答”的图书,先找到“G”大类,再找到“G62初等教育”,最后在“G624教材、课本、辅助教材”类下找到。

五、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书

1、利用书店

2、利用图书馆

(1)分类目录(2)著者目录(3)书名目录(4)主题目录(5)推荐书目

3、网络检索

六、关于“知识·人生·我”的征文

1、提示:

以自己读书的亲身经历,揭示读书、学习、知识对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理想、品质、性格、审美、兴趣、学业、人际、前途、命运、家庭等等方面的有益影响,揭示读书、学习、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应着重选取某一方面写深写透。

2、参考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