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脱口秀井柏然哪期:《看历史》2011年7月刊:中国向洋10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1:53:35

1909529日,下午四点。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着甲午战败的一批失意海军官兵,驾驶着破旧的舰船,缓缓驶出榆林港,开始对西沙群岛进行巡阅。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主权宣示行动,也是自甲午战败之后,沉默多年的中国海军重返南海的第一次努力。

中国南端蔚蓝的广大水域,一直是东亚各国海上贸易和交往的通道。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作为此片海域中最大的国家和经济贸易体,中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掌握着最为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主导着当时的海上交通,在海外贸易和航海活动中独占鳌头。

1511年,葡萄牙人攻陷马六甲,掌握南海门户之后,南海才由一片半封闭的东亚之海,转为世界性的南中国海,欧洲海洋势力纷至沓来,中国在此区域占绝对优势的主导地位由此发生改变。

此后三百年间,由于中国一再采取退缩的海洋政策,加之东亚各国内部海洋贸易的衰减,使得中国在此海域的活跃程度大为减弱。及至1870年代,虽然仍有不少民间船只往来于南洋各地、无数沿海渔民拓殖于海岛礁盘,但在国家层面,中国官方对此片海域的控制力,却只能以“有海而无防”来形容。

1874年,李鸿章上《筹议海防折》,提出加强海防,“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包括南海在内的中国广大海域的防务问题,才真正被纳入到国家视野当中。但相对于西方各海洋国家积极的,进攻性的海外拓展,中国此时提出的海防政策依然是被动和防御性的,主要是迫于外力,尤其是与中国临近的日本海上势力急剧扩张的压力。

此后,中国海军势力勃兴,以北洋为主的中国海军实力一度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地位。甲午一役,中国海军遭受重创,数十年苦心经营毁于一旦,海军舰船损失殆尽,海军机构遭到裁撤,海军军官被大量罢黜,经费削减、人才凋零,一片哀鸿遍野之态,时人竟至谈海色变。

就是在此一片废墟上,中国海军开始了艰难的重建历程。几乎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将军马汉的《海权论》思想风行各国,“海权”“海军”被提升到关系国家存亡的战略层面。在此思想的支配下,各强国无不是加强了对海军力量的投入以及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作为东亚海域最重要的交通通道,南海岛礁也自然成为各国觊觎的对象。

也正是有此背景,李准在1909年的巡海行动,在晚清的落日夕照下显得如此悲壮,但却透露出中国海权意识的初觉醒。

也正是以李准巡海为起点,重返最南最蓝的那片深海,成为贯穿中国海洋人的世纪主题。这期间,既有法律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对南海主权在法理层面的维护,又有海军军人在抗战之后收复西沙、南沙等地的实际行动。1950年代之后,两岸虽然处于分治状态,但南海权益却依然是双方默契维护的共同底线。

一部20世纪的中国南海史,既有家国离乱,坐视海权丧失的伤痛,也有据理力争,巡弋万里海疆的光耀。但无论如何,理清百年来中国人海权意识点滴累进的来路,才能更清晰地廓清当下,引照未来。

20096月本刊曾推出《南海,南海》专题,叙述明清两季中国南海种种历史,并进而阐释中国500年对待海洋的态度的累积与演进,可为此专题之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