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是男人还是女人:学校文化的生成、保存与传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02:23

学校文化的生成、保存与传承

    很多东西,非常的重要,但却看不见,也摸不着。当你为他的重要性所敲醒时,你就企图去学习或者研究它;可一旦你企图去走近它时,却又用被它的抽象与乏味所吓跑;比如,学校文化就属于这一类东西。当别人评价你是一个文化人时,哪怕你是个穷光蛋,你也会为这个评价兴奋不已;当别人评价你没有文化时,哪怕你家财万贯,你也会沮丧不已。同样的道理,不管学校教学质量是高还是低,对你学校最大的鼓励就是说这是一所有文化的学校,对你学校最大的打击就是说这是一所没有文化的学校。可是,究竟什么是学校文化呢,谁也讲不清楚,如果你真想知道知道什么是学校文化,你去买本书看看,你去听听专家的讲座,保证让你越来越不知道什么是学校文化。

    当你看到一个人从你身边走过去,你认出他是谁了;当这个人从远处走到你身边,你肯定这个人还是他。这是因为不管这个人朝左走,还是朝右走,还是停留在原地不动,都不会改变这个人的外在形象。可是,同样的物质形态,当我们在生产这个产品时,这个产品的形象是从无形到有形;当产品用来展览时,是这个产品最完善的时候;当我们使用这个产品时,是这个产品从有形到无形的时候。因此,在产品的不同阶段,产品的外在形象都不一样,我们对这个产品的认识就要有不同的标准人。而且,对于越是复杂的产品,越是抽象的产品,它在生产、展示与使用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也更是明显。为什么这些复杂与抽象的产品难以为我们所认识的,或许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产品在不同状态下的形态不一样吧,比如学校文化就是此类产品。学校文化有三种形态:一是学校文化的形成形态;二是学校文化的保存形态;三是学校文化的传承形态。

    学校文化的生成形态往往不被我们所意识得到,而且“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正是这个生成形态的描述。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总是在想着自己的言行如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何体现学校文化,如何展现自己的个性与内在价值理念。可是,很少有人会意识得到,正是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正是在自己的不经意的行为与行动中,我们却在生产自己的学校文化与个人的文化气质。而且,当我们要求教师或者学生去显现某种文化时,尽管这种文化诉求很容易被教师与学生所理解,但却很难被教师与学生所接受;但是,当我们并不要求教师与学生做什么,却在这种不经意中培育出了一种学校文化;对于很多名校来说,当我们追问这些名校的文化如何建构起来的时,名校往往只能解释这种文化的形成理由,但却无从寻找到形成这种文化的原因。所以,很多时候学校文化的生成过程,就是“无为而治”的过程,因此文化建设中的“无为”却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有为”。

    当我们觉得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无为的过程时,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也就是一种无能的状态呢?无为是指不能直接对学校文化的建设采取有形的影响与改变,但无为并不等同于无能,因为要在无为中使用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它所需要的能力与智慧远比“有为”的手段更多。“有为”是指可以针对自己的目标采取直接的手段,而“无为”却只能通过对于学校工作环境的改变,使促使教师与学生主动地行成某种文化思想,并用自己的这种文化思想来指挥自己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于是教师与学生的群体行为造就出学校文化。所以,直接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是困难的,是需要能力的;但通过改变学校工作环境来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更加的困难,需要更多的能力与智慧。

    不管学校是大的还是小的,不管学校是历史悠久的还是刚刚修建的,它们都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从当我们说某个人有没有文化,说某所学校有没有文化,这种说法本身并没有意义,这儿的文化仅仅是积极文化的代言词,并没有把文化中的消极成份纳进来。所以,当我们面对具体的学校与个人时,最重要的并不是这所学校与个人有没有文化,而是这所学校有着什么样的文化,这种文化要素中有多大的积极成份,有多大的消极成份。对学校文化中积极成份与消极成份的鉴别,其实是对学校文化进一步引领与建构的前提。可是学校文化究竟在哪些地方得到体现呢?这就涉及到学校文化的保存形态了。

    在任何一所学校,当你在学校中待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这种学校的文化来。你感受这所学校文化的途径,就是学校文化得以保存的不同形态。学校文化有可能通过一些具体的物质来表达,也可能通过一些文字来表达,也可能通过学校的一些传说来表达,也有可能通过一种氛围攻来表达。学校的校门,学校教师的粉刷,学校中的雕塑,虽然这些事情并见得是学校管理者或者教师选择的结果,但这些东西很自然成为学校文化的代言人。哪怕最先的日子里,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会打心底里反对这些物质文化,可时间久了,教师的内心也会逐渐接受这种文化现实,并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理念。学校文化还体现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之中,当然这是指在学校中产生实际成效的规章制度;基至于可以说,学校中有着那么多的规章制度,为什么有些规章制度有成效,有些规章制度大家视而不见,这本身就是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尤其是学校教师对这所学校制度文化的认可与接受。学校文化还以一些典型的故事与传说得以保存。当我们听说校长曾经严厉地批评过哪一位教师,校长曾经夸张地表扬过哪一位教师,虽然校长的行为都过于极端,但却在这两种行为过程中表达出了校长的管理文化,在这一件批评与一件表扬的故事与传说过程中,学校文化就得到保存了。当然,还有更多的文化,是我们找不到它的保存形态的,那就是我们讲的氛围。比如大家总是把校长的讲话当命令而不是建议,学生在上课时总是听课而不是提问,这种氛围它就是一种学校文化或者班级文化的保存形态。而且,不同学校文化的保存形态,它的功能显现的方式也不一样,这关涉到学校文化的传承形态。

    既得在韦伯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中,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祖宗崇拜”的文化形态,也就是说,我们对学校文化的传承是具有正当理由的,而且对文化的传统既显现了我们对前辈与前任们的尊重,也可以证明自己作为传统文化代言人的地位,还可以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显现自己的管理智慧。正是因为对学校文化的传统有着这么多的优势,所以在学校办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见到越来越多的对学校文化的继承,但对学校文化的建设却或多或少被大家所忽视。其实,对学校文化的传承,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文化建设过程,是一种借助于前辈与前任的影响力来规范与改造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过程;对学校文化的建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建设过程,是一种对学校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达成的共识与积累的经验的认可与提炼。

    虽然我们并没有总结出传承学校文化的具体方法与策略,但事实上我们却在几乎所有的学校行为和教与学的活动中,或有意或无意地传承学校文化。当学校教师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同意的规章制度时,当学校教师被动地听着那些离自己很远的故事时,当学校教师不得不看着学校里那些自己并不喜欢的雕塑时,他就在被动地传承学校文化。当然,学校教师与学生也会主动地理解并接受学校传统文化,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不利于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利益。可是,对于这些对学校教师与学生利益有益的文化,特别是短期内有益的文化,都会很自然地被学校教师与学生纳入自己的文化体系之中,似乎并不需要学校来强化与巩固这些文化观念。换句话说,对于学校教师与学生有益于传统文化,继承与重构的过程是同一的。如此一来,学校文化的传承,主要是指传承这样一些文化,这些文化有利于学校利益但却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个人利益,或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长远利益,但却要求教师与学生必须牺牲眼前利益。

    所以,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往往在我们不经意间就形成了,它等到不及我们去设计与构思它。其实我们设计与构思的学校文化,是指我们为了学校利益,或者为了教师与学生的长远利益而必须传承的文化。可是,如何才能有效地传承这些文化呢,一方面在于改变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理念与生活观念,另外一个方面在于学校文化要有与传承这些文化相适应的文化保存形态。其实文化是内隐的东西,在对它的保存过程中,虽然采用物化与文字化是相对简单的,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把这些文化融入学校的故事之中,融入典型事件与案例之中,可能传承起来会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