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群侠传x擂鼓山说明:于成玉:我看马恩关于 “人的本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48:19

       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马克思对此论断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一18页)马克思在与恩格斯合写的《费尔巴哈》中还明确指出:“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  (同上书,第29、30页)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一一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同上书,第25页)“那些发展着自己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同上书,第31页)在马恩看来,人的本质不应到人的天性中去寻找,而应到他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一切社会关系中去寻找。马克思虽然也承认每个人的“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即利己心趋利避害等人的天性,但他却认为这“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同上书,第84页)“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5页。即“生产”不仅为人生产出财富,而且也为人生产出人的社会关系,即人的本质。


   按照马克思的上述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即利己心趋利避害等人本身所固有的天性,而是人本身之外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在“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则是所有制。这样,马克思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所有制决定了人的本质,而人的本质则是所有制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就有什么样的人的本质。如,原始社会是公有制,所以,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是没有利己心的。当原始社会解体私有制产生后,人们才有了利己心,才有损人利己的事情发生。而再建立公有制社会,可以消除人们的利己心,而产生利他心,人们都能大公无私。这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宣称的“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而马克思的理论大厦就是建立在这上面的。因为私有制产生利己心即私心,而私心又是万恶之源,所以,要消灭人的私心即万恶之源,首先就得消灭私有制。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布:从“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筑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筑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生产和产品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的“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5页)

  而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社会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后,人们生活的情况就与私有制迥然有别了。那时,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这就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笔者注),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是因此就是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同上书,笫37、38页)而恩格斯则进一步描述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了,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同上书,第3卷,第323页。)


    然而,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人的本质并非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来决定的,而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如利己心同情性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天性)、思维属性(如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等)与社会属性(如归属感不能离群索居等)所构成的综合体。其中的基础便是属于自然属性中的利己心趋利避害以及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天性。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绝不可能成为人的本质,充其量只能给人的本质提供一个表演的舞台或施加一定影响而已。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凡在建立起“公有制”的地方,人们并没有如愿以偿地看到马恩美妙预言的实现,相反倒发现,凡是“私有制”所具有的“弊端”,“公有制”不仅都具有,而且“私有制”没有的“弊端”,“公有制”也能“创造”出来肆虐社会。“消灭私有制”的结果,人们不仅没有收获“共同富裕”,“进入自由王国”,相反倒弄得“共同贫穷”;而有的地方,人们不仅没有获得自由,反而被绑进“古拉格群岛”。


   至于说建立公有制就能消灭利己心,则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童话。不用说的,综观实行公有制国家的第一代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十有八九都死在任上,可谓在权力桌上不死不撂筷。而且还自己选择接班人,有的父亲选儿子,有的兄长选弟弟,这不说明实行公有制国家的第一代国家领导人也有利己心吗?最高领导人利己心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广大芸芸众生了。“文革”时期,中国实行的可谓是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农村农民房前房后种点庄稼蔬菜都被视为非法,要“割资本主义尾巴”;而城市里理发的掌破鞋的都不允许单干,统统组织到“公有制”里,以避免“小生产”的“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列宁选集》第4卷,第181页)况且人人都在学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斗私批修”的毛主席的教导,“狼斗私心一闪念”。然而,庶几人人都在为了“利己”保自己而专门整人。所以,“文革”期间,不知有多少令人毛骨悚然的悲剧就发生了。正如北岛有句名诗所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铭志。”。可见“公有制 ”不仅不能消灭人的利己心,反而更加重了人的利己心。这也从反面证明,人的利己心和趋利避害以及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才真正是人的本质,它并不能随所有制的改变而改变。

   再说,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使马恩的人的“本质论”陷入逻辑悖论的怪圈中。众所周知,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看来,所谓事物的本质,即一种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稳定不变的,并决定事物的性质、面貌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而“一切社会关系”,不仅不是人本身所固有的,而且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它的“总和”怎么能成为人的本质呢?


   2006年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结尾处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凝聚13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奋发图强,努力把‘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篇章。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其中,在高举“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方面,没有再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在人的利己心的驱动下,财产的有效占用和积累增值仍旧构成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而在人类尚未能找到新的更有效的途径解决财产的占有与积累增值的问题的情况下,私有制就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也是不可能消灭的。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核心观点,就是彻底消灭私有制,显然这是有悖于人的本质的,自然不可能取得成功。
        2006年3月---------------------------------------杨虎:《我看马恩关于 “人的本质”论>批判

于成玉在这篇帖子中否认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此他提出他自己的论点.于成玉认为,既然按照马克思的上述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即利己心趋利避害等人本身所固有的天性,而是人本身之外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在“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则是所有制。这样,马克思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所有制决定了人的本质,而人的本质则是所有制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就有什么样的人的本质。
这样的解释,是免强的,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因为,他有这样一个论断,即一切社会关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所有制.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决定所有制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于社会分工;既然如此,那就等于在说,还有比生产关系更加基本的东西.
这样一来,所谓人的本质是所有制的产物,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建筑在这个基础上的一切论断就是完全错误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而社会分工必然导致人的异化.也就是说,人首先只有活着才能从事其它活动.而人要活着,就要有衣食住行,就要有物质生活资料.而这些东西必须要经过 劳动才能获得.劳动是使人脱离动物界而成 为人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这种生产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范围、从而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地位、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不是由人自己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外在的因素。于是,本来是作为人改造自然的用于满足自己需求的主观能动的生产劳动活动却反过来变成决定人自己的异已的力量。人反而受制于这种活动。于是,人的一切,包括他的思想、他的感情、他的道德和社会意识形态都取决于外在的因素。因此,即便是人还来还存在所谓的脱离社会关系的人的本质;那也将随着人的被异化而予以改变.于是我们才看到这样的结果,即“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在这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分工及异化,成为最基本 的社会关系。由此导致不同的人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其通过社会获得的物质生活资料不同,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这些不同的等级就是阶级。而因此 生产资料也就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种制度就是私有制。所以,人之所以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原因就是因为人被一切社会关系异化了。事实上于成玉所列举的那些“人的自然属性(如利己心同情性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天性)”恰好就是人的社会属性。它都是某些社会因素所决定的因素。
人的异化及由此产生的私有制,是社会分工所决定的人的异化所形成的。但是人的异化依然是历史因素。人的异化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也会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变革而走向消亡。这种消亡的历史条件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因而社会物质财富高度集中于极少数人手中而多数人贫困得一无所有;并且同富有的少数人对立。这正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而于成玉在用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不正确的解释来得出结论后,又用社会现实予以批驳。但是,显然于成玉并不是在指责马克思主义,而是在指责他自己制造出来的所谓“马克思主义”;他的结论当然是完全错误的。于成玉想用这一点来否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想证明所 谓人的天性。结果怎么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因为他的所谓人的天性始终是由一切社会关系对人的影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