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群侠传2地图:美国是如何崛起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8:40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罕其匹的超级大国——也可以说是单极世界的唯一一极。因而,如果这个世界需要统一的话,那美国就是唯一拥有统一资格和能力的国家。

从历史上看,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全球意识是西方国家中起步很晚的。由于东西濒临两洋,南北相接弱国,美国从独立到19世纪末,安全上从未遇到过严重的威胁,也未出现过迫切需要到海外作战的情况。美国长期奉行孤立主义,保持“超然地位”,不卷入欧洲旧大陆的纷争;在发展商业关系的同时,美国尽可能避免同外国发生政治联系、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性同盟,以维护美国自身的独立、领土完整和选择自由。因而,从1783年独立战争胜利到19世纪末这一百多年中,美国奉行的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大战略,即:“西半球防御”,其根本目标就是防止东半球再入侵西半球,获得对北美的支配地位和对西半球的霸权。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其全球战略也进入初步形成阶段。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美国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外部世界,决定到更大的国际舞台去扩大自己的影响。形势发展推动着美国“有特定目标的干涉主义”形成,它从大陆扩张转为海外扩张。彼得?特鲁博威兹曾指出:“美国在19世纪创建了一个大陆帝国,遂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边界”。美国全球战略初步形成的动因和依据是:

首先,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实行海外扩张政策奠定了物质基础。内战中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到19世纪9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首位,接近于英、法、德三大强国的总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美国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提供了物质保障,此时美国的领土向西扩张到太平洋岸边。同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国崛起于世界舞台,英国开始走下坡路,按照新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已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其次,美国拥有进行海外扩张的理论依据。在列强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同时,欧洲正在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准备用武力来打破原有的均势。在此背景下,美国逐渐出现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公众舆论。1896年布鲁克斯?亚当斯发表《文明与衰落的规律》一书,论证了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国际主义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要求美国放弃孤立主义,赶快走上国际舞台,击败主要竞争者,建立由美国领导的国际新秩序。年轻的海军军官、历史学家马汉研究了世界海洋史特别是英国在全球的扩张之后,于1890年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明确提出著名的“海权论”。马汉还撰写了一篇篇论文,用海权论解释新的国际秩序的蓝图。他认为,一个国家若想在世界事务中起重要作用,就一定要掌握海权;控制海洋是海权的军事因素,利用海洋是海权的经济因素;美国要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强大的海军,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亚当斯与马汉从不同的角度对未来的国际新秩序与美国的地位加以论证,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成为公众舆论的主旋律,对众多美国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尤其是先担任助理海军部长、后出任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海权论”适应了美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需要,是美国对外战略发生转折的重要征兆。
 
    再次,美国的军事战略已初露端倪。美西战争是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准备最充分的一次战争,“予有准备”被认为是这次战争中采用的军事战略的最大特点。早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就着手制定对西班牙的作战计划。1896年海军军官威廉?金布尔在《与西班牙的战争》的战略报告中指出:美国对西班牙的战争目标应是使古巴获得独立,夺取菲律宾和波多黎各,主攻方向应是古巴和菲律宾;战争的关键是夺取制海权,控制大西洋和太平洋;主要战争样式是海战,海军的行动将决定战争的进程。战争开始后,美国政府基本是按照这一战略设想来指导战争的。美国不以攻击西班牙本土为目标,而是以攻击西班牙几处海外殖民地为目标,作战方向和地区处于西班牙帝国势力范围的边缘。因此,美国在美西战争中的战略被称为“外围战略”,即直接攻击西班牙帝国脆弱外围的战略。

最后,美国开始突破门罗主义的限制,将注意力从美洲转向其他大陆,走上海外扩张的道路。1823年美国提出了指导在西半球进行扩张的“门罗主义”。1898年4月,美国发动美西战争,夺取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和关岛等地,将触角伸进了太平洋地区。1899年,美国务卿海约翰又两次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与其他西方列强共享侵略中国的权利。以美西战争和“门户开放”政策为标志,美国的对外政策进入了海外扩张的地区主义阶段。
而这一全球战略到二战后,更加明晰。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整个国际关系史和美国战略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近300年来,特别是19世纪以来,欧洲曾长期位于世界政治的中心,维持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二战打破了这个格局,英国和法国沦为二等强国,西德和意大利处于战败国地位,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美国不仅走上了世界战略的大舞台,而且在战争中大大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美国凭借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崛起为国际关系的力量中心。于是,它彻底抛弃孤立主义政策,从国际关系的边缘走向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张,已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早在大战期间,罗斯福等人就设计了一套建立战后世界秩序、实现“美国世纪”的办法,通过主导成立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签定“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等,为战后整个世界格局的确立奠定了基石。美国和苏联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对立以及1945年4月杜鲁门接任总统,又加速了美国奉行全球主义、与苏联对抗的过程。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取得二战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在苏联的影响下,社会主义阵营越出一国的范围,影响不断扩大。苏联也不再囿于地理的限制,将影响扩展至欧洲。在此情势下,美苏争夺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使美国“对国家安全、战争以及和平的传统看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得不寻求新的途径来保障国家的安全”。
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在欧洲推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并重新武装西德。在亚洲,美国先后与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签署了双边和多边条约,并在这些条约的基础上于1954年9月与相关国家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在中东,则推动英国主持建立了中央条约组织,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又推出了“艾森豪威尔主义”。斯皮克曼认为,美国这种对苏联(以及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遏制战略”,实质是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保持美国的军事优势,以压制苏联向边缘地带突破,进而向西方海上力量挑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原本强大的美国更成为无与争锋的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经济大国,美国不仅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势力,也建立了一个以自己为领导,以英、法、德、日等强国为支持和帮手,其他各国俯首听命的“单极化”世界格局,雄踞世界,睥睨八方。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作为此次恐怖袭击的受害者,一度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的同情以及对布什政府发动以打击“基地”组织及其庇护者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为主要目标的反恐战争的支持。美国在遭受恐怖袭击重创后,也大大加强了反恐力度,一方面美国意识到自己不是独享安全的乐土,决心对世界公敌——恐怖主义施以严惩,另一方面美国也怀着更大的目标。布什总统在2002年《国情咨文》和同年6月1日西点军校的讲话中就反复强调打击恐怖主义不是美国的最高目标。他说:“除了消除威胁和制止怨恨之外,我们还有更远大的目标。我们寻求在反恐战争之外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的世界。”“在此次战争期间,我们获得了一个大好的机会来带领世界迈向将带来持久和平的价值观。”

于是,我们看到美国政府在反恐同时谋求世界统一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

首先,美国在伊拉克通过假“交权”,利用联合国的名义建立了以阿拉维为首的傀儡政府———“伊拉克临时政府”,并筹划了伊拉克国民议会的选举,同时利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546号决议,使美军继续占领伊拉克并享有治外特权合法化,从而牢固地控制伊拉克,在把伊拉克建成推行布什的“大中东计划”的基地的艰难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尽管是很小很小的一步。同样,2009年8月在阿富汗基本顺利举行了大选,从此建立了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个“民选”政府,虽然它是在近2万名美军和9000多名国际安全部队的严密保护下选举出来的。这等于是加固了美国进一步向南亚和中亚推进的基地。

其次,美国利用阿富汗战争插足它梦寐以求的中亚以来,已在中亚建立和租用了至少6个空军基地,并伸展到了外高加索地区,在格鲁吉亚建立了以萨卡维利为首的亲美政权。目前在格鲁吉亚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还表示美国坚决支持格鲁吉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俄罗斯应从格鲁吉亚的冲突地区撤出军队。这一切表明美国在实施它的欧亚战略方面又前进了一步。

再次,美国把反恐与(防)反扩散紧紧结合在一起,加紧构筑美国主导的国际(防)反扩散网络,并力图使之合法化。2003年5月31日布什总统在波兰首都华沙宣布了一项反扩散计划(PSI)。根据该计划,参加国将对被怀疑在海上运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相关零部件和设备的外国船只进行拦截,捣毁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网络,查封扩散者的实验室,收缴其材料,冻结其财产,并将参与扩散者绳之以法。至今已有15个国家参加,美方称有60多个国家表示支持,今年美国已与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举行多次拦截演习。美国构筑起了一个反扩散领域内的“志愿者联盟”。

最后,大幅度调整美国全球军事部署,把反恐与遏制具有“潜在威胁”的大国崛起紧密结合起来。2004年8月16日,布什总统宣布美国在全球军事部署调整计划。撤走部署在欧洲和亚洲地区的6~7万名美军士兵,把大部分驻德美军移至波、匈、罗等东欧国家,同时美国把军事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大幅度加强在关岛的军事实力,在那里大量增加巡航导弹、核潜艇、远程战略轰炸机的部署;调整在日本的军事部署,重点加强在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的力量,从而使日本成为东亚的军事中心。美国全球军事战略的重点由西向东,亚太军事战略重点由北向南 ,是布什政府对美国军事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所加速呈现出的两个最重要动向,也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最大规模军事部署调整计划的一部分。很显然,此次美国军事部署大调整旨在扩大和强化美国在欧亚两大陆及其结合部中东的战略控制和势力范围,既是为了反恐,更是为了防范和遏制以中俄为主要对象的大国崛起。

奥巴马总统上台后,美国着手中东政策的调整,虽折射出美国全球战略的收缩,但作为当今唯一的霸权超级大国,美国仍然保持着最高的军事的投入,并继续自行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其强大的军事能力仍然是别国无法企及的,而其也在借“全球反恐”不断调整着与新老盟友的关系,及全球战略的布局。一言概之,美国全球战略的风吹草动,都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

正象我在《政治体制也是生产力》和《美国是怎样为日本洗脑》的两文中指出的那样:美国靠战后对德日两个国家的改造,使其有效地融入了美国体系,并为美国整合世界打下了两个坚实的基桩,前苏联东欧集团的解体,更为美国的这种统一扫清了障碍。对这样的世界大势,正在崛起的中国该怎样应对,的确是每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中国人该深长思之的一件大事。

附:美国攻打的国家及其战后变化

链接地址:http://blog.ifeng.com/article/6327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