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十大战役:香山居士最闲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39:40
 香山居士最闲适:(一)长安米贵,白居不易          在介绍人物之前,说说唐代的行卷制度。行卷也叫温卷,也就是拿自己最得意的文章给名流看,给他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考试的时候多一点印象分。唐代科举录取人数有限,进士科尤其少,因进士科特重诗赋,应试的士子往往将自己的作品裱成一卷,在京城遍谒名人,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因而获取功名。13岁的白居易,就是凭借诗赋行卷成功的典范。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准备好了,他前往京城。一次,白居易拿了自己的诗稿去见一位当时很有名望的老诗人顾况(约725——约814),顾况性格高傲,起初很瞧不起这个初出茅庐的少年。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白居易”时,就讥讽地说:“长安米贵,白居大不易!”等到他翻开这首我们小学就烂熟于心的《赋得古草原送别》的诗,大声惊叹:写得此好诗,白居也不难了!立即向考官推荐,到处为白居易说情。
  可是,十年长安漂泊,他还是一事无成,不过是诗名鹊起而已。于是回到老家宣州。这个曾经出生过谢脁的古城,是李白流连忘返的地方,“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他27岁参加乡试,一举夺魁;次年为宣州刺史崔衍所赏识,送往长安应试,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3岁时自洛阳徙家于秦,卜居渭上,距长安约百里,到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就在授翰林学上这一年前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
  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
  元和九年(814年)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后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相所恶,被贬为州刺史,又为中书舍人王涯所谗,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此次连续被贬,对白居易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和教训,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避祸远嫌,“不复愕愕直言”,“世事从今口不言”。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
  比起二王八司马的连封漳汀之类的蛮荒之地来,江州(今九江)算是很不错的了。白居易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长恨歌》、《琵琶行》;他那感伤却不愤激、忧郁却不狭隘的抒情,迎合了当政者的同情心,以致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还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香山居士最闲适:(二)惟歌生民病    提起白居易,不能不说“新乐府运动”。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简言之,就是没有了民歌音乐的“民歌”。  初唐诗人写乐府诗,多数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题。这类新题乐府,至杜甫而大有发展。杜甫善于用乐府诗体描写时事,所作如《兵车行》、《丽人行》、《悲陈陶》、《哀江头》等,“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元稹《乐府古题序》)。  起初,顾况、韦应物、戴叔伦、元结等人,,开始写有新题乐府之作。元结还提出诗歌创作应“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二风诗论》),使“上感于上、下化于下”(《新乐府序》)。他们可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正如顾况引荐的一样,白居易确实不是白吃米饭长大的。由于他特有的诗歌才华,新乐府运动的大旗,就被他扛在了肩上。元和四年 (809),李绅首先写了《新题乐府》20首(今佚,仅存《悯农二首等》)送给元稹,元稹认为“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于是“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写作了《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  可是,最出名的还是同一年白居易写成的《新乐府》50首,在其序言上,他正式标举“新乐府”的名称。其序曰:“新乐府……《上阳白发人》以愍怨旷,《胡旋女》以戒近习, 《新丰折臂翁》以戒边功,…… 《红绵毯》以忧蚕桑之费,《杜陵叟》以伤农夫之困, 《缭绫》以念女工之劳, 《卖炭翁》 以苦宫市 ……大抵皆以讽谕为体, 欲以播于乐章歌曲焉 。”白居易还有讽谕诗《秦中吟》10首,用“卒章显其志”的手法,也体现了同样的精神。  最后,白居易做了理论小结,系统阐述了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明确提出了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所谓“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与元九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强调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谕作用;所谓“惟歌生民病”(《寄唐生》),“但伤民病痛”(《伤唐衢》),“讽兴当时之事”(《乐府古题序》),反对“嘲风雪、弄花草”(《与元九书》),是主张诗歌要有社会内容,要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弊端。所谓“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而实”、“其体顺而肆”(《新乐府序》),“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寄唐生》),则是要求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统一,为内容服务,表达直切顺畅,让人容易接受。这些诗歌理论,一反大历以来逐渐抬头的逃避现实的诗风,发扬了《诗经》、汉魏乐府和杜甫以来的优良的诗歌传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香山居士最闲适:(三)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白居易是个好官。他少年显才华,中年露锋芒,显示了儒家知识分子的作为。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但是,晚年白居易的“遗老”脾气令人生厌。他坐享安乐,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走中国知识分子圆满而庸俗的一条生活道路。做了几件事:蓄妾、生子、和遗老写诗酬唱。大和三年九月,元稹自浙东征为尚书左丞,与居易会于洛阳;白居易从此也安居洛阳,没有回访。自此二人终不复晤面。和刘禹锡做邻居,写诗唱和。十一月,生子阿崔。
  白居易是唐代官员中狎妓最有名的到老了,也不安分。他蓄养很多妓女,从杭州带着妓女回洛阳,又把人家遣送回去,有来有往,不当一回事。还曾经和元稹交换妓女,相互狎玩,让人发腻。但他的家妓除了樊素、小蛮和春草以外,专管吹拉弹唱的就有上百人,还写了一首诗说,“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代官吏狎妓,甚至制度化。官吏到职交接班,交割各种档案物资都不足为奇,而且还 会交割妓女:前任由于带不走所宠妓女恋恋不舍,他引为憾事;到任欣然接受,还感叹没有接收到更好的。更为过分的是,他亲手写了一首诗,“黄金不惜买娥眉, 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 一朝身去不相随”,逼杀了当时最为痴情的徐州名妓关盼盼,成就了一段“燕子楼传奇”。
  他七十岁致仕。这时,比白居易还小七岁的元稹去世了,临终前把写墓志铭的大事交给了他。遵照元稹遗志,白居易得到六、七十万的酬劳钱。对白居易这样的名人来说,价钱并不过分,但俩人是至交,怎么能收钱呢?于是,白居易就拿这笔钱重修了香山寺。此后,怀着对好友元稹的一腔思念,白居易长住香山寺,“江州司马”、“醉吟先生”的名号也被“香山居士”所取代。
  白居易或许也想过“发挥余热”。70岁时,他的从弟白敏中自殿中侍御史分司迁户部员外郎。次年九月,唐武宗闻居易名,欲以为相;李德裕素恶白居易,言其衰病,认为居易从弟敏中辞学不减居易。乃以敏中为翰林学士。于是他干脆与“牛党”诗词往来,写下《太湖石记(为牛僧孺作)》及《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等诗文。白居易七十四岁的那年春天,于洛阳履道里宅为“七老会”。夏,又合僧如满、李元爽为“九老图”。白居易七十五岁。八月十四日,卒,十二月六日,葬于洛阳龙门东山、双塔北琵琶峰。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李商隐为撰墓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