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正荣御首府二期:[实践探索]让听课评课成为学校文化 “好课”标准的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56:13
[实践探索]让听课评课成为学校文化 “好课”标准的讨论来源:杨骞 发布日期:2010-09-14

“教师听课评课”并不是新鲜话题,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倡导并规范着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与评课,甚至在听课数量上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我们进一步认为应该把“教师听课评课”提高到教师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来认识即成为一种职业需求和分内工作,真正的发挥教师听课评课的作用,让听课评课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我们认为,听课评课,不仅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管理功能(过程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促进群体教师队伍的成长,促进具有生命活力的合作文化和探究文化的形成。为此我校在4月以“听课评课”为主题召开了第五届教学工作大会,重新修订完善了听课评课制度,从领导、组织、机制等多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听课评课的有效实施方案,把“课”分成了9类:“推门课”、“抽签课”、“录像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名师展示课”、“问题课”、“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并对评课人提出了要求:评课人要开动脑筋,积极发言,认真评议,绝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甚至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评课人要以合作的身份、以理解的心态、以交流的形式、以议论的方式,客观地分析,协商地评价,合理地建议,并帮助改进存在的问题;评课人决不能用这节课来类推上课人其他的课,更不能用这节课来轻易的给上课人下一个简单化的结论;评课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和民主的,每个人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不要受他人的影响,尤其要消除所谓的领导权威和学术权威;评课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关键是击中要害,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活动及其状态和变化。

  听课评课中的一个核心的问题是评课标准问题。我们以“新课程背景下一堂‘好课’的标准”为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120多位教师总结了自己的经验,12个学科教研组也形成了各自的观点。如果仅用10句话来概括,我们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可以表述为:

  1、教学目标明确,师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目的性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特性,目标不清晰,甚至目标不周全都不可能是一堂“好课”。应充分地发挥课堂的教书育人作用,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能力(包括学科能力、学习能力、决策能力)上,还要包括情感、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乃至做人做事的本领。特别要强调的,这里的发展,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内的所有人的共同成长;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收获;是最大限度的进步。

  2、教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全身心参与。学生能不能掌握知识,能不能获得应有的发展,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自主的而不是被动的、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全身心而不是单一的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的教应该定位指向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教学耦合,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与学是主体不同、性质不同的两种活动,教师教得如何,最终是要看学生学的怎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心中没有学生,只考虑自己的教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教师必须建立起教与学的耦合关系,教要依据学,教的思路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教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平等交流,教师了解学情,学生适应教师。

  4、教师组织教学意识强,应变能力强。众所周知,学生的状态、课堂秩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而在实践中发现,教师组织教学的意识比较淡薄,管理课堂的能力欠佳,教师往往只是在上课的前几分钟比较重视,不能贯穿在课堂的始终。课堂的一分一秒都很重要,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同样重要,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尊重差异,随机应变教学。

  5、教学内容安排体现学科结构,重点难点突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复制的现象比较普遍,我们认为教学内容应该是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准,把学习规律和方法融于其中、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融于其中、把相关的课程资源融于其中,尤其是要体现学科的结构和思想方法,用变式强化重点,因地制宜突破难点。

  6、教学方法重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方法不只是在于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强调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知识的建构和应用过程;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教会学生学会观察与分析、抽象与概括、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总结与记忆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教会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形成反思的习惯。

  7、教学环节合理,节奏恰到好处。我们发现在不少课堂上,教学环节多少不均,该多不多,该少不少。如课题引入太长,检查反馈太短;课堂节奏快慢不当,该快不快,该慢不慢。如不少教师没有做到:学生会了就应该快,学生不会就应该慢。课堂上常见的是: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讲的多,练的少;结果多,过程少;记忆多,思维少。

  8、教学手段运用合理,语言准确。板书的功能被弱化、多媒体被滥用已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教学手段运用的原则应该是扬长避短,它的作用是支撑学生学而不是支撑教师教,切忌就为了教师教得便利而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一些做法;同时还发现教师课堂语言的随意性很强,准确性不够。

  9、教师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课堂气氛活跃。可能是因为教师上的课太多,也可能是因为学生的不争气,还可能是因为学校的管理不善,教师上课的热情不足,激情不高,在当下很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气氛。教师上课应用激情的语言,积极的态度,师生共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师生共同享受课堂的快乐和幸福。

  10、教师有风格,教学有特色。“好课”一定不是千篇一律,一定不是包罗万象,也一定不是面面俱到;课堂是展示师生生命活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所以一堂“好课”应该是体现教师个人特点,扬教师所长,避教师所短;教师也应立志创立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

  作者: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教授、博士杨骞     来源: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