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和软件现在怎么样:陈氏太极拳四十二发劲(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8:57:17
陈氏太极拳四十二发劲(上)(转帖)
陈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它是由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鼻祖陈王廷所创,历经三百多年的传袭,昌盛不衰,并以其独特的技击与健身功能,广受中外人士青睐。太极拳流派甚多,就陈氏太极拳而言,也有好多套路,有新与老,大与小之分的拳势。随着时代的需求,大师们编了不少新的套路,其中四十二发劲是太极拳大师陈照奎所组编的。这套功夫架的特点为:动作技击明显,适用性强;刚柔相济转换快;圆方突变,慢走柔,快打刚。练此套路必须有一定太极功夫方可学练。
下面介绍四十二发劲拳势动作及练习要求,望太极拳爱好者共同研习之,从习练中更快理解太极之理,增强太极功夫。

第一势:腰拦肘
动作一(图1)立身中正,二目平视,唇轻闭,舌抵上颚,齿轻合,面南背北而站。
动作二(图2)身体缓缓下沉,腿微屈,气下沉,两臂上掤,左手逆缠,右手顺缠,沉肩肘,手与眼平,眼视左手中指。
动作三(图3)接上势,重心先在左足,右脚脚跟抬起,划外弧向身后退步。身体向左转,躯干旋转带动手脚,左手顺缠,右手逆缠,双手高捋,重心移至右腿,上下相合,定势塌腰沉气,目视正南方。
动作四(图4)接上势,虚领顶劲,身体向左转,重心移至右腿,成弓步。同时上肢双手相合,如抱球状,左手在外,右手在里,手心相对。沉肩垂肘,含胸塌腰,目视前方。
动作五(图5)接上势,身体向左转。随体右脚外划弧45度上一步,成右虚步。同时,双手相合,互抓手腕,塌腰松胯,劲蓄右腹,意贯右肘,蓄劲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六(图6)接上势,重心前移至右腿,腰胯向左旋转,蹬左脚助力,弓右膝,沉肩发右肘劲。发劲时裆劲应扣合,意贯肘尖,目视肘前。
第二势:上挑肘
动作一(图7)接上势,身体向右旋转,右脚随体而转,外划弧后退;同时,双手变高捋;前用捋手,后退打背靠。走柔劲,蓄劲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8)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由捋势变为右手外划弧顺缠,左手逆缠下划弧落到胸前。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塌腰落胯,劲蓄右侧,目视前方。
动作三(图9)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脚,身体左转。右脚上大步,向前45度落脚,成为右虚步。同时,右手指领劲向耳后穿,左手在右肘下微下按。塌腰松胯,劲蓄右侧,意在肘尖,目视前方。
动作四(图10)接上势,身体迅疾左转,左脚蹬地助力,前弓右膝。同时,右手快速逆缠,向右耳后猛穿,右肘挑打,左手下捋采,上下、内外要相互组合,意贯肘尖,目视前方。
第三势:摘星掌
动作一(图11)接上势,重心不变,右脚踏实扎根。沉肩垂肘,塌腰松胯。右肘要与右膝相合。意在右肘下护胁,蓄动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12)接上势,重心后移至左脚,身体左转,随塌腰转体,右肘下挂摔掌;同时,双手手心朝下,捋抓猛摔。沉肩松胯相互配合,下肢裆劲合扣,目视右手。
动作三(图13)接上势,重心前移,转换腰胯,体向右转,成右弓步。随转体两手变劲,左手顺缠划弧变前推,右手顺缠变手心朝上,与左手相合,目视前方。
动作四(图14)接上势,重心完全移至右足,屈膝生根,提左膝上顶。同时,上肢双手紧合。含胸塌腰,蓄劲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五(图15)接上势,左脚踹蹬,重心在右,成左虚步。同时,双手如搓球状,左手逆缠下采,右手逆缠上提,肩沉打肘劲。上下配合,迅速刚发,目视右手。
第四势:穿心肘
动作一(图16)接上势,重心不变。双手握拳逆缠,右手走上弧,左手划下弧,双拳同开。沉肩,塌腰,气沉丹田,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17)接上势,重心完全放在右足,要扎根站稳。提左脚,膝盖上顶里合,双手顺缠划弧相合于胸前,双手变掌相互抓握于手腕,左手在里,右手在外,目视前方。
动作三(图18)震左脚,同时出右脚,向右侧横跨大步。含胸塌腰,身体微向左转,蓄劲待发,目视右肘。
动力四(图19)接上势,上下相合,身体快速向右侧旋转,蹬左足助力。重心移至右腿,上肢肘尖领劲,左手推送助力,意贯右肘尖,迅发刚劲。
第五势:左背靠

查看文章
陈氏太极拳四十二发劲(上)
2008-05-24 01:38
陈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它是由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鼻祖陈王廷所创,历经三百多年的传袭,昌盛不衰,并以其独特的技击与健身功能,广受中外人士青睐。太极拳流派甚多,就陈氏太极拳而言,也有好多套路,有新与老,大与小之分的拳势。随着时代的需求,大师们编了不少新的套路,其中四十二发劲是太极拳大师陈照奎所组编的。这套功夫架的特点为:动作技击明显,适用性强;刚柔相济转换快;圆方突变,慢走柔,快打刚。练此套路必须有一定太极功夫方可学练。
下面介绍四十二发劲拳势动作及练习要求,望太极拳爱好者共同研习之,从习练中更快理解太极之理,增强太极功夫。

第一势:腰拦肘
动作一(图1)立身中正,二目平视,唇轻闭,舌抵上颚,齿轻合,面南背北而站。
动作二(图2)身体缓缓下沉,腿微屈,气下沉,两臂上掤,左手逆缠,右手顺缠,沉肩肘,手与眼平,眼视左手中指。
动作三(图3)接上势,重心先在左足,右脚脚跟抬起,划外弧向身后退步。身体向左转,躯干旋转带动手脚,左手顺缠,右手逆缠,双手高捋,重心移至右腿,上下相合,定势塌腰沉气,目视正南方。
动作四(图4)接上势,虚领顶劲,身体向左转,重心移至右腿,成弓步。同时上肢双手相合,如抱球状,左手在外,右手在里,手心相对。沉肩垂肘,含胸塌腰,目视前方。
动作五(图5)接上势,身体向左转。随体右脚外划弧45度上一步,成右虚步。同时,双手相合,互抓手腕,塌腰松胯,劲蓄右腹,意贯右肘,蓄劲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六(图6)接上势,重心前移至右腿,腰胯向左旋转,蹬左脚助力,弓右膝,沉肩发右肘劲。发劲时裆劲应扣合,意贯肘尖,目视肘前。
第二势:上挑肘
动作一(图7)接上势,身体向右旋转,右脚随体而转,外划弧后退;同时,双手变高捋;前用捋手,后退打背靠。走柔劲,蓄劲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8)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由捋势变为右手外划弧顺缠,左手逆缠下划弧落到胸前。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塌腰落胯,劲蓄右侧,目视前方。
动作三(图9)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脚,身体左转。右脚上大步,向前45度落脚,成为右虚步。同时,右手指领劲向耳后穿,左手在右肘下微下按。塌腰松胯,劲蓄右侧,意在肘尖,目视前方。
动作四(图10)接上势,身体迅疾左转,左脚蹬地助力,前弓右膝。同时,右手快速逆缠,向右耳后猛穿,右肘挑打,左手下捋采,上下、内外要相互组合,意贯肘尖,目视前方。
第三势:摘星掌
动作一(图11)接上势,重心不变,右脚踏实扎根。沉肩垂肘,塌腰松胯。右肘要与右膝相合。意在右肘下护胁,蓄动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12)接上势,重心后移至左脚,身体左转,随塌腰转体,右肘下挂摔掌;同时,双手手心朝下,捋抓猛摔。沉肩松胯相互配合,下肢裆劲合扣,目视右手。
动作三(图13)接上势,重心前移,转换腰胯,体向右转,成右弓步。随转体两手变劲,左手顺缠划弧变前推,右手顺缠变手心朝上,与左手相合,目视前方。
动作四(图14)接上势,重心完全移至右足,屈膝生根,提左膝上顶。同时,上肢双手紧合。含胸塌腰,蓄劲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五(图15)接上势,左脚踹蹬,重心在右,成左虚步。同时,双手如搓球状,左手逆缠下采,右手逆缠上提,肩沉打肘劲。上下配合,迅速刚发,目视右手。
第四势:穿心肘
动作一(图16)接上势,重心不变。双手握拳逆缠,右手走上弧,左手划下弧,双拳同开。沉肩,塌腰,气沉丹田,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17)接上势,重心完全放在右足,要扎根站稳。提左脚,膝盖上顶里合,双手顺缠划弧相合于胸前,双手变掌相互抓握于手腕,左手在里,右手在外,目视前方。
动作三(图18)震左脚,同时出右脚,向右侧横跨大步。含胸塌腰,身体微向左转,蓄劲待发,目视右肘。
动力四(图19)接上势,上下相合,身体快速向右侧旋转,蹬左足助力。重心移至右腿,上肢肘尖领劲,左手推送助力,意贯右肘尖,迅发刚劲。
第五势:左背靠

动作一(图20)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双手逆缠同开。虚领顶劲,开胸,开裆,塌腰松胯,气沉丹田,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21)重心完全移至左腿,左足生根成轴心,提右腿,膝盖领劲上顶并里扣,双手顺缠里合在胸前停,左上右下,如抱球状。虚领顶劲,沉肩含胸,塌腰松胯,劲蓄左侧,目视前方。
动作三(图22)接上势,震右脚,重心下沉。同时,开左脚向左侧横跨一大步,双手相合成十字,落于腹前。塌腰松胯,蓄劲于右侧,意贯左肩背,蓄劲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四(图23)重心快速移至左脚,蹬右脚助力,身体向左侧旋转。双手握拳同开,左拳顺缠外挒,右拳逆缠向身后猛击。劲由左后背发出,内外相合,发劲应速,目视前方。
第六势:左挒
动作一(图24)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向左侧微转,松左胯;右手由下划弧顺缠向左掤接,与左肩平,手心朝上。虚领顶劲,塌腰松胯,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25)重心移至右,身体向右旋转。上肢随体变高捋,含胸塌腰;下肢裆应合扣,目视前方。
动作三(图26)重心在右腿,放稳踏实。随塌腰松胯,双手由上向下划弧采按。沉肩垂肘,目视前方。
动作四(图27)重心不变,右手顺缠变手心朝上,与左手照应。腰裆劲要转换过,劲蓄右胯根,意贯掌侧,裆部应圆扣,蓄劲待发。
动作五(图28)重心快速移至左腿,蹬右脚催力,身体向左侧旋转;双手随身体而转,沉肩肘,打挒发劲。两手如抱球状,左、右手劲贯小指外侧,目视左手。
第七势:右背靠
动作一(图29)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向右旋转。双手握拳同开,右上左下划大圆,沉肩开胸,塌腰落胯,气沉丹田,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30)重心完全移至右脚,提左脚,膝顶里合,身体微向右转。两拳继续顺缠划圆相合。虚领顶劲,沉肩含胸,塌腰松胯,目视前方。
动作三(图31)接上势,左脚下落震脚,改换重心,右脚向右侧跨大步。同时,双拳相合为十字,下按腹前。身体左转,劲蓄左侧,目视前方。
动作四(图32)接上势,重心快速移至右腿,蹬左脚助力,弓右膝,身体右转。双手随体而开,右拳顺缠外克,左拳逆缠下采后打。内外相合,意贯右肩背,突发刚劲,目视前方。
第八势:右挒
动作一(图33)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向右侧转。随体转左手变掌顺缠由下向上划弧掤引,与右手相合。右拳变掌逆缠,与左手相合。沉肩塌腰,劲蓄右侧,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34)重心移至左腿,蹬右脚催力,弓左膝,身体向左侧旋转。左手逆缠,右手顺缠变高捋势。沉肩垂肘,塌腰落胯,气沉丹田,目视前方。
动作三(图35)重心不变,沉肩塌腰。双手随体向下沉落,左手变顺缠,手心朝上;右手逆缠手心朝下,劲蓄左侧,上下相合,内外合一;裆要圆撑,蓄劲待发。
动作四(图36)接上势,重心快速移至右腿,蹬左脚助力,弓右膝,身体向右侧疾转;以身带手,双手发右挒劲,劲贯两手小指外侧,目视右手。
第九势:右上掼拳

动作一(图37)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变成虚步,身体微右转。同时,右手顺缠向下划弧;左手先顺后逆缠,由下向上变手心朝下,落在胸前,与右手相合。
动作二(图38)重心不变,身体向右侧旋转,右脚随体划后弧收回变虚点步。双手变拳相合,左上右下,如抱球状。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劲蓄左腿,面向西南。
动作三(图39)接上势,重心在左腿,右脚划弧上大步,成弓步,与左腿相合。右拳随体转,先右后左旋转,右拳由下向上逆缠,划弧与头部齐平;左拳顺缠沉落后拉,落于左腹。劲贯右拳背,目视右拳。
第十势:外摆拳
动作一(图40)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右转。双手随体而动,右拳顺缠,下划弧落于右腰间;左手先顺缠再逆缠,手心朝下,落于右肩头,两手相合。沉肩垂肘,塌腰松胯,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41)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回点地成虚步,身体左转。同时,两拳上下相照,含胸拔背,塌腰松胯,劲蓄左腿。
动作三(图42)右脚里划弧上步,方向朝东南,重心前移,身体右转。同时,双拳同开,右拳由下向上外摆发刚劲,高与头平;左拳下划弧后打,目视右拳。
第十一势:里合拳
动作一(图43)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左转。同时,右拳下划弧落于腹前,左拳划外弧,向上合与肩平,目视东南。
动作二(图44)重心后移,右脚划里弧收到左脚旁,脚尖点地。同时,随体转双拳上下相合,劲蓄左腿,目视东南。
动作三(图45)接上势,身体向右转,右脚划外弧上步,落到东南方向,成右虚左实弓步。同时,右拳随体后拉,左手在胸前,目视东南。
动作四(图46)重心前移至右腿,蹬左脚助力,前弓右膝;同时,右拳划弧里勾发刚劲,左手捋采下按,内劲发至击点,目视右拳。(责编:高生)
【陈氏太极拳的发劲规律 (转)】
松活弹抖的爆发力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也是陈氏太极拳与其它太极拳的主要区别之一。
众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对发劲都很喜欢,但苦练多年,能将劲发的淋漓尽致,随心所欲,意到气到劲到者,却如风毛鳞角,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不得领。如果真正掌握了陈氏太极拳的发劲的规律,练好也并非难事。笔者在多年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潜心探寻其奥秘,现在练习太极拳发劲方法谈一下自己的切身的体会。
陈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必须在去僵求柔,周身放松的情况下,遵循“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这个太极拳发劲的基本规律,秩序渐进,用心揣摩。只要真正掌握了这个规律,无论在任何角度和部位发力,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日久自会成功。
放松是发劲的前提,极柔软方能极坚刚,只有做到充分的放松,去掉全身之僵劲,才能够发出完整一气的弹抖劲。全身骨节松开,肌肉松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肌的用力,使力不至于在中途由于对抗肌的用力,使力不至于在中途由于对抗肌的紧张而消耗减弱,使周身之力能够在一瞬间到达着力点,也就是集全身之力于一点发出。
另外,肌肉紧张用力的时间要短,要在力达到落点的一瞬间紧张,然后再迅速放松,这就是说,发劲时肌肉紧张的时间越短,力达到落点的速度就越快威力也就越大。
意气是太极拳运动的灵魂,发劲要想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必须结合意念和内气,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气到则劲到。意念一动,则全身皆动,在腰的带动下,按照发劲规律,节节贯串地使劲迅速达到着力点。劲到落点的同时肌内紧张,这样就会产生弹抖力,此力极富弹性,有力而不僵硬,如金狮抖毛,干净利落。要想做好弹抖力,关键是腰裆,腰部旋拧,裆劲扣住,可使动作迅猛快疾,力达梢节。
练习螺旋劲,要以自己身体中心为轴,即以腰为轴心,在发劲时身体迅速向一边转动,产生离心力。按照力学原理,圆上任何一点都可以成为出击点。要按圆的切线方向发出,并且发劲到落点时要讲究前后左右的配合,也就是要注意对称发力,不至于出现因发力落空而失重的现象,以保持自身的平衡。
衡量一个拳手的发劲,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要看他的劲是否从脚上起,劲不起于根就好像是无源之水,没有脚的蹬地反弹,就不会有节节贯串的推动力,也不会发出威力强大的整体劲;第二要看他是否有腰裆的抖弹旋转力,在放松的基础上,快速地拧腰扣裆,就会产生周身一体的弹抖力;第三看他是否有落点劲,落点劲就是将周身之力于一点发出。
如只是周身抖弹而劲无落点,没有穿透力,就华而不实,看似很厉害却没有杀伤力,无济实用,就如拳论所云:“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行于梢,貌实而仍虚。”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想练好发劲,必须做到劲要从根上起,腰裆要有旋转抖弹力,劲到落点要稳,力要发透,并且能够定位。这三点缺一不可。
下面我以“掩手肱拳”为例,按照发劲的基本规律,具体讲一下这个动作的发劲要点。
这个动作的发劲预备式是得心落在右腿上,右脚尖扣(有利于发劲时蹬地反弹),顺手变拳放于右肋侧,左腿在前,左手掌置于左前方,两眼自然平视,周身放松,自然合住劲,做好蓄势。
拳谱讲:“身如弓弦手如箭,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所以在蓄势时要求要做到一身备五弓,周身上下全部合住劲,全身肌肉放松下沈,身体自然中正。
发劲时,重心迅速由右腿移向左腿,松左胯,同时通过右脚蹬地(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转膝,拧腰,扣裆,转胯,顺肩,使劲迅速传递到拳上。
整个身体向左旋转,左肘在右拳发出的同时,迅速向后发力,和右拳正好形成对称力。这样,既可以保持自己的身体平衡,使自己不至于在发劲时身体前倾而失去重心,在实战时则不被对方引动而失势,又有助于右拳的发力,左肘快速后拉可以推动右拳向前发力,从而做到集全身之力于一拳。这是就力学上讲的旋转离心力。
另外,在发劲前一定要尽可能放松,在劲达到落点的一瞬间,肌内才能紧张,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周身放松可以加快发劲的速度。劲到落点的一瞬间紧张,可以将力发透,并且有助于定位,从而产生刹车力(制动力),而后再迅速放松。
上面例子只是讲明了陈氏太极拳发劲的一种方法。“拳无定法”,只要我们遵循陈氏太极拳发劲的基本规律,刻苦磨练,认真研究和总结,就能练出高质量的松活弹抖劲,达到“周身无处不是拳,挨到何外何外击”的境界,无论在任何角度和部位发力均能随心所欲,无坚不摧。
作者:范伟 刘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