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芭比cos春丽:林彪的军事指挥艺术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5:05:22
不一样的“三猛”
  林彪讲的“三猛战术”是“猛打”、“猛冲”、“猛追”,看上去很简单。中国有句俗话叫“有勇无谋”,三个猛加在一起更给人留下一个凶猛有余谋略不足的印象。连朱德总司令都误以为“三猛战术”仅是一种不需要认真准备的,只能对付虚弱之敌的简单战术。但是,真正了解了林彪“三猛”战术的含义就可以知道,“三猛”是一个需要极高悟性和充分准备才能完成的战术,是对付强大敌人的法宝。
  首先,林彪说的“猛打”,是 “在对所选定的主攻点上,将各种机关枪各种炮秘密的尽量接近敌人,适当的配备起来,以便能统一向主攻目标射击,并同时猛然开火,这就是我们所谓‘猛打’”。林彪强调的是对敌人的关键部位用强大的火力进行突然打击. “猛打”首先需要预先“选定主攻点”,这需要指挥官具备积极主动的求战心态和先敌行动的意识,自觉的预先判断敌人的前进方向或防御重心,并亲自勘测地形。其次,要“将各种机关枪各种炮秘密的尽量接近敌人,适当的配备起来,以便能统一向主攻目标射击”,这需要事先的精心组织火力。最后,还要“同时猛然开火”,这需要部队战役指挥员和各级将士的沉着老练,能准确的把握战机,不能随便地见到敌人就打,这同样非常重要。比如二打遵义时,吴奇伟的第一梯队已经把三军团阵地打的险象环生,林彪却非常沉着,静静的等待吴奇伟第二梯队的出现后才发起猛烈打击,一下就把敌人打垮了。如果一军团为救三军团急于打敌人第一梯队,很可能被敌人第二梯队包围起来,不仅救不了三军团,所有红军都可能一起完蛋。因此,林彪所说的“猛打”只有精心组织的伏击战(如红军时期的黄陂、草台缸,抗战时期平行关和广阳)和充分准备的阵地战(如锦州战役和天津战役)才有可能实现。毫无准备的遭遇战(如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粗枝大叶的伏击战(如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和匆忙的阵地战(如碾庄打黄伯涛兵团、双堆集打黄维兵团以及攻打上海等战役的初期)是无法实现“猛打”的,那只能是乱打一气。这些战役没有打好并不是由于敌人特别顽强,而是因为这些战役的指挥员事先没有很好的策划,组织不到位或发起打击的时机没把握好, “猛打”变成了“乱打”。对于弱敌,随便的乱打都可以打垮它甚至消灭它。但是对于强敌,只有精心组织“猛打”才可能战胜它,仅靠不惜牺牲部队的乱打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那些指挥粗糙,从来不上第一线组织火力和对部队战术漠不关心的大军事家,是很难真正实施“猛打”的。
  “猛打”以后林彪还要求部队要“猛冲”:林彪说:“在主攻点上,火力猛然开始射击後,我突出部队应乘此时敌人发呆,发慌时一时拿不出主意和来不及调兵时猛烈冲锋,跃然奋进,以剌刀,手榴弹向前冲去,以剌刀剌杀敌人,不敢以剌刀剌敌的不算最勇敢的部队与战士,我军必须建立刺刀血战的威风和随手榴弹的飞出爆炸而猛进的勇气,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猛冲’”。
  这“猛冲”也是很重要的,把敌人打闷了,但如果没有及时发起冲锋,敌人过一段时间就会反应过来,重新组织防御和反击,前面的“猛打”由于没有“猛冲”的跟进而失去了意义。典型例子如青树坪,白崇熙利用我49军军长钟伟的轻敌冒进,用5个师包围了我军149师,开始用炮火和飞机对被包围的149师进行了猛烈的打击。可是,这白崇熙只知道猛打(由于时机没有把握好,并没有打着149师的要害,其实是乱打。可见,伏击战做到‘猛打’ 也不容易),却不懂得猛冲,白军大炮飞机炸一天也不敢发起全面冲锋(局部冲锋是有的)。因此,149师能够从最初被打闷的情况下苏醒过来,组织自己的野战防御体系,然后有次序的撤走了。所以,“猛冲”虽然比“猛打”简单,不需要事先的精心策划,但也不是什么人都有这个意识,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熙,据说有一肚子鬼点子,居然连这个都不知道(在林总的熏陶下四野的连长大概都清楚),他与林彪比起来真是差了几个档次。如果是林彪反过来包围白军,一顿猛打加一个冲锋就把他们全部俘虏了,一个也跑不了。
  最后是“猛追”,林彪说“对於已被冲击和溃乱的敌人,应实行猛烈追击,要一直压下去,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猛追”。“把敌人打垮以后,追击是解决战斗,扩大战果,彻底歼灭敌人最关键的一着。”彭总、刘帅和粟大将等将领大概从来没有意识到这“彻底歼灭敌人最关键的一着”居然是“猛追”。在他们的战例中是找不到要求部队将溃逃之敌猛追200里(如遵义)和将逃敌穷追不舍直到将其消灭(如宜黄)这样类似的战例的。所以,指望彭总和粟大将有意识的进行“猛追”来消灭敌人是不可能的,即使敌人自乱阵脚,这天上掉下的馅饼他们也吃不到。
  彭总、刘帅和粟大将等将领对“猛打”、“猛冲”、“猛追”从来没有林彪这样的理性论述。他们对“三猛”的认识与朱德总司令差不多,都误以为“三猛”仅是一种简单的,不需要认真准备、筹划和组织的,只能对付虚弱之敌的战术。因此,指望彭总、刘帅和粟大将等人指挥的时候能有意识的进行“猛打”、“猛冲”、“猛追”是不可能的,他们仅把“三猛”当作一般的战术下放给了下面的初级指挥员,结果他们指挥的战役只有局部的、自发的、无续的、战术上的“三猛”,不能形成整个战役上的“三猛”。打个比方,包围了一个师的敌人,但“猛打”、“猛冲”只打垮其中一个团或一个营,其它大部分敌人仍然完好无损,这样局部战术上的“猛打”就不能迅速转化为整个战役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