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湾是谁的领土:《共产党宣言》译者陈望道为何未参加中共一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36:10
《共产党宣言》译者陈望道为何未参加中共一大?

2011/07/01 
 中新网义乌7月1日电(记者 陈国亮)在7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随着众多游人参观《共产党宣言》中国第一部全译本翻译者、当初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陈望道在家乡浙江义乌的故居,心里会别有一番感受。中共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建鹏告诉中新网记者,最近,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专家认为,陈望道不仅是中共创始人之一,而且是中共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还有专家也将陈望道当时未参加“中共一大”之谜解开了。

  专家对陈望道的最高评价

  1920年4月底,在浙江义乌夏演分水塘村的一座民宅里,《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诞生了。这枚思想的火种在此后的三十年间燃起一场照彻神州的“大火”,“烧”出一个新中国。而那位“取火”的英雄,就是时年29岁的陈望道。

  在《共产党宣言》出版后不到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2011年6月18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部、杭州师范大学和中共义乌市委等单位主办的“全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陈望道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局长韦建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霍海丹等参加会议。6月19日,会议移到义乌继续召开。

  “陈望道不仅是中共创始人之一,而且是中共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霍海丹在会上发言时说。陈望道的儿子、复旦大学教授陈振新也应邀参加了那次会议。他今天告诉中新网记者说,党史研究专家霍海丹的这一评价是迄今为止对他父亲陈望道的最高评价。

  中共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建鹏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他告诉中新网记者,除了霍海丹,中央编译局原局长韦建桦也作了《论望道精神》的发言报告,他评价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中国第一部全译本翻译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编译开山鼻祖。

  翻译重担为何落在他肩上?

  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担子,当时为什么会落在陈望道的肩上?

  陈振新和张建鹏告诉中新网记者:陈望道当时是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名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留学日本的他回国,在该校任语文老师,与进步师生一起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此外,于1919年至1921年间翻译和介绍了《空想的和科学的社会主义》等书。后因提倡新道德、新文学遭到反动当局迫害,引起一师校长和全校师生的坚决反对,酿成著名的浙江“一师风潮”。 1920年5月,他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参与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工作,同年8月,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1920年,主编《星期评论》的戴季陶,打算在《星期评论》上连载《共产党宣言》。但是,翻译此书决非易事,他着手物色合适的译者。《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得知此事,向戴季陶举荐:能承担此重任者,非陈望道莫属。

  陈振新和张建鹏讲述了陈望道译写《共产党宣言》所具备的三个条件:精通外语、汉语功底深厚、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据陈振新回忆,他父亲陈望道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又精通日语、汉语。而他的汉语功底也非常深厚,被称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最终,陈望道不负所托,完成译稿,并于4个月后付梓印行。

  未参加中共“一大”有原因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举行。参加会议的13名代表,代表着全国各共产主义小组50多名党员出席大会。陈望道当时身在上海却不是“一大”代表,这是“一大谜团”。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原院长、历史系原主任金普森教授在杭州和义乌的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时说:在中共“一大”召开时,陈望道当时就是上海地区推选的党代表,但最终未参加会议。这是后来陈望道亲口对他说的。

  据金普森教授7月1日在电话中向记者回忆:1964年4月,陈望道回故乡义乌时路过杭州,住在杭州饭店。金普森就与几位朋友前往陈望道下榻处采访。采访回来后,他们几人合作整理了一份采访稿。2010年,金普森在整理文稿时,才找到这份很有史料价值的材料。

  以下就是陈望道当时与金普森等人的谈话:“党起初不叫共产党,内部叫共产党,对外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就是共产主义小组)。当初,我们不到10个人,陈独秀、李汉俊、李达、沈雁冰,还有其他几个青年……党成立以后,发展很快。我开始是在中央的,一方面编辑《新青年》,一方面也研究策略。我没有去参加代表会,因为我和陈独秀意见有些不合。陈独秀家长制作风,什么意见也听不进,他说了算……”

  中新网记者今天在由张建鹏提供的、由邓明以撰写的《陈望道传》一书中看到:正当陈望道等积极参与筹备召开中共“一大”时,为审批活动经费一事,陈独秀和李汉俊发生了争执。不料这一争执竟牵连到陈望道身上……陈望道一气之下,表示今后不愿再接受陈独秀家长式的统治,并因此而未去开会。

  张建鹏今天也告诉记者,他认为,陈望道当时不去参加中共“一大”,与陈独秀两人之间有“矛盾”,以前学术界一直将两人之间的“矛盾”政治化,其实是不对的。张建鹏认为,这其实纯粹是两人个性上的“碰撞”,“那时,党的创始人都还‘年轻’,在政治上还不太成熟,所以才会这样。”

  好多乡亲如今都已经当上小老板

  陈望道的故居是一幢建于清宣统年间的庭院建筑。记者十几年前去参观时它还是比较破旧的,但后来义乌当地政府时常对它进行维修。今年当地又对它进行了翻新维修,整个故居显得有些气派。

  负责照看故居和解说的村里老人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全国各地找到这个小地方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些还是市里领导陪来的,他在解说时也显得越来越有劲和自豪。

  分水塘村,这是个在义乌大峰山、大草坪脚下的小山村,位于义乌市西北部。村里老人说,分水塘村的由来,是因一口水塘。这口水塘的水,一半流往义乌,另一半流往义乌临近的浦江县,故名分水塘。 

  就这么一个小山村,如今村中一半多的住户,成了生意人,他们有的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拥有属于自己的店铺,有的开设办了企业。分水塘村所属的乡,如今也已经成了义乌所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通往这个当地著名的小山村的路都已经改为平坦的水泥路。而义乌,如今也已经成了全球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分水塘村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很感激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由此,他们也更感激和崇敬自己的老乡——陈望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