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群侠传官网:有关资料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22:27:22
有关资料#TRS_AUTOADD_1226650673446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26650673446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26650673446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26650673446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26650673446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yFav_1226650495368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26650495368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26650495368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26650495368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

一、扩展阅读

 

慧能从弘忍受衣法

(选自《六祖坛经》(原文据郭朋《坛经校释》,中华书局1983年版)。慧能(638—713),俗姓卢,新州人,为禅宗南宗的始祖。弘忍(602—675),中国唐代僧人,俗姓周,被尊为禅宗五祖。衣法,衣即袈裟,法即佛法,和尚以袈裟和佛法传给弟子,表示以这个徒弟为法嗣,后来演变为传袈裟和钵,称衣钵。)

 

《坛经》

 

慧能慈父,本官范阳(〔本官范阳〕(其父)本来在范阳作官。范阳,郡名,郡治在今北京大兴。),左降(〔左降〕贬官。)迁流岭南〔岭南〕唐道名,贞观时置,地域辖今两广及越南。,作新州(〔新州〕州治在今广东新兴。)百姓。慧能幼小,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忽有一客买柴,遂令慧能送至于官店。客将柴去,慧能得钱,却(〔却〕返,回身。)向门前。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客答曰:“我于蕲州(〔蕲州〕州治在今湖北蕲春。)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见今(〔见今〕现今。)在彼,门人有千馀众。我于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即得见性,直了成佛〕“见性成佛”是禅宗的基本思想之一。认为佛性和智慧是人心所固有,以般若智慧去觉知“自心真性”,即可成佛,不必诵经、坐禅和修行。)。”慧能闻说,宿业有缘(〔宿业有缘〕佛教认为现世的遭遇都是过去世的因缘造成的。佛教所说的“宿业”指的是过去世所作的善业和恶业,所谓“缘”是指原因。)。便即辞亲,往黄梅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

 

弘忍和尚问慧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吾边〕我这儿。边,表示方位。)复求何物?”慧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故〕特地,特意。)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余物〕别的东西。),唯求作佛法。”大师遂责慧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獦獠(géliáo)〕北方人鄙视南方人的说法,犹如称“南蛮子”。},若堪作佛!”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佛性〕佛教所谓觉悟之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大师欲更共语,见左右在傍边,大师更不言。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作务〕干活儿。)。时有一行者(〔行者〕在佛寺服杂役而还没有剃发出家的人。),遂遣慧能于碓{〔碓(duì)〕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一端装一块圆形的石头,用脚连续踏另一端,石头就连续起落,打掉下面石臼中的糙米的皮。}房,踏碓八个余月。

 

五祖忽于一日唤门人尽来。门人集讫,五祖曰:“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门人,终日供养,只求福田(〔福田〕佛教认为供养佛、菩萨能够得到诸福回报,就像种田能够得到收获,所以叫福田。),不求出离(〔出离〕指脱离生死苦海、六道轮回。)生死苦海。汝等自性(〔自性〕本性。)若迷,福田何可救汝?汝总(〔总〕都。)且归房自看,有智惠者,自取本性般若(〔般若〕又译做“波若”,指如实了解一切的智慧。)之知,各作一偈呈吾。吾看汝偈,若悟大意者,付汝衣法,禀(〔禀〕领受,接受。)为六代。火急急!”

 

门人得处分(〔处分〕吩咐,命令。),却来各至自房,递相(〔递相〕互相。)谓言:“我等不须澄心用意(〔澄心用意〕净心专注。)作偈将呈和尚。神秀{〔神秀(约606—706)〕禅宗北宗的创始人,俗姓李,汴州尉氏人。}上座(〔上座〕佛家对有德性的僧人的尊称。)是教授师(〔教授师〕佛教徒具足戒需有三师七证,教授师是三师之一,对受戒者教授威仪作法。),秀上座得法后,自可依止(〔依止〕依附。),偈不用作。”诸人息心,尽不敢呈偈。

 

(中略。中间叙述神秀夜里题写了一个偈于壁上,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五祖弘忍看后,叫门人都诵读此偈,认为依此修行,可以不堕三恶。同时又认为神秀此偈好比只到了门前面却还没有入门。叫神秀另作一偈,神秀几天都没有写成。)

 

有一童子(〔童子〕寺院中尚未正式出家的青少年。)于碓房边过,唱诵此偈。慧能一闻,知未见性,即识大意。能问童子:“适来诵者,是何言偈?”童子答能曰:“你不知大师言,生死事大,欲传于法,令门人等各作一偈来呈看,悟大意即付衣法,禀为六代祖。有一上座名神秀,忽于南廊下书无相{〔无相〕与“有相”相对,指的是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而获得的真如(永恒存在的实体)实相。相指的是现象的相状和性质,也指认识中的表象和概念。}偈一首,五祖令门人尽诵。悟此偈者,即见自性;依此修行,即得出离。”慧能答曰:“我在此踏碓八个余月,未至堂前。望上人(〔上人〕对有智慧的人的尊称。)引慧能至南廊下,见此偈礼拜,亦愿诵取,结来生缘,愿生佛地。”童子引能至南廊下,能即礼拜此偈。为不识字,请一人读。慧能闻已,即识大意。慧能亦作一偈,又请得一解书人(〔解书人〕会写字的人。),于西间壁上题着(〔著〕早期白话的“著”,最初还是“附着”的意思,后来慢慢虚化为表示持续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着”。),呈自本心。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慧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院内徒众见能作此偈,尽怪。慧能却入碓房。五祖忽见慧能偈,即善知识大意。恐众人知,五祖乃谓众人曰:“此亦未得了!”

 

 

 

二、参考译文

 

慧能受法

 

五祖弘忍和尚夜里到了三更天的时候,把慧能召唤到佛堂里,为他解说《金刚经》。慧能一经传授,顿时就领悟了佛法。当天夜里接受训导,别人都不知道。于是弘忍和尚就把顿悟的法门和本门的信物袈裟传给了慧能:“你就是六代祖师了,这件袈裟就是信物,要代代传下去;本门修行要‘以心传心’,应当引导弟子自己领悟。”弘忍又说:“慧能!自古传授法器,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就像生命悬在发丝上一样!如果你在这里停留,有人就会害你,你应该即刻就离开这里。”

 

南能北秀

 

世人都流传着“南能北秀”的说法,却未能知道根本的缘由。神秀禅师,在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担任住持修行;慧能大师,在邵州城东三十五里的曹溪山修行。佛法均属一个宗派,因为传人居住一南一北,所以就有南北流派。为什么又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佛法只有一种,人领悟佛法有慢有快,领悟慢的,就采用渐悟的方法,领悟快的,就采用顿悟的方法。佛法本身没有顿和渐的区别,但是因为人的根器有迟钝和敏捷的区别,所以才有了渐、顿之称。

 

愚人食盐

 

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里做客。主人请他吃饭,他嫌饭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就为他加了一些盐。加盐之后,味道鲜美,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饭菜变得鲜美了,是因为盐的原因,很少的一点尚且如此,更何况再多一些呢。”愚人没有什么智慧,于是就空口吃盐。吃完后觉得味道很差,反倒遭受了痛苦。

 

 

过去有个人,愚蠢没有智慧,口渴极了,想要马上喝水,看见由热气流升腾经阳光折射而成的幻影,就以为是水,立即追赶直到印度河。到达印度河之后,面对着河水却不喝。别人对他说:“你因为口渴寻找水,现在到了有水的地方,为什么不喝呢?”愚人回答说:“如果可以喝尽这些水,那我就喝。但这里的水太多了,都不可能喝尽,所以我不喝。”当时众人听了这些话,都大声地嗤笑他。

 

入海取沉水

 

从前有位长者的儿子,到海里打捞沉香。经过一年,才打捞了一车,把它运回了家。他把沉香运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经过了许多天,也不能卖出去。心里感到很厌烦,十分苦恼。看见别人卖木炭,经常能够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可以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把沉香烧成了木炭,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尝庵婆罗果

 

从前有位长者,派人拿钱到别人的园子里去买庵婆罗果来吃。他吩咐说:“质量好、味道甜美的果子,你就买回来。”于是那个人就拿着钱去买。园子的主人说:“我这树上结的果子,都很好,没有一个不好的。你只要尝一个,就知道了。”买果子的人说:“我现在应该一一品尝,然后才买,如果只是尝一个,怎么能知道个个都很好呢?”接着他取来果子,每个都尝了一下,才拿着回了家。长者见了,厌恶得吃不下,于是全都扔了。

 

诈言马死

 

从前有个人,骑着一匹黑马进入阵地攻击敌人。由于害怕,不能战斗。就用血涂在脸上,装死躺在死人堆里。他所骑的马也被别人夺去了。士兵们撤离战场后,他想回家,就割了别人所骑白马的一截马尾。回家后,有人问他:“你骑的马,现在在哪里?为什么不骑呢?”他回答说:“我的马已经死了,只好带着它的尾巴回来。”旁边的人听后说:“你的马本来是黑的,尾巴怎么变成白的了?”他无话可说,被人们所嘲笑。

 

驼瓮俱失

 

从前有一个人,先是在瓮里盛着谷子。骆驼把头探进瓮中吃谷子,结果出不来了,使他感到很烦恼。有一个老人过来告诉他说:“你不要愁,我教你一个可以让骆驼出来的办法。你听我的话,一定很快就可以出来。你应该把骆驼的头砍下来,骆驼自然就出来了。”于是就听了他的话,用刀把骆驼的头砍了下来。杀死骆驼之后,又打破了瓮。这样愚蠢的人,被人们所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