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派花店 官网:【史鉴揭密】他最早叫出“共产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04:14
2011年06月21日17:50  新民周刊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众所周知,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为什么要叫“共产党”?是谁起的名?如果不是“南陈北李”,那又会是谁?近年来党史研究披露:最早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是蔡和森。

  主笔/胡展奋

  据说,中共早期党史四个字可以形容:瑰丽踣顿。

  踣顿就不用详解了,若论瑰丽无疑是指民国初期,碧海雪涌,赤帜飞扬,俊彦云集,群星璀璨,党建之初,一时人杰无数。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革命也是各地励志才俊的一次沐血的国是大辩论。

  如同评议李白,几乎不可避免地议及杜甫,中共最初萌芽期,有毛泽东的呐喊,几乎必有蔡和森的呼应,论双星瑰丽,湘楚之地几乎人尽皆知。早期共产党人,职业政治的色彩淡些,愤青意气的色彩浓些,毛泽东和蔡和森都是后来做了毛泽东岳父的杨怀中先生的得意门生。

  一段轶闻很能说明彼时的革命和诗情很难剥离:毛泽东在湖南一师上学时,蔡和森是他同学中交往最密切者,后来他们又成为革命同志。毛泽东是一个喜欢户外活动的人。他酷爱风雨浴,经常在周末邀同学去岳麓山、天心阁、橘子洲等处,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沐浴。那时,从学校的妙高峰的山脊上有一条小路直通天心阁,距离仅三华里,这就是后来的“天心游路”。毛泽东经常独自一人从这条山路来到天心阁,躲进僻静的瓮城内潜心读书。

  一天,毛泽东和蔡和森来到天心阁,两人边走边聊,畅谈理想抱负和对时局的看法。说着说着,毛泽东将话锋一转,说:“民间有一副天心阁与橘子洲的对联,下联是‘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我们来个新上联如何。”蔡和森稍一凝神,脱口说出上联:“岳麓松,松伴僧,僧舞松也舞”,毛泽东听罢,说了一声:“好!”俄顷,又说:“但要动一个字,把‘也’字改成‘同’字,就完全合律了。”两人相视一笑回校。

  坊间物评,所谓毛蔡才情,一时瑜亮。

  最早提议建党

  “共产党”这一名称是由中共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的蔡和森最先提出的,这可以从《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中蔡和森当年写给毛泽东的信件中找到根据。

  青年蔡和森并非时代先知,之所以萌生如此领袖群伦的卓见,自然与他长期寻求救国真理有关。

  1895年3月30日,蔡和森出生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的一个小官员之家,1913年入长沙“湖南一师”与毛泽东结为挚友。

  1917年秋,蔡和森动员母亲,把全家迁到长沙河西荣湾镇刘家台子住下来。从此,这里成了蔡和森和一师的同学毛泽东、罗学瓒、萧子升等青年畅谈理想,探讨人生观的场所。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他们共同得出一个结论:要改造社会,光靠几个人的力量不行,必须集合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结成坚强有力的团体。于是1918年4月14日在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了新民学会。这是五四运动前成立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在湖南青年中产生了深远的感召力。李立三在1935年撰写的《纪念蔡和森》的文章中曾指出,当时的湖南青年“盛称‘毛蔡’之名,而奉之为表率”。

  蔡和森的外甥女刘昂曾和蔡家人一起生活,她的回忆录中描述过当时的一些细节:毛泽东每次到蔡家,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卷起袖子就到菜地除草、挑水、浇粪,然后一起吃饭。他们在一起交谈,常常谈到深夜。有时人来多了没地方睡,他们就通宵彻谈,畅谈个人抱负,点评国家大事,白天还常常一起去爱晚亭读书讨论。

  毛泽东和蔡和森还好读“无字书”,也就是游学。1918年的夏天,蔡和森和毛泽东从长沙出发,用半个多月时间徒步周游了洞庭湖东南岸五个县,了解民情习俗,宣传新思想,其间全靠替人写横幅对联、信件,种菜弄庄稼换得食宿。实在没有地方睡,他们就露宿野外。

  为求得学会的向外发展,1918年6月23日,蔡和森受学会的委托,赴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这时杨怀中先生已应聘到了北京大学当教授,经杨老师介绍,蔡和森来到留法俭学会,与李石曾等人取得了联系。他会见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著名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李大钊,特别是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思想矍然猛醒。他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说:“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己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在新民学会会友中第一个介绍了十月革命。

  他有个传奇的家,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与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以及女友向警予一起,举家乘坐“央脱莱蓬”号法国邮船赴法勤工俭学。

  “举家留学”,壮举空前,如果考虑到其母葛健豪已年过半百而且是“小脚”,这个家庭内所弥漫的激进意念之强烈,便可见一斑。

  蔡和森抵法后进入蒙达尼男子中学就读,后来觉得学校功课太浅薄,不到一个月后就离校决心自学。尽管蔡和森的法文基础很差,但靠着一本《法华字典》,3个月后就基本能看懂法文报纸了。

  1920年7月,30多个国家在莫斯科召开万国共产党会议,蔡和森从法文报纸上获悉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认定苏联一定会派人到中国组织成立共产党,于是便有了8月13日写给毛泽东的第一封信,这封信共有2700余字,标题为“给毛泽东信——社会主义讨论,主张无产阶级专政”,信中称毛泽东为“润之兄”,蔡和森认真分析了世界革命运动大势,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指出:“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方法。”随后他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党主张:“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

  信中还有这样一条给毛泽东的建议:“我愿你准备做俄国的十月革命。这种预言,我自信有九分对,因此你在国内不可不早有所准备。”这般的远见卓识,即令九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仍然振聋发聩。

  信的末尾落款为“彬”。蔡和森曾用学名蔡彬。

  由于交通不便,蔡和森这封闪耀着党建火花的信件,辗转数月,一直到1920年11月才送到毛泽东手上。确信自己已经找到救国道路的蔡和森久等回信不至,便于9月16日又给毛泽东寄去一封6000多字的长信。这一次,蔡和森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并在信中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而在此之前,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于1920年9月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仍称“吾党”为“社会党”,很久才改称“共产党”,可见蔡和森之提案至少早于“南陈北李”(南指陈独秀、北指李大钊)数月矣。

  蔡和森充满激情的来信,让当时同样满怀报国热情的毛泽东产生了强烈共鸣。《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中,有毛泽东1920年12月1日给蔡和森的回信,信中对蔡和森组织共产党,实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表示“深切赞同”;而收到蔡的9月来信后,毛泽东更是热情回复:“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

  当时的法国是接近欧洲革命中心的国家,蔡和森在那里很快完成了由一个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蔡和森在给毛泽东信中说:“现门路大开,以世界大势律中国,对于改造(中国)计划略具规模。”他先后给毛泽东和陈独秀写信,全面介绍总结了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系统阐明了他关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他论述了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阐明了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指出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共产主义;提出了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特别是他还提出了建党的具体步骤。由此可见,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掌握列宁建党学说,最早系统阐述建党理论,第一位完整提出“中国共产党”全称的建党理论家。

  事实上,蔡和森在法国一年多的时间,不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且还积极从事共产党的组织工作。1921年7月,蔡和森与工学世界社成员开会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同年蔡和森在法国发起了建党活动,组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周恩来任总支书记。也正在这个时候,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派毛泽东、何叔衡出席了“一大”,因法国支部没有得到消息,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后来毛泽东同志在回忆建党时说:“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罗迈(也就是李维汉)和蔡和森也是法国支部的创造人。”         短暂人生  多彩壮烈

  从“新民学会”时期开始,湘楚大地就“毛、蔡”齐名,但是还有一人的名字也是早期党史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向警予。有了她,蔡和森的一生才更瑰丽。

  “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这是新中国诞生前夕,国民党元老、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缅怀红色革命伴侣蔡和森与向警予的诗句。

  向警予与蔡和森是同年出生,只少5个月零4天,即1895年9月4日出生在湘西溆浦县城一个商人的家庭里。

  1919年7月,向警予应蔡和森妹妹蔡畅之邀,赴长沙发起女子赴法勤工俭学行动,并加入毛泽东、蔡和森主持的“新民学会”,成为第一个女会员。12月25日,蔡和森、向警予、蔡畅及蔡母葛健豪等30余人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于是,党内著名的“向蔡同盟”的爱情之舟也启航了。

  在漫长的航行中,在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你争我辩的讨论里,共同的理想,使蔡和森和向警予两颗青春的心,融合在一起。据蔡和森的回忆,他们的爱情大约产生在船行印度洋的壮阔中。

  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婚。其婚照为二人捧着一本打开的马克思的《资本论》。照片表明他们的结合,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爱情上的同盟,更是革命理想事业上的同盟。婚礼上,二人还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题为《向上同盟》,分赠给大家。随后,人们把他们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

  在国内的毛泽东闻知此讯极为高兴,十分赞赏他们自由恋爱的行为,认为这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他于1920年11月26日致留法学友罗学瓒的信中说:“以资本主义做基础的婚姻制度,是一件绝对要不得的事,在理论上是以法律保护最不合理的强奸,而禁止最合理的自由恋爱……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向蔡已经打破了‘怕’,实行不要婚姻,我们正好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婚同盟’。” 后来,毛泽东与杨开慧、李富春与蔡畅等的结合,就是“向蔡同盟”之后的浪漫余波。

  1921年年底,旅法的蔡和森、陈毅等人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不久,已怀孕的向警予也回到上海。回国后,他们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一对夫妻党员。后来又都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

  归国的蔡和森,很快进入党中央担任领导工作。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蔡和森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以后直至“六大”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很多党内老人回忆,他不但是党建时期公认的理论家,也是废寝忘食的实干家。所谓“湖南人的倔驴劲”在他身上是个典型。

  “二大”以后,蔡和森负责编辑党的机关报《向导》,大力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复阐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向导》自创刊至1927年停刊,始终是蔡和森同志主编,他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地为《向导》组稿撰稿。光是署名“和森”的文章就有130篇,重要的是,他在1922年12月就提出了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论点,提出“戳穿了的纸老虎是吓不住民众势力之发展的”,他还批评了胡适等人提出的“好人政府”、“联省自治”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国民党人的错误观点。《向导》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动和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蔡和森积极主张发展工农运动,以促进国民革命的发展并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坚”。他指出,工农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新动力”、“台柱子”,只有依靠工农阶级才能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在1925年4月,他就提出建立农民武装的问题,指出“农民运动之武装的形式”的重要性。他向一切愿意革命的人们指出:“你们或是站在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真正革命阶级(工农阶级)方面,或是站在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十以下的反革命阶级(买办阶级和地主)方面。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出路。”   

  1925年5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蔡和森在党中央参与指导了这次运动。为了把这场斗争推向全国去,他在自己主编的《向导》周报上,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发表了《告全国民众书》,很快地就把这场斗争发展到了广州、香港等城市。

  “五卅”运动后不久,蔡和森与向警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扩大全会。1925年底,他又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作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长篇讲演,详细回顾了从建党到1925年中央第二次扩大执委会议的历史,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党的历史任务和各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这是我们党的第一部党史著作。

  1927年春,中国的大革命运动进入了高潮。共产国际派蔡和森回国加强对中国革命的领导。4月1日,他途经长沙时,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在教育会坪举行欢迎大会。会上蔡和森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的身份作了重要演说。他4月1日的演说,刊登在4月2日的《湖南民报》上。文章对农民革命作了极其精辟的论述。他说:“现在革命的发展,第一当注重的是农运问题,农运是整个革命根本问题。”“谁能解决农民问题,谁即可以得天下。”他还特别强调必须注重“革命武装问题”。他说:“根本问题在武装农民起来。”他已敏锐地觉察到,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在破坏革命,提醒革命派不要“牺牲农民利益而与右派妥协”。他的这篇演说,对农民革命作了精辟的论述,如同毛泽东同志后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样,对湖南的农民运动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但大革命很快面临低谷。

  1927年4月27日,党在武汉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蔡和森出席了这次会议,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了中共核心决策层。

  党的“五大”虽然通过了许多正确的决议,但是由于继续选举了陈独秀为总书记,而他又背离了“五大”路线,致使大革命开始走向失败。

  为纠正陈独秀的错误,蔡和森参加了党的八七会议,在历时仅一天的“八七”会议上,蔡和森先后作过4次发言。坚决主张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历史表明,蔡和森还是秋收暴动的提案人之一,并多次要求赴湘参加秋收暴动,同时提议毛泽东参加中央政治局。

  1928年6月,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蔡和森出席了大会。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他对政治问题、职工运动和农民土地问题都作了发言。他在这些发言和随后写的《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中,批判了右倾及“左”倾机会主义,论述了中国革命性质,农民问题和革命转变问题等。

  1931年初,蔡和森从莫斯科归国。中央派他到香港去指导两广党的工作。那年的6月,他在香港参加海员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时,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国民党反动派对他施行了种种酷刑,他横眉冷对、坚贞不屈。最后被敌人将四肢钉在墙上悲壮就义,时年仅36岁。

  “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毛泽东同志用极其沉重而深情的语言浓缩了蔡和森瑰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