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嫡女为妃txt:看到“9.24”就想到毛主席视察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58:08

毛主席到过我老家(散文)

转载              看到“9.24”就想到毛主席视察日 

 

 

              (1959年9月24日毛主席在河北成安视察棉花丰产方)

   

一个周末,在北京潘家园逛地摊,忽然发现一个摊位上有几张素描画,画的下方竞写有:“棉花姑娘于成安县九二四 ”字样。 “九二四”是毛主席1959年视察河北省成安县道东堡乡棉花丰产方的纪念日,不知哪一年,道东堡乡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改名为九二四乡;“棉花姑娘”,也是因为毛主席这次视察而得名。在北京发现与老家小县城有关的东西,而且是这么有纪念意义的画作,真像“千里遇故知”,让我惊讶不已。拿回家,展现在母亲面前,母亲竟然一下子愣住了:“这不是咱们那儿的‘棉花姑娘’吗?”,说完,母亲的眼睛潮湿了。

 

我理解母亲的感情,这几张画技不太娴熟的画稿里,蕴藏着母亲对一代领袖的崇拜,同时,也触动了我少时的记忆。

    我的记忆回到了1969年9月24日。

    那天是毛主席视察成安棉花丰产方的10周年纪念日,当地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地点就在毛主席视察过的九二四乡的阔旷田野上。

  记得东方还没发亮,我们就集合了,我带着母亲做的干粮和同学们一起,走了五、六里路才到九二四乡,到庆典现场时,太阳才刚吐红,会场上己经人山人海了。

   九点整,庆典开始了,军乐队演奏《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我们这些学生列队走过主席台,接受主席台上 “革命委员会”成员检阅。我第一次看到从首都来的军乐队,百十号人,手持长号、小号、黑管和抱在身上的一种叫巴里栋的硕大乐器。军乐队还现场演奏了“社员都是向阳花”曲调。这首歌是1962年国庆节成安籍人士王玉西作曲和王士燮作词创作的,歌词我至今耳熟能详:“公社是棵长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藤儿越肥瓜越甜,藤儿越壮瓜越大……”。参加庆典的除各级革命委员会外,还有河北省各市、地、县工农兵学商、北京及外省市领导和代表,足有十万余人,队伍浩浩荡荡,气氛热烈非凡。 

    庆祝活动后,我回到学校,看到省报刊登着省、地(区)《给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致敬电》,致敬电在写了河北成安与全国一样形势大好、特好后,历数了解放后,特别是毛主席视察十年来,当地取得的辉煌成就。我看着“致敬电”文,揣摩着毛主席看到“致敬电”时的喜悦神态,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地于1965年特意修建了毛主席视察纪念馆。纪念馆就建在毛主席视察间隙休息的地方,红砖灰瓦,朴素大方。那里陈列着毛主席视察时的照片,座过的木椅,用过的茶杯,还有从北京工艺品厂定做的毛主席吃过的花生、红薯、西瓜等模型造具。


1965年,河北成安在毛主席视察间隙休息的地方建造的毛主席视察纪念馆

 

1982年,母亲的表哥(我的表舅舅)袁泽民来北京检查身体,他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毛主席视察成安县时,他担任成安油棉厂(当时华北地区食用油以棉籽油为主,棉和油同等重要,因此叫油棉厂)的党支部书记。那次他给我详细讲述了当年他陪毛主席视察的往事。

据他说, 1959年9月24日上午10时许,毛主席来到道东堡乡棉花丰产方里,正在棉田劳动的姑娘们顾不得解下腰间的采棉包,涌向邯大(邯郸至大名)公路,与当时在田里劳动的百余名群众一起,热烈欢迎毛主席的到来。时任河北省委书记林铁介绍说,“这里管理棉花方的多是小姑娘。”。那些摘棉花的女孩子,当时也就十六、七岁,其中一个叫王素梅的姑娘连忙说,“我们现在改名叫“棉花姑娘”了。毛主席听了很高兴,棉花姑娘由此得名。


毛主席与“棉花姑娘”交谈

袁泽民回忆说:看得出,当时毛主席非常关心粮食生产。毛主席吃着新从附近农田里抱出来的花生、红薯和西瓜,问的却是粮食产量情况。时任邯郸地委书记庞均汇报说,“过去每年调入5亿斤粮食,去年调入3亿斤,今年不用调入,还余1.5亿斤。”主席高兴地连声说,“好啊,好啊”!庞均向主席汇报了全专区农业种植情况。

主席又问,“60万亩红薯,30万亩花生,多少万亩麦子?”

庞均说:“900万亩小麦。”

一直到12点半左右,毛主席稍加休息后,才离开丰产方,驱车到成安油棉厂视察。


   袁泽民陪同毛主席参观油棉厂)

袁泽民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激动地说:“主席从车子里出来,和我亲切握手,我说,“主席您好”,主席说,“好!”,然后阔步向工厂走去。”


  毛主席沿着小道在油棉厂参观棉花包)

袁泽民说:“主席一进厂,就指着棉花大垛问,‘这是什么?’我说,‘这是棉花正在上垛’。主席说:‘这是棉花山呀,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大的棉花垛呢!’说着就沿着木板往垛上走,棉花垛搭着一块供人上下的木板,木板梯为斜坡,一头着地,一头放在有一定坡度的棉垛上,毛主席踏上木板,风趣地说:‘要上棉花山啦。’主席身子重,压得木板直发颤。跟在后边的我急忙去扶毛主席,毛主席连连说,‘不用,不用。’

            (1959年9月24日毛主席在河北成安时登上棉花垛)

主席上到垛顶后,我指着旁边盖着遮雨帆布的棉花垛说,‘这也是棉花!’主席在垛上眺望了一会儿,指着南边的斜坡问,‘能下不能下?’我说,“能下。”主席慢慢走下来后,高兴地哈哈大笑说,‘我也上了花山了。’

主席接着又到油棉厂的打包车间,问道,‘这一个包有多少斤?’我说,‘一百二十多斤重’。随后,主席又视察了轧棉车间,在轧棉车间,主席在轧棉车旁还擩了几把棉花,看了轧棉车间和籽棉仓库。”

袁泽民说:“在视察现场,主席还向大家介绍说:‘邯郸是赵国的都城,是五大古都之一。那时候有邯郸、洛阳……;那时候没有上海、天津大城市。洛阳、邯郸是要复兴的,因为它出铁、煤、棉花、粮食。邯郸有5万万吨铁的蕴藏,很有希望搞个大钢铁城。’并殷切地说:‘你们要多搞铁、煤、棉花、油料,粮食自给啊。’主席从油棉厂离开了成安,驱车去了保定。”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从舅舅袁泽民的回忆中,我们仍然能感到毛主席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殷殷之情。多少年来,成安人因毛主席视察的这段历史而引以自豪。

1985年,我陪母亲瞻仰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一进纪念堂,看到毛主席躺在水晶棺里的遗容,母亲就开始哭,从纪念堂出来,母亲仍泣不成声,冷不丁地说:“在咱们老家的纪念馆里,毛主席他老人家受冷落了……”

  我知道母亲的心思。就在母亲瞻仰毛主席纪念堂的前几天,老家来人说,“成安历史遗迹变 ‘热了’。如今成安建了乾侯饭店、宾馆。还有文化人提了将‘成安’改成‘乾侯’的提案。”成安,春秋时属乾侯,到魏时乾候改为成安,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相州成安县,春秋时乾侯之邑。”。还有,离道东堡乡不远的地方有个二祖村。据史书记载:“达摩到中国创立禅宗,称为禅宗始祖。惠可得其法嗣,成为佛教二十九祖,禅宗二祖。惠可[487-593]俗名姬光,北魏虎牢人,少林寺方丈,到处游历说法。隋开皇十三年到成安讲经说法时遭县令翟仲侃迫害而圆寂于成安,葬于现二祖村,公元642年,唐太宗命尉迟恭在此建寺。公元732年,在寺内建塔,安放二祖舍利。”二祖寺后经风吹雨打,兵荒马乱,多次重修改建。到1938年,周边土匪火烧二祖塔,塔顶脱落,成为残塔,1969年文革时村里彻底拆除了。来人还说,“如今又重建了二祖寺,九二四乡又改回去了,还叫‘道东堡乡’,乾侯饭店生意很火,二租寺香火很旺,可毛主席视察纪念馆,门庭冷落,变得荒凉了。”母亲默默听着这些消息,一直没说话。

 

2011年春节,妹妹来北京看望母亲。母亲看着有毛主席镜头出现的电视,跟妹妹唠起了毛主席视察成安的事。妹妹说:“去年,县里又重修了毛主席视察纪念馆,还有民营企业家自发捐资,如今己经开馆了,市、县还把纪念馆做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呢!”80岁的老母亲听后含着热泪,欣慰地说:“毛主席他老人家在成安终于有个落脚地儿了。”

                 (新建的毛主席视察纪念馆  常运锋摄影、提供)

 本文原载于《北京文学》201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