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古剑奇谭之陵端:郑东新区,特色规划的特殊魅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52:23
特色规划的特殊魅力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三

□大河报记者 田 园 郑州晚报记者 王文霞

“郑东新区的规划世界一流,起点高、大手笔,特色鲜明,让人震撼。”

这是8年多来,境内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座城市30多万参观者的“共鸣”。

郑州因郑东新区而美名远扬。

郑东新区因规划一流、特色鲜明而九转功成。

如此引人入胜的特色规划,源于省市决策者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牢牢把握住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内在规律,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古老的郑州与西方国家的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用同一个理念、同一个标准展开竞技。超前规划,规划先行,尊重规划,最终成就一个大美之城。在郑州都市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中,郑东新区将焕发出特色规划的特殊魅力。

(一)

特色规划源于高起点、大手笔、高标准、高品位的国际竞标设计。

今天的郑东新区,已成为展示新郑州、新河南的精美橱窗。“如意”状的城市形态、CBD内外环统一的天际线、精致舒适的生态环境……人们赞叹郑东新区规划的高瞻远瞩、卓尔不群。

上世纪末,城市化大潮风起云涌,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杭州、重庆、南京等城市也悄然开始新区建设,意欲在这轮中心城市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而此时的郑州,正为城小人多、首位度不高、辐射力和带动力不强而寻觅突破口。这时,一个难得的机遇出现了:2000年年初,原郑州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工程启动,空置出一个3.45平方公里的区域。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这一区域进行重点开发建设。

2000年,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在组织研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把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带动河南跨越式发展的问题摆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一举措的关键,在于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当年的12月20日,李克强在省委六届十一次会议上作“十五”建设说明时强调,要以推动郑州市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强力开发郑州的新区建设为重点,拓展城市框架,加快人口集聚,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郑州在全省的首位度,增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其区域性经济、信息、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的作用。

2001年1月的一个下午,这个新区被河南省和郑州市的决策者命名为“郑东新区”。

2001年七八月间,李克强同志先后两次听取郑东新区规划汇报后指示,郑州市要进一步拓宽思路,站在中原崛起的战略高度去谋划郑东新区的建设。“高起点,大手笔,重新规划郑东新区。”

省市决策者志存高远,激情满怀。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用世界智慧建设郑东新区的理念,一个150平方公里、承载着郑州复兴之梦的郑东新区横空出世,这里将成为郑州飞向世界的“新跑道”。

2001年8月,郑州首次向国际征集郑东新区远景概念规划,为保证郑东新区规划体现新世纪、新郑州、高起点、高品位,经过反复研究,按照李克强同志的要求,郑州市2001年9月正式确定对郑东新区远景总体概念规划进行国际招标。经过多方考察和商务谈判,共有11家海内外单位参与竞标,最后日本黑川纪章事务所、法国夏氏事务所、美国SASAKI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6家单位入围。

几个月后,通过邀请33位国内外专家反复评审,9万余市民参与问卷调查,前后历经半年多的时间,最终日本黑川纪章的方案脱颖而出。次年,省市领导集体研究决策,市人大常委会以地方法规形式对东区概念规划予以确立。

2002年12月,城市规划国际会议上,黑川纪章因设计郑东新区规划方案荣获首届“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郑州、河南为世界贡献了一个魅力四射的别样城市。

(二)

特色规划焕发出特殊魅力。

“城在水中,水在绿中,人在画中”,是郑东新区的生动写照。

2007年6月,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参观郑东新区后说:我很高兴对这个规划进行评论。作为一个大城市的中心,这座城市有一个美丽的远景规划。与巴黎类似,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城市建筑与自然为一体,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独特的城市。

2008年1月,深圳大学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许安之在“郑东新区规划建设五年回顾高级专家座谈会”上说:“郑东新区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这是特别值得鼓舞和庆贺的事。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成功的申报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如果按照黑川纪章的规划去做,再过二三十年,郑州也可以去申报21世纪的世界文化遗产了!”

郑东新区的魅力究竟在何处?

其一是发展理念超前。打破了传统的摊大饼、粗放型的城市扩张模式,组团式、集约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指南”。

郑东新区的规划,将新区分为中央商务区(CBD)、商住物流区、龙湖副中心区、高校园区、科技物流园区及产业支撑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大功能组团,组团间通过水系、快速通道和生态廊道等实现高效衔接,相得益彰,使“郑东新区”成为现有优秀生态景观、人居环境的良好城市形象,又兼具强劲产业支撑和雄厚发展实力的新城区。

其二是城市形态独特。汲取众家所长,风格突出,一改“千城一面”的旧模式,让郑州在世界城市之林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规划引入环形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地域文化城市等现代城市理念。在规划中,郑州市的几大水系相容共生,成为完美的城市生态体系,体现现代服务功能的金融集聚、现代物流、科技教育、文化会展等科学布局;规划中商贸、居住、产业组团及交通系统相互衔接,使李克强同志当时提出的“增强城市功能和建设宜居城市”要求得到充分体现。

最具震撼效果的是“刻”在东区的巨大“如意”,由如意湖、南北运河、龙湖组成,一端连接着古老的中华文明,一端连接着绚烂的现代文明,展现出无穷的风采和魅力。

时任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李克深情满怀地评价郑东新区:“郑东新区的规划也许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特色的。”

其三是决策机制创新。郑东新区是专家评审、公众参与、政府决策“三位一体”规划审批机制的杰作。省市决策者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首次用“郑东新区”的名字在国际上招标城市规划设计,此举在郑州、全省乃至全国的城建史上都是新突破。一次性规划150平方公里新区的宏大气魄,当时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的。

2002年5月,李克强同志在郑州召开现场办公会,要求把切割了老城区和规划中的“郑东新区”的国道107线东移4公里,为新老城市发展与衔接打开空间;同时,把原穿越城区的107线改造提升,建成郑州城区新的中轴线,并要求“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规划先行,超前规划。通过加强各类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的规划管理,先后制定30余项专项规划,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对规划进行监督,确保规划的严格实施。8年多来,每一任领导,始终严格执行规划不动摇,确保了东区的特色。

其四是发展模式新颖。依靠“市场运作、自求平衡、良性循环、滚动和可持续发展”, 郑东新区走出了一条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

不同于其他新区的建设模式,郑东新区没有依靠政府机关搬迁带动。启动时,市政府投入了10.5亿元,用于老飞机场的拆迁补偿。靠着这10个亿的政府投入,郑东新区土里生“金”,完善了基础设施,美化了城市环境,吸引来了上百亿资金的涌入。

(三)

特色规划迸发出无穷的生产力。

郑东新区的成功,证明了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规划的重要性。一个好的规划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它吸引资金流入,提高土地价值,郑东新区做到了。

截至今年5月底,东区(不含经开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100亿元,开工项目约500个,房屋开发面积2400多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400多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超过30万。郑东新区目前已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科学的规划防止了低档次的开发,保障了高品质、高效率的建设;科学的规划提升了土地价值,创造了财富;科学的规划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了协调发展。

科学、超前的规划创造了“速度东区”。

8年多的时光,郑州东部崛起一座新城。每年8平方公里的开发速度,创造了郑州、河南城建史上的新纪录。

2003年年初,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为郑东新区起步区定下建设时间表:“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2008年,东区如期完成任务,现正朝着“十年建新区”的目标迈进。

科学、超前的规划创造了“财富东区”。

今天郑东新区已成为郑州、河南的“财富高地”,5000多家企业进驻东区,金融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八大“金刚”让东区成为流金淌银之地。

上海绿地集团河南老街坊置业公司在东区的投资额超过200亿元,总经理田波介绍说:郑东新区的规划和发展理念是超前的、可持续的,这是我们决定来郑东新区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科学、超前的规划创造了“宜居东区”。

良好的生态,加上便利的配套,郑东新区成为最适宜居住的“水域靓城”,住在东区令人向往。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吴福民介绍说,在北方城市,有一个相当于西湖大小的水面,试想一下,会是怎样一幅美好的景致。

歌德说过,一切开创性或先发性的行动都蕴含一个基本真理,当你真心去做之时,上天的祝福也随之而到。

事实胜于雄辩,今天的郑东新区,就是特色规划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