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蛇蝎世子妃:“不负如来,不负卿”——关于仓央嘉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51:50

xjjk雅儒

“不负如来,不负卿”——关于仓央嘉措

类别:随笔小札  作者:单眼皮的猪 [个人散文集] 日期:2011-6-30 9:43:48 编者按:关于仓央嘉措及其诗,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和看法,而对他的赞誉却是众口一词。作者对于其人其事有着自己的简介。文字娴熟,解读深入。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这首诗很美,初读时我便已为作者的那种细腻的文笔与构思所倾倒,我想能写出这般唯美的文字的人必定是一个有着一定文学修养和个人感情历程的一位风流之士!后来在这首诗的末尾看到了那几个字———仓央嘉措!初读到这几个字时已是几年前,那时这首诗歌还远未像现在这样为那么多人所知,当下,这首诗真的是很流行,或许说仓央嘉措的诗歌很流行,我不知道在那么多的知道的钟爱着这首诗的以及所谓的那些迷离情诗的作者——仓央嘉措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地知道或者仅仅是知道谁是仓央嘉措的?或许人们熟知那几百年前的那一个藏族人名只是在那大众媒体中上演的又一次邂逅!但反正不管是出于某种原因,三百年前的那个六世达赖火了,红了——就在当下!
  当我初闻仓央嘉措时,我首先为这是个藏族名字所吃惊,于是我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查了不少史料读了许多那些被冠名是他的诗歌的诗歌后我更是吃惊!因为我发现这位从诗歌中所读出的那个风流才子是个喇嘛,竟还是个六世达赖喇嘛,或许在那些“热爱”仓央嘉措的人中有很多不懂得什么是喇嘛,于是,直接讲好了,在我们汉族中,他便是个和尚!六世达赖更是个和尚王了罢!一了解到这个情况,鄙人不禁大惊失色——就他写的这些东西可是犯戒的啊,引用一下昔日文革时的特定用词——这便是黄色歌曲啊!那难不成他是个花和尚?后来我一想不对啊,莫非这西藏的和尚不与我中土的和尚一样有着那么些的清规戒律,于是我便顺便查了这个“和尚”的更多的资料,!
  我所了解到的仓央嘉措是这么一个人:他出身于西藏的一个贫农家庭,一直至十四岁可以说,他的生活条件都是万分艰苦的!你可以是想像一下,便是今日,在西藏仍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平等与高低贵贱之分的,倘若时间在跳转回那三百多年前的封建王朝,那西藏便是封建中的封建之地,在那里的统治者眼中,那贫农便可比得那猪狗了罢!于是,我不禁为那么一个孩子——那么一个有天赋的孩子的出身而感到一种无法言语的苦痛!如果命运不曾改变,如果上苍不是这般作弄,那仓央嘉措可能真的会成为那一个流浪诗人或许便不会流芳千古,但却终可在这世俗之中觅得以栖身之所罢!可让人不曾想到的是,那一年他被统治者选为了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关于什么是转世灵童,在下在此便不细说了,反正就是说:原来的那贫穷的仓央嘉措在那一瞬间便已成为那高高在上的佛爷——六世达赖了!读至此,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可是好事儿,可以摆脱困苦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其实五世达赖在十几年前便已死去了,那为什么要等到十几年后才选出那所谓的转世灵童呢?这原因却正是仓央嘉措悲剧命运的关键所在!原来,1682年2月25日,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在刚刚建成的布达拉宫与世长辞了。五世达赖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为了继续利用达赖的权威掌管格鲁派(黄教)事务,密不发丧,欺骗了广大僧侣大众和当时中央的康熙皇帝,时间之长达15年之久。长达十五年啊,终究这事儿败露了,于是便有了后续的那桑结嘉措想皇上认错并命人选出了哪个所谓的转世灵童——仓央嘉措!说到这儿很多人可能都明白了,这说到底,仓央嘉措只不过是是统治集团的一个傀儡罢了,他离那普渡众生的佛爷差的何止是几个天地!他虽身在那统治者的权力中心之中,终日过着的却是那一种被软禁,被监视着的生活!如果说仓央嘉措在入主布达拉宫之前是一个诗人的话,那么谁都可以想像得出,这样的一种生活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是多么大的一种痛苦,一种煎熬了吧!我一直觉得,作为一个真正的作者诗人,拥有一份自己所渴望的生活是一种多么大的恩赐与福缘,而这——诗人的心绪是否合意却是直接关系着他能否创作出那一部部的足以令杜鹃啼血的作品的前提条件!请大家试着去品读每一个诗人,作家在不同境况,不同心绪时所做的文章诗歌,你会发现,这些作品都是迥然不同的,我们常说:言为心声呐,而那些真正的诗人,他们却大多是不被那么多的人所理解的,于是,他们便是以文为心声,文章诗词必是他们身处的环境的,自己心绪的最真实的写照!说到这,一些有心的读者可能已经猜想到了我想要说的了,是的,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正如上面的那一种唯美的诗——《见或不见》一样,当下流行的那许多的被冠名为仓央嘉措诗歌的那些作品都并非出自那六世达赖之手,这些都是后人所杜撰的!无论你懂与不懂,会与不会,解与不解,或许当下你只要能念几句这样的诗词便已是时髦了,但确确实实,譬如《见或不见》之类的诗歌均不是出于仓央嘉措之手!仓央嘉措的生命是短暂的,或许在今日,他已然成了西藏文化的一种代名词,成为了一个神秘模糊的诗歌文字符号,但这只是在汉族,在西藏,他却不是那个人们所谓的放荡公子,他是一个佛爷!
  其实,人们对仓央嘉措的了解又有几分是发自内心的那一种喜爱,对他的诗歌又有几许是源于内心的那一种崇敬的呢?我想大都的,人们都是仅靠心中的那几分的想像再加上社会的一种流行而去杜撰出的那一个仓央嘉措的形象的吧,在人们的想象中,仓央嘉措是那么一位向往世俗生活、离经叛道的情僧!在当下,可以说,仓央嘉措这个名字已然成为了一种商品,这位曾经寂寞的诗人,面目模糊的六世达赖喇嘛,在300年后却接受着人们的朝拜、想象以及消费。在布达拉宫,仓央嘉措的塑像前,导游会停下来为游客讲一讲他的传奇。但仓央嘉措的塑像前没有酥油灯,也很少有人敬献哈达,他的像,只是一具普通的泥塑。写到这,我不禁又想起了也是那康熙朝的那一位天才——纳兰容若!在我看来,他们虽出身迥异,但在三百年后的今日,他们的境况却是如此的相似,当他们的诗词成为一种流行元素而他们自身所存在的价值却只停留在那书籍的标价上的时候,当人们去布达拉宫,去北京的后海偶尔会听导游说到:纳兰,仓央嘉措是什么什么人的时候,又会有多少人会在那一阵阵的唏嘘感叹之后,静静地坐下读一段他们的诗词的呢?至此,心中不免会生出许多的悲情来,我曾试着去想像,那几千年,几百年前的哪一位位文人骚客,他们在身前已不被那么多的人所了解,而在今日,他们有着的是被那么多人的一种杜撰,一种误读,这对他们的生命来说是一种多么大的痛苦与悲伤!
  在当下,很多东西真的都是用金钱用物质来衡量的,但我希望文化不在这些物质之内,尤其是传统文化,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对文化对诗歌文词多一些崇敬,毕竟,那些都是那一批批的文士用他们的人生所书写下的传奇!我曾想过,或许,诗歌文章所在于的是它本身所存在的那一种永不褪色的精神而与它的作者是谁并无太大的关系,而好的诗歌应该属于那么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而这些人必定是爱着那一种文化那一种诗词文章情结的人!
  最后我想说:还后人还历史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还文化还诗歌一群真实的仓央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