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相府千金馥若溪:拨犀擢象,萧何月下追韩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31:40
【原典】

  韩信是江苏淮阴人。他家里很穷,经常被别人瞧不起,还常常到别人家寄食,遭人白眼。

  项梁在苏州起兵后不久,渡过淮河,屯军于下邳,势力已发展到六七万人。韩信在这时仗剑投奔项梁,但项梁很快因骄兵战败被杀,韩信又转到了项梁侄儿项羽手下。

  韩信在项羽军中没有受到重视,他多次向项羽献计,都没有被采纳,于是带着怀才不遇的心情投奔了项羽的敌手刘邦的军队。后来韩信又犯了法,按规矩该斩首,他却说:“刘邦不是想打天下吗,为什么要斩壮士?”

  夏侯婴听了这话十分惊奇,仔细看了看韩信的样子,将他释放了,并推荐给刘邦。刘邦看不出韩信有什么特殊本领,只给了他一个治粟都尉这样的小官。

  当时萧何担任后勤总管,在公务当中认识了韩信。韩信经常与萧何交谈,萧何发现韩信并不平庸,十分器重他。

  后来,刘邦的军队到了陕西汉中,军中将士有很多人想家,不少人开了小差。韩信自忖刘邦不会重用自己,又产生了怀才不遇的念头,便寻找机会逃走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走,知道自己的疏忽造成了人才的走失。他来不及同刘邦商量,亲自连夜趁着月色追赶韩信。这时,有人对刘邦说萧何逃走了。刘邦听后大惊,如失左右臂膀。

  不久,萧何追回韩信,刘邦喜怒交加,责备萧何不该逃跑。萧何将实情告诉刘邦,刘邦很不以为然,但萧何极力举荐韩信说:“如果大王只想长期在汉中称王,就没必要用韩信;如果大王要争得天下,那么非得有韩信参与谋划。”

  刘邦接受了萧何的意见,亲自拜韩信为大将,让他统帅三军,并向他请教治国方略。韩信比较了刘邦与项羽的长处和短处,分析了泰国形势,建议举兵东征,平定三泰。刘邦认为韩信言之有理,后悔相见太迟,于是出兵东征,夺取了三秦。

  在后来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的过程中,韩信鼎力相助,参与谋划,并亲自带兵出征,为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新说】

  “拔”和“擢”指提拔升迁;“犀”和“象”即犀牛大象,借指特殊人才。“拔犀擢象”是说提拔重用特殊人才。

  人才确有大与小、一般和特殊之分,用人者必须首先明白这一点。只能缝缝补补的人,不能当作时装设计师来用。只能带兵冲锋陷阵的人,不能用来策划总体战略。只能沿街推销叫卖的人,不能委以企业家的重任。任人唯贤,唯才是用,这是总的原则,但在实际使用中,应区别情况而用之:大才大用,小才小用,一般人才一般用,特殊人才特殊用。不能做到这一点,原因只能在用人者身上,而不在人才本身。如果没有萧何的竭力推举,刘邦是不可能发现和使用韩信的,也许,韩信会再次投奔项羽。那样的话,天下将不是刘邦的了。

  发现和提拔特殊人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刘邦这种志在打天下的豪杰,尚且两次不识韩信真面目,差点失之交臂,更何况一般的用人者,能有几人具备与众不同的目光与胆识?有真才实学且德行高尚的人,往往不做毛遂自荐者。如今毛遂自荐者,大都急于出人头地,却无特殊的本领,德行高尚者更是少得可怜。

  正如挑选猫一样,不能光听它是否会叫,还得认真考察它是否真能捉老鼠。

  【典源】

  拔犀擢象,语出宋代王洋《东牟集·卷九·与丞相论郑武子状》:“敕局数人,其间固有拔犀擢象见称一时者,然而析理精微,旁通法意,鲜如克。”

  萧何月下追韩信: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