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玩石之心:理财产品“大跃进”:半年推万款 吸金8万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2:30:21
凤凰网财经 > 银行 > 银行理财 > 正文

理财产品“大跃进”:半年推万款 吸金8万亿

2011年06月27日 00:40
来源:投资者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投资者报》分析员 杨秀红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曾几何时当银行理财经理向你大献殷勤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多数人都会笑而避之。而现在,情况逆转了。

股市持续低迷;申购新股连连亏损;公、私募基金吸引力下降;楼市也“不给力”,限购政策几乎让它成了无流通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往只能作为投资附属品的银行理财产品,如今却成了中国资本[5.00 0.00%]市场最火爆的投资品种。

一方面,保本投资和稳定收益让它成为无风险资金的栖息地;另一方面,当央行不间断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各大银行也在疯狂般发展理财产品,使其成为吸储工具。

上半年发行近万款同比翻番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22日,下同)已发银行理财产品9544款,同比已经翻倍。其发行则呈现委托期限短、预期收益率高的特点。

不过,在银行因“差钱”而不断提高预期收益率的同时,相关投资风险也“水涨船高”。

与去年全年发售11789款的规模相比,今年上半年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已达去年全年的8成。

而与去年上半年发行4727款的规模相比,今年同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已经翻了一倍。

另外,从环比数据来看,银行理财产品今年以来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去年三、四季度,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售数量分别达到3202款和3545款,而到今年一季度,这一数量猛增到4854款,至6月22日,今年二季度也已经发行了4609款。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增多,产品募集资金额也迅猛增长。据普益财富统计,截至6月21日,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预估发行规模达到8.25万亿元,而去年全年的发行规模为7.05万亿元。

显然,今年上半年的募资水平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按照这一发行规模测算,今年全年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募资金额将超过16万亿元。

这一数字是个什么概念?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国内居民储蓄存款为32.67万亿元。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的全年募资额达到当前居民储蓄存款的一半左右。

今年1至5月,新增贷款不过3.53万亿元;今年前6个月,新发公募基金的募集资金约1553亿元,不足银行理财产品的零头。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出现井喷,与银行流动资金日渐吃紧有关。

从去年1月18日算起,至今年6月,央行已经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粗略估算,其累计回收流动性超过4.5万亿元(按照每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笼3800亿元资金计算)。

一边是央行不断调高存准率收缩流动性,另一边银监会对银行存贷比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银监会要求各银行自6月1日起执行日均存贷比不得高于75%的监管标准)。为了吸收存款解决资金面紧张的局面,银行不得不大量发行银行理财产品以解围。

尤其在月末,这一现象更为突出。而银行理财产品之所以可以为银行提供存款支持,主要因为在募集期内,这些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是以存款方式存在的。正是借助这一特点,银行使理财产品成为其揽储的一大方式。

事实上,考核压力只是其中一方面,在中间业务收入得到银行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另一大创收新项目时,理财产品销售火爆,对中间业务收入也贡献良多。

3个月以内短期产品占2/3

银行理财产品呈井喷式增长,与银行大量发行短期或者超短期理财产品有直接关系。

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周期短,只有7天、6天,甚至有的产品只有2天委托期限。如6月17日农行发行的一款2011年“金钥匙?安心得利”第1318期个人专属人民币假日理财产品,就只有两天的委托期限。

由于委托期限短,这些理财产品的发行频率得到提高,在发行频率提高后,发行数量也随之迅猛增长。

从理财产品委托期限来看,今年以来委托期限在1个月以下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与去年相比明显上升。

根据Wind统计,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委托期限在一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占37.47%,委托期限为1~3个月的占29.58%,3~6个月的占19.04%,6~12个月的占11%,12个月以上的不足2%。

另外,与去年相比,短期理财产品占比也出现较大幅度提升。

根据Wind统计,去年发行的1万多款银行理财产品中,委托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占30.92%,1~3个月的占29.97%,两者合计占60.89%。

今年与去年相比,委托期限在3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占比提升了约7个百分点。

针对短期化理财产品大行其道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与宏观调控下,金融市场短期资金需求紧张相关。

目前,短期甚至超短期理财产品由于在发行前后的数日内能锁定客户资金,从而有助于缓解银行存款压力。如在销售期(一般3天左右),理财产品是以存款的形式在银行账面上。在赎回期也是如此。

今年6月以来,随着银监会日均存贷比不得高于75%的考核指标开始实施,各家银行存款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超短期理财产品更加受到银行的青睐。

此前,银行只在季末、月末发行期限短、收益高的理财产品,以缓解短期资金压力。而从6月以来的数据看,日均存贷比考核实施后,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节奏趋于均衡,每天都有十几款新发产品面世。

6成以上预期收益率达3%~5%

在各家银行暗中争抢之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被不断抬高。很多银行都打出跑赢CPI的宣传广告,以吸引投资者。

不过,在CPI如今达到5.5%甚至破6%的情形下,跑赢CPI确实有些困难。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普遍大幅提高。

根据Wind统计,今年上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中,6.21%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在0~2%之间、19.13%的预期收益率在2%~3%(含)之间、63.61%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在3%~5%(含)之间,仅有39款预期收益率在8%以上,这些产品约占总数的0.41%。

由此可见,近9成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之下,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还不能跑赢CPI。

不过,令人吃惊的是,一些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居然高达20%甚至50%。其中,今年上半年发行的产品中,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星展银行发行的一款外币理财产品。该产品今年4月12日发行,产品名称为2011年“股得利”系列1119期12个月国美电器[3.10 0.32%]股票挂钩澳元结构性投资产品,其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高达50%,主要投资标的为股票,委托期限为12个月。

同时,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预期收益率水平明显提升。根据Wind统计,去年65%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在0~3%(含)之间、23.56%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在3%~5%(含)之间,预期收益率在8%以上的有53款,这些产品约占总数的0.45%。

两相对比可知,与去年预期收益率在3%以下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不同的是,今年这类产品占比大幅下降,其占比已经由去年的65%萎缩至今年的25%,而预期收益率在3%~5%的产品占比大幅提升,占比达到63.6%,占据主导地位。

警惕高风险高收益

但是高收益伴随高风险。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整体提升的同时,其投资风险也随之增加。

我们发现,随着预期收益率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那些收益率偏低的银保本固定型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开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收益率偏高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

目前,根据本金与收益是否有保证,银行理财产品被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三类。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浮动收益产品占比明显提升。在今年上半年发行的9000多款理财产品中,58.64%的银行理财产品为非保本浮动型产品,22.68%为保本浮动型产品,仅有18.68%为保本固定型。

而在去年的产品中,非保本型浮动型产品占比48.48%,保本浮动型产品占24.97%,保本固定型产品占26.55%。

风险偏高的非保本型产品占比提升了10个多百分点,约有5726款。这一产品占比的提高,无形中加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所谓高风险高收益,这句话在任何理财投资领域都是亘古不变。当银行理财产品以高收益诱导投资者买入后,最终若未能令投资者赚钱甚至带来较大亏损,其发行也将与基金一样遇冷,甚至引发客户对银行或理财市场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