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钢塑复合管:大学者,非谓有大富之谓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47:18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上说,在1999年至2010年之间,北大校友中诞生了79位亿万富豪,连续三年高居内地高校首位。周其凤希望北大的企业家校友在创造财富,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成为践行公益、推动慈善的先锋楷模。(6月27日《新京报》)

 北大出才子,也出财子。12年间,诞生79位亿万富豪,连续三年高居内地高校首位,这样的字句,放在当下崇商重富的语境中,足以构成北大傲行于世的理由。客观来说,北大校长在北大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上,拿出这样一串富豪数字与国内高校对比,也并无不妥之处。作为企业家,通过生意创造财富是作为商人的本分与价值所在,北大学子成长为富豪企业家,财富的积累证明了他们作为商人的能力,也证明了学校在商业人才培养上的成功。谈钱并不可耻,可悲的只是,在什么地方都谈钱,并把财富作为衡量个人与学校成功的重要标准。
 关于这一点,作为企业家的北大人看得很清楚。比如,发起此次北大企业家俱乐部的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就曾在此前的一次演讲中说,北大现在拿他以及百度的李彦宏作为这所大学的光荣的代表,他认为,这不合适。他和李彦宏是做生意成功,但北大的精神,北大的灵魂,不应当是做生意的成功。

 俞敏洪一席话,不仅点出了北大,也道出了当下高校“唯财是举”、“唯官是举”的通病。尽管北大校长在亮出学校培育财富神话的同时,也提到了财富伦理、财富责任等课题,比如希望北大企业家践行公益、推动慈善,但对个人及高校而言,财富就一定是衡量成功的重要标准吗?换一个角度思考,在财富上取得成功的人,就一定是高校乃至名校培养的结果吗?
 
 高学历者,不一定会取得商业、金钱上的成功,但却并不代表,他不能通过其他专业能力对社会做出重要贡献;非高学历者,也不一定不能通过经商获取巨额财富,但金钱上的成就,却也未必代表,其社会贡献就比其他领域的人才贡献更大。之所以当下不少大学将成功企业家、富豪、官员,作为学校教育人才的典范,立作个人乃至学校成功的标准,就在于社会的“唯财富论成功”这一观念,已经流入大学,并对大学的教育功能、大学精神形成了某种误导。
 将财富作为大学培育人才成功的重要标准,并引以为傲,窃以为,这与此前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叫嚣的“40岁没有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一样不靠谱。衡量大学教育人才的成功,衡量对社会的贡献,价值认知本应该是多元的,其不应仅止步于财富与金钱。比如运用专业知识去帮助弱势群体,用商业技巧运行一些非盈利组织,抑或是用专业才能打造某个专业的学术高地,这些都是对社会产生正面效应的行为,也理应成为社会贡献的重大组成部分,为世人乃至高校所致敬。
 大学教育的最大目的在于个人修己,进而与社会相生相育。毋庸置疑的是,中国要想真正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用财富作为衡量高校教育成就的标杆,显然不对路。对当下高等教育来说,如何教育年轻人成为一个真正拥有价值与理想的人,怎样向智慧与美德致敬,而不是服务和效忠于权力与财富,才是真正的挑战。将百年前梅贻琦老先生所说的话,置换到北大以亿万富豪为荣的情境,应该就是“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富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