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蜀都职业技术学校:苏联承诺归还中国领土为何不兑现:当时翻译错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9:34:27
凤凰网资讯 >历史 >卫视节目 > 正文
苏联承诺归还中国领土为何不兑现:当时翻译错了
2011年06月28日 11:40
来源:凤凰网历史
字号:T|T
3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1)">
核心提示:“加拉罕宣言”不具有正式的国际法意义,它是用一种政治鼓动的形式,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一种(从民族主义角度来说)愚弄。苏俄日后并未兑现“加拉罕宣言”,斯大林对此的解释是,当时的法文文本翻译错了。
凤凰卫视2011年6月27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九十周年的纪念,这个党在发起之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和农民,但今天他们的成员已经涵盖了中国所有的阶层,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革命”曾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三大革命之一,和十八世纪的“法国大革命”,还有二十世纪的“俄国十月革命”并列。
那么当初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们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呢,这还是从“俄国十月革命”来讲起。
解说: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当时因为通讯原因,中国对此反应很慢,首先向国内发出这一消息的是北洋政府驻俄公使刘镜人,1917年11月7日,刘镜人给国内发回一封电报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力相挟制,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在旦夕。
张玉菡(中共一大纪念馆副研究馆员):俄国的“十月革命”之后呢,我们中国人的反应呢就是说呢,俄国是大政变,都是说都是称为这个过激主义,当时称为这个共产党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人为过激派,而且呢俄国发生了这个事情之后呢,然后整个这个世界,就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是非常恐慌,那么它们还甚至组织了这种军队,然后就要去把这个俄国,想去扑灭这个共产主义之火。
解说:当时,俄国的新生政权自顾不暇,忙于应付欧美列强的军事干涉,根本无力考虑乌拉尔山以东的事情,不久中国人在上海的外滩码头上看到了成群的白俄从欧洲轮船上下来。
王外马甲(民间学者):那么俄国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两个,第一个来了一大堆能花钱的白俄人,来了一大堆带了一大肚子,各种各样奇怪理论的穷的白俄人。
解说:日后,毛泽东曾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但当时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那“一声炮响”送来的只是这些“白俄”难民。
王外马甲:中国在当时并从来就没有把俄国当做自己的可以可能效仿的对象,因为俄国有两个毛病,第一个野蛮、粗野,第二个俄国是个战败国,大家就认为这俄国简直是一个和中国,甚至还不如中国的这么一个国家,特别是在1917年这个时候呢,效仿美国的这一派势力正在(中国)茁壮成长起来的时候,因为第二批的留美学生回来,逐渐担当大任。
解说:1917年发生在俄国的革命,实际上对中国的影响很小,中国的知识人正在忙于寻找属于本民族的启发民智之路。
1917年,毛泽东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里读书,并忙于向父亲解释自己为何乱花钱,毛的父亲将他花钱买书报的行为视为浪费,当时对毛泽东影响最深的杂志正是《新青年》,它的创办着是新任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新青年》鼓吹用新的文明作为这个国家的价值标准,用科学和民主替代迷信和专制。
韩钢(专家):其实陈独秀早年创办《新青年》,不问政治的,他的发刊词说得非常清楚,也有人批评他不问当下的时政,那么你在整个社会上你的责任到哪去了,其实他不在乎,他就认为我们看到的政治实际上并不能简单地去靠我们的某种什么行动去改变,而是要靠,还是要靠改造我们的文化。所以他这有思想的启蒙嘛,他认为首先还是一个改造思想。
解说: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效果传到了中国,这个国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庆祝过胜利了,北京家家张灯结彩,市民们冒着严冬提灯游行庆祝,热衷新文化的年轻人们对欧战结束更是充满期待,中国曾派遣二十万劳工赴欧协助抗德,理应享受战胜国的战果。
时为北大学生的张国焘,日后这样回忆。北京也在庆祝战争胜利,并将克林德碑拆毁,移置中央公园,改为“公理战胜碑”,我们曾参加这一庆祝大会和奠基典礼,也曾为之兴奋,中国将因此有转弱为强的机会。
张鸣(专家):哎呦,当时中国高兴啊,北大放假三天啊,蔡元培组织一些教授,拉着学生到天安门演讲啊。三天啊,在那演讲三天啊,狂欢啊,大家提灯庆祝,把那个克林德碑给它拆了,公理战胜强权,中国人呢对这个“一战”胜利寄托了特别大的希望,咱们对巴黎和会期待很高,说我们是不是能够把这个局面改过来,我们呢能不能尊重自主地位,巴黎和会之前呢,这个美国总统这个威尔逊呢,又发布了十四点声明,就是十四点声明有一点,就是要求各国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所以中国人很高兴啊,这个大国之中有人主持公道了。
1234

相关新闻:
·国际战士 红色先锋
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奠定中国工业基础
前苏联为何放弃针对中国的核突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