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江消防器材厂:努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18:13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是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决策能力建设,要求各级领导机关“树立科学决策意识,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 ,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近年来,湖南省委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在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坚持把决策建立在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的基础上

    科学决策,首要的是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精神。这是地方党委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科学决策的根本前提。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必须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实际,在“结合”二字上下功夫。这些年,我们在制定各项决策时,坚持反复学习领会中央的部署要求,吃透其精神实质,认真研究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把中央的部署要求与湖南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决策思路,提出有效的办法措施。

    如何根据湖南的实际,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是我们谋划决策的重点。湖南是中部省份,这些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无论是经济总量、经济质量,还是发展方式,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都还存在很大差距。从宏观层面讲,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工业发展滞后,二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落后。

    省委省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在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一化三基”(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的战略思路。这是我们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作出的重要决策。同时,我们还对我省一些关系比较重大的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比如在粮食问题上,湖南作为产粮大省,要为国家粮食生产多作贡献,发展中耕地保有量不能减少,粮食总产量不能减少,决不能以牺牲耕地和粮食换取一时的发展。在生态问题上,湖南生态环境比较好,森林覆盖率比较高,科学发展应着眼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根据这些实际情况,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发展中必须守住粮食生产、生态环境、节能降耗、改善民生“四条底线”。这是立足于操作层面,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化。

    这些决策和目标的提出,在实践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1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加4.7个百分点,工业的主导地位迅速提升;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显著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支撑和保障作用充分显现;粮食生产连续4年稳定增产,累计增产90多亿斤;森林覆盖率两年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56.1%;节能减排完成预定目标,2007年GDP单位能耗比上年下降4.4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上年下降3.15%。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持续提高。随着实践的深入,全省干部群众对坚持“一化三基”、守住“四条底线”的认同度越来越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把决策建立在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既要坚定地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自觉地在大局下谋局部,又要积极主动地搞好局部,支持全局。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从大局出发想问题、谋思路、作决策,并紧密结合湖南实际,在宏观调控中寻求发展机遇。在发展理念上,注意克服粗放型经济的影响,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项目建设上,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工作重点上,突出优化投资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加强“三农”工作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交通、能源、水利、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发展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良好态势。

    二、努力使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科学决策,至关重要的是要善于审时度势,用全局和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近年来,我们在决策过程中,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努力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认真分析湖南在国内外经济格局中的发展方位,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努力使各项决策体现时代要求,反映客观规律。

    比如,湖南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长(沙)株(洲)(湘)潭经济一体化的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发展方式的转变一直受制于体制机制的转变。要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将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路子。经过深入调研,并争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我们确定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在长株潭城市群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去年底,国家正式批准设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为我省特别是长株潭城市群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创新,科学决策最需要的也是改革创新。实践中,我们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制定决策的全过程。比如,我们围绕改革发展对干部人事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干部人事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一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明确提出“三个不吃亏”(即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二是加强基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和基层干部培养任用机制。三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创新人才引进和干部交流机制。如落实村干部生活待遇,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到省直机关任职,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大干部跨省互派挂职任职等。这些创新举措,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了干部结构的改善、素质的提高和风清气正氛围的形成,推动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

  三、坚持把集中民智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坚持科学决策,必须坚持民主决策。这些年,我们坚持把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民智作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环节来抓,努力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前夕,省委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通过互联网、信件、电话等途径征集对策建议上万件,页面点击量达200多万人次,提出的对策建议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各个领域,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被吸收到了党代会报告或党委政府的工作决策之中。由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省第九次党代会成为一次社会参与程度高、民意基础广的盛会,会议确立的“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和一系列发展思路和对策,符合中央的精神,符合湖南的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迅速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并转化为广大群众为之奋斗的具体行动。

    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对于科学决策的极端重要性,省委更加注重建立健全问政于民的长效机制。凡出台重大决策,都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最广泛地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建立了重大决策协商和征求意见制度,建立了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制度以及社会公示、听证制度,等等。这些都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科学决策源于对实际情况的透彻了解,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把握。这就需要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没有调查不作决策”,力求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有调研成果作支撑。

    我省是山洪地质灾害多发省。灾害多发地区又大都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人居分散,灾害来临时很难有效防范,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深入山洪地质灾害多发区调查,得出结论:要减少山洪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关键是要确保受威胁的群众能在灾害发生前最短时间内一个不漏地得到预警信息,从而及时转移避险。为此,我们在完善已有措施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防御机制,从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对于在一些突发事件中需要作出的重大应急决策,我们坚持到一线去,到现场去,在把准摸透情况的基础上,正确决断。今年初,我国南方突发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滞留车辆3万多台、司乘人员10万余人。在这紧急关头,湖南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并作出决定,在实施大救援、坚决打通京珠线的同时,实行大分流,从衡枣高速分流京珠高速湖南段上的滞留车辆,绕道广西进入广东。这一决策对京珠高速全线贯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坚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始终坚持正确把握和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与部分群众的特殊利益的关系,当两者发生矛盾时,首先要着眼于维护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前些年,我省洞庭湖区众多小纸厂年直排废水达上亿吨,导致湖区整体水质下降,渔业资源减少,当地群众反映十分强烈。但关停这些纸厂,每年将减少地方税收4亿多元,还会损害2.1万名企业职工和15万苇农的眼前利益。经过反复权衡,我们感到,关停小纸厂关系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关系洞庭湖区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于是果断决定,将湖区236家造纸企业除两家产能、环保达标的以外,全部关停。在关停过程中,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下岗职工和基层财政进行适当补偿,并出台了保障苇农利益的具体政策。由于统筹兼顾了各方利益,关停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洞庭湖水质由Ⅴ类上升为Ⅲ类,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决策常常伴有风险。这就需要领导者在利弊得失之间进行抉择,要有勇气,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以群众利益最大化为根本标准,果断拍板决断。今年初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在高压电线普遍覆冰30毫米以上、最严重的达160多毫米的情况下,如进行人工除冰,按操作程序是要冒风险的;但如不进行人工除冰,整个电网就有垮掉的危险。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省委、省政府果断选择支持进行人工除冰。尽管承担了一些风险,但最终保证了主网不垮。

    回顾这些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决策的过程往往是决策者经受考验的过程,既有对知识、能力的考验,也有对品格、境界的考验。只有把科学的认知能力与坚强的党性原则统一起来,做到既正确把握客观规律,又敢于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甚至不惜承担必要的风险,才能作出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决策,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