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到接龙镇怎样走:[经济杂谈]中国左脚已步入经济危机泥淖(连载)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5:39:27
 截止2009年年底,我国国家负债为6万亿元,地方政府负债7万亿元,以上合计13万亿元人民币,且在逐年攀升。截止2010年6月,两年半时间里,我国银行新增贷款26万亿,且人民币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发。
  由大规模基建倒逼出来的大规模负债和大规模人民币增发最终将成为定时炸弹!
  6.3 基建、凯恩斯主义、经济刺激计划及其他
  6.3.1 基建与劳动者收入
  凯恩斯主义着重有效需求提高,与劳动者收入息息相关,我们先从基建说起。
  由第五部分我们可以得知,国家勒紧裤腰带不惜引起恶性通胀,两年向银行贷款18万亿,未来计划投入52万亿基建的资金流出,绝大部分流向外资、贪腐官员、承包商,我们再来大体估算大规模基建参与的另一个拿钱最少,数量却最庞大的群体——4000万建筑农民工所得收入。
  农民工是整个工资支付层次架构中的最底层和最低端,由于各级承包商和各级分包商层层盘剥,不及时结算或部分结算,无理克扣工资,转移支付等等,最终分配到农民工手中的收入少得可怜,且由于农民工接活按项目进度,碰到雨雪天气需要停工,工资按日计算,时常碰到没有活干,因此,农民工年收入大都在7000~13000元/年,取均值1万元/年,我们可以估算出,农民工年收入约为4000亿元,未来5~10年农民工总收入为2~4万亿,约占总投入的3%~6%,由于全球粮食涨价,且我国是粮食进口和生产大国,农民工在家务农的收入,和建筑农民工收入区别不大,差距很小。因此,大规模基建对农民工没什么帮助。
  另外,除了外资、贪腐官员、承包商获得绝大部分利益外,大规模基础建设原材料采购主要涉及和拉动三个行业,其他并无明显作用,这三个行业分别是水泥行业、工程机械行业和钢铁行业,第四部分我们分析过,水泥行业和工程机械行业外资市场占有率和控制力均在30%~40%以上,钢铁行业控制力在10%以上,而我国钢铁产能过剩2亿吨,水泥产能过剩7亿吨,外资挤占了我国中小水泥和工程机械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大部分工作岗位,工人处于分配链的最末端,经过层层盘剥后,分得的工资永远少得可怜,解决工作岗位,远远比外资进入失去的工作机会要少N倍,我国举全国之力大举借债,52万亿的“投资”,平摊到每个居民和老百姓身上平白无故多背负4万大元的沉重债务,西部那4000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贫困人口不吃不喝还债40年,中国14亿人口集体不吃不喝还债6~7年,而这52万亿被外资瓜分掉大部分,被贪官分掉大部分,被承包商拿掉大部分,被产能过剩消耗掉大部分,弄出一大堆钢筋混凝土疙瘩堆得神州大地满地都是,中国一哄而上的52万亿大规模“基建投资”,是个天大的笑话,足够让外国前仰后翻笑上百年。
  中国资金本身非常紧张,这种资金利用效率低得出奇,愚蠢得割本国的肉抽本国的血去贴补外资,用52万亿真金白银无私帮助某些国家走出“金融危机”的高尚举动,实在是21世纪全球的“劳模”和“活雷锋”,让无数人“景仰”不已。
  外资大肆敛财后,并不买你的账,52万亿真金白银打水漂后也不见个响,过不了多久,拿了我们的钱还会反过来嘲讽中国人的愚蠢和呆傻,嘲笑中国人的低智商,中国成为西方的反面教材。
  1998年,南非总统曼得拉写信给索罗斯,请教南非如何应付索罗斯之类的货币投机客(热钱)。1998年9月21日,索罗斯回信说,保卫无法保卫的汇率终将徒劳无功,并且敦促这位南非领导人避免短期举债过多,而且必须严格监督本国银行。
  1998年7月最后一个星期开始,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加速急转直下。三个星期后的8月13日,索罗斯写信给《金融时报》,建议卢布贬值15%到25%,然后建立一个汇率区,将卢布兑美元汇率固定在其间。他呼吁主要工业国家紧急注入150亿美元,以扩充俄罗斯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准备金。信内并写道“很遗憾,国际金融当局并不了解情况的迫切性”。索罗斯的结论警告,不照他的建议去做,惟一的结果将是俄罗斯无法履行债务或发生超级通货膨胀,两者都将带来毁灭性的金融与政治后果。
  6.3.2 凯恩斯主义
  我国有很多“学者”和“精英”崇拜凯恩斯,纷纷匍匐在凯恩斯的“光环”的脚下,这些“学者”是52万亿国家大规模基建计划和刺激计划的始作佣者和罪魁祸首,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知和低劣,曲解了凯恩斯主义,迎合了部分外资、贪腐官员和承包商的需要,为这部分利益获得者敲锣打鼓,寻找理论工具粉饰太平,把凯恩斯理论作为挡箭牌祭出,吹捧溢美之词泛滥成灾不绝如耳,从而将中国经济捧杀,酿成大祸。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到,资本主义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提出加强国家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等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在分析方法上,侧重于对全社会总供给、总需求、投资消费等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遭遇了长期的经济失调和严重的失业。
  1929年~1932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导致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有效政策。
  基本观点:
  凯恩斯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因素的作用,他指出,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总和,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而引起消费需求的不足。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偏低的趋势,从而与利息率不相适应,这就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不足[40]。
  凯恩斯还认为,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在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中尤为重要,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
  由于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凯恩斯指出,投资的变动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数效应。因而他更主张政府投资,以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长。
  凯恩斯从心理学、经济学等诸多方面分析了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所提出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多年来影响着全球许多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采取政策的走向。
  然而,凯恩斯理论并非万能,有着致命弱点,存在先天性不足:
  ①凯恩斯假设的前提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能有效率地提高国民收入,一厢情愿地认为政府投资能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长,没有充分和详尽地考虑政府投资在资金流动过程中的消耗及国民收入最后进行利益分配的深层次结构。
  事实上,投资所带来的国民收入总量增加迅速,但往往有效需求的决定性因素——绝大部分处于分配低端和末端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国内需求难以启动,决定凯恩斯基石的有效需求仍然和国民收入总量增长不成正比,而这,正是很多国家在经济危机中采用凯恩斯理论政府投资巨大,效率极低难见成效甚至屡遭挫败的根本原因。
  李嘉图对国民收入总量不感兴趣,但对国民收入如何分配最感兴趣,而凯恩斯一生致力于研究货币,这正是他所欠缺和忽略的地方。
  凯恩斯并不清楚,用投资来解决有效需求和国民收入的有效性问题,究竟会带来多少效果?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政府花费巨资投资一个项目,经过各级承包商和各级分包商后,居民和百姓的收入有没有真正提高?
  有效需求不足或有效需求难以启动,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失衡的制度占有很重要的因素。他所提倡的政府投资暗中蕴含和假定了一个基本前提,投资利用效率很高,中间环节损耗很小,最后从国民收入成倍增长的结果中反映出来,但作为一个货币主义学者,理论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或脱节,他只是一厢情愿地利用货币乘数效应,并没有深入思考,大手笔或大规模的投资,中间环节损耗的究竟占比多大?国民收入的分配机制是否严重失衡?投资通过重重关口,最终能够流向居民和百姓手中的国民收入究竟会剩余多少?
  只有在各级承包商和各级分包商遵守共产主义信仰,有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有拯救经济危机的大慈大悲之心,自己仅拿极小部分利益,将绝大部分资金谦让给劳动者,国民收入和有效需求才能得以真正提高,才解决经济危机中长时期大萧条的问题。
  然而,现实情况恰好相反,很多时候,由于各级承包商和各级分包商对共产主义觉悟和社会主义理解和认知程度不够:),缺乏“自觉自律”的“严明”纪律性,唯利是图,社会责任淡薄,对劳动者极为苛刻,拿掉99.99%以上利益,劳动者的工资丝毫不见增长或增长极为缓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国民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加几乎成为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