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到乐山自驾:《两蒋在台岁月》下集节目文稿(播出日期:2011年1月22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9/21 09:03:14

《两蒋在台岁月》下集节目文稿(播出日期:2011年1月22日)

2011-02-10 12:23:47

归档在 节目文稿
从权倾天下到偏居一隅  他们走过怎样的心路历程  儒家思想到耶稣基督    中西文明又如何集于一身    走进士林官邸      探访阳明书屋              拜谒慈湖陵寝   寻找蒋氏父子的最后岁月   《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
串场:1969年,耄耋之年仍然心念反攻大计的蒋介石在台北大屯山群最高峰七星山附近看上了一处特别的地方,据后来蒋公自己感叹,此地像极了他在奉化溪口老家的最后一个政权指挥中心雪窦山。那一年,思乡心切的蒋介石找来了台北最好的建筑师和风水师,并亲手参与草图设计,三四月间,阳明山中兴宾馆兴建工程破土,入夏,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一起,住进了新家。
阳明书屋,建造之初的名字是中兴宾馆,是蒋介石在台湾最大,也是最后一个行馆。
 主持人:这么一走到这来看,我们看到这个地方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就像中国很传统的建筑,一个大照壁,照壁上头它唯一不同的是中间有一个千秋万岁的好像一个汉代的宫廷瓦当的纹样,是吧。A:是的。主持人:这个当年就是建筑师设计的时候就有的吗?    A:这当初是由黄宝瑜设计师设计的,设计的时候蒋老先生他有参与,他就拿着拐杖走了一段距离,然后自己用拐杖点,就说要这个地方,那当初为什么设这个照壁,就是一般中国的传统的建筑,应该是坐北朝南,所以南应该是那边,后来因为风水上的关系,有一个淡水河跟我们有一个基隆河,构成好像一把弓箭一样,所以它好象有一个水箭射过来,所以当时候可能风水考量,就把它门开到北,北因为七星山,可能有人传说,就是七星山有七颗星,那他以前是五星上将,所以就可能会有一些要挡住山里面的这些气,气场,所以盖了一个照壁,把它挡住。主持人:一般中国的照壁是在住宅的南门外面,所以照壁的这一面一般都是阴的,可是这个我们看到阳光照到上头。A:对,这是北的。主持人:对。A:所以它当初门就是,它这个就是有特别的作用,可能是风水师有跟他建议。主持人:一定是有风水讲究的。A:对。主持人:凡是这种不符合一般常规,一定有特别的风水讲究。A:特别的意义,对对。
中兴宾馆占地15公顷,宾馆面积1200坪,自1969年三、四月间筹建,到1970年春,才彻底完工,总工期历时一年。由于彼时的蒋介石年事已高,为了方便医疗急救,也为了军事考量,中兴宾馆的楼顶加设了蒋介石众多行馆中唯一专设的停机坪。
    主持人:这就上到阳明书屋的顶上了。    B:对,屋顶上面了。主持人:整个是一个平顶。A:是。主持人:一看就是一览无余了,整个台湾都是在下面,山下。    B:台北盆地在底下,还有台北最高的山,七星山。    主持人:这个海拔多少。    B:这个海拔1120公尺,台北市的最高峰,清朝的时候叫磺山,因为周遭都在产硫磺。主持人:这个一看,好像整个是一个壕沟。A:对。主持人:整个把整个楼全部给串起来了,也就是说,过去这个上头应该是有重兵有巡逻的吧。B:有,侍卫人也躲在这里面,这个上面早期也有炮台。主持人:还有炮台。A:对,有机枪,都有,这是典型的一个模仿欧洲的那一种碉堡,碉堡式的建筑。主持人:城堡式建筑。A:城堡,对对对,城堡式的建筑。  站在阳明书屋的顶端,晚年的蒋介石时常感慨万千。朝着夕阳落山的方向望去,越过台北盆地,就是大陆的方向。因此,尽管从风水考量,这里并非绝佳的住所,可蒋介石还是坚持把行馆建在了这里。
主持人:你看我们从这个地方现在看过来,整个阳明书屋所在的这个地方,那这种风水的格局,好像就看得很清楚了。A:对。主持人:刚才我们在下面的时候还只能看到一部分,到这里就看得很清楚了,整个背后这边靠的就是一个像金字塔似的山,这就是七星山,然后七星山下面右边这边有一道山过来,像一个佛手。A:大屯山。主持人:叫大屯山。A:下面还有一个叫中正山。主持人:就是那边看过去那个山头,是中正山。A:是。主持人:然后这一边,左边下来这个像一个官帽一样这个是什么。    A:这是纱帽山。主持人:像明朝的官帽。A:乌纱帽。主持人:乌纱帽。A:对。主持人:然后阳明书屋所在的这个地方正好是风水上头一个最好的一个穴位,是吧。A:是的。主持人:最好的一个穴位,然后前面那个叫前山。    A:丹凤山,北玄武,南朱雀,朱雀就是丹凤的意思,所以那个也是丹凤山这样子。左青龙右白虎,所以它这里是一个龙穴,所以我们从圆山大饭店那里开始,龙穴一直到中山楼,一直到七星山,构成一个风水,风水上的一个龙脉,是一个很重要的龙脉。    主持人:那么实际上一些很重要的一些,军政情制机构好像也是在这条脉上头。A:对。是吧,圆山饭店过来以后,什么忠烈祠啊,什么“海军司令部”啊A:还有那些相关的重要(机构)主持人:我们上山的时候还有一个“国安局”。A:对,这个就是跟蒋老先生来,早期整个政治中心在这里,因为他要在这里避暑,住这里,所以相关单位自然就会在这附近这样子。
1969年入夏,等不及工程全部竣工的蒋介石携夫人提前入驻阳明山,希望可以在这里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他的权力核心也随之转移到这个看上去并不奢华院落。
A:这个因为是中国传统式的两层楼的一个庭院式建筑,所以它一进来以后,就有两棵桂花,就是富贵。主持人:富贵人家,家里头,庭院里头一定要栽这个。A:对,就一进来就有香味,然后有富贵迎客的意思,然后旁边有观音宗祖,有乌龟的图腾。    主持人:这个石头是一个乌龟。A:对,这是一个乌龟的图腾。主持人:相当于“寿”了。A:对,就是“寿”,比如说那个石头像一只鹤,这样子的意思,就跟前面的寿字。主持人:龟和鹤都是“寿”。A:都是“寿”的意思。    主持人:因为1969年的时候蒋老先生在这的时候已经年纪很大了。A:那已经很大了,对。入主阳明书屋之前,蒋介石的身体一直很好,因此,公务要事大多亲历亲为。也正因为如此,上个世纪70年代最初的几年,每到盛夏,这间会客厅总是往来与会者不断。
    主持人:这里进来就是会议厅了。    A:对,就是大厅,这个地方,最主要还是几个历史阶段,一个就是老先生还有蒋宋美龄她当初在这里,行馆的时候就是住这里,一直到过世,他过世,这个历史,他过世以后蒋宋美龄跟孔二小姐主要使用的空间,一直到1979年的时候经国先生把中国国民党的党史资料,把它汇总过来这个地方,把它放在这里。    主持人:成为一个公家的机构了。A:成了一个党史委员会,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的一个基地就在这。阳明山的大客厅分东西两间,厅室之间迂回互通,设置玄妙,正厅布置完全依中式风格,中央显眼处,是依蒋公实际身高绘制的画像。
主持人:蒋老先生这个肖像是应该有照片依据的是吧,像披一个大的黑的斗篷,这个年纪大概是多大年纪的时候。A:大概六七十岁的时候。这个好像是那个谁画的。B:那个徐九龄,就是卢浮宫画蒙娜丽莎那个手法,用达文西画那个方式,就是如果你看着他的眼睛,在这个屋子里面。主持人:转一圈他的眼神都会跟着你走。B:他的眼神在那边,鞋头也朝那个方向,你再走过来这边感觉到他看这边,那鞋头就朝这个方向。主持人:对,这个是标准的古典主义的肖像的写实画法,蒋老先生其实也是个美男子。    A:是。由于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阳明山全年有200余天是雨天,为了方便蒋公雨天散步思考,这里的厅室之间多设有回廊。B:这间屋子里面四十年前这个空调就设在这里,这个是以前房子一盖好就有。主持人:就有的。B:那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用。主持人:还可以用。B:夏天还都用这个来开。A:恩,还可以开。B:老“总统”在的时候,从来没开过冷气,因为他不喜欢冷气,喜欢把窗户门都打开,让这个自然的山风,所以就冬天才放暖气,那夫人她因为从小就去美国留学,所以她喜欢外国东西,像这个屋子几乎每一间都有壁炉,那壁炉里面烧的木头,是我们台湾那种相思树的木头,有一种很香的味道。
由于蒋介石对住所的高度要求,中兴宾馆几乎每个房间都设有直接通往外面停机坪的秘道。     主持人:这个就是办公的地方。A:这是他办公的地方。B:那墙上这两幅画就当初就挂在这。主持人:当初就是挂这的吗。B:房子一盖好就挂在这里,这个是老“总统”的妈妈,王太夫人。主持人:我到她的墓上去祭拜过。在溪口。B:他们都说他长的跟她很像。    主持人:很像,他很像他妈妈。B:然后这张是他当年才只有34岁的时候跟他妈妈一起,那我们台湾这边,因为他来的时候已经六十几岁,所以很多客人来看到这张的时候,都说看起来好象不像,因为我们没有他年轻的印象,我们看到他都是后来年长的时候。主持人:有胡子的印象。那这个办公桌是完全照以前的方式摆,因为他喜欢这样侧着放,上面的东西都是照他以前原来的东西,是因为听说老“总统”他也会看相,他在这边还召见过一些人,要提拔的人他要在这边召见他,听说他就坐在这,两边都是“部长”级以上的人,他要陪考,然后他主要是看什么呢。看那个人来的时候跟别人谈话什么样子,走的时候又什么态度,因为有些人很骄傲。主持人:包括退出去的时候。B:对,跟别人言谈会带出那个样子来,还有一次是武官他们来这边,来这边太紧张,畏畏缩缩的样子给他看出来了,这个都没有分数。主持人:就不能授以重任这种人。
在阳明书屋开放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这间看起来并无特别的房间,内部竟设有极其隐蔽的秘道。主持人:等于是蒋老先生坐在这个地方。B:从这个角度。主持人:所有的人来见他。B:你就会看他,从外面一进来就会看到。主持人:而且这个角度也比较安全,如果真的发生不测,有人从那面开枪还打不着。子弹还不转弯,对吧。    B:对,这个屋子因为它设计的门很多,这里一个门,那里一个门,这还一个门,这也一个门,四个,这还一个门,五个门,就是万一如果来者不善,那所有外面走廊,那边侍卫都可以进来很快,他从这走也很快,所以他都有军事的那个。主持人:对,他一辈子都是在打仗,西安事变又被抓过,所以先要把退路想好。   B:对。

Part2:从权倾天下到偏居一隅  他们走过怎样的心路历程  儒家思想到耶稣基督    中西文明又如何集于一身    走进士林官邸      探访阳明书屋              拜谒慈湖陵寝   寻找蒋氏父子的最后岁月   《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

串场2:入驻阳明书屋时,蒋介石84岁,身体依旧硬朗,位于一楼西侧的那间用来会见国民党要员的客厅里,常见他与下属勤于政务的身影。公务不忙时,蒋公的作息一向规律,中午喝过午茶、吃过点心,约摸下午4点钟前后,如果天气允许,便会和夫人蒋宋美龄一同坐车到台北近郊兜风,这是他行之多年的散心和思考方式。然而,自从住进了阳明书屋,蒋介石似乎并不顺利,坊间流传,风水上的缺陷,正如淡水河和基隆河形成的那把神箭,朝他慢慢射去,无形地侵扰着他的晚年。
穿过阳明书屋的大厅上二楼,是蒋公夫妇的生活空间。
B:楼上是他们的住家,他们住这边,这边是留给客人。主持人:这个是蒋老先生的晚年的一张戎装照。B:对,我们印象中他是长这个样子,年纪到这个年龄。那他在世的时候,每年10月10日都有大的阅兵典礼游行,所以后面有伞兵跳伞的背景,上面有雷虎小组的飞机表演,那他手里拿的这根叫权杖,最高统帅的,现在他们有一只金的是摆在“总统府”,另外还有一只银的是摆在中正纪念堂。
退去权力带给他们的身份和荣耀,这个台湾第一家庭的生活一直是令人羡慕的。晚年的蒋介石与宋美龄感情一直很好,蒋家的人丁也日益兴旺。从小在西方教育背景下长大的宋美龄,也在晚年发自内心地喜欢起了中国传统绘画。
B:头一间是她的画室。像这个桌上的毛笔,画板这个都是她自己亲自用过的。主持人:这都是原物。B:对,那一般我们画国画不都是画纸要铺在桌上然后趴着画吗,那她因为抗日的时候腰椎受过伤,所以不能趴下去,结果她老师就帮她设计一个板子立起来。主持人:立起来,这个就有点像油画的那个架子。B:像画西画的方式。主持人:西画的架子了。那个照片就是。B:对,这个就是,那夫人什么时候开始学国画,已经50岁开始学国画,这张是在角板山,在那边拍的,可是有个客人跟我开玩笑,他说50岁对她来讲不算很老,因为她活到106岁。主持人:所以还画了50多年。B:前半生去学西洋东西,后半生学中国东西,
宋美龄留下的绘画作品很多,尊贵的身份使得她有机会向彼时最为著名的国画大师讨教,她也着实勤奋好学,时常在暖暖的午后,一个人在书房刻苦钻研绘画技法。
主持人:这也是她的作品。B:这个也是,她的山水是跟黄君璧大师学的。主持人:对。B:那花鸟是跟郑曼青学的,那当年还听说有一个小故事,她绘画这些东西,台湾还有很多的自命画家,认为说她这一定是老师画好了她在旁边签个名,结果郑曼青就帮她办了一场晚宴,晚宴就把所有那些自命画家都请来,然后现场就摊开纸,夫人就拿起笔画来画了一棵松树,画完之后就说你们再加上你们的功力吧,结果从那个起,没有人再敢讲了。主持人:没人再说了,就是所谓“代笔之说”从此就没有人再说了,现场看到她画就知道。
在两位大师的教导下,宋美龄进步很快。每有自己满意的作品,还请蒋介石在画上题字,夫妇二人以此互娱,其乐融融。 
B:里边就是她的那个卧室,这间是她洗画笔的地方。主持人:洗画笔的地方。B:这边终于到她的卧室,那来到卧室里你会感觉到奇怪为什么会有两张床呢,那原因是这样,她夫人是一个夜猫子,喜欢晚睡晚起又喜欢睡这种西洋式的床,那老“总统”他年轻时候当军人所以他早睡早起,两个人睡的时间,起床什么都不一样,就分两边。主持人:他是要睡硬板的,军人是要睡硬板床的。B:那我们都知道他在士林那边才是他的家嘛,上次有一个副官来他看了,他说这边布置的跟他家里一样,也是中间没有门,只靠这两个窗帘,然后床分两边,
入驻阳明书屋后,反攻大陆的计划似乎离现实越来越远,可蒋介石的警戒心却一直存在。
主持人:这个房子你看也漆成这种绿色,其实也是和周围的树木一个颜色,同时也是军事上也是个保护色。B:对,当年的时候最怕的是飞机轰炸,所以涂成绿色的话飞机飞过去不会容易看到。主持人:不会容易发现它。B:不容易发现。
晚年的蒋介石,一直保持着一个军人的生活习惯。
B:那我们这还有一个是他自己用过的东西。主持人:哦,这是他的衣服。B:他穿过的中山装,帽子、毛衣、鞋子。那我们看到他这个衣服就知道他人瘦瘦的,然后没有啤酒肚,然后还有一样,看到这个才知道文献上写的没有错,文献上说他只有169.5公分,号称170公分。主持人:对。B:可是我们说不对啊,小时候看他照片都好像180公分以上。主持人:挺高呀。B:那是摄影师的技巧。主持人:实际身高只有不到一米七。我刚才就纳闷这衣服有点小。比我们印象中间。B:他身材很好,到年纪大时候始终保持身材很好。
在蒋介石晚年的影像,那个严肃笔挺的军人形象一直深入人心。
主持人:蒋公平时穿衣服,要不就是一身中式的。周牧师:袍子马褂。主持人:要不就是戎装是吧,很威严的,基本上不穿西装。    周牧师:我没有看过他穿西装。主持人:好像只是和蒋宋美龄先生结婚的时候,那个礼服是西装。周牧师:对。主持人:其他再也没有穿过是吧。周牧师:我没看过他穿西装。主持人:经国先生更多的是在照片上头,除了在他父亲面前他有时候穿的也是长袍以外,平时他的工作状态基本上是穿夹克为主。    周牧师:对,穿夹克。    主持人:他穿夹克的这个作风好像影响到了后来台湾的很多的领导人,我看台湾的一代一代领导人都穿夹克,很多,只要是出去到民间的时候,到外边去视察,都穿夹克。周牧师:对对对。
串场:晚年的蒋介石无论是出席政务还是外出视察,身边多由儿子经国陪伴,栽培锻炼之意很是明显。加上蒋经国在台湾的亲民形象深得人心,台湾上下也心知肚明,老先生百年之后,台湾政坛的新一代领导人,恐怕非蒋经国莫属了。1969年9月16日下午,刚刚神采奕奕地主持了军事会谈的蒋介石提前离场,在回阳明山草山行馆的路上,遭遇了一场意外的车祸,那次车祸,几乎断送了他的性命。
1969年9月16日下午5点,刚刚结束行程的蒋介石车队,沿着仰德大道上坡回阳明山官邸,当车辆到达永福附近时,恰逢山上军事会谈散会,一辆军车从山上急驰而下,蒋介石的司机一时情急,误将刹车踩成油门,两车在一瞬间猛撞在一起。
周牧师:当年受伤的时候,感觉到是蒋公好像伤得比较厉害,因为他有假牙,那么假牙就因为震动的缘故,因为他是军人出身,所以就让他,让它来滚,就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劲什么东西,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呢,所以他的假牙把这个,把这个牙齿里头的牙龈嘴唇咬破了,所以就有血吐出来,所以大家都觉得很严重,其实不严重,有的时候我们吃饭的时候,也会咬一下,可是,蒋夫人是普通人,她一有这个情形就是拼命手抓住,因为这个震动的缘故,所以她的手,她的脖子,一直不好,一直到在美国的这段长的时候,她的脖子都是不好,她的手也不好。她会画画或写字,可是车祸以后,好像她就不写字不画画了。主持人:影响这么大。周牧师:影响很大。那么大概她都有一个保护脖子的一个东西,有人来的时候,她会客的时候拿下来,平时好像都是戴着。主持人:等于就是颈椎啊,胳膊啊,这个肋骨都受了内伤。周牧师:都受了。A:车祸以后,他跟夫人,两个身体就不太好了。一直到1972年7月22号,他心脏病发作,还蛮严重的,就在二楼他的卧房,从那个时候心脏病发作以后全世界很多的心脏科医生来这里会诊。主持人:到这来会诊。A:对,来会诊以后就送到“荣总”,荣民总医院那里,有一个“总统”病房,然后就开始很少出来了。

Part3:

从权倾天下到偏居一隅  他们走过怎样的心路历程  儒家思想到耶稣基督    中西文明又如何集于一身    走进士林官邸      探访阳明书屋              拜谒慈湖陵寝   寻找蒋氏父子的最后岁月   《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
串场4:1969年的那次车祸,伤了蒋介石的元气。车祸发生3个月后,他在会见台军“一级上将”薛岳时曾经不无感慨地说,“今年夏天阳明山车祸以后,我的身体已大不如前”,1970年春,蒋介石与严家淦聊天,也伤感地说:“永福车祸,减我阳寿20年。”那次车祸,原本以为只是皮外伤的蒋介石后来被证实内脏严重受损,尤其是心脏。两年后,蒋介石于阳明山寓所突发心脏病,尽管后来全力抢救保住了性命,可从此,他再没离开过轮椅。1975年初,在宋美龄的执意要求下,蒋介石离开了荣民总医院,回到了士林官邸。
1975年4月5日夜 士林官邸里传出了蒋宋美龄的一声长号,蒋介石走完了他的人生。
周牧师:蒋公逝世的时候,我刚好是开过刀以后,我到美国去养病,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的中午,忽然我的儿子说,叫我去看电视,就是播出那个新闻,所以中午的时候播出,很小的一段,然后在下午吃晚饭的时候的播出,差不多有一刻钟的,美国的电视台,到晚上十一点钟的时候,已经有半小时,非常长的,而在这个时候我收到台湾的电话,要我回来,我就来,来了以后蒋夫人就告诉我,要我来主持这个事情,那么我每天在这个场上看到的事情呢,我都有机会去报告蒋夫人,告诉她,我看到是怎么情形。
作为蒋家凯歌堂一直以来的专属牧师,周联华开始全面介入筹备蒋介石的葬礼。葬礼举行前,因为诸多事宜与宋美龄接触的周牧师,有机会得以进入蒋公一向隐秘的住所,也在那里,体会到了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深厚的情感。
周牧师:那天比较晚了,我打电话,打给官邸的纪先生,那么他去报告,他说夫人还没有睡,叫我再过来,我过来以后她说我也反正睡不着,你要不要去看一看“总统”的房间,所以我就进到他的房间去,是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一个,一个床,摆的东西也是非常的简单,就是替换的内衣内裤和外套的东西,他的袍子折好在另外一个地方,就好象他要起来就穿着就走的样子。
1975年4月6日,“行政院”开始为蒋介石举行为期一个月“国丧”。
    主持人:葬礼最后是国礼啊,周牧师:不在教堂,是在国父纪念馆。主持人:在国父纪念馆做的。周牧师:经国先生呢,是在这个“海军总部”,就是七海官邸的外头,这两个因为都是我主持的,所以我知道。主持人:就是整个他们的葬礼作为一个“国礼”,也都是按照。周牧师:“国葬”。主持人:按“国葬”,是您主持的。周牧师:对,我主持的。那么蒋夫人是在美国,所以我到美国去。主持人:也是您主持的。周牧师:也是我主持的。    主持人:都是按照基督教的葬礼的仪式做的是吗。周牧师:基督教的仪式,对。4月16日,蒋介石的陵寝正式移陵慈湖。
周牧师:我们练了很久,那么他们是用这个侍卫官来抬这个棺材。到这个门口以后,一出门,那么有仪仗队在外面,就叫“立正,敬礼”,那我们练了许多次,当这个侍卫官把这个灵柩抬出去以后,那么就摆到一个车上,推的时候,有八位都是大人物了。主持人:“党国”大佬。周牧师:要员、大佬这些,每个边上都有个花木兰,所谓花木兰就是政战部队的女的,女的军官,那么这些女的呢,都规定说,你是在张群先生的边上,然后他要到张群的医生那里去问,有任何的状况,吃什么药,什么的,都带在身上,万一他在路上,因为这些都是年纪很老的。主持人:年纪很老了。周牧师:出毛病的时候,她就能够马上就能够做一些工作,仪仗队是我们练了又练,练了又练,练了许多次,所以我的脚一踩出来,我在那个灵柩的前面,我的脚一踩出来,他一看见我,就叫“立正,敬礼”,然后就有那个仪仗队的枪的声音什么。那是他们挑选出来讲的最好的了,所以非常非常的漂亮,可是当我一出来,那个军官还没有叫立正以前,先有一个女的,发口令,她就叫“总统”啊,她就那么叫出来,一叫以后就哭。主持人:哭起来了。周牧师:她一叫所有的声音都跪下去,那个跪下去的声音,比那个仪仗队的枪的声音还要来的大,那么大家就哭了。蒋公他过世的时候真的是非常的感人,中国人是除了爸爸妈妈死以外,不肯帮人家穿粗麻的。   主持人:对,那是很重的重孝啊。   周牧师:一定要自己的爸爸妈妈死,或者是公公婆婆。可是那天很多人都穿粗麻。   主持人:老百姓自己给自己穿上粗麻。   周牧师:就等于是把他当做过世的爸爸。   主持人:自己当孝子贤孙等于就是。   周牧师:对,所以大家都跪下去,一路一路这么出去。   主持人:那当时现场一片白。   周牧师:一片黄,麻,粗麻,很多麻,还有很多白。
串场5:蒋介石移陵慈湖当天,全台民众就地肃立默哀1分钟,从台北到慈湖62公里,两百余万人沿途设案路祭、跪拜迎送,台北街头,呼号者满地。那一天,蒋经国并没有为父亲披麻戴孝,而是以一个基督徒的方式,一身黑衣为父送行。父亲去世时,蒋经国并没有接任台湾最高领导人,直至1978年5月20日,才真正走上领袖之路。在蒋经国后来执政的10余年中,他在台湾开启了史无前例的民主化大门,时至今日,蒋经国执政时期,仍然被看作是台湾历史上社会风气最好,最富希望和活力的时代。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于台北病逝,遗体也在大殓仪式后,安放于父亲的身旁。 
主持人:那么我们知道现在是两蒋的灵柩都停在慈湖这个地方,选择了一个特别像浙江奉化溪口老家的一片山川,这种安排当时是有遗嘱安排的吗?周牧师:我想现在是叫在厝,那么一度想搬到“国军”的坟墓,“国军”的坟墓叫五指山。主持人:就是正式要入土。周牧师:要入土,可是现在还没有。主持人:好像可能一个是,蒋家意见不是很统一,再一个,可能国民党内包括台湾民众对这个看法可能也都有很多的争议是吗。周牧师:对,太多人有意见。主持人:太多人有意见。我们昨天去了慈湖、大溪,发现这个前来参观,吊唁两蒋灵柩的人络绎不绝,对于蒋公和经国先生的灵柩最后的安置有一个方案吗。有一个定案吗.周牧师: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最后最后的方案呢,也许要回到大陆去。主持人:回到大陆。周牧师:可是,回到大陆要跟大陆方面要协商,怎么样回去啊等等。那现在蒋夫人的灵柩还是在纽约。主持人:也没有入土吧。周牧师:也没有入土。都没有入土。我恐怕也等不到那个时候,我今年已经91岁了。主持人:一点看不出来。我一直在猜您,因为您讲您1954年就到这里来主持这个凯歌堂,应该在80以后,但是我没想到您是在90以后。主持人:对,那我们祝您长寿。祝您健康长寿。周牧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