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共青团改革方案:夏衍造“搞”、“垮”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04:30

名人造字·夏衍造“搞”、“垮”字

转载 :杏坛归客 

  

    夏衍(公元1900年——1995年),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余杭县(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不少研究者认为,“搞”字是夏衍首创。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者谈宇澄先生曾当面向夏衍请教。夏衍说,1939年到1941年,他在桂林编《救亡日报》,经常听到别人用到“gǎo”字,但说不准是哪一个字。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后来想出了一个“搞”字,在报上用了以后,一下就传开了。后来,学者胡愈之曾问夏衍这两个字是不是他创造的,夏衍作了肯定的答复。夏衍在《懒寻旧梦录》中说:“我承认,这是我根据实际情况而试用的,但不久,这两个一般字典上没有的新字,就被其他报刊接受了”。

就字形来说,“搞”字古已有之。《汉语大字典》:搞(一)qiāo《集韵》丘交切,平肴溪。同“敲”。《说文》:“横挝也,或作搞。”2、短杖。《新书·过秦上》:“‘(始皇)执搞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按四部丛刊作‘敲’。”(二)kào《集韵》口到切,去号溪。同“靠”。另查《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中文大辞典》等均收有此字,皆言同“敲”同“靠”,只是都无文献用例。古代的“搞”字,或同“敲”,或同“靠”,和今天的“搞”字,意义风马牛不相及。  

到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搞”就由方言词被吸收进入全民通用语,并逐渐流行开来。上至中央文件,党报社论,领袖著作,下至街头书报,影剧曲艺,不管是书面还是口头,无所不用,普遍至极。 解放后,这“搞”、“垮”两字成了常用字,并正式编入字典中去。

“搞”字一经诞生,就受到毛泽东的认可。由于毛泽东爱用,而且经常用,于是上行下效,很快就风靡全国了。有人对领袖著作做了统计:《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四卷,只出现过四次“搞”,而其第五卷(都是建国后的著述),除开头几篇外,几乎每篇都使用“搞”。《邓小平文选》中使用“搞”的频率更高,词义范围更大:第一卷共使用了417次,其中《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篇使用了42次;第三卷,前100页是1982年至1984年的,共出现96次,后100页则是1989年至1992年的,共出现了1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