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东和院:有哪位高人发点关于土壤的研究(教新)?(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54:55
土壤C/N比关系怎样?与植物叶片C/N比有何关系?
我是刚学生态学的,不好意思,想知道点土壤方面的最新研究,
有搞土壤污染方面的吗?想了解一些
还是太大把
土壤污染又是一个大问题
还能更加具体?
来一个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功能(综述)

pdf.pdf (227.02k)
土壤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土壤学是界于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环境科学也有密切的联系。除农业外,它又可服务于水利以及工业、矿业、医药卫生、交通和国防事业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土壤学作为应用基础学科正经历着重大的转变。首先,土壤的服务对象正在日益扩大,已从单纯或者说主要着重于农业生产的土壤学,同时为环境生态建设、资源合理利用、农业持续发展等领域服务。第二,土壤学概念、理论出现了重大突破,已从传统土壤学中重点或仅研究土壤学自身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的物质流动、能量转化规律。同时着眼研究地球表层系统中土壤与其它各圈层之间的关系,研究土壤全球变化,土-水-气-生物界面的环境过程和机理。第三,土壤学研究方法及手段不断创新,在研究方法上,土壤学与自然生态、植物营养、环境保护等学科的综合交叉,已成为土壤学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必然趋势,在研究手段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以及现代化测试技术,在土壤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推动土壤学的发展。

土壤退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向
现在土壤污染主要侧重于两方面:土壤无机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与生物修复)和土壤有机污染(国际上主要是一些包括在PTS、POPs、PBT种类中的有机污染物,国内在一些广泛使用的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等)的研究也很多)。目前研究热点是有关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
除以上所说外,土壤中土壤各种组分,如无机矿物、有机酸,各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土壤矿物对土壤有机酸、离子、重金属污染物质、土壤酶、生物DNA等的吸附解吸过程以及其机理。还有,土壤微生物与土壤中各种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是土壤中重要的生态过程,对土壤有机质矿化降解,污染物质毒性等有重要影响。这些方面的内容在国内研究较少,在国外研究的很热。
楼上应该是研究土壤的了,我们应该是同行了。我现在在做关于土壤组分与有机污染物结合机理方面的课题,目前只做了一些基本的吸附解吸试验,总感觉这方面的研究太多,路子、手段也相似,但总感觉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让人信服或者有意义的定论。自己也苦于找不到新的思路,如果还一直沿着别人的研究路子,感觉很不到位。不知楼上是否对此方面有何高见,很想恭听,在下谢了。
lzzgz2001 wrote:
楼上应该是研究土壤的了,我们应该是同行了。我现在在做关于土壤组分与有机污染物结合机理方面的课题,目前只做了一些基本的吸附解吸试验,总感觉这方面的研究太多,路子、手段也相似,但总感觉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让人信服或者有意义的定论。自己也苦于找不到新的思路,如果还一直沿着别人的研究路子,感觉很不到位。不知楼上是否对此方面有何高见,很想恭听,在下谢了。

土壤体系太复杂,要得出让人100%信服的定论太难了。只能尽量先减少其它方面的影响,然后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来考虑问题。目前大致都是从两个方面来寻找突破:新的研究思路和新的分析技术,思路需要大量阅读前人的文献,找出不足和突破口。分析技术则可以考虑将在其它领域应用相对成熟的技术用于土壤的研究。
同感,土壤体系太复杂,对有些试验结果很难得到让人信服的解释。
感觉很好啊,谢谢了,
感觉很好啊,谢谢了,
如果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的话,土壤各种酶的活性也是不错的研究对象,

对楼上
现在国家对土壤污染特别重视,前段时间曾培炎就土壤污染问题亲自做了批示,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对该项研究申请了10个亿。如果做该项研究,请关注最近科技部有关土壤污染与修复的动向。
如果想了解土壤研究的最新进展,我建议可以看看Europ. J. soil Sci., Soil Science, Plant and Soil, J. Amer. Asso. Soil Sci. 等国际刊物。研究他们的综述.应该有帮助.
一、土壤的概念
  对于我们脚下的土壤,人们并不陌生,甚至已经熟视无睹了。但是通常人们对土壤的了解可能只是片面的,大多为表象的认识或生产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事实上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生存条件和发展的环境,并抚育着整个陆地的生命系统。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这句古谚更是精辟地概括了土壤对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和人类-农业-土壤之间的关系: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
由于土壤覆盖在地球陆地的最表层,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与土壤打交道,各行各业都会直接或间接利用土壤某些特性,从而就决定了土壤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不同的应用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土壤下了许多定义。如:
  (1) 广大农民和农业科学工作者认为,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
  (2) 水利学家认为土壤是贮水和输水的多孔介质。
  (3)工程专家则把土壤看作承受***度压力的基地或作为工程材料的来源。
  (4)环境科学家认为,土壤是重要的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物的缓冲带和过滤器。
  (5)地质学家认为,土壤是在地球上陆地表面的一个疏松的薄层,它主要是由近代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地壳风化产物。其厚度差异较大,一般山区土层较薄,厚度只有几十厘米;平原地区土层较厚,从几米到十几米,有的地方甚至可达几十米。
  (6)生态学家从生物地球化学观点出发,认为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物地球化学的能量交换、物质循环(转化)最活跃的生命层。
  而土壤学家认为:土壤同自然界中的其它物质一样,不仅是具有一定的物质组成、形态特征、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实体,而且有着自己发生发展和长期演变的历史,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母质在生物等因素的参与下逐渐形成的,是自然界中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根据此认识和土壤主要的独特性质,土壤学家的定义为:
  简明定义: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综合定义:土壤是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可供植物生长的一种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物质;与形成它的岩石和沉积物相比,具有独特的疏松多孔结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它是一个动态生态系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机械支撑、水分、养分和空气条件;支持大部分微生物群体的活动,来完成生命物质的循环;维持着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其中通过供给粮食、纤维、水、建筑材料、建设和废物处理用地,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发展;通过滤掉有毒的化学物质和病原生物体,来保护地下水的水质,并提供了废弃物的循环场所和途径或使其无害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土壤"和"土地"概念的区别。在一般人脑海中,"土壤"和"土地","土"和"地"都是同一事物,事实上,"土壤"和"土地"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土壤是土地的物质组成部分,而土地不仅包括土壤要素,还包括地形、植被、水文、人文等要素。
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它能为植物提供水、肥、气、热和扎根条件,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求。而那些不能生长植物,不具有肥力特征的疏松层,不能视为土壤,就像月球火星表面上的物质一样,只能称为碎屑的矿物质或形成土壤的原材料。
土壤是自然界中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质,包括土壤剖面的垂直分层特性,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学特性,肥力特性,同一地貌范围内的相对均质性,空间变异性,动态特性缓和“记忆”特性等,其中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也是区别于自然界其他任何物质实体的本质特征。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与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替代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性,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它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人类自开始农耕以来就开始接触和认识土壤。土壤学是广义的土壤科学。从土壤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可分为发生土壤学和农业土壤学两个方面。土壤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发展,那是晚近,及到18世纪以来,逐步产生形成了几个比较有影响的代表学派或观点,即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农业地质土壤学观点,土壤发生学派等。土壤学科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至今只有150余年的历史,和其他的自然学科一样,在20世纪,土壤学获得巨大的发展,土壤学的内涵已相当丰富,分支越来越细,从传统的土壤发生和农业化学(植物营养)研究起步,至今已形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丰富的学科分支和系统的研究方法。现代土壤科学,无论从自身的学科基础理论的创新,还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其复杂性日益增加,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其研究方法也日新月异。
国际土壤学联合会的科学结构共分为如下的4个部门(Division)和18个专业委员会(Commission)。
部门1 (D1) 时空中的土壤
委员会1.1 土壤形态学
委员会1.2 土壤地理学
委员会1.3 土壤发生学
委员会1.4 土壤分类学  
部门2(D2) 土壤性质与过程
委员会2.1 土壤物理
委员会2.2 土壤化学
委员会2.3 土壤生物
委员会2.4 土壤矿物学
部门3(D3) 土壤利用与管理
委员会3.1 土壤评价与土地利用规划
委员会3.2 水土保持
委员会3.3 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
委员会3.4 土壤工程与技术
委员会3.5 土壤退化防治与改良  
部门4(D4) 土壤在社会持续发展与环境中的作用
委员会4.1 土壤与环境
委员会4.2 土壤、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
委员会4.3 土壤与土地利用变化
委员会4.4 土壤教育与公众意识
委员会4.5 土壤学的历史、哲学与社会学
我国土壤化学污染的现状摘自: 周启星,宋玉芳。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第一版。

中国土壤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全国受有机污染物(农药、石油烃和PAHs)污染农田达3600万hm2,其中农药污染面积约1600万hm2,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特别是一些高产地区每年施农药次数都在10次以上,每亩用来常常高达1.2kg以上,农药中毒事故和农药污染纠纷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中国因农田施用化肥氮每年转化成污染物而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000万t之多,农产品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十分严重。2000年对沈阳市售的24种蔬菜调查表明,硝酸盐含量超过750mg/kg的有10种,其中小白菜、芹菜、油菜、韭菜和生菜的硝酸盐含量高达3000mg/kg以上,茼蒿中的含量更是高达6688mg/kg,超标近9倍。另据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调查,由于氮肥的不合理使用,常年食用的蔬菜硝酸盐含量多数属于3级和4级,也已达到或超过临界水平。

中国农膜污染土壤面积超过780万hm2,这些残存的农膜对土壤毛细管水起阻流作用,恶化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农业产量和农产品品质的问题已日益暴露出来。

调查还初步表明,全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农业土地约2500万hm2,尤其是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t。农业部环保监测系统曾对24省、市320个严重污染区8223万亩土壤调查发现,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超标占污染土壤和农作物的80%,问题非常突出!在沈阳、广州、天津、兰州和上海等许多重点地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已经导致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没有污染的对照区数倍到十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