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14统一挂号平台:顾恺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4:37:04
  • 顾恺之(约348~409),东晋画家,字长康,晋陵无锡(今属江苏省)人,曾任桓温、殷仲堪参军、散骑常侍。多才艺, 工诗赋,尤精绘画。善画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顾恺之的人物画,强调传神,注重点睛。其笔迹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又 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通称为高古游丝描。着色则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藻饰。他善于用睿智的眼光来审察题材和人物性格,加 以提炼,因而他的画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耐人寻味。顾恺之是继东汉张衡、蔡邕等以来所有士大夫画家中成就最突出的画家。他总结了汉魏 以来民间绘画和士大夫画的经验,把传统绘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画论由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录而保存了 3篇,即《魏晋胜流画赞 》、《论画》、《画云台山记》。
  • 顾恺之作品集
  • 作品名称:列女仁智图卷
  • 作品说明: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列女仁智图卷(宋摹本 局部) 25.8×470.3cm
  • 作品名称:列女仁智图卷
  • 作品说明: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列女仁智图卷(宋摹本) 25.8×470.3cm
  • 作品名称:列女仁智图卷
  • 作品说明: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列女仁智图卷(宋摹本) 25.8×470.3cm
  • 作品名称:列女仁智图卷
  • 作品说明: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列女仁智图卷(宋摹本) 25.8×470.3cm
  • 作品名称:列女仁智图卷
  • 作品说明: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列女仁智图卷(宋摹本) 25.8×470.3cm
  • 作品名称:列女仁智图卷
  • 作品说明: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列女仁智图卷(宋摹本) 25.8×470.3cm
  • 作品名称:洛神赋图卷
  • 作品说明: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宋摹本) 27.1×57.2cm
  • 作品名称:洛神赋图卷
  • 作品说明: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宋摹本) 27.1×57.2cm
  • 作品名称:洛神赋图卷
  • 作品说明: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宋摹本) 27.1×57.2cm
  • 作品名称:洛神赋图卷
  • 作品说明: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宋摹本) 27.1×57.2cm
  • 作品名称:洛神赋图卷
  • 作品说明: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宋摹本) 27.1×57.2cm
  • 作品名称:洛神赋图卷
  • 作品说明: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宋摹本) 27.1×57.2cm
  • 作品名称:洛神赋图卷
  • 作品说明: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宋摹本) 27.1×57.2cm
  • 作品名称:洛神赋图卷
  • 作品说明: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宋摹本) 27.1×57.2cm
  • 作品名称:洛神赋图卷
  • 作品说明:原始至隋唐五代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一)
  • 作品名称:洛神赋图卷
  • 作品说明:原始至隋唐五代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二)
  • 作品名称:女史箴图卷
  • 作品说明: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女史箴图卷(唐摹本)(局部) 24.8×348.2cm
  • 作品名称:斫琴图
  • 作品说明:《斫琴图》是宋代摹本之一。此图虽不及《洛神赋图》有名,也不及《洛神赋图》更具代表性,但在风格特征上仍凸现出顾恺之的千古一绝。这幅图描绘的是古代文人学士制琴的场景。由于没有具体的历史故事背景,也没有相关的文字说明,因此很可能是脱离文字的故事性而强调人物的各自特征。从画面上看,也确实难以找到故事发生的连贯性和时间的迁移性特点,只是呈现一个制作场面。各人制作的工艺虽有个同,但从画面的空间布局上看,工艺流程的先后次序不明显,而且人物之间的关系也缺乏确定性与连续性。在古代的长卷人物画中,通常都注重故事的敷演,表达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此画恰在这一点上忽略不计。此画在人物的神态表现上是颇为传神的。如右上角的一文土独坐于一长方席上,右手食指尖在木架丝线的中部轻轻地拨动,其目光下注却又不驻于何物,整个脸部呈全神贯注倾听状,这正是调定音律时所特有的表情神态,此态可谓传神矣。
  • 作品名称:斫琴图
  • 作品说明:顾恺之 《斫琴图》局部(宋摹本)
  • 作品名称:女史箴图
  • 作品说明:  1900年9月,荟萃历代国宝的圆明园在大火中熊熊燃烧,硝烟中走出的载宝驼队在身挎洋枪、手持利刃的八国联军押送下绵延数里、延时数月……中国绘画史上无与伦比的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女史箴图》即在蒙难之列,在姜切的驼铃声中流落英伦……   "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晋初惠帝时,贾后专权,极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文人张华便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女史箴》以为鉴戒,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才华横溢的画家顾恺之便将此名篇分段,一段一段画成画,并将相在箴文题于画侧,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名作《女史箴图》由此问世。   《女史箴》计334字,全文如下:   茫茫造化,两仪既分;散气流形,既陶既甄;在帝庖牺,肇经天人;爱始夫妇,以及君臣;家道以正,王猷有伦。妇德尚柔,含章贞吉;婉女淑慎,正位居室;施衿结离,虔恭中馈;肃慎尔仪,式瞻清懿。樊姬感庄,不食鲜禽;卫女矫恒,耳忘和音;志励义高,而二主易心。玄熊攀槛,冯媛趋进;夫岂无畏,知死不杀。班婕有辞,割欢同辇;夫岂不怀,防微虑远。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日中则昃,月满则微;崇犹尘积,替若骇机。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性之不猸,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同衾以疑。夫方如微,荣辱由兹,忽谓玄漠,灵鉴无象;勿谓幽昧,神听无响;无矜尔荣,天道恶盈;无恃尔贵,隆隆者坠;鉴于小星,戒彼攸遂,比心螽斯,则繁尔类。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以专;专实生慢,爱极则迁,致盈必损,理有固然。美者自美,翻以取尤,治容求好,君子所仇,结恩而绝,实此之由。故曰翼翼矜矜,福所以兴;静恭自思,荣显所期。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的《女史箴图》高24.8厘米,长348.2厘米,横卷。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专家认为自"茫茫造化"至"式瞻清懿"为第1段,画有庖牺氏定夫妇君臣之制的事迹。"樊姬感庄,不食鲜禽"为第2段。画楚庄王夫人樊姬为劝阻庄王沉溺于狩猎而不食鲜禽的故事。"卫女矫桓"至"而二主易心"为第3段,画有齐醒公夫人卫姬不听郑卫之音、以感化好淫乐的齐醒公的故事。现存《女史箴图》第1段"玄熊攀槛、冯媛趋进"应为第4段。冯媛是元帝的婕妤(帝王妃子),元帝游园时,一只大熊突然从围栏里跑出来,情急之下,冯媛不顾个人安危冲到大熊跟前护住元帝。现存第2段画汉成帝班婕妤辞辇的故事,插题箴文从"班婕有辞"至"防微虑远"4名。班婕妤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成帝对之t爱异常。一次成帝游兴大发,要班婕妤同辇一游,班婕妤推辞说:"古代贤君出游都有名臣在侧,只有夏商周三代亡国之君才由宏妾陪同,今天你要学亡国之君吗?"第3段画冈峦重叠,一蹲虎伺一野马,从山后转山獐、免,山上日月左右相向,山下一人跪而张弩。插题箴文是"道罔隆而不杀"至"替若骇机"6名。意思是日月星夺、天下万物莫不盛极而衰。劝诫人们(女史们)得意时莫轻狂,得宠时不傲慢。第4段画两位皇后核饰。插题箴文从"人咸知修其容"至"克念作圣"。意思是:人们都只知修猸容貌,而不知修身养性比这更重要。第5段画床帏间男女背坐,红衣女子侧坐一旁,仿佛发生了争执,男子正欣被作仓猝而起状。插题箴文?quot;出其言善"至"同衾以疑"。规劝女子对夫君应善言相待,否则即使同 床而寝也会互相猜疑。第6段画夫妇并坐,姜御2人旁侍,群婴罗膝。画意指日常生活中的一方一行都与自己的荣辱有关,勿以善小面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假如富贵了,也要不骄不躁。插题箴文是"夫言如微"至"则繁尔类"。第7段画男女2人相向对立,男的打算离开,对女子举手做相拒之势。插题箴文是"欢不可以渎"至"实此之由"。规劝女子不能刻意争宠,而专宠必生傲慢,宠到极点之时便是被抛弃之始。第8段画一妃端坐,有贞静之态。插题箴文?quot;故曰翼翼矜矜"。至"荣显所期"。意思是女子若想大富大贵,必须谨言慎行。第9段画一女子优雅地站着正执笔而书,前有2姬相伴而行,作相顾而语之状。插题箴文是"女史司箴,敢告庶姬"两句。宫廷女官在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为鉴。末题有"顾恺之画"4字。   顾恺之(约345-406年),东晋无锡人。出身望族,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多才,人称三绝;才绝画绝、疾绝。他最擅长人物画,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中国画史上的经典论段。在绘画理论和技法上都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晋以前的中国画家就善于用细线勾勒人物,这种线条均匀而有节奏,像春蚕吐丝一般连绵缠绕,而顾恺之则将这一技法推向极致。《女史箴图》中的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女史们着下摆宽大的衣裙,修长婀娜;每款衣裙配之以形态各异、颜色艳丽的飘带,飘飘欲仙,雍容华贵。在整个人物构图上,均以细线勾勒,只在头发,裙边或飘带等处傅染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整个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亮丽活泼,其卓越高妙的绘画语言是无懈可击的。   《女史箴图》现有两个绢本,一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是南宋摹本,艺术性较差;另一本艺术性较强,更能体现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专家认为可能为唐人摹本。原本为清宫所藏,遗憾的是国贫民弱,连累国宝受难,此摹本现存大英博物馆(Tje British Museum,London,England)。除看看印刷品外,如今欲睹真容,却要远涉重洋。望美人兮天一方,思之令人心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