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辣文:少年哲学向导丛书:古希腊哲学漫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39:45

少年哲学向导丛书:古希腊哲学漫谈

  $内容提要
  $序
  一、绪论
  二、神话:希腊哲学产生的土壤
  三、米利都学派:水、无定和气
  四、毕达戈拉斯学派:数是最智慧的
  五、赫拉克利特:
  六、爱利亚学派:
  七、德谟克利特:找到一个原
  八、智者:人是万物的尺度
  九、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十、柏拉图:理念是万物之本
  十一、小苏格拉底学派:
  十二、亚里士多德:智慧在于
  十三、斯多阿学派
  十四、伊壁鸠鲁:打破命运的束缚
  十五、怀疑论:不作任何判断
  十六、柏罗丁:太一不可言说
  十七、结束语
UID
帖子
33771 
精华
39 
积分
37533 
阅读权限
255 
性别
女 
来自
扬州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13 
最后登录
2010-5-5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帖子
33771 
注册时间
2008-7-13 
  • 个人博客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2# 发表于 2009-7-6 13:49  只看该作者

$内容提要

  蕴藏着无穷智慧的古希腊哲学是由希腊神话演变而来的。在它发展的最初阶段,哲学家们主要是探讨大宇宙的奥秘。后来,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哲学家才转而揭示小宇宙——人本身的奥秘。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创立了两大哲学体系,把希腊哲学推上了繁荣的顶峰。亚里士多德之后,希腊哲学开始衰落,宿命论、怀疑论和神秘主义盛行。希腊哲学和希腊神话一样,是发展得最完美的人类童年的产物,虽然距今已两千多年,仍然具有不朽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各种哲学思潮。
UID
帖子
33771 
精华
39 
积分
37533 
阅读权限
255 
性别
女 
来自
扬州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13 
最后登录
2010-5-5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帖子
33771 
注册时间
2008-7-13 
  • 个人博客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3# 发表于 2009-7-6 13:49  只看该作者

$序

  《少年哲学向导》是我们赠送给少年朋友们的一束智慧之花。
  哲学是开在人类智慧之树上的最高花朵。它的许多道理都是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才提出来的。它的道理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道理要抽象得多,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因此,许多人觉得它高深莫测,甚至感到神秘,认为少年朋友根本学不了哲学。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它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确实是深奥的,但决不是高深莫测的,更不是神秘的。
  哲学从它产生的那天起,肩负的使命就是把人的思想从宗教神话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在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石破天惊地提出了“水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它标志着希腊人已经开始抛弃宗教神话的思维方式,改换用哲学的思维方式考虑世界了。在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的产生也起到同样的作用。哲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宗教描绘的虚无缥缈的天国,而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它的内容就是对现实世界的如实反映。现实世界中一切现象都有规律可循,根本就不存在神秘的东西,所以,在哲学中也不会有神秘莫测的内容。实际上,少年朋友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遇到需要进行哲学思考的现象。哲学不在天国,就在少年朋友身边。
  我们已从学习对象方面回答了少年朋友能不能学哲学的问题。这只是回答了问题的一半。要使回答圆满,还必须回答问题的另一半,就是少年朋友有没有能力学哲学。现在我们想请美国当代哲学家马修斯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写了一本叫《哲学与童年》的书,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围城》作者钱钟书老先生把它推荐给三联书店,三联书店已经出版了中文版。这本书举了大量的例子证明幼童生来就有进行哲学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表现在幼童会提出许多带有哲理性的问题。马修斯把这些问题看成是进行哲学思考的一份请帖。这种能力还表现在幼童也会做哲理性的评论。幼童能够做到的,对少年朋友来说,当然更是不在话下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少年朋友的生活阅历和科学知识不断丰富。当代的少年朋友更今非昔比,他们都持有进行哲学思考的“请帖”,会提出更多更富有哲理性的问题,随着他们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增长,他们也会做出更多更好的哲理性的评论。所以,对少年朋友来说,不是有没有哲学思考能力的问题,而是要不要去启迪它和发展它的问题。
  对要不要启迪和发展少年朋友的哲学思考能力的回答应当是肯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对人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希望少年朋友中能够出现像马克思和毛泽东那样伟大的哲学家,但这不是我们帮助少年朋友发展哲学思考能力的主要目的,更不是唯一目的。我们的目的在于使少年朋友生活得更好,学习得更好,将来工作得更好。哲学可以陶冶少年朋友的情操,使他们成为精神世界丰富和高尚的人。它可以帮助少年朋友把握好人生航船的舵轮,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风浪,都能平安地到达目的地。少年朋友掌握了哲学的思考方法,会如虎添翼,在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人类做出突出的贡献。
  可惜,我们家长、老师,甚至整个社会在对少年朋友的教育中,只注重灌输知识,忽视去启迪和发展他们的哲学思考能力,使许多少年朋友成为记忆的机器,而不是生动活泼的创造者。毫无疑问,少年时期应该多学些知识,但是不应当把它们变成死的东西塞进少年朋友的头脑,而应当使它们成为活的东西,让少年朋友启动自己的头脑去主动地掌握它们。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当传授思想方法。我们既要使少年朋友知识化,也要使少年朋友智慧化。学习哲学是锻炼思维、启迪智慧的最可靠的途径。
  哲学是个大世界。在这里,既有自然规律的探寻、社会之谜的寻觅,也有思想面纱的撩拨;既有真的揭示、善的启迪,也有美的追求;既放射着西方哲学大师的理性之光,也迸发着中国哲人的智慧火花……这个大世界的方方面面,我们不能—一展示。我们力求把其中的精华奉献给大家。
  智慧对人来说是最宝贵的东西。愿少年朋友都成为爱智慧和拥有智慧的人。
  谭鑫田,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从事西方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的重点是近代理性主义和哲学范畴史。与其他学者共同主编的著作有《欧洲哲学范畴简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西方哲学史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西方哲学词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西方哲学范畴理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等等。译著有《斯宾诺莎》(罗斯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另外,发表关于斯宾诺莎等的论文
UID
帖子
33771 
精华
39 
积分
37533 
阅读权限
255 
性别
女 
来自
扬州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13 
最后登录
2010-5-5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帖子
33771 
注册时间
2008-7-13 
  • 个人博客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4# 发表于 2009-7-6 13:49  只看该作者

一、绪论

  橄榄色是一种最美的绿色,它是具有生命力的象征。人们早就把橄榄与生命和幸福联系在一起。因为《圣经》向我们讲述过嘴衔橄榄枝的鸽子给处于洪水围困中的人类祖先带来了洪水已经退去的好消息。在古希腊,橄榄和智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橄榄树能为人类提供油料。在希腊神话中,是智慧女神雅典娜,把橄榄树的栽培技术传给了人类。在雅典娜神殿中,智慧女神的形象有橄榄和猫头鹰伴随。因此,近代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把哲学形象地称为密涅瓦的猫头鹰(密涅瓦是古罗马人对雅典娜的称谓)。“密涅瓦的猫头鹰”正是从希腊起飞,飞向整个西方和全世界的。
  读过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的朋友,如果要到希腊去作一番考古性的旅游,不仅要去保留巴特农神庙遗迹的希腊本土,一定还会到小亚细亚海岸(现在属于土耳其的小亚细亚海岸,在古代属于希腊,叫伊奥尼亚地区),去寻找为争夺海伦而发生的那场十年大战的主要战争地特洛伊城旧址;还会到意大利南部去考察希腊移民在那里留下的遗迹(古希腊人曾经到过亚平宁半岛南端和西西里岛,在那里建立了许多移民城邦,这些移民城邦合称为“大希腊”)。古代希腊地跨欧亚,由希腊本土、伊奥尼亚地区和大希腊三部分组成。
  古代希腊的版图内都是崎岖不平的地形。沿海地区虽有一些较小的平原,但也被山岭隔离开来。在这些小平原上,自然形成了由一个中心城市和周围的村庄组成的政治和宗教的共同体。历史学家把这些共同体称为城邦。有的历史书上讲,当时希腊有200多个城邦。虽然各个城邦自成一体,但是它们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宗教神话信念和风俗习惯。如各个城邦的人经常去德尔菲城邦聆听“神谕”,每四年在奥林匹亚举行一次全希腊的运动会等。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古希腊人为了生存,也由于好奇心,面对周围林林总总、经纬万端、变化莫测的宇宙现象,十分自然地提出了“宇宙万物是从哪里来的”、“整个宇宙是怎样形成的”等等问题。同样为了生存,古希腊人也必然要思考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等等问题。最初,在古希腊人的头脑中还没有抽象的概念,还不会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只能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创立了丰富多彩的神话。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古希腊人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逐渐学会用抽象的方式形成一些概念,去掉了神话中赋予自然现象的神灵的形象,直接用概念去思考它们,因而产生哲学。
  哲学,在古希腊叫PhilosoPhia(读音为菲洛索菲亚),是由philos(读音为菲洛斯,意思为爱)和sophia(读音为索菲亚,意思为智慧)两个词合成的,所以它的完整意思就是爱智慧。据说,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的哲学家毕达戈拉斯首先使用了philosophia。他认为,只有神才是有智慧的;他虽然比其他人有智慧,但是相对神来说,他只能是爱智慧的人。后来的哲学家才肯定了除了神有智慧外,人也有智慧。人的智慧就在于把握永恒不变的东西,或者变化事物的本原和原因。因此,哲学就成为关于永恒不变的事物,或变化事物的本原与原因的知识。
  哲学这个词虽然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但是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在这之前就出现在希腊这块土地上了。希腊哲学是由泰勒斯开始的,他于公元前6世纪前半叶在伊奥尼亚的米利都城邦创立了一个学派,这就是米利都学派。
  希腊哲学从公元前6世纪前半叶产生,到公元6世纪初柏拉图创办的学园被罗马皇帝查封为止,共经历了1000多年。它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米利都学派开始,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为止。这个时期的哲学家探讨的主要是作为大宇宙的自然,寻求万物的本原,所以,他们被称为自然哲学家。这个时期也叫早期自然哲学时期。第二个时期是从智者派开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这个时期正好是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所以这个时期的哲学也叫古典时期的哲学。在这个时期,哲学得到很大发展,异常繁荣。它在继续研究大宇宙的同时,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小宇宙——人的灵魂,探讨了有关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三时期是亚里士多德以后的晚期希腊哲学和罗马哲学。这是希腊哲学的衰落时期,产生了怀疑主义和神秘主义哲学。即使这样,哲学家们为哲学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希腊哲学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出现过各种学说纷呈、派别林立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尽管在同一时期的学派之间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在不同时期的学派之间出现过尖锐的批判,然而在它们之间也有着区别于古代东方哲学或近代西方哲学的共同特点。
  首先,在古希腊,具有科学尚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哲学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总称。在哲学产生的时候,古希腊人正处在人类的幼年时期,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都处在萌芽状态,根本不可能形成独立的具体科学部门。当时的哲学家也就是科学家,当时的哲学是包括具体科学知识在内的。第一个使用“哲学”这个术语的毕达戈拉斯就把数学和天文学知识包括在哲学之内。在柏拉图那里,有时对哲学知识的范围作了限制,有时也仍然把几何学看成是哲学知识。亚里士多德时而把哲学限制在第一哲学(形而上学)和第二哲学(物理学)之内,时而也把哲学等同于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诗学等等。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古希腊也出现过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倾向。但是,这种分离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以致于到近代西方哲学之父培根和笛卡尔那里,哲学仍然被看成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到再晚一些时候,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具体科学才相继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哲学的这一变化,从表面现象来看,有点像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李尔王,他到晚年把自己的国土都分给两个女儿之后,一无所有,像乞丐一样被他的女儿们赶到街头上。实际上,哲学的命运不同于李尔王的命运,具体科学分离出去并没有使哲学变得一贫如洗。相反地,它使哲学家专心致志地去研究哲学的专门问题,使哲学本身的知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古希腊哲学主要是从本体论方面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曾经说过,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什么是本原?是精神,还是自然界?另一个方面,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但是,从西方哲学的发展来看,哲学家们首先回答的是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因为这个方面的问题在哲学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于神话中了。哲学家们把这个问题承接下来,根据经验和理性作出了回答。第二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哲学家们自己提出来并加以回答的。在回答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时,哲学家们首先寻找的是产生自然万物的本原和解释宇宙的形成过程,从而产生了哲学中的宇宙论部分(关于宇宙起源和结构的学说);后来又进一步研究存在于变化无常的自然现象背后,并且规定它们的本体,创立了哲学中的本体论部分(关于存在本身,或一切存在物本质的学说)。在回答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时,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属于认识论的观点(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起源、过程和本质的学说)。相比较而言,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回答始终在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早期的希腊哲学家都把自己的著作题为《论自然》;亚里士多德的最主要的著作《形而上学》和《物理学》的核心部分就是本体论;直到后来罗马的原子论哲学家卢克莱修的长篇哲理诗仍然题为《物性论》。到了近代,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西方哲学家们才把哲学研究的重心逐渐转向认识论。这种研究重心的变化使近代西方哲学和古希腊哲学区别开来。以研究本体论为主就成为古希腊哲学的特点之一。
  最后,从总体上看,古希腊哲学具有直观的性质。在古希腊,具体的自然科学还没有形成,不可能有对自然界的解剖和分析。哲学家们只能把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观察。他们关于自然的观点,除了从神话中继承下来的内容外,就是直接观察的结果。从思维发展水平来看,尽管亚里士多德已经创立了逻辑学,研究了理论思维的主要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但是大多数哲学家并没有通过理论思维来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因而在他们那里,很少有严谨的哲学体系。虽然早期的哲学家已经有了抽象概念,但是他们的抽象概念并没有摆脱神话的成分。他们仍然采用神话所使用的方式即诗歌体,来表述他们的哲学思想。诗歌体可以用生动的形象表现我们感觉到的或想象的生动世界,但不适宜表述用抽象概念构造的哲学体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虽然放弃了诗歌体的表述方式,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使用了更为抽象的概念,进行了极为复杂的论证和推理,但是,在他们的抽象概念中,仍然可以见到直观的影子,如柏拉图的“观念”就是来自动词“观看”,亚里士多德的“形式”本来就是指物体的外在形状。同样的,他们的论证和推理,也是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和形象的类比进行的。这表明,古希腊哲学家虽已开始运用和研究理论思维,但是他们的许多理论基本上仍然是直接观察的结果。
  古希腊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形态,和后来的发展了的形态相比,必然会有种种缺陷。这些缺陷并不影响它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的任何其他民族的哲学所不能乞求的地位。在古希腊哲学中不仅包含着后来西方哲学的各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而且它也为后来的哲学家创建各种哲学体系提供了理论思维的工具。在西方,言必称希腊,哲学家们都以在古希腊哲学中找到自己观点的根源为荣。哲学史家们也不断地对它进行发掘,时常取得新的收获。
  古希腊哲学是一个无限丰富的宝藏,只要我们去辛勤地发掘它,即使我们不专门从事哲学研究工作,也会得到对人生的新的启发!
UID
帖子
33771 
精华
39 
积分
37533 
阅读权限
255 
性别
女 
来自
扬州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13 
最后登录
2010-5-5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帖子
33771 
注册时间
2008-7-13 
  • 个人博客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5# 发表于 2009-7-6 13:49  只看该作者

二、神话:希腊哲学产生的土壤

  美丽花卉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古希腊人智慧之中的哲学花朵同样离不开“土壤”。产生古希腊哲学的“土壤”就是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人和世界上其他智慧的古代人一样,在刚刚学会思考的时候,就由一种好奇心驱使,开始思考如“最初的人是从哪里来的”、“宇宙万物是怎样产生的”等等异常深奥的问题。这时,由于人们的思想中还没有抽象的概念,人们还不可能用概念构造的理论体系来回答这些问题,只能用具体的形象编织的神话故事来表达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所以,在哲学产生之前,古希腊人就有了自己的以神话形式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哲学作为以系统理论形式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是从神话中脱胎而来的。
  一提起古希腊神话,大家就会想到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中,绘声绘色描写的脸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和传说。其实,古希腊神话并非开始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它的内容也不限于这两部史诗所描绘的神话故事和传说。
  早在荷马史诗成书以前,古希腊神话就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在希腊人中间流传了几百年。到公元前9至公元前8世纪,荷马才把它们整理成书,它们也逐渐成为希腊人学习的教材。在史诗中,虽然有不和女神厄里斯用金苹果引起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争吵等动人的神话故事,但是其中也描写了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城的英雄事迹。所以,荷马并没有使古希腊神话系统化。完成这一使命的是公元前8至公元前7世纪的诗人赫西俄德。
  赫西俄德的长诗《神谱》把古希腊神话系统化了,把众神纳入了一个谱系之中。在《神谱》中,宇宙中最先出现的是卡俄斯(混沌),然后出现的是该亚(大地)。由卡俄斯生出厄瑞珀(黑暗)和尼克斯(夜)。厄瑞珀和尼克斯的结合产生了赫墨拉(昼)。该亚最先生了乌兰诺斯(星空),然后和乌兰诺斯生了俄刻阿诺斯(大洋)。该亚和乌兰诺斯的儿子克洛诺斯和女儿瑞亚生了宙斯,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才根据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相继出现。
  到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他们在自己的不朽作品中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神话。埃斯库罗斯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把在赫西俄德的《神谱》中是一位小神的普罗米修斯塑造成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幸福,敢于与敌视人类的宙斯进行斗争的伟大的神。索福克勒斯在《俄狄甫斯王》中,描写了破足的王子俄狄甫斯为了逃脱杀父娶母的可怕命运,遁走他乡,最后仍然未冲破命运的罗网。但是,索福克勒斯也歌颂了俄狄甫斯的智慧,他让俄狄甫斯回答出狮身女怪斯芬克斯提出的响彻千古的人生之谜。
  从上述不难看出,在古希腊神话中既有关于宇宙起源的思想,也有关于人生的看法。最早的希腊哲学家正是利用了神话提供的有关思想资料,创立了他们的哲学思想。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正是继承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赫西俄德《神谱》中把海洋之神俄刻阿诺斯说成是一切江河之父的思想,才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哲学思想。阿那克西曼德主张“无定”是万物的本原,这与赫西俄德在《神谱》中把卡俄斯(混沌)作为宇宙的开端是一脉相承的。
  哲学家们在创立他们的哲学时,不仅利用了神话的思想内容,而且也把一些神逐步改造成抽象的概念。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些神本来就是抽象概念的化身,如亚男克就是命运三女神之父。后来,许多希腊哲学家都使用了这个术语,并逐渐去掉神话成分,把它变成“必然性”这样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
  从时间上看,由古希腊神话到希腊哲学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开始时,希腊哲学家们主要是利用神话,去掉神话中的拟人化的形象,但没有完全脱离开神话。后来,哲学家们才开始批判神话,使哲学脱离开神话,完成了由神话到哲学的演变。这个演变的完成和在其他古代民族那里一样,标志着人类思想由形象思维到理论思维的一次巨大的飞跃,人类的思想由幼年期已经走上了青年期。
UID
帖子
33771 
精华
39 
积分
37533 
阅读权限
255 
性别
女 
来自
扬州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13 
最后登录
2010-5-5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帖子
33771 
注册时间
2008-7-13 
  • 个人博客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6# 发表于 2009-7-6 13:49  只看该作者

三、米利都学派:水、无定和气

  在位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伊奥尼亚地区南部有一个叫米利都的城邦。它是希腊哲学的发源地。在公元前6世纪,米利都城邦相继出现了三位哲学家,他们是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由于他们之间存在师承关系,基本观点是一致的,所以合称为米利都学派。
  1.泰勒斯:水
  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是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年——前547年)。史书上讲,他博学多才,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活动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受到希腊人的尊敬,以希腊七贤之一载入史册。
  据说,泰勒斯到过埃及,在那里研究过几何学,并把几何学带回希腊。他曾经根据同一时间内人的影子和身高的比例,由金字塔的影子测出了它的高度。他在一个圆上画出了直角三角形,为了庆祝这一发现还宰了一头牛献祭。学者们还把许多几何学定理的发现,如上个圆被它的直径所平分;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相等的等等,归功于泰勒斯。
  泰勒斯是希腊第一个研究星象的人。据说他曾经预言过一次日全蚀。学者们考证,这次日全蚀发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泰勒斯生活的年代没有确切的记载,学者们正是根据他预言这次日全蚀的事实认为他是生活在公元前585年前后的。他发现了小熊星座,确定了冬至和夏至。有一个故事说,泰勒斯整天仰起头来观看星象。一次不慎掉到井里。一个美丽温顺的女仆嘲笑说,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东西却忽视了身边脚旁的一切。实际上,泰勒斯非常关心他的国家的命运。当时战争频繁,米利都城邦的存在受到严重威胁。泰勒斯运用他的智慧,根据当时形势的变化,有时作出米利都城邦应与其他城邦结盟的决策,有时又作出不与其他城邦结盟的决策,从而挽救了米利都城邦。
  尽管泰勒斯博学多才,社会贡献巨大,但他并不富有。据说,当时人们因为他贫穷而觉得哲学毫无用处。泰勒斯通过观察星象,预见来年橄榄要大丰收,便在冬季以非常低的租金租赁了米利都的全部榨油作坊。来年橄榄果然大丰收,他便以比较高的租金出租榨油作坊,结果得到了一大笔钱。他用这一事实表明,哲学家想富的话,那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不过哲学家的志趣不在于发财致富,而在于用智慧去探求宇宙的奥秘。
  泰勒斯为了揭示宇宙的奥秘,提出了一个命题,即“水是万物的本原”。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产生的,最后还要毁灭再回到水中去。后来的学者分析,泰勒斯提出这个命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受古希腊神话的影响。在古希腊神话中大洋之神俄刻阿诺斯和大洋女神是产生世界的最初双亲,诸神都凭地狱中的河——斯底克斯发誓。因此,在希腊神话中水是万物中最尊贵和最古老的。另一个是经验观察的结果。他从米利都到埃及,看到了世界到处都是水,认识到水对于世界和生命的重要性。他说过,大地浮在水上,这就是说没有水的浮力,大地就无法存在。他还观察到不管是生命的种子,还是生命的养料都是潮湿的,没有水根本就不会有生命。他正是根据这两个方面得出结论说水是万物的本原。
  泰勒斯还对事物运动的原因作了解释。他认为,一个事物能够运动,就是因为它有灵魂。他把灵魂看成是产生运动的东西。他说过,磁石有灵魂,所以它能吸动铁。他甚至认为,灵魂弥漫在整个宇宙中,万物都充满了神。这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一种物活论观点(物活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在今天看来,泰勒斯的思想好像并没有多少哲理,但是西方哲学就是从他的这些思想开始的。因为他的这些思想的出现表明,西方人已经开始抛弃用宗教神话去解释自然的奥秘的方式,开始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用自然本身去说明自然。当然,泰勒斯的思想中仍然保留有宗教神话的因素。
  2.阿那克西曼德:无定
  米利都学派的第二位哲学家是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年—前546年)。他是泰勒斯的朋友和学生。他在学术上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他绘制了西方第一张地图和第一张海陆轮廓图,制造了第一个天球仪,第一个发明了日晷的指针,并把它装在斯巴达的日晷上测定冬夏至和春秋分。
  特别重要的是,他撰写了希腊的第一部哲学著作《论自然》,在其中最先使用“本原”这个概念。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不是水而是“无定”。“无定”就是没有具体规定的东西,既没有具体的性质,也没有任何具体的形状,还没有固定的大小。他认为,世界万事万物就是由这个“无定”产生出来的。“无定”本身包含有冷和热这两种对立物,永恒的运动把它们分离出来,热形成了一个火圈,火圈破裂后就产生出太阳、月亮和其他星辰,大地和环绕它的空气是冷产生的。地上的第一批生物是在潮湿中产生的。人是由鱼变来的,因为人在胚胎时很像鱼。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是“无定”产生的,万物消灭后又要回到“无定”中去,这是命运规定的。根据时间的安排,万物都要为对他物的损害而进行补偿,得到报应。
  我们可以看出,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比泰勒斯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他用“无定”这种原始的混沌物质说明万物的产生比用水说明要合理得多。在他的哲学中最先有了对立和规律的思想。在他看来,冷和热这两种对立物是统一在“无定”之中的。他说的“命运”实际上就是必然性或自然规律。世界上的一切变化,不管是由“无定”产生万物,万物消灭回到“无定”,还是水、火、土、气在数量上的增减,都是遵循必然性或自然规律进行的。
  3.阿那克西美尼:气
  米利都学派的第三位哲学家是阿那克西美尼(约公元前588年—前526年)。他是阿那克西曼德的朋友和学生。据说,他最先区分开行星和恒星。认识到冰雹是由雨冻成的,虹是由太阳光投射到极浓厚的云层上产生的。
  阿那克西美尼大概觉得“无定”是一种很难把握的东西,所以他认为本原应是有定的东西,就是气。气并不是神创造的,相反,神却是来自气。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凝聚和疏散而形成的。当气疏散时,它就变成火;当它凝聚时,先是变成云,进而变成水,然后形成大地、石头。灵魂也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使我们成为一体并主宰我们的气。
  十分明显,阿那克西美尼为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增加了非常可贵的思想。他用气的凝聚和疏散的运动比阿那克西曼德用冷和热两种对立的性质说明具体事物的产生有更深刻的哲学意义。在西方哲学史,他开创了用事物量的变化来说明事物在性质上的区别的历史。还有,他认为灵魂是气的思想,也开了西方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精神现象的先河。
  米利都学派在西方最先提出了宇宙本原是什么的问题,并且作出了回答。他们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也有一致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在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的回答中所看到的,他们把世界上到处都有的。没有固定形状的、与生命密切相关的一种东西作为万物的本原。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世界万物不可能是由一种具体的东西变来的,所以说,他们的回答是不准确的。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他们不仅为后人提出了问题,而且回答问题的思路也给后人以很大启发,这就是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解答问题。
UID
帖子
33771 
精华
39 
积分
37533 
阅读权限
255 
性别
女 
来自
扬州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13 
最后登录
2010-5-5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帖子
33771 
注册时间
2008-7-13 
  • 个人博客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7# 发表于 2009-7-6 13:49  只看该作者

四、毕达戈拉斯学派:数是最智慧的

  毕达戈拉斯学派诞生在大希腊的克罗托内城邦,因为创始人是毕达戈拉斯,后人就称他们为毕达戈拉斯学派。这个学派的创始人和他们的哲学思想既和数学有密切联系,又和宗教结下不解之缘,因而极富神秘色彩。
  毕达戈拉斯(约公元前580年——前500年)出生在属于伊奥尼亚的萨莫斯岛上,早年,他曾到过米利都,就学于阿那克西曼德。后来,离乡出游,到过埃及和巴比伦等东方古国。在那里,他与僧侣有过交往,接受了一些宗教观念,也学习了算术、几何学和天文学等知识。到了中年,因对家乡的政治不满而出走,到了南意大利的克罗托内城邦。他在那里组织了一个带有宗教性的社团,并积极从事学术和政治活动。
  毕达戈拉斯认为,灵魂是不朽的,可以轮回。一切生物的血脉都是相通的,灵魂可以轮流投胎于各种生物体内。据说,毕达戈拉斯讲过,他的灵魂原来是一个英雄的灵魂,已经活了207年,有一次,他从一条被鞭打的幼犬旁边经过,同情地恳求它的主人说:“住手吧!别打了,因为在它的哀鸣中我听出这里寄居着我一位朋友的灵魂。”他认为,灵魂降临世界上是由于它的不洁而对它进行惩罚。当灵魂得到净化,就可以摆脱轮回重新回到神那里去。毕达戈拉斯社团制定教规、从事科学研究和哲学探讨,都是为了使灵魂得到净化。
  毕达戈拉斯社团规定加入社团的人必须把财产交出来供大家使用。它还规定成员要严守秘密,不得把秘传的学说泄露出去。据说,为了保守秘密,毕达戈拉斯述而不作。他向初学者讲话时要用一块幕布遮起来。他的学生希巴索因泄露了一个几何学上的秘密而被处死。此外,它还有许多完全属于宗教迷信的清规戒律。后人著的一本书里曾经列举了这类清规戒律39条,重要的有:切勿坐在斗上,切勿大笑不止,切勿食用豆子,切勿食用生灵,等等。这些条条除了属于道德修养的,大多与他们认为灵魂要轮回有关。例如,他们禁止食用豆子,就是因为正在萌发的豆芽看起来很像人的胎儿。这些清规戒律必须严格遵守。据说,毕达戈拉斯社团因参与政治而遭到克罗托内城邦一部分人的反对。毕达戈拉斯逃离该城后遇到一块豆子地,他宁肯被抓也不愿穿过去,结果被追赶的人抓住处死。
  毕达戈拉斯社团还规定,成员每天早上对一天应做什么要计划好,晚上要对良心自省:我犯了什么错误?我做了什么好事?我有什么应该做的事没有完成?据说,毕达戈拉斯作为社团的首领就为人高尚,慷慨大度,他的声望、品德及其他一切都极度优美和谐。因而他赢得的门徒达300人之多。他和他的门徒在克罗托内获得极大的尊敬。
  毕达戈拉斯认为音乐可以净化灵魂和陶冶情操,所以他非常重视对音乐的研究。有一次,毕达戈拉斯走过铁匠铺,从铁匠打铁发出的谐音中受到启发,比较了不同重量的铁锤打铁时发出的不同谐音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得出不同音调和数的关系。他还测定了琴弦的长短和谐音的关系,找到了8度、5度、4度音程之间的比例关系。正是这些发现使毕达戈拉斯及其弟子们成为科学的声学理论的奠基人。不仅如此,他们由数构成音乐上的谐音进一步认为,数也可以构成别的东西。甚至构成一切。所以,毕达戈拉斯学派有两条最主要的格言:
  什么是最智慧的?——数。
  什么是最美好的?——和谐。
  毕达戈拉斯学派作为数学研究的开创者不可能完全在科学的意义上研究数学;相反地,他们作为一个宗教社团,赋予了数许多具体的、甚至神秘的特性。他们认为3是第一个完美的数,因为它有了开始、中间和终结,所以可以用它来为“和谐”和“全体”下定义。7是智慧女神密涅瓦,因为它在10个数中是唯一的一个既不能为它所包含的数所产生,也不能产生其中任何一个数的数。10是最完美的数,因为它包含了作为开端的1,第一个偶数2,第一个奇数3和第一个平分数4。它使一切事物成为完美的,因而是神圣的。
  毕达戈拉斯学派非常重视对数学的研究,并且做出了重大贡献。希腊语“数学”这个词就是毕达戈拉斯首先使用的。几何学的勾股定理在西方就是毕达戈拉斯首先发现的,所以一直称为毕达戈拉斯定理。据说,他为庆贺这一伟大发现,曾举行过百牛大祭。他们还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两直角之和的定理、正方体的作图法等等。
  毕达戈拉斯学派把哲学建立在研究数学的基础上。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整个世界就是数和由数构成的和谐。世界本来只有数,根本就没有种种自然事物。数又是从1开始的,由1产生出2,由1和2产生出各种数;然后从数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图形,从平面图形产生出立体图形,从立体图形产生出四大元素:水、火、土、气;由四大元素构成包括所有天体和人在内的整个宇宙系统。
  他们认为整个宇宙是由10个天体构成的。当时人们只知道有9个天体,这就是地球、月亮、太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和恒星群。毕达戈拉斯学派为什么说有10个天体呢?因为他们认为10是最完美的数,整个宇宙是完美的,所以宇宙应由10个天体构成。为了满足10,他们认为还有一个“对地”。
  他们还认为,10个天体围绕“中心火”旋转。他们称“中心火”为“众神之母”、宙斯的“宝座”。他们认为整个宇宙系统是按谐音的比率排列的,所以行星和其他天体运动时,会发出和谐的声音来。当然,凡夫俗子是不可能听到这种声音的,只有贤哲才能听到。
  十分明显,在华达戈拉斯学派的思想中,既有科学思维的萌芽,又有宗教神话的幻想一类的东西,而且二者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刚刚产生的哲学必然具有的一个特点,只不过是在华达戈拉斯学派那里表现得较明显罢了。在科学思维方面,这个学派对数学(特别是几何学)、音乐、天文学、哲学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哲学上,他们与米利都学派不同,不是把一种具体的物质而是把比较抽象的数当成万物的本原。这表明,他们在西方最先研究了事物中量和质的关系,肯定了量对确定事物的性质有重要作用。然而,他们过分夸大了这种作用,以致于把数字当成万物的本原。他们的哲学已经蕴藏着唯心主义哲学的种子。
UID
帖子
33771 
精华
39 
积分
37533 
阅读权限
255 
性别
女 
来自
扬州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13 
最后登录
2010-5-5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帖子
33771 
注册时间
2008-7-13 
  • 个人博客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8# 发表于 2009-7-6 13:49  只看该作者

五、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在米利都学派和毕达戈拉斯学派之后,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创立了一种变的哲学。他的哲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对后来辩证法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1.晦涩哲人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0年——前470年)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赫拉克利特傲慢地拒绝了。他说:“因为我有一种对显赫的恐惧,我不能到波斯去,我满足于我的心灵既有的渺小的东西。”还有一则轶事说,他整天和小孩玩骰子。他对围观的人说:“你们这般无赖,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难道这不比你们参加的政治活动更好吗?”有人问他为什么保持沉默,他回答说:“为什么?好让你们去唠叨!”这些轶事虽然不完全可信,但是它们表明希腊哲学家已经开始脱离公共事务。其实,赫拉克利特也没有完全脱离政治。当爱菲斯城邦放逐了他的朋友赫尔谟多罗时,他气呼呼地说:“爱菲斯的每个成年人最好都将自己吊死,把城邦留给尚葆其天真的少年。”他号召人民保卫法律,铲除暴虐。据说,他在隐居时,以草根和植物度日,得了水肿病。他到城里找医生,用哑谜的方式询问医生能否使阴雨天变得干燥起来。医生不懂他的意思。他跑到牛圈里,想用牛粪的热力把身体里的水吸出,结果无济于事,去世时大约60岁。
  赫拉克利特写过一部总称为《论自然》的书,内容有“论万物”、“论政治”和“论神灵”三部分。可惜这部书没有保存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130多个残篇,它们是从不同时期的著作中摘录出来的。残篇的语言多形象比喻,内容是深奥的辩证法,读起来十分困难,赫拉克利特因此得到“晦涩哲人”的称号。
  2.火就是神明
  亚里士多德曾经在《动物的部分》一书中提到,有几个人去拜访赫拉克利特,看到他在厨房的火炉旁取暖就踌躇起来,不敢前进。赫拉克利特对他们说:“进来吧,勿须顾虑,这里虽是厨房,也有神明存在。”赫拉克利特在这里说的神明就是火。他认为万物本原是火,它们都是由火产生的,消亡时又都要复归于火。他说:“这个万物同一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他把万物与火的关系比喻为货物与黄金的关系,认为万物都等价交换为火,火又等价交换为万物,犹如货物换成黄金,黄金又换成货物一样。具体说来,不管是万物的产生,还是万物的毁灭,都有一个过程。他认为,火可以变成气,气可以变成水,水可以变成土,这是一条下降的路线。反过来,也可以沿着一条上升的路线转化:土变成水,水变成气,气变成火。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两条路线实际上就是一条路。这同一条路也就是一个圆圈。在圆周上,终点就是起点,因为它们都是火。在赫拉克利特的残篇中看不出具体事物在这些变化过程中怎样产生的。研究家们认为火通过气变成水,也就是海。从海再产生出天和地,以及天地间的一切东西。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既然承认宇宙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火不断地转化为万物,万物也不断地再变成火,变化的思想必然会在他的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致于后来人称他的哲学为变的哲学。他形象地表达了他关于变的思想,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声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关于运动变化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个思想:“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
  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在他的思想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可是,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变的哲学。老师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学生进一步说,连一次也不能。这样,克拉底鲁就完全否定了静止的存在。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那时,世界上不会有确定性质的事物了,整个世界将成为混沌一团。我们既不能认识事物,也不能解说一个事物是什么了。因为,当我们还没有说完“这是一张桌子”时,桌子已经变成其他东西了。因此,克拉底鲁主张用动手指代替说话。十分明显,克拉底鲁把老师的正确辩证法思想变成极其错误的相对主义的诡辩论。这是理论思维一个十分深刻的教训。它告诉我们,正确的思想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度。超出它的度,说过了头,正确的思想就会变成荒谬的东西。
  4.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不仅承认世界万物是变化的,而且认为变化是有规律的。他说,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土变成水是以水变成土的同样比例为尺度。这里说的“分寸”、“比例”和“尺度”,就是指规律说的。他把规律称为逻各斯。在希腊语中,逻各斯(logos)有话语、道理、理性、比例等含义。赫拉克利特也在多种意义上使用这个词,其中最主要的意思是规律。他认为,逻各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想领域都起支配作用,但是,它不易被人们所认识。有时即使听到了它,人们也不理会,就像聋子一样。要认识逻各斯,只靠一般的耳闻目睹是不够的,还必须用心思索,要付出像从沙里淘金一样的艰苦劳动。
  5.战争是万物之父
  赫拉克利特还进一步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他认为,运动和变化都是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造成的。他提到了生与死、醒与梦、少与老、冷与热、干与湿。善与恶、日与夜、冬与夏、战与和等大量对立统一现象。他认为,这些成对的现象之间不仅存在着对立,而且存在着统一,可以相互转化。如果没有高音和低音的存在,就不会有和声;如果没有雄性和雌性的对立,也就不会有生物。他责备荷马,因为荷马认为战争是非正义的,在诗中写过:“让来自神和来自人的斗争都消失吧!”相反地,他要人们必须知道,战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战争,万物都按照斗争和必然性而生成。因此,他高呼:“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
  赫拉克利特的这些生动和朴素的思想具有极大的新颖性,因为它们是辩证法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中的最早的表述。列宁称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这些思想对后人产生了很大影响。近代德国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说过,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没有被他纳入他的逻辑学之中。
UID
帖子
33771 
精华
39 
积分
37533 
阅读权限
255 
性别
女 
来自
扬州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13 
最后登录
2010-5-5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帖子
33771 
注册时间
2008-7-13 
  • 个人博客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9# 发表于 2009-7-6 13:49  只看该作者

六、爱利亚学派:

  存在是唯一的和不动的
  从公元前6世纪中叶开始,在大希腊(南意大利)的爱利亚城邦逐渐形成了一个哲学派别。这个学派的先驱者是克塞诺芬尼,主要代表是巴门尼德;巴门尼德的学生芝诺捍卫和发展了他老师的理论。他们的哲学与以前哲学家的观点大不一样,他们认为存在是一,是不动的。
  1.克塞诺芬尼:
  希腊第一个说出“一”的人
  克塞诺芬尼(约公元前565年——前473年)是一个游吟诗人。他本是伊奥尼亚的科罗封城邦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驱逐出母邦,到西西里度过了一生。他在贵族举行的宴会上吟诵荷马、赫西俄德的诗和他自己创作的诗篇,换取贵族的施舍果腹。他写的诗篇有哀歌、讽刺诗,还有关于科罗封和爱利亚城邦的叙事诗。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118行诗。
  克塞诺芬尼并不只是一个游吟诗人,也是一位反传统的哲学家。在保留下来的一个残篇中,他说,应该赞美那些在饮酒之后仍然表现出高尚思想,并且记住美德的人。不要去歌颂传说、神话和史诗中所传说的宙斯和泰坦、巨人们的斗争,因为那些都是先辈们的虚构;也不要去歌颂城邦里那些无益的纷争,唯有崇敬神才是善行。克塞诺芬尼在他的哀歌、讽刺诗和叙事诗中批判了在赫西俄德和荷马诗篇中表现出来的希腊人对神的传统看法。在当时希腊人的心目中,神并非像我们东方人认为的那么神圣。相反地,他们认为神不只是具有人的形象,还具有人的各种属性,和人一样干各种坏事,偷盗、奸淫、彼此欺诈。克塞诺芬尼尖锐他讽刺了对神的这种看法。他认为,人们都是仿照自己的样子塑造神的,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神是狮子鼻、黑皮肤;色雷斯人说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他甚至讽刺说,倘若马和狮子都有手,而且像人一样都能用手画画和塑像的话,马一定会画出或塑成马形的神像,狮子则会画出或塑成像狮子的神像。他认为,人们传颂的神干的各种邪恶的事,都是无稽之谈,是荷马和赫西俄德把人间的无耻丑行加到诸神身上的。克塞诺芬尼的这些思想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们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表明了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
  但是,克塞诺芬尼只是批判了希腊人对神的传统看法,他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而走上无神论的道路。他仍然承认有神,不过不是许多神,只有一个神。这个神在形体和心灵上都不像人。它根本不动,但它能看,能听,也能知。它甚至能用心灵的思想力使万物活动。这样,克塞诺芬尼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神的观念。
  当时的希腊人很难弄清楚这个全新的神究竟是个什么,所以很难把它接受下来。克塞诺芬尼自己也估计到这一点,说:“没有人,也决不会有人知道我讲的关于神和一切事情的真理,因为即使有人碰巧说出了完满的真理,他自己也不会知道。对于一切,所创造出来的不过是意见罢了。”那么,他所说的神究竟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说过:“克塞诺芬尼是第一个说出‘一’的人(因为巴门尼德据说是他的学生),不过他并没有说清楚任何事物。看来他没有把握这些的本质,只是凝视整个天空,说‘一’就是神。”许多学者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和克塞诺芬尼的残篇,认为克塞诺芬尼说的神就是宇宙。克塞诺芬尼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泛神论者(泛神论认为宇宙就是神,到处都有神性)。
  2.巴门尼德:存在是唯一的和不动的
  巴门尼德(约公元前515年—前445年)是爱利亚城邦人。据说,他曾经为爱利亚城邦立过法,爱利亚的执政官每年都要遵循巴门尼德所立的法举行公民宣誓。他的立法使爱利亚城邦秩序井然。
  史料上讲,巴门尼德是克塞诺芬尼的学生,但是巴门尼德本人曾经说过,他虽然接受过克塞诺芬尼的教导,却并不是他的信徒。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巴门尼德只是接受了克塞诺芬尼关于“一”的思想,但是并不认为它就是神。
  巴门尼德写过一部长诗《论自然》(原来没有名称,《论自然》是后人加上的)。全诗由“序诗”’、“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三部分组成。巴门尼德在序诗中讲,他乘坐驷马高车,由太阳的女儿们引到白天和黑夜的道路分开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一座大门,由正义女神守护着。少女们用恭维的言词劝说女神将门打开。于是,他进了大门,,来到女神身边。女神向他指出了两条认识道路:一条是以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和舌头为准绳的道路;另一条是用理智把争辩判明的道路。女神要他远离前一条道路,而遵行后一条道路。在这里,巴门尼德借女神之口教诲人们不要用感觉器官去认识变化不定的自然事物,而要用思想去寻找永恒不变的真理。
  巴门尼德所要寻找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既然他在认识时要排斥感觉,单纯用理智,他说的存在者就不会是山川风光和飞禽走兽。由于它们都是生灭变化的,他把它们打人“非存在者”的领域。他说,存在者既不是产生的,也不会灭亡,是永恒的,唯一的,不动的,是一个滚圆的球体,是思想的唯一对象。十分明显,在客观世界中并没有这样一个存在者。它既然是脱离开具体事物的,就只能存在于人的思想中,所以只是精神性的东西。不过,它也不全是精神性的东西,因为它还有形状,是一个球体。精神的东西不可能有形状,只有物质的东西才会有形状。因此,说全一点,巴门尼德的存在是一个具有物质特征的精神性的东西。这是一个矛盾。”它表明古希腊哲学家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十分发达,虽然已经开始把精神与物质对立起来,但是还没有把二者完全区别开来。
  巴门尼德对酉方哲学发展的贡献就在于他把“存在”作为的哲学的核心范畴,并开始用逻辑方法加以论证,开创了西方哲学中本体论的历史(本体论就是研究存在本身的学问)。
  可是,巴门尼德的存在论问世后,他的唯一的、不动的存在者不仅没有被人接受,反而受到人们的嘲笑。他的学生芝诺回敬了反对者的攻击,捍卫了老师的学说。
  3.芝诺:飞矢不动
  芝诺(约公元前490年—前430年)是爱利亚城邦本地人。据说,他在政治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他蓄谋推翻僭主的统治,失败后被抛到臼子里用杵捣死。在他的感召下,城邦的公民后来推翻了僭主的统治。在哲学上,他坚信他的老师巴门尼德的哲学,因而受到巴门尼德的特别宠爱,被收为义子。他曾经写过一部《反诘或辩驳》的著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反证法,从相信“多”和运动的前提推论出比坚信“一”和不动的前提更为荒谬的结论,以捍卫他的老师的存在论。他的这些论证使他赢得了“辩证法的创立者”殊荣。
  芝诺提出了许多反对“多”和运动的论证,其中最有名的是反对运动的四个论证:二分法、阿基里斯、飞矢不动和运动场。我们只介绍他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论证。
  阿基里斯是荷马史诗中攻打特洛伊的英雄,全希腊跑得最快的人。芝诺论证说,这个快跑如飞的人追不上乌龟。他假设阿基里斯和乌龟之间的距离为AB。如图所示:阿基里斯为了追赶乌龟,首先要跑完AB这段路程。当阿基里斯到达B时,尽管乌龟爬得很慢,但它总会爬过一段距离,达到t。当阿基里斯从B开始追赶到达t时,乌龟又爬到t;接着阿基里斯又从t开始到达t,这时乌龟又爬到t……这样追赶下去,阿基里斯距离乌龟越来越近,但是永远不会赶上乌龟。
  十分明显,芝诺这个论证得出的结论是十分错误的。实际上,跑得快的总会追上跑得慢的,只要时间允许。在我们看来,芝诺的这个论证是建立在空间和时间可无限分割的基础上。实际上,空间和时间都是既可无限分割的,又不可无限分割的,从可能性上说,它们是可无限分割的;从现实性上说,它们是不可能被无限分割的。正因为这样,运动才是可能的。芝诺只承认它们是可无限分割的,因而得出了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的结论。
  “飞矢不动”的论证是这样的:如果某物处于和它自身的量度相等的空间里,它就是静止的。飞行的箭头在每一个瞬间都占据着这样一个空间,因此,它是静止的。芝诺这个论证是建立在时间是由不可再分割的一个一个的“瞬间”组成的基础上。他认为飞行的箭头这个瞬间在这个点上,那个瞬间在那个点上。这样,它在每个瞬间都是静止的。实际上,芝诺这里说的是箭头运动的结果,而不是运动本身。运动本身是指物体在同一瞬间里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芝诺看到了这个矛盾。但是,他认为凡是有矛盾的,就不是真实的,所以,运动是没有的。
  芝诺论证的本意是反对“多”和运动。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反对辩证法的。但是,他的论证表明,他不是停留在我们直接感觉到的现象上,而是触及到现象背后的矛盾。一他的论证在客观上揭示了时间、空间和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矛盾。因此,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都称芝诺是辩证法的创立者。
UID
帖子
33771 
精华
39 
积分
37533 
阅读权限
255 
性别
女 
来自
扬州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13 
最后登录
2010-5-5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帖子
33771 
注册时间
2008-7-13 
  • 个人博客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10# 发表于 2009-7-6 13:49  只看该作者

七、德谟克利特:找到一个原

  因的解释比成为波斯王好
  德谟克利特和他的老师留基波在继承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和阿那萨戈拉的种子说的基础上,根据当时已经积累的经验科学知识,提出了原子论哲学。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合称为希腊哲学的三大体系。原子论对后来哲学和科学的发展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1.古希腊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年—前370年)出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的阿布德拉。他的父亲在当地是一位很有资产和地位的人。德谟克利特从小就好学。据说,他占据了他家花园里的一间小屋,整天面壁苦读。一天,他父亲到了他那里,并且牵了一头供献祭的小牛,他竟一点也没有察觉。他一心想探求真理,”而把钱财看得很轻。他在与弟兄分家时,两个弟兄考虑到他急需现钱以便出外游历,学习各种知识,就划出最少的一份财产和100塔伦特现钱,让他选择。他果真选择了这一份,并且把它花费在游历上面。他曾游历到埃及,向埃及祭司学习几何学,游历到波斯向迪勒底人学习,在印度会见过裸体智者。他走遍整个世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知识和观察所得到的资料。他自夸道:“在我的同辈人中,我漫游了地球的绝大部分,探索了最遥远的东西;我看到了最多的地方和国家,我听见了最多的有学问的人的演讲;而在构画几何图并加以证明方面,没有人超过我,就是埃及的所谓土地测量员也未能超过我。”
  他游历归来时,全部财产已经花光,只得靠他的兄弟达玛修资助生活。当地的法律规定,不许浪费掉祖产的人在本土接受葬礼。他为了证明他用全部财产换回的知识的价值,就在公民面前诵读他最主要的著作《大宇宙系统》。结果人们不仅答应给他500塔伦特的报酬,而且替他立了铜像。他逝世以后,人们用国家的钱替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据史料记载。德谟克利特曾就学于阿那萨戈拉,和苏格拉底讨论过哲学。在苏格拉底看来,他就像是奥林匹亚赛会中的一位五项全能竞赛的胜利者。不过,他的原子论思想是直接从留基波那里继承来的。留基波的生卒年已不可考;有的史料说他是米利都人,也有的史料他是爱利亚人。据说,留基波曾和巴门尼德一起研究过哲学,但是二者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非存在和存在一样存在,这就是原子和虚空。它们都是事物生成的原因。德谟克利特正是把他的思想加以发展和系统化,使原子论成为体系。
  德谟克利特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不满足于哲学,也投入实证知识的怀抱。他把科学研究视为最大的幸福。他说:“只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也比成为波斯人的王还好。”有一则非常著名的秩事说,德谟克利特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以免感性的目光蒙蔽他理智的敏锐。有的学者认为这是误传。德谟克利特有可能在晚年失明后,仍坚持进行科学研究。不管怎样,这都表明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他精通天文地理。能够预言天气的变化。据说在一个盛夏,人们正忙于割麦时,他劝大家立即停下,先去收藏好已割下的麦子。时间不长果然下了暴雨,不听信他的人蒙受到很大的损失。德谟克利特还亲自进行科学实验。医圣希波克拉底曾去会晤过他,见他坐在一棵大树下,周围堆着正在解剖的动物躯体。他吩咐家人用鲜奶来款待希波克拉底。当家人端过鲜奶来,他观察之后,便说这是刚性了第一胎的那只黑奶羊产的奶。希波克拉底十分敬佩他观察之精细。
  从公元1世纪编纂的德谟克利特的著作目录来看,他的著作卷帙浩繁,内容广泛。目录把他的著作分为伦理学、物理学、数学、文学和技艺五大类,15组70部(篇)。内容涉及到哲学、伦理学、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几乎当时人类已有的全部知识领域。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有《大宇宙系统》、《小宇宙系统》等。不幸的是这些著作都已失传。作为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保留下来的,现在只有216条道德格言。有的学者对这些格言是否属于德谟克利特还持怀疑态度。不管怎样,这些格言富有哲理,至今读来仍会给人很大的启迪。
  2.原子与虚空:万物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所谓原子,希腊文的原意就是不可分。原子是体积极小,坚实而不可分的物质微粒。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所谓虚空,就是指空虚的空间。德谟克利特把虚空视为原子运动的原因。因为在他看来,如果空间都被充满,原子就无法运动,也就不能结合成具体事物。在虚空中运动的原子结合成万物,分离时,事物就消亡。他把虚空和原子都视为万物生成的根本原因。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充满而又坚实的,所以是存在;而虚空是空虚而又稀疏的,所以是非存在。虚空尽管是非存在,然而它并不是纯粹的虚无。存在并不比非存在多点什么,因为虚空并不比物体少点什么,它们同样都是实在的。
  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多的,在性质上则没有什么区别。为了说明万物在性质上的差异,德谟克利特主张原子在大小和形状上有区别,它们结合时又有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次序是指原子结合的顺序,位置是指原子运动与结合的方向。用希腊字母表示,A与N就是形状不同,AN与NA就是次序的不同,I与H就是位置的不同。这样,在德谟克利特那里,原子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则存在四种区别: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在大小上,既然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物质微粒,那么原子应该很小,小到肉眼看不见。但是,又有史料讲,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可能很大,甚至和世界一样大。这似乎不大可能。在形状上,德谟克利特认为有些原子是球形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是凹形的,有的是凸形的,有的甚至是带钩的。他认为太阳和月亮就是由光滑的球形原子组成的。构成灵魂的原子和火原子差不多,它们都是由最精细的球形原子组成的,所以,它们具有很大的活动性。
  德谟克利特用原子和虚空的学说解释了许多复杂的自然现象。例如,他认为磁石和铁是由相类似的原子构成的,不过磁石的原子比铁原子更精细,磁石原子之间的空隙比铁原子之间的空隙要大得多,因此磁石原子的活动能力更强。由于原子的运动永远趋向于与它相类似的原子,所以,磁石的原子向铁移动,钻进了铁原子的空隙,使铁原子运动起来,并流向磁石。十分明显,他的这个解释是不科学的。但是他努力用自然本身的原因来解释自然现象的精神则是可贵的。
  3.宇宙的生成:漩涡运动说
  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之初,在无限的虚空中充满着无限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原子,它们向不同方向凌乱运动,相互碰撞,形成一种漩涡运动。在漩涡运动中,相似的原子聚集在一起。这正像在筛子的旋动中,扁豆和扁豆、裸麦和裸麦分别聚拢在一起;波浪把狭长的石块与滚圆的石块分别冲在一起。圆形的、光滑的、最精细的和最活泼的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火元素;钩形的、粗糙的、较大的原子聚集起来,形成土元素。另外一些相同的原子结合起来就成为水、气元素。之后,各种元素再结合成万物。
  在漩涡运动中,轻的物体被抛到周围的虚空里;其余重的物质则留在漩涡中心,它们更加紧密地结合而形成最初的球形体。这个球形体由于来自中心的推动力而继续旋转着,邻近的物体不断附着在上面,最初是潮湿的泥沙,后来渐渐干涸,于是地球形成了。
  在漩涡运动中被抛向外面的最轻的物体燃烧起来,从而发出亮光,日、月、星辰也就产生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就是这样形成的。德谟克利特认为,在无限的虚空中,原子形成的漩涡运动不止一个,所以从漩涡中产生的世界不是一个,而是无限。它们的大小各不相同。在一些世界中没有太阳和月亮;在另外一些世界中太阳和月亮比我们这个世界的要大,还有一些世界的太阳和月亮在数量上多于我们这个世界。一些世界有生物,另外一些世界则没有生物。
  德谟克利特不但根据原子论详细地论述了世界产生的过程,而且还指出世界也会生长和衰落。他认为,一个世界达到鼎盛时期之后,就会逐渐解体,或者由于碰撞而毁灭。
  德谟克利特的天体起源于漩涡的理论在天体演化学上有重要意义。近代哲学家笛卡尔和康德都是在继承他的漩涡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近代科学为根据的新的漩涡说。
  不仅如此,德谟克利特在论述天体形成过程时,明确地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它们是更值得我们重视。一个是,他认为世界有无数个,它们是有生有灭的。没有一样东西是从无中来的,也没有一样东西在毁灭之后归于无。因为他看来,原子是永恒的,它们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毁灭。用它们构成元素、物质和世界,是属于物质形态的转化。这是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承认宇宙是从无中来的,那么就得承认有一个能从无中创造宇宙的上帝存在,就会成为宗教徒。另一个重要思想是,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产生、成长和衰亡都遵照一种必然性。在他看来,宇宙间发生的一切都是必然的,根本不存在偶然发生的事情。“偶然性”这个概念是人们为了掩盖自己的无知而提出来的。他举例说,种橄榄挖地发现了一个宝藏,秃鹰从高空猛扑乌龟而撞破了自己的脑袋,看起来都是偶然的,细究起来,都有必然的原因。既然他认为万物都产生于漩涡运动,所以他就把漩涡视为万物生成的原因,并进一步把漩涡叫做必然性。由此可见,德谟克利特不仅否定了世界是从无中产生的。也否定了世界在形成过程中上帝插手的可能性。因为在他看来,是由于物质自身的原因使世界得以产生。不过,他的这一思想是机械决定论在古代的表现。承认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决定论是正确的,但否定偶然性的存在,把一切都视为必然的机械决定论就是不正确的了。
  4.认识论:影像说
  德谟克利特在认识论上继承了阿那萨戈拉的流射说,提出了著名的影像说。
  德谟克利特认为,由光滑的圆形的原子构成的灵魂既是身体运动的动力,又具有认识的功能。他把灵魂的认识功能分为感觉和理智。感觉的功能由遍布全身的灵魂原子来承担;理智则是由灵魂的一个特殊部分“心灵”来完成的。心灵位于“脑中”。
  德谟克利特主张,不管是感觉还是理智的认识,都是外界事物的影像造成的。他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断地发射出一种波流,这种波流会把认识对象和眼睛之间的空气压紧,在湿润的眼睛中造成影像,然后影像进入脑子和脑膜,形成关于形状和颜色的视觉。他用同样的办法解释了听觉和其他感觉的产生。总之,他认为,感觉和思想生成于从外部世界所进入的影像。如果没有影像撞击,那么,任何人都不可能有感觉和思想。
  德谟克利特尽管认为感觉是由事物的影像造成的,但他并不认为所有感觉都是对事物的性质的忠实写照。只有关于形状和大小的感觉是反映事物本身的形状和大小的。因为原子本身有形状和大小,由它们构成物体也有形状和大小。除此之外,关于颜色的视觉,关于甜与苦的味觉,关于冷与热的触觉,反映的不是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它们都是“从俗约定的”。因为原子本身并不存在颜色、滋味和冷热的区别,所以由它们组成的物体本身也没有颜色、滋味和冷热的区别。但是,德谟克利特也没有把颜色、滋味和冷热等感觉完全视为主观自生的。相反地,他认为,它们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客观基础的,这就是原子的形状和大小。例如粗糙的原子会造成黑色的感觉,光滑的原子会产生白色的感觉;钩状原子产生辛辣的滋味,中等圆形原子产生甜的滋味。这样,德谟克利特在西方哲学史上最先提出两种性质学说。这种学说认为,物体的形状、大小、结构和运动等是第一性质,它们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关于它们的感觉是这些性质本身的“肖像”;颜色、气味、滋味等是第二性质,它们不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关于它们的感觉不是物体本身性质的“肖像”。这一学说为近代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所主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德谟克利特不仅认识到感觉具有主观因素,而且也认识到感觉的局限性。他指出,在细微的领域中不能再看、再嗅、再尝、再通过触摸感知时,就需要理智参加进来。他这里说的细微的领域就是指构成的物体的原子和虚空。原子和虚空是用感官无祛把握的,所以只能用理智去认识。因为原子和虚空是物体的本原,所以他把通过理智得来的关于原子和虚空的知识称为真实的知识,并认为可以作为真理的尺度。相对而言,通过感觉得来的关于物体的知识,他称为虚假的知识,并且认为它没有能力正确地判别真假。但是,德谟克利特也并不认为两种知识是完全对立和割裂开来的。他曾以感觉与理智对话的方式指出:“可怜的理智,你从我们这里获得信赖,又想抛弃我们吗?我们被抛掉了你也就垮台了。”这表明他已经认识到理智的知识虽然高于感觉的知识,但是理智的知识离不开感觉的知识,它对感觉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依存关系的。当然,二者之间的真正的辩证关系,他是没有认识到的。
  德谟克利特的影像论,是一种以十分朴素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它对近代西方哲学的经验论产生过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