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叮咬变蚁人图解:战争只是历史的偶然,而并非历史的常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39:48
●中国一百仕女图(十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导语:战争只是历史的偶然,而并非历史的常态。
■“8.23”——半个世纪前的台海战事(转帖)
1958年7月18日晚,毛泽东召集有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海、空军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作出炮击金门的指示。
7月20日,中央军委批准组成以叶飞(时任福建军区司令员,福建省委第一书记)为首的福州军区前线指挥所。
8月20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召开会议,作出8月23日17时30分发起炮击金门的决定,立即集中力量,对金门国民党军突然猛烈打击(不打马祖),把它封锁起来
8月21日,解放军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仅2小时内,就有4.5万多发炮弹密集倾泻到金门岛。台方也反击了数万发炮弹。
金门炮声,天下惊闻。摸不着头脑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赶紧向总统艾森豪威尔汇报了金门的消息。艾森豪威尔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搞懂其中的玄机。急忙下令从部署中东的第6舰队调出两艘航空母舰加入第7舰队。
这次战役是自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之后,两岸军队之间发生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双方海、陆、空三军均有交火,时间长达64天,在猛烈炮击中,击毙金门防卫副司令吉星文、海军副司令官赵家骧、空军副司令章杰三员中将。
1958年秋天,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谈到台湾问题的时候,毛泽东说:今后可以逢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就是单日打,也是小打小闹,甚至连小打也不一定打,从军事上来看,这好像是在开玩笑,但我们是在打政治仗,而政治仗就得这样打。
毛泽东的单打,意在提醒台湾当局,国家尚未统一,两岸仍在武装对峙,内战还在继续,而双不打,则是在表明金门的封锁已经取消,国民党可以固守金门,只要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就有了对话的基础。
海峡两岸的战事平息后,大陆与台湾在针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上,形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
1959年3月,台湾当局的外交部规定,今后对外提及大陆时,不再用“红色中国”或“共党中国”这些提法,而称中共政权,而自己也不再用“自由中国”而称“中华民国”。
在北京,毛泽东在省市委书记会议上,谈到对台湾政治格局的看法时,意味深长地说:现在的台湾,我看还是选择蒋介石统治为好,台湾尽可以十年二十年不去进行改革,还是三民主义,搞特务,反共,尽他去反,只要你这个葫芦是挂在我的腰上,不挂在美国的腰上。
就这样,按照毛泽东的单打双不打的设计安排,每逢单日,金厦海域的双方,都会向对面的荒滩或无人之地开炮,少则几发 多则数十发,开始是装药弹,后来则换成了宣传弹,大家约定俗成,绝不打对方的人员 装备和工事,这时的开炮,与其说是对抗,倒不如说是一种特殊的对话方式和沟通纽带。
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建国10周年大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庆晚会上,由解放军230名将军组成的合唱团最为引人注目,尤其是他们唱的一曲大合唱《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祖国的台湾》,把全场的热烈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为领土完整 为保卫和平,
北京城发出了庄严的号召,
听全国人民的钢铁誓言,
一定要 一定要解放台湾,
我们祖国的领土谁也不能侵占,
我们强大的队伍谁也不能阻挡,
我们千军万马要跨过海洋,
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祖国的台湾……”
1960年夏, 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出访远东,台湾也在其行程之内。
在艾森豪威尔的行程表上,他将于6月17日抵达台北,19日启程回国,这位曾是五星上将的美国总统,素来以老谋深算著称,对此次出行作了各种各样的预案,但却偏偏忽略了一件事,他的一来一往,恰好踩在了大陆言之有预的两个单日上,那正是解放军的开炮日。
于是毛泽东利用这一时机,又开始构思、导演了一幕新的活报剧,他电令福建前线:艾森豪威尔的远东之行,这是美国对中国人民的直接挑衅,为了表示抗议,解放军准备在艾森豪威尔到台湾和离开台湾的时候,金门前线仍按单日惯例炮击金门,每天打四万发,炮击时应尽可能少打人,主要是打金门群岛的山头滩头及空地,不打村庄和军事目标。
于是便有了“炮击金门”的精彩续篇:万炮齐发盖迎送“瘟神”。
北京的信息经过厦门的大喇叭,被逐字逐句传到对岸,犹如巨石投水,激起千层波澜,金门军民纷纷躲进坑道,台湾高层更是乱了方寸。
消息传到美舰“圣保罗”号上,在艾森豪威尔脸色暗淡,他的这次出访极不顺利,先是在菲律宾被抗议的民众丢了石头,后来又因日本爆发了580万人的示威游行,而被迫取消了访问行程,如今毛泽东的数百门并非礼炮的大炮,在等待他的到来,在艾森豪威尔的情绪极为低落。
1960年6月17日晚8点05分,“圣保罗”号军舰进入台湾火烧岛海域,厦门方向便开始了炮火急袭,欢迎在艾森豪威尔这位“瘟神”的到来,三万余发炮弹准确落在金门的无人地带,而金门方向的大炮,也像鸣礼炮般地响了二十八声,炮弹也都落在了大陆的荒山野岭。
金厦双方这种神秘的东方式的默契,连几位美军顾问和美国记者,都看出了其中的奥妙,他们公开指责国共双方“串通作战”,致使第二天的美蒋会议气氛冷淡而僵滞。
1960年6月19日,在艾森豪威尔离开台湾,毛泽东绝不食言,又慷慨地发射了三万八千发炮弹,以示欢送,金门守军也开始还击,双方的炮弹仍落在了无人区域内。
金门炮战,就在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明争暗斗中,双方渐渐地有了默契和共识,可惜的是一统中国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流逝,把这两位领袖带到了生命的尽头。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走完了八十九年的人生之路后,在台北谢世。弥留之际,蒋介石留下了遗言:其灵柩借厝慈湖,待两岸统一之日 回归大陆,安葬于南京紫金山的中山先生陵墓之侧。
一年后的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去世,享年八十四岁。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无疑也是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他也没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的统一。
说到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位历史人物,就不能不提一提他们的共同对手那就是美国。早在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见到了毛泽东,让尼克松有点惊讶的是,当时毛泽东见到他第一句话呢竟然是关于蒋介石的,他说,我们两个会面这件事情,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可不赞成了。
尼克松问道,蒋介石称主席为“匪”,不知道主席称他什么,于是毛泽东哈哈大笑,周恩来代着回答,一般地来讲我们叫他们“蒋帮”。
进入垂暮之年的毛泽东和蒋介石,其实想吃掉对方的念头一刻也没有平缓过,“**”和“蒋帮”的斗法始终在演绎,不过遗憾的是,他们最终谁也没有彻底地征服谁,谁都没有实现自己的夙愿,就已经作古。
不过 其实不管是“**”还是“蒋帮”,二人灵魂深处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一个中国。虽然毛泽东和蒋介石在谁是正统这个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在一个中国的问题上他们是殊途同归。
“8.23”炮击金门,毛泽东把军事斗争 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结合在了一起,用军事手段打政治仗,用政治手段想办法来解决军事问题,即使是在台湾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情况下,留下金门、马祖不打,利用金门外岛拉住台湾,跟大陆保持一致性,暂时不统一也不让台湾独立出去,中国以后一定会统一的,很多人讲,这就是毛泽东当年最高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