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闭幕式演讲:我军作战史上几次直接影响进程的“偶然”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3:38:39
我军作战史上几次直接影响进程的“偶然”事件
  • 发表于:2011-06-23 11:43:02
  • 作者:旧日的战友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博客
勋章:级别:中尉积分:5114 最后一张牌属于我 米娜不再让你孤单 小小的玩具 大大的梦 在当代战争史上,有不少的“偶然”因素。表面看,是偶然,但却是必然使然。 下面就列举几个有影响力的“偶然事件”,从偶然中寻找必然。  第一、独立师的重炮  

      锦州解放后的10月20日,南满独立2师进抵营口以北,堵住了廖耀湘海上逃跑的退路。走出沈阳的廖耀湘企图支援,于是猛攻大虎山,而我军从阜新等南下切断了敌人回沈阳的后路,并从左右两路逼近敌两翼。廖耀湘鉴于此,准备向营口逃跑。但遭遇我进攻营口的南满独立师。独立师面对强大的敌人,就用刚刚缴获不长时间的重炮向敌人发起射击,一时敌人阵地上以及附近腾起重重的烟雾。担任前锋的49军因此大惊,而廖耀湘也由此断定我军主力部队正在营口方向,于是放弃了向营口的逃跑,又想跑回沈阳。

 

     最终,重炮威慑下犹豫不决的廖耀湘集团,在黑山、大虎山地区被我军冲散。到28日拂晓,廖耀湘集团10万余人全部就歼。

 

 

 第二、胡家窝棚之战 

 

 

 

 

  廖耀湘集团被围后,东野确定了对聚歼廖耀湘兵团的作战计划,那就是全歼于野外。而林总明确指示: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追。因此,整个战场上没有了前、后方,四处是我军大胆穿插、渗透、分割的部队,包括了两个王牌军的廖兵团,被打得斗志全无。 

    10月26日凌晨,3纵7师21团3营主力攻击胡家窝棚西边山坡时,看到下面有7间大瓦房,上面天线林立,由此断定此处必有“大鱼”,于是居高临下猛投掷手榴弹。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攻击的是廖兵团指挥部,手榴弹炸毁的,就是兵团指挥部的通讯器材。 

 

     

大惊失色的廖耀湘侥幸逃出指挥所,在来到新6军22师指挥部后,用明语呼叫部属向新立屯集中。而我军也借此掌握了廖兵团的行动计划和路线,敌人很快溃不成军。廖耀湘后来回忆说:“解放军第一棒子即打碎了‘西进兵团’的脑袋,使我感到兵团的命运已处于万分危急之中!”战至28日凌晨,有着新1军、新6军国民党两大主力的廖兵团彻底土崩瓦解了,廖耀湘也成了我军俘虏。

 

 

    一个营级规模的战斗,却使战争时间大大缩短,强大的廖兵团得以迅速覆灭。事实证明,正是林总的迅速决策,才使我军攻进其司令部成为事实,战场指挥员的临场决断与杰出的军事素质,是偶然得以在必然下实践的基础。

 

3、何传修夜进徐州

 

 

淮海战役时,我军指挥部对尚在徐州的杜聿明集团如何逃跑,以及逃跑后的动向猜测不已。但是,一个偶然事件,却让杜聿明集团迅速陷入了绝境。

 

    

1929年3月参加红军的12纵105团团长何传修,在我军围徐州时,带领105团冒险摸进了徐州机场,却发现机场没有一个人。于是他们找到了一座军需仓库,除了参与人员全部换上新鞋外,还率领把里面的军鞋全搬了回来,全团每人两双。此事报告纵队司令谢振华后,除了批评何传修冒险进城外,迅速得知了虽然敌人几个兵团在徐州,但对敌人至关重要的徐州机场却没有敌人把守的事实,由此判断敌人已经逃跑,于是讲此情况报告给了粟裕与前委。随后,华野各纵迅速展开追赶,与敌人展开了赛跑。而杜聿明集团的覆灭,也就成为了必然。

 

此事,也被华野代理司令员粟裕载入下来,成为了历史的一幕。

 

4、迟浩田巧“渡”苏州河

 在上海战役中,陈毅司令员要求:瓷器店里捉老鼠,既要捉住耗子,还要不损坏瓷器。我济南第一团三个营奉命参与了包抄上海的战斗,其中三营七连连长肖锡谦和指导员迟浩田也在其中。

    面对占据四行仓库和中国银行仓库两个阵地的敌青年军204师的部队,我军伤亡严重,双方对峙10余小时,仍难以取得进展。当天夜里,七连指导员带着排长王其鹏与通讯员张瑞林沿西藏路桥向西侦察,在前面的墙边上发现一条臭水沟,有通往苏州河的可能。于是他们带着手电穿越臭水沟,随后来到了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以仅仅三个人的力量,一枪未放,活捉了37204师上校副师长与师部,及下属三个营的一千多人,再次在苏州河上打开了一个口子。

 

    其实,这只不过是27军以侦察获胜的又一个精彩战例而已。

 

  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发起之前,九纵侦察员齐进虎带领侦查员潜入国民党军第74师防区,活捉旅部通信参谋一名,缴获74师力部署、行动计划和作战地图等重要文件,为歼灭74师立下了第一功。

 

5、聂佩璋的偶然发明

 

 我军与敌人作战,重武器的缺少是一个重大问题。而太岳纵队工兵连连长聂佩璋的“炸药抛射器”的发明,却使我军在近战中发挥了巨大的效果。最初,由抛石机抛射炸药,然后根据烟花弹(二起脚)的原理,他们将汽油桶进行改造,就是将长一米、直径半米的汽油桶作为“抛射器身”,里面填充大量的火药作为推射药,点燃之后将炸药包抛出去,同时点燃了炸药包上的导火索,在距离敌人100米左右的距离发射,可以达到空前规模的杀伤效果。而抛射的炸药达到20公斤以上后,落点方圆50米内的人、畜,无论是在坦克内,还是在坚固工事中,都将难以生存。

 

1948年12月6日下午四点半,中野组织了一百八十余门炸药抛射器对敌人进行攻击,连续发射三波,按照每门炮每次抛射20公斤炸药计算,中野在二十分钟内向方圆一万平方米的黄维兵团主阵地抛射了一万公斤炸药,平均每平方米摊上一公斤炸药,效果如何,当时的幸存者这样描述:

 

“杨围子村被炸平了。寨墙完全坍塌,碉堡支离破碎,各种建筑荡然无存,阵地上的鹿呰被冲击波掀到了远远的角落里。军医院不见了,那些充当救治所的壕沟被泥土掩埋着,只在个别地方露出了伤员的脚,几个医官木然地守在“病床”的旁边,他们的任何举动都已经无济于事。战壕内满是尸体,一摞一摞地叠成一堆,有的蜷卧在土中,有的从废墟里探出了半截身子,这些人的外表都没有血迹,显然全是被冲击波震死的。地面上一片狼籍,积雪被融化了,冻土被炸得蓬松,一条冬眠中的蛇居然也被震出了地面,十分怪异地躺在残砖碎石之间。原先的弹坑被填平了,新的爆炸痕迹又重新布满了周围,有的黝黑、有的焦黄,那些被犁翻的泥土之中混杂着断裂的木片和残破的军服,甚至还夹带着没有爆炸的炸药包。”

表面看,上述事件都是“偶然”,但是细细琢磨,却都是偶然中蕴藏着必然性,是我军优良传统使然。

 

 

       在淮海战役中,缺少重武器的中原野战军大量装备此类武器,战场结果是造成了空前规模的战场威慑力,大大缩短了战役进程。后来,兵团司令官黄维被俘后,还不服气的要求看一下我军这种“从苏联进口”的“大规模杀伤武器”。


此帖被南国剑出鞘于2011-06-23 21:18:55置顶
此帖于2011-06-23 15:21:03被管理员加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