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足球积分榜:纪念的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26:52

纪念的意义

2011年06月23日 19:56:21分类:未分类

  我的德国向导盖里克用手指向马路对面的一块场地,对我说:看,那就是犹太大屠杀纪念碑,我顺着他的指尖望去,马路对面是一块硕大的草坪,上面覆盖着黑色的无名石棺,没有大门、没有收费处、也没有任何硕大的标识说明此地的身份。一切都进行得悄无声息。
   类似的场景出现在柏林墙的遗址。当我和盖里克来到位于Bernauer Strasse的柏林墙纪念中心时,我看到的是一片绿得发亮的草坪,两旁原本属于军事禁区的街道,早已建成了车流如织的马路。而夹在两条马路中间,原本属于军事隔离带的空间,如今长满了野花和绿草,一些带有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雕塑和纪念碑,点缀于其间,向愿意移步过去的人讲述着柏林墙的往事。无论怎么看,这里都更像一座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而不是刻意营造着历史氛围的廉价纪念场馆。
   我有点纳闷,不仅因为这种不设收费处、不扯横幅的纪念中心挑战着我内心的习惯思维,更是因为那种一览无余的公开性和放任自流,让我很难相信这些纪念性质的场馆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我甚至看见不少年轻人在那里野餐,这太出乎料想了,柏林墙遗址、犹太大屠杀纪念碑这样的地方,我原以为应该庄严肃穆,至少修建得与众不同。但现实的情况是:它们与城市的任何一处公共场所找不出明显的不同。
   我在距离纪念场馆不远处的“柏林墙文件资料中心”访问了柏林的建筑师和学者,君特·施鲁施彻先生。当我问他,今年是柏林墙修建50纪念,但为什么人们对柏林墙的纪念如此低调,与一般概念上的纪念地完全不同时,对方回答: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施鲁施彻解释说,这个纪念遗址,以及位于柏林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等等很多地方的历史纪念遗址,都是完全对公众开放的。“它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场合,人们随时可以进入其间,思考、交谈,甚至进行一次野餐,所有这些都是被允许的。”
   这种观点也在我的向导盖里克那里得到了验证。他对我说,历史,在德国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需要时刻提醒人们的一件事情。将历史的旧址改建成城市的公共空间,这才是更好地向人们解读历史的方法。他说,他最为反对的是那种“快餐式”的纪念方法,“拼命地还原、修复历史,但这样做的最后结果只是讨好了消费者的某种心态。”
   然而,对于像我这样早就看惯了假古董、假纪念碑的人来说,那种不是“快餐式”的廉价纪念反而让人无法理解。柏林墙为什么不开发为一个旅游景点呢?我无数次这样问,为什么不复制并重建当年东西柏林墙中间地带的那些碉堡、灯塔、铁丝网、机关枪,再配以声光电特效?最好还添几个开枪射击人群的真人东德士兵,这样既方便游客拍照,又能增加景区的噱头,门口再设置一个检票处,那就不愁收入了。而事实上,这座纪念场馆还曾经为资金来源的问题伤过脑筋,我心想,柏林人做事情的办法是不是太笨了一点?
   施鲁施彻对我说:我们并不会按照所谓的历史原样,把柏林墙重新翻修给人们看。我们的任务是让人思考这段历史,我们希望这座遗址对于参观者来说是“可读的”,而不是为来这里的人们修建一种廉价的快餐式的纪念碑。“对于历史,人们自己会有解读,你只能帮助他完成这种解读,而不是替他进行解读。”
   德国是众所周知的历史研究大国,在19世纪德国大学中,现代历史研究第一次被职业化。这样的传统积累下来的结果,就是今天的德国人深知,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不是教导民众如何理解历史,而是提供尽量公开的资料和辅助,让人们自己去解读历史。
   施鲁施彻的话说得我哑口无言。对于历史的解读从来不是一个中国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原因和施鲁施彻所说的截然相反,别人代替我们做了过多的解释,以至于我们已经听烦了,听腻了。历史对于我们,仅仅意味着辫子戏和武侠小说,复修的假古董和茶余饭后的那点段子。可以说,我们厌倦了历史,但我不知道历史是否已经厌倦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