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小龙年龄:《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26:11

《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展》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国家宝藏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天津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度携手,选出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历史和唯美创造的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国家级珍藏,在津举办《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

  《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展,四羊方尊、金缕玉衣、兵马俑等66件瑰宝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是天津博物馆自奉献给观众的一道文化盛宴,受到当地民众的热捧,观者络绎不绝。

             下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的贺词:

                          天津博物馆馆长的致辞:

  

  金缕玉衣

   刘修为西汉中山怀王,于1973年河北定州出土,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列国家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

金缕玉衣是汉代最高规格的丧葬殓服,所谓“金缕”是指黄金丝线,所谓“玉衣”是指埋葬时穿在死者身上的用玉片制成的衣服。金缕玉衣呈黄色,包括头罩、脸盖、上衣前后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裤筒、左右足套及遮裆等部分。各部分别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共用玉片1203块,金丝约2.567千克。玉片多为梯形和长方形,少数为三角形和不规则的四边形,正面抛光,色泽协调一致。金丝较粗,断面为圆形,两端细锐便于穿孔。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长182cm
1973年河北定州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

详解稀世珍宝汉代金缕玉衣
玉衣是汉代皇帝、诸侯王和贵族死后特有的一种殓服,汉代史书中称“玉匣”、“玉柙”。这件玉衣的墓主人为西汉中山怀王刘修,用1203片玉和2567克金丝制作而成。
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制作一套“金缕玉衣”是十分不易的。玉片上有些锯缝仅0.3mm,钻孔直径仅1mm,工艺繁难与精密程度之高令人惊讶,而且编缀玉片还需要许多特制的金丝。汉代制作一件玉衣需一名玉工花费十余年的功夫,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10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

 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按死者等级分为金缕、银镂、铜缕。1968年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金缕玉衣局部 

                       夫差之剑

   吴王夫差鉴,就是夫差的洗脸盆,据说西施也在这洗过脸,这东东确实很大,洗澡都够了。

               错金银云纹铜犀尊   西汉礼器

    阳陵错金铜虎符,这是秦始皇调兵用的虎符。可分为两半,每半都有“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十二字。

                  商代---著名的三星堆铜面具

                     西汉---骑马指挥陶俑

当时从车兵转向骑兵,尤其是对匈奴作战中,骑兵非常重要。

             三国----青瓷羊尊;西晋---青瓷骑俑

    三国时期的青瓷羊,多么圆润生光!羊脑袋上有个洞,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这是蜡烛台。

                      人形铜灯
         战国.齐(公元前475~前379年)
            通高23.9、盘径11.5厘米
           1957年山东诸城葛埠口村出土
                 灯具,生活用具

   此灯1957年出土于山东诸城葛埠村,灯高21.3厘米,盘径11.5厘米,整体为一身着短衣男子双手擎灯盏状。此人双手各擎一屈曲带叶竹节形盘柄,盏盘下的子母榫口与盘柄插合,可根据需要随意拆卸,构造精巧。人足下为屈曲的盘龙形的圆盘。出土时还随附有一柄供添油用的长柄铜勺。这件铜灯设计巧妙,造型新颖,专家研究认为它应是战国时期齐国宫廷中所使用。战国时期的灯具以青铜质的为主体,多为贵族实用器。陶质灯因与传统的陶豆无异,往往被当作陶豆,并没归于灯类。这类灯为下层社会所用,玉质灯造型精美是上层社会的实用器具。战国时期的灯具造型

    乾隆时期的“督运图”真实的记录了京津两地之间的北运河漕运的繁华景象,是能够堪与【清明清上河图】相媲美的国宝级艺术品!反映了天津早期从北大关至杨柳青20公里的繁华景象

    此次展览汇集了中国各地的稀世珍宝,包括四羊方尊、金缕玉衣、兵马俑、殷墟甲骨、玉猪龙、突目铜面具等“国家宝藏”。其中,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金银器等在内的展品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品,绝大多数为国家级稀世珍品。这些珍宝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隋唐时期,时间跨度达七八千年之久,浓缩了中华民族从文明萌芽走向兴盛的历史。

    博物馆馆长丘刚在开展仪式上说,此次展出的文物都堪称经典之作,其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这次大展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丰富海南民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和提升公共文化事业,带动海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黄振春称,本次到天津展览的文物是《国家宝藏》展览历次国内巡展中数量最多的一次。《国家宝藏》大展最早曾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举办,后又在国内的湖南、河南、重庆、内蒙古和深圳等地举办,都引起了轰动效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相信此次海南展览一定会给海南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最重要的文化记忆,这些珍贵展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也必将得到更加有力的彰显。                       

                                                         蔷薇/摄影、文

 

    

 

 

                                                     下面我把“督运图卷”的局部放大几张欣赏:

                                          督运图卷2  很清楚的看到清代时期的船只

                                             督运图卷3  看看两岸人们繁忙的景象

                                                                                                                                  西汉----五牛铜枕

                                                                                               战国---青玉璜

                                                         西周时期的铜器

                                                                                                        西汉----铜灯、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