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嗉子胀气怎么放气:国家宝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02:23

国家宝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hubao.an的博客




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

馆藏文物37万多件,国家一级文物1709件(套),国宝级文物18件!

大陆地区除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之外馆藏文物最丰富、文物规格最高的博物馆金怪兽(战国)
  
陕西神木纳林高兔出土。
战国器物,圆雕、透雕、浮雕兼施。鹰喙兽身头生双角如鹿,偶蹄,立于四瓣花形托座上。托座正中凸起呈覆斗形,周边花瓣上各有三个小圆孔。怪兽眼珠凸出,大耳竖立上双角内弯,作倒八字形向侧后展开。角分四叉,叉端各有一个怪兽头象,也为立耳环眼鸟喙,脖颈屈曲虬结,前后相连构成兽角的主干。怪兽前肢挺直前倾,后肢跨前,弯颈低头作角斗状。细腰,体内中空,尾卷成环形,亦作怪兽头象。通身及四肢上部饰凸云纹,颈脑部饰鬃纹,双角及钩喙饰凸楞纹。角、尾和托座系另铸焊接。
造型奇特,雕工考究,反映了当时匈奴族金工匠师的高超技艺!
 

皇后之玺”玉印 (西汉)
国宝级文物!
1968年陕西咸阳渭河北岸韩家湾出土。
此玉玺印面为正方形,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玉玺上方凸雕一螭虎为钮,四面阴刻云纹,底面刻篆书“皇后之玺”四字,书体流畅,结构方整,笔势方中带圆,刚柔相济,刀法娴熟,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篆刻艺术水准。
这枚玉玺为和田羊脂玉,温润洁白,玉质精良,略显透明,极具观赏性。以玉制印,最迟不晚于战国。秦代以前,印章是用金、玉、银、铜等材料制成,称“方寸玺”,人人皆可佩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玺印制度,规定帝后印章称“玺”,其余均称“印”。据《汉官旧仪》记载:“皇后之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这件“皇后之玺”玉印与这一记载正好一致,又因出土地点位于汉高祖和皇后吕雉合葬墓西侧约一千米处,所以很可能是吕后生前使用过的印章。帝后直接使用的遗物发现很少,这枚“皇后之玺”玉印是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三彩天王俑(唐)
  
这件唐三彩天王俑高97厘米,浓眉大眼,眉、眼、胡须具以墨绘。其头戴兜鍪,护耳上翻,顶部有一展翅欲飞的朱雀,右手叉腰,左手握拳上扬,身穿明光甲,龙首披膊,腹部有护甲,腰中系带,腰下垂膝裙,鹘尾,下缚吊腿,右腿直立,左腿微曲,踏在卧牛之上,卧牛下为山形座,通体以绿、褐、白三色釉为主,釉色鲜艳明亮。此俑与长安三年(703年)元氏墓出土的天王俑接近,应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这类俑一般置放在有身份的人物的墓室内,起镇墓作用。它们的级别比武士俑要高,本领也大,更受人尊敬,故尊称为天王俑。
天王是佛教中的护法神祗,并非凡人。

下载 (147.63 KB)
2008-12-18 20:20
全身像:
 

彩绘天王俑(唐)
 

 

鸟盖瓠壶(战国)
1967年绥德废品站征集。通高33.5厘米,口径5.8厘米,圈足径8.8厘米。盖作立体鹑鸟形,与壶颈相合后,器腹以下部分呈前鼓后曲状。鸟嘴处有环扣,可以闭启,鸟颈有带纹一周,似鸟之颈环。鸟盘冠,双翅,尾翎羽毛清晰可见,胸饰鸟、蛇纹。盖尾部有环,环系蛇形自绕的链条,上连壶 。肩至腹饰五道宽带纹与六道蟠螭纹相间,螭纹皆相纠。盖、腹纹饰的空隙处填以小圆点珠纹。腹曲恻施八棱形壶,两端饰螭首。
此壶造型极为逼真,纹饰细密繁缛,生动形象,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钟山石窟(复制品)
钟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城西15公里处的钟山南麓,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据历史记载共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青铜龙(战国-秦)
硕大的青铜龙,体长两三米,尾部是支架。
在黑暗中猛地遇见,吓了我一大跳!
非常有观赏性的一件大型青铜器!
 

三彩女立俑(唐)
1959年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
女俑高43厘米,面庞丰润,娟秀的眼睑中,一双透明的眸子向远处凝望。发为乌蛮髻,发髻上插一梳;身穿黄底蓝花上衣,轻纱般的技巾搭在右肩,下系黄色曳地长裙,裙边露出尖头履;双手拱于胸前,风韵卓绝。
 

褐釉三鱼纹贯耳壶(元)
韩城市出土。
极具匠心的纹路组合,非常耐看的壶型!
 

文字瓦当(汉)
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鱼纹葫芦瓶(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高29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6.5厘米,1976年陕西监潼姜寨出土,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原藏于西安市半坡博物馆藏。
距今6、7千年的彩陶,想着就觉着神奇!
 

彩绘文官俑(局部,唐)
在馆藏文物中并不起眼的一件,但凝神对视它的双眼竟能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置身远古的奇异感觉!
又觉得很神奇! 

陶塑人头像(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黄凌县出土,大小七厘米左右,很小的一个人头像。小而圆的双眼和最大限度张开的口,向上抬的脸上有恐怖的神情。
完全真实心情的流露,丝毫没有现代人的矫揉造作。
再就是我怎么看都像是:囧
 

跽坐陶俑(秦)
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园出土,陪葬品。
 

赤金走龙(唐)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每条小金龙长4厘米,高2.8厘米,伸项阔嘴,双角,长尾拖卷,作奔走状,周身饰片状鳞纹,工艺极其精细。
小龙非常可爱!举世罕见的精品。
 

彩绘天王俑(唐)
 

镶金兽首玛瑙杯(唐)
海内孤品,中国政府禁止其出境。陕博镇馆之宝之一!
  
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酱红地缠橙黄夹乳白色缟带的玛瑙制作,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出自写实的手法,但看上去安详典雅,并无造作感,兽首的口鼻部有类似笼嘴状的金冒,能够卸下,内部有流,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此杯琢工精细,通体呈玻璃光泽,晶莹瑰丽。
从轮廓上看,这种弧形的酒杯形似兽角,故也有称角杯的。这种形制,起源于西方,希腊人称之为“来通”(rhyton),后来才传播到亚洲。因此有的学者推测此杯是从中亚或西亚进献来的礼品。但深入研究者坚信,此杯出自唐人之手。兽首杯在制作之初,可能也想摸拟西方风尚采用羚羊之形,可由于对题材的生疏,所以最后成了现在的面目。据估计,它的制作年代当在8世纪前期。
  
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这件以深红色、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竟夹有一层淡白,如此神奇自然的变化,如此鲜润可爱的色泽,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依料取题,因材施艺,是俏色玉雕的最大特点。琢玉高手往往能“取势造型,依形布局” ,“依色取巧,随形变化”,对材料进行巧妙的雕琢。
这件玛瑙杯,玉师在玉材的小端雕琢出惟妙惟肖的兽头,把纹理竖直的粗端雕琢成杯口,而口沿外又恰好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天衣无缝。兽首圆眼、大耳、双角,其形似牛非牛,目视远方,眼神炯炯有神。作者巧妙用俏色技巧,将兽眼刻画得黑白分明,形神毕肖,真正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兽头上下的肌肉,仅寥寥数刀,已是入木三分,生动传神。两只角粗壮有力,几度弯曲,富丽多色,凝结着力量和生命,显示着强烈的动态美,两耳高高竖起,微微内收,仿佛聆听世间的声音,整个杯的造型与动态,描述了全神贯注,飞驰疾奔的猛兽向前突冲的一瞬间,曲尽其妙,令人心动。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唐)
  
何家村窖藏,也是国宝级文物!
  
银壶采用了北方游牧民族携带的皮囊或马镫的造型,腹部两侧各饰一衔杯舞马,造型、纹饰均独具匠心,舞马形象尤具风采,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金银器的珍品。壶两面各有一马,马身涂金,颈系飘带,嘴衔一杯,昂首扬尾,似作舞状。壶体仿效皮囊的形态,上面有鎏金的提梁。提梁前面是直立的小壶口,覆盖着鎏金的覆莲纹盖,盖纽上引着一条细银链,套连在壶提梁后部。在壶体两侧各锤出一匹骏马的图像,那马长鬃覆颈,长尾舞摆,颈上系结飘于颈后的彩带流苏。后腿曲坐,前腿站立,全身呈蹲踞姿态,张口衔着一只酒杯。马体鎏金,由于是锤凸成像,马的形象凸起于银白的壶体表面,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显得十分华美。
 

鸳鸯莲瓣纹金碗(唐)
1970年10月5日,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个基建工地上,施工的工人挖出了一个高65厘米,腹径腹径60厘米的陶瓮,里面装有大量金银器;10月11日,在第一个陶瓮出土地点的北侧不远处,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大小类似的陶瓮,瓮上面盖有一层银渣,其内装有金银器和玉器;考古人员在陶瓮的旁边还发现了一件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的银罐,银罐内装有一件精美的镶金兽首玛瑙杯。这次发现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各种金银器、银铤、银板、银饼、中外钱币、宝玉珍饰和贵重药材。这次出土的文物被称为何家村唐代窖藏。
  
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金银器皿271件,银铤8件,银饼22件,银板60件,金、银、铜钱币466枚,玛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带10幅,玉臂环1对,金饰品13件,另有金箔、玉材、宝石等。其中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的有3件,定为中国国家一级文物的有数十件。
(其中包括):镶金兽首玛瑙杯:海内孤品,中国政府禁止其出境。
                            鸳鸯莲瓣纹金碗: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
                            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
这批金银器的数量非常大,价值非常高。经实测何家村唐代窖藏金器总重达298两(唐大两,合今45克),银器总重3700多两(唐大两),再外加十副玉带,它们的总价值在唐代大约折合黄金900——1000两,铜钱3830万钱。
  
鸳鸯莲瓣纹金碗即为何家村窖藏国宝级文物之一。器物高5.6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重391.5克。敞口,鼓腹,喇叭形圈足,腹外部錾出两层浮雕式的仰莲瓣,每层十瓣(这是栗特遗风),上层每个莲瓣中心处分别錾刻出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动物,周围则填以形态各异的花草;下层莲瓣内均为忍冬花草。圈足内底刻鸳鸯一只,饰忍冬纹一周,圈足饰方胜纹,一整两破的菱形花纹,足底边缘饰联珠纹一周。内底部刻蔷薇式团花一朵,腹内侧墨书“九两三”。实测重392.5克。金碗锤击成型,纹饰全部是手工一点点錾刻出来,在装饰上,将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和兴旺和谐的民族审美情趣融合其中,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实与寓意的关系也处理的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的成熟,是罕见的艺术作品;而将多层次高密度的纹饰这样繁而有序、清淅准确地錾刻在小小的空间内,更是唐代金银细工高超技艺的杰出表现。
 

鎏金铁心铜龙(唐)
1975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草场出土。通高36.9厘米,最宽处10.5厘米,重2780克。
中国古代,龙被视为祥瑞之物,也是王权的象征。此龙出土于唐长安城永乐坊东南隅,玄宗时期,此处是宰相燕国公张说的宅第。文献记载,法师曾告诉张说,其宅西北处有王气,不宜取土,一个月后,法师又告诉张说,其他被取土,恐有祸事,埋龙于地,可能就是为了恢复王气,达到消灾免祸,祈福求瑞的目的。
 

铜罐(秦)
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出土。
透过斑驳的铜锈感觉千年的时空。
 

金饼(西汉)
1999年11月西安北郊新华砖厂在推土作业时出土了219枚西汉金饼,每枚金饼的重量多在245克至250克左右,约相当于汉代的一斤。这些金饼表面多刻有“V”形等符号以及“租”等文字,为研究汉代的铸币制度和赋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金饼作为汉代的黄金币,除用于贮备外,有时也被用于赏赐功臣。在同一地点出土这么多的金饼,在国内还是首次。
每次看这个都觉得好多金子,能弄一点就好了,口水口水口水……
 

铜马(东晋)
宁强县阳平关镇出土,原藏于宁强县博物馆。
 

释迦牟尼立像(北周大象二年)
西安市灞桥村出土,原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彩绘兽面纹方砖(唐)
仅仅只是一块砖! 

仁寿镜(隋)
永寿县永泰乡孟村出土。
 

三彩胡人俑(唐)
西安市西郊出土。
 

鎏金双狮纹莲瓣银碗 (唐)
  
银质,鎏金,高3.5厘米,口径12.5厘米,敞口,弧腹,圈足,内底心饰一对相向雄狮,两狮前肢,一只前举,一只着地;后肢一只前跨,一只后蹬,均左右相对;昂首,挺胸,翘尾,嘴各衔一枝蔓草花,二茎交缠,枝头花朵向左右下垂;狮身下部空间饰两枝对称蔓草花,地饰鱼子纹。
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西汉)
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3.3厘米,焚香用具。
炉呈半球体。通体鎏金鎏银。炉盖透雕出多层山竹,足饰透雕蟠龙。柄为竹节形,分五节,上端铸有歧出的三条蟠龙,龙身鎏金、爪鎏银,龙首上承炉盘。从炉口外侧铭可知,此物原为汉未央宫之物,后归阳信长公主。  
  
这个熏炉是汉武帝赐给姐姐阳信公主的,阳信公主就是后来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的家奴卫青后来被汉武帝重用,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官拜大将军、大司马。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更是少年英武,战绩比舅舅还NB ,也做到骠骑大将军、 大司马,尤其是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的漠北战役中,他率五万经精骑,深入匈奴境内2000余里,斩首七万余,彻底击溃匈奴左贤王部,后又一直达到今蒙古肯特山一代,并封狼居胥……
这段历史绝对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令人神往、最荡气回肠的历史!汉对匈奴百年战争,缔造了中国古代最强悍的王朝:西汉。
从此,我们的民族被称为汉族,我们的文字叫汉字,一直延续两千年!
  
而书写这段历史的主人公正和这个熏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缔造这段历史的伟大王朝的首都正是西安! 
这个也是国宝级文物,不过这个东东太高了!周围人又多、背景杂,我没办法拍全身,只好就拍个炉头咯…… 

杜虎符(秦)
  
铜质,虎形。器物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上一小孔,虎作半立走形,昂首,尾端卷曲。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虎符“右在君,左在杜”,意思是说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器物铭文是在虎身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
 

彩陶簋(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
 

三彩镇墓兽(唐)
通高57.2厘米,1959年陕西省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
镇墓兽是古人放在墓穴里镇邪的陶或土质怪兽像。这个三彩镇墓兽头生巨角,肩有振翅双翼,脑后刚毛耸立,面目双眼暴突,大口内獠牙交错,面目狰狞,仿佛会随时向上猛扑,充满了镇邪的威慑力。
 

三彩钱柜(唐)
1959年西安王家填唐墓出土。高13.3厘米,仿漆木器,柜长方形,面饰宝相花和六瓣花,四壁饰兽面,前有环钮一对可以穿锁,盖面有枚钱孔。
红、黄、黑、白几色釉分施不同部位,将木、铜的质感都表现得非常充分。
(*^__^*) 嘻嘻……,这个存钱罐可真值钱。 

彩绘象座塔式罐(唐)
西安市西郊出土。
 

梁其壶(局部、西周晚期)
1940年扶凤县任家村出土的青铜器。
从铭文上看,铸造这批青铜器的有两个人,一个叫梁其,一个叫伯先,他们都是一个家族的人,官职同克家族一样,也是膳夫,国王身边的高级贵族。梁其鼎和梁其壶,现收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而梁其壶出土时有两只,可惜另一只已流失到了美国。
遗憾的是:1890年和1940年在任家村出土的青铜器,只有少部分收藏在中国,大部分都已流失国外或下落不明。
 

三彩载乐驼俑(局部、唐)
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通高58厘米。
骆驼昂首挺立,驼背垫椭圆形毯,架有平臺,臺上铺菱纹须边毯,共有七个乐俑和一位歌女。乐俑盘腿而坐,各持笙、笛、琵琶、箜、拍板等乐器演奏,歌女站立其中,轻舞长袖,引颈高歌。
 

这个破盆太熟悉了

IMGP3114.jpg (483.32 KB)


下载次数:17

2009-2-1 14:49


车马坑

IMGP3226.jpg (325.23 KB)


下载次数:16

2009-2-1 14:49


被称之为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