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白实验阴性病毒疣:莊婧,王斌,搜狐文化:文化對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55:58

國學並沒有從生活中真正消失
搜狐文化:歡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中國字天下事——新編說文解字》這本書。這是根據陽光衛視的文化節目“說文解字”的內容集結出版的?
莊婧:文字在我們的理解中應該是一種符號,實際上這種符號存在於這個時代所有事情的痕跡中。今天我們回頭說解讀一個文字,如果大家去解讀一個符號,可能會比較困難。但是如果從解讀一個典籍開始可能會比較容易。而且對這個欄目有認識的讀者,會更多的提到當下的國際事件。
莊婧:陽光衛視一直做歷史文化紀錄片,但絕大多數節目基本都是當下的內容。“說文解字”比較特殊,它是比較純粹的,沒有時下光鮮的話題、光鮮的人物,大家光想到漢字、甲骨文就是些很枯燥的東西。但是這本書是給有需求的、希望了解這些事情的人看的。比如一些海外的華人受眾,從三四歲的小孩子到老人都有。當他們想了解這些文化的時候,或者想重新找出親切的感覺的時候,“說文解字”就能夠給他們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搜狐文化:你自己跟傳統文化的結緣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嗎?
莊婧:說到這檔節目,是由於一直有人說要復興國學文化,或者說國學熱。我認為,首先,說到復興、搶救,就是證明這些東西已經沒有了,已經喪失了。這是一種炒概念。媒體這樣炒,大家也這樣認識。但實際上真正的國學並沒有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比如說人的名字,大家取名字的時候很注重那個字的音,以及它在自己家族中是不是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跟自己的爺爺、父親的聯繫。這其實是表象的文化的延伸,這些東西並沒有喪失,我從這個角度深入進來,只是想表明一種觀點,傳統文化沒有喪失,我做出來的是其中一部分。
搜狐文化:做了這麼多期節目,解了這麼多字,給您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莊婧:中國儒家思想理念的賢與仁。關於仁,《禮記》裡面有一句話,“上下相親謂之仁”。一個小人兒,站在另外一個小人兒身邊,而且這兩個人不是並立的,是靠在對方身上,表達了人和人之間相互的友愛、關照,你的給我,我的給你,相互依賴、相互依靠。這就是仁的思想最緣起的東西。

簡體字讓漢字的本意消失殆盡
搜狐文化:剛才說到古文的藝術性,其實除了詞本身的張力,還有古代的書法文化。在用古漢語書寫的時候,就天然彰顯了文字的藝術性。
莊婧:在簡體化之後最可惜的字就是發。發財的“發”,打麻將的人都知道是那樣寫的。而頭髮的“髮”,代表的是人的頭髮,古代的男人女人都留長發。我當時在節目中還提到,中國古代,男性女性在成年的時候才把頭髮挽起來,成年禮之後很快就會婚配,所以頭髮的禮節以及形狀表示這個人是否成熟,在社會上是什麼樣的身份,是否有家室,所有那個字必須要用那個字表示,而不是用發財的發代替。
王斌:古人的竹簡、木簡在刻字的時候比較煩瑣,這就造成了人和字之間的關係是有儀式感的。木頭一拿,刀子一拿,刻每一個字的時候都有他對這個字的敬意,因為每一個字都太不容易,這就造成了中國字的字字珠璣,形成了中國漢字特殊的語法和特殊的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是我們不能想像的。而我們現在慢慢進入了網絡時代,這造成了人的心態是不安定的,甚至是浮躁的。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求文字的表達具有關鍵詞的特徵。關健詞就是概念特徵,一兩句話你明白了,所有的內涵都消失了,所有的味道都消失了。當味道和內涵消失的時候,所有東西也都變得蒼白和淺薄。我不知道未來它會帶給人類什麼,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未來的人深度思維會越來越少,而視覺美感的思維可能會越來越發展。
搜狐文化:從“五四”開始,對待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是打壓的態度。當一個民族遇到一個很強勢的外來文化擠壓的時候,很容易會想到過去的這些玩意兒不靈了。在四九年之後更進一步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拋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導致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去??界定什麼是精華,什麼是糟粕。王斌老師對此怎麼看?
王斌:我們所有的文化很大程度上都來自於文字,文字使我們的文化得以保留,文字使我們的文化得以發揚光大,我們今天談文字的時候,追溯的就是文化。離開了語言,我們人甚麼都不是,因為我們根本沒有辦法領悟這個世界,這個世界裡所有的一切都是要轉化成語言之後才能被確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重視字。我看《中國字天下事——新編說文解字》,沉思良久。在現在白話文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多中國字的原始意義已經被丟掉,慢慢消失了。我們的白話文已經完全變成了白開水。語言的意義,語言的張力,語言中蘊含的強大的文化意義都不存在了。
搜狐文化:這個過程中,有一些東西的喪失是不是必然的?
王斌:我個人認為不能說是一種必然。如果有志於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有重新發現和重新建設志向的人,他起碼應該知道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丟掉的東西是不是真的應該被丟掉。五四運動以來出現了白話文運動,最大的好處是使中國語言有了邏輯言語。中國古文向來是直觀外推,非常適合藝術,但是不適合科學。但我們常說,看白話文為什麼覺得淡而無味,而看古文的時候,看《史記》,看蘇東坡的作品,它所產生的語意的場、那個氣勢遠遠大於我們用白話文壘起來的東西。它為什麼能夠留白?認真琢磨下來就會發現,那個時候的人,使用的句法是一脈相承下來,語意本身的字源還在他腦子裡,因此他永遠能找到最準確的一句話來代過你許多的話。每次讀古文,我不是讀它的觀念,也不是讀故事,我就讀文字裡流淌的中國人的熱血、那份情懷,這是最讓我感動的。

要和娛樂至死的時代保持距離
搜狐文化:文字曾經是屬於精英階層的,但是後來出現了世俗化的過程,尤其是在印刷術發明之後。在這個世俗化的過程中,漸漸由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讀經的時候,跟今天讀網絡的穿越神怪小說,差距是很大的。在看神怪小說的時候已經沒有了文字的概念,因為他是以段落為單位在讀。這個過程應該是不可避免。
王斌:可以這麼理解,雖然大眾的趨勢是娛樂至死,文字的淺薄化趨勢看起來不可避免,但是確實需要對文字的敬重。我寫小說真的講究文字,寫博客文章、微博都特別講究。這個講究不是我有意的。我對文字是有一份敬意。我也確實覺得唯有如此表達,內心裡會有一種溫暖的感覺,或者有一種悲愴感。這讓我覺得與古老的文化和祖先有一種冥冥中的聯繫。當很多人都開始讓文字粗淺化的時候,還有一些人需要守住文字的尊嚴,需要守住對文字的敬意。可能你是曲高和寡,可能你是沒幾個人。但是你留的是一種價值,你就把它這麼留著,只要堅持下去,你總是能贏得一部分尊重。
我們今天談的大量的所謂文化,娛樂文化也好、影視文化也好,太商業化了,完全把它和金錢、利益捆綁在一起。其實真正的文化最初誕生是生存需要,生存需要基本解決之後,文化確實具有了一定的超越性。超越性品格決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那麼急功近利的去追求一些伸手可得的利益。它可以是貴族,可以高高在上,這種貴族和仰視構成了禮的秩序,這個秩序無形中規範了我們的行為,規範了我們的思想,規範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今天,中國出現這樣道德的淪喪,底線完全喪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文化被踐踏了。我們一談文化,似乎成了要騙我錢的概念。文化本身的品格和純潔性被玷污。所以我一直覺得,守望,把文化放在敬重的位置上,像神一樣供它,並不是要我們對它五體投地,但是你心中要把文化當作一個神,適當的要和社會的喧囂、躁動保持一段距離。
莊婧:我特別贊成王老師剛才說的保持距離。讓我們跟這個時代保持距離的原因是,如果你僅僅在時代中,你就會被淹沒,也許你覺得你追得上這個潮流,但是你發現這個潮流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是去踩時代的尾巴,但是如果你能保持一種距離,作為文化的機構、文化人、個體,那就不一樣了。為什麼有時候說文人總是討人嫌呢?因為他們時不時給時代提個醒或者點撥一下。杜甫當時也餓死了,但是他的詩千古流芳。所有想當文人的人,不是想賺錢的人。只有他不對當時的聲名抱著欲求,才能保持超然的心態和藝術感,才對這個時代的進步有幫助,並且推動了這個時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