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承接合同:读庄子之--不以天下易蜩之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48:59
  • 楼主 发表于 2011-01-06 22:05:26  引用 1 楼
  • 摘要: 《庄子》(达生篇)有个故事:孔子带领着弟子们走过一片树林。看见有一个驼背老人在粘蝉,熟练程度就象在地上捡东西一样。孔子上前问他怎么做到这样。老人说,我有我的方法,用五六个月时间练习于竿顶累两个 ...
  • 《庄子》(达生篇)有个故事:孔子带领着弟子们走过一片树林。看见有一个驼背老人在粘蝉,熟练程度就象在地上捡东西一样。孔子上前问他怎么做到这样。老人说,我有我的方法,用五六个月时间练习于竿顶累两个丸子而不掉下来,这样粘蝉的时候,有少许失手。以后,练习三个丸子立于竿顶而不掉下来,有10分之一粘不到。后来,练习5个丸子能立于竿顶,那么粘蝉就象在地上捡那么容易了。我身体竖得象木桩,手臂象枯木一样丝纹不动。

    老人接着说:“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即蝉)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如何累几个丸子于竿顶而不掉下来,这个有点难以想象。然而我们却能够知道,他在练习不动不摇,练习专心致志,练习静心凝神。在粘蝉的时候,虽然天下之大,万物之多,而他只看到蝉的翅膀。

    古代蝉是可以卖的(现代好像也有人吃),老人以粘蝉为生。略微想象一下,就会为他的生活而感动。粘蝉,于他,是一件多少快乐的事。粘蝉之时,他神凝于一点,那么他的内心是虚的,又是实的。虚于万物,而实于一意。他会烦恼吗?当然不会,他说了,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

    这样的生活,简单快乐。世间任何事,都有它的最高境界。庄子里有很多个类似的故事,比如众所周知的庖丁解牛,一个屠夫的最高境界。同样的道理,于庖丁而言,虽天下之大,万物之多,而他只看到牛的经络。于此他极言解牛之乐:“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技的最高境界,是专心于一,心无旁鹜,不为纷纷扰扰的世事所役。而这恰是心灵的最高境界,因此一通则百通。技的熟练的程度至于极点,便是因为合乎了某件事或物的自然之道,就如解牛之合乎牛的身体自然结构,才能一把刀用了19年还:“刀刃若新发于硎”。粘蝉老人以极静制极动,才能粘蝉象从地上捡一样容易。庄子苦口婆心,唯在于合乎自然之道。不论你于世间学习什么,唯能“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则最终殊途而同归,达到合乎自然之道,便能人生透彻,自由逍遥。

    这是庄子教人们生活的方式,亦即所谓的养生之道。可见养生,重在养心,而非养形。而养心,重在专心于一。重在不以万物易蜩之翼。

    人之所以烦恼丛生,在于过多的物欲,在于争夺,在于欲得而不能。“终朝只恨聚无多”,一山更比一山高,多了还想更多,好了还想更好。因而情绪丛生,喜怒哀乐悲恐惊。《易经》总结世间之事,无非四个结果,吉、凶、悔、吝(悔吝:“言其小疵”,“忧虞之象”)。而“吉”只占四分之一。因此,无休止地追名逐利,永远是苦多乐少。而致使一生混乱不堪,忧疾难解。而到头来,仍然一事无成。《庄子》说:“外重而内拙”。一个会潜水的人,不用学也会撑船,是因为不害怕翻船。一个人用瓦片做赌注来赌,轻轻松松;如果用带钩(用铜银制成)做赌注,就内心有所忌惮;如果用金子做赌注,内心昏乱。因此,越在乎的东西,令人内心越不轻松。欲要养心,让生活轻松快乐,便要内心无所矜重,不要让花花世界晃了眼而追逐不止。

    两个老和尚在河边,看渔人撒网,有一只鱼奋力从网中跳出来了,老和尚见了说:“俊哉,透网金鳞。”如何跳出世情之网?跳出人间烦恼?庄子说:不以万物易蜩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