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赢家人生差不多:四川省人民政府2006年环境保护 年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00:17
四川省人民政府2006年环境保护 年鉴
【基本情况】2005年,四川省环保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还三江清水,建生态四川”战略目标,以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为突破口,狠抓工业污染源、城市污染源、农村污染源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饮用水环境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成效,全省环境质量较2004年有所改善。四川五大河流中:岷江、沱江水质继续好转;长江干流(四川段)、金沙江水质在原相对较好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嘉陵江水质在原相对较好的基础上好转。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有所好转,其中二氧化硫、颗粒物、二氧化氮污染减轻,酸雨污染持平。城市噪声污染有所减轻,但噪声扰民仍相对突出。

  【重大举措】一是从思想认识上强化环境保护。省委、省政府强调: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要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认识必须到位,措施必须到位,工作必须到位。加强污染整治,主体是企业,重点也是企业;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一定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超标排放制造污染者,要依法严管重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就是为新上项目、上优势项目腾出环境容量和空间,为经济发展服务。二是从组织领导上强化环境保护。省委常委会两次、省政府常务会三次专题研究环保工作;省人大常委会继续开展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省政府召开工业污染源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环保能力建设专题会议,与各市(州)长签定环保目标责任书;省政协组织人力视察水污染防治工作,深入重点流域调研,督促重点环境问题的解决。三是从政策措施上强化环境保护。省政府颁布了《四川省环境污染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开展了全省工业污染源调查、三江流域水环境容量核算,分别编制了《岷江、沱江、嘉陵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全省32条重点小流域水污染防治总体规划》,召开了达州、泸州、绵阳三个片区环保工作督查会议。省政府督办室把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和省委、省政府决定的情况作为督办重点内容,每季度会同监察、环保、经委等部门进行督查,并对挂牌整治企业开展“回头看、回头查”活动。四是从财政投入上强化环境保护。2001年~2005年,全省环保累计投入达到449.3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近三倍。2005年,省级财政用于环保的各类资金投入达2.37亿元,比2004年增加75.5%,其中环保能力建设资金5000万元。

  【规划生态四川】2004年12月,省委、省政府确立生态立省战略。省委、省政府明确由副省长刘晓峰牵头负责编制《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责成省环保局承担《纲要》编制工作。2005年5月,省环保局成立《纲要》编制组,着手相关工作。经过省环保局与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努力,2006年2月27日,省政府第84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纲要》。

  《纲要》确定了四川生态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建设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社会体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消费方式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发展为要,环境优先;防治结合,标本兼治;循环利用,厉行节约;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区域联动,整体推进;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目标任务:2006年全面启动生态四川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建成一批新的生态功能保护区,55%以上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标,岷江、沱江、嘉陵江常年水质达到水域功能标准,城市化水平达到40%,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从2011年开始,整体推进生态四川建设。

  【整治工业污染源】省政府对237家电力、冶金、矿山、建材等重点排污企业实施挂牌整治,并对2003年以来挂牌整治企业开展“回头看、回头查”专项行动。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对辖区重点排污企业实行挂牌整治,确保全面达标。省环保局、省经委会同省政府督办室加大对挂牌企业污染整治情况的月报和督查,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新闻通报会,对全省环境状况、违规建设项目和排污企业进行通报,并组织新闻记者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报道。至年底,237家省挂牌企业中,除1家未达到规定进度、1家未完成治理任务外,其余均达到目标要求。突出了火电、冶金、水利、化工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的整治,全省市区内的火电厂全部搬离市区,并增加脱硫、除尘设施。全年实施大气污染治理项目 466个,完成投资12.05亿元,新增废气处理能力1918万标立方米/小时。督促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安装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全省有400余家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其中318家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推行清洁生产,制定了省级环境友好企业考核标准,出台了创建环境友好企业行动方案并启动创建工作。

  【整治城市污染源】启动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市区禁煤、油烟整治、扬尘整治、噪声控制、机动车尾气整治”五大工程。广安、遂宁、雅安、巴中、攀枝花、德阳、乐山、眉山、都江堰、峨眉山、阆中、西昌、九寨沟13个市(县)提出了创模申请,经省环保局批准后开展创建工作。成都市组织开展了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群活动。攀枝花市强化机动车尾气整治,实施“蓝天工程”,一举摘掉了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帽子”。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设市城市:建成污水处理厂26座,处理能力达到203万吨/日,处理率约为42%;建成垃圾处理场40座,处理能力达到14427吨/日,处理率约为58%。全省有39个生活污水处理厂、33个垃圾处理场在建设中。加强了危险废物及医疗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已建成6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能力达35.9吨/日。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18个省辖市和14个县级市参加考核,其中8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参加全国“城考”;有6个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有12个城市地表水质量达标,有9个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

  【整治农村污染源】组织编制了《全省32条重点小流域水污染防治总体规划》,共涉及17个市(州),其中16个市(州)的小流域防治规划由人大或政府批准并实施。针对12个市45条小流域水葫芦泛滥成灾的现状,省长张中伟、副省长刘晓峰专程到实地考察调研,省环保局等部门派出工作组研究制定具体方案;6月下旬省政府在资阳市召开全省水葫芦治理专题座谈会,9月29日在遂宁市召开了水葫芦综合治理现场会,随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水葫芦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财政拨出经费450万元,全省统一行动,于10月~12月集中开展水葫芦专项清理打捞行动,共打捞水葫芦256938亩。加强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省人民政府批转了《省农业厅省环保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环境管理与执法监督,开展了18个县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工作。命名了29个环境优美乡镇试点单位、1个创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在德阳市黄许镇等9个乡镇开展了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试点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新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批准5个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批建1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试点单位,对64家单位授予省级生态小区称号。编制了《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开展了省级和市(州)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作。

  【饮用水源保护】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了整治,划定了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取缔了保护区内的排污口,落实了保护区管理责任,制定了应急预案。全省划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130个,占应划保护区的58%。地级以上城市均对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了水质月报监测,并建设了备用水源。成都、绵阳、泸州、广元、南充、资阳、宜宾等7个城市编制了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同时,开展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调查和划定工作。

  【核与辐射环境管理】基本完成了放射源安全监管职能由卫生部门向环保部门的移交工作,加强了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统一监督管理,建立了放射源省、市(州)两级管理体制,明确了市(州)环保局的职责。建立了重点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核安全季报与现场核查制度,推行放射源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加强对全省六家γ辐照企业及44家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的安全监督检查,并与其签订《辐射安全责任书》。建立了拥有GIS位置显示的放射源数据综合管理、位置识别及辐射事故应急管理系统,完善了单一放射性同位素编码数据库系统。开展了稀土采选、冶炼加工企业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基本摸清了全省稀土企业及其放射性污染底数。加强了对医院放射诊治科(室)、工业探伤与测量、科研教学、仪器设备制造与销售、稀土矿冶等企事业单位的核安全监管和环保“三同时”管理,对28个涉及放射性污染的建设项目进行了评审,完成了12个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加强了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环境监管,对现有移动通信基站进行了申报登记。通报查处了雅安中竹纸业公司放射源疑似丢失事件,协助总局对省内某涉密企业违规处理放射性废物、违规销售放射性同位素的行为进行了现场调查处理。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把环保准入关。对产业结构合理、既有环境容量又能切实削减污染总量的地区,支持上马了一批项目;对容量有限、治污不力的地区,否定了一批项目;对8个违规建设项目进行了公开曝光。全省共审批建设项目6857个,环评执行率99.3%,其中:省级审批150个,环评执行率100%;市级审批1320个,环评执行率99.8%;县级审批5387个,环评执行率99.1%。全省应执行“三同时”项目3167个,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数3134个,执行合格率99.0%,其中:省级项目61个,“三同时”执行率100%;市级项目633个,“三同时”执行率99.7%;县级项目2440个,“三同时”执行率98.7%。全年完成“三同时”检查78项和现场选址152项。

  【环保规划和立项】编制完成了《四川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开展“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编)”工作,共争取项目182个,投资总额90.91亿元。共争取中央环保资金3535万元,增加219.56%,其中污染治理资金 2395万元、监察能力建设资金195万元、监测能力建设资金795万元、自然生态保护资金150万元。加强省级排污费项目管理,对107个项目给予了10450万元污染治理资金补助。加强环保自身能力建设,中央和省级用于监测、监察、信息、宣教等能力建设的资金达10717万元,增加205.3%。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启动了四川省环境污染损失核算试点工作,已完成总体报告编制。

  【环境监测】加强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管理,建成嘉陵江流域9个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从而建成了全省主要流域水环境监控骨干网络。至此,全省建成国家级水质自动监测站5个、省级水质自动监测站20个。推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完成了25个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开展了重点流域水质监测月报、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100多个断面的监测工作,实施了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周报,加大了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测频次。组织开展了省控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点位的优化调整和增加工作,开展了环境监测站资质审查、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工作。

  【环境监察】各级环境监察机构规范执法,强化环境现场巡查,加强排污申报,依法征收排污费,推进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和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省共进行环境现场检查10.64万人次,其中:检查污染防治设施52704人次,建设项目现场监督检查12185人次,限期治理项目检查13692人次,排污许可证现场检查13159人次,排污申报检查企业8993家(次),其它检查17148人次。关闭“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210多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483件,罚款1120 万元。首次开展排污费稽查工作,重点稽查了16个市的106家企业,初步建立起排污费稽查制度。完成了重点污染源企业121台水质自动在线监控设备的安装和验收,至年底全省累计完成400台(套)水质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安装。43个市、县环境监察机构新通过达标验收,其中8个环境监察支队达一级标准、35个环境监察大队达二级或三级标准;至此,全省有87个环境监察机构达标,达标率53.7%。加强排污申报登记,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全年共征收排污费3.96亿元,增长47%,其中:省本级征收1.39亿元,增长183%。

  【法制建设】成立了以省环保局局长为组长的四川省环保系统依法行政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指导、检查和督促全省环保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制定了《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五年规划》,出台了《四川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印发了《关于2005年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年度计划安排的通知》。建立了环境保护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环保行政执法事项移送管理办法、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岗位责任细化办法。修改完善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办法》,起草了《关于贯彻实施〈环境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对全省环保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保留审批事项19项,其中预审2项、许可审批17项,出台了《四川省环保行政许可事项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重大环境决策事前法律咨询制度;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5件;审查行政处罚案件5692件,其中举行听证41件;全省环保系统统一规范了执法文书。开展对党政干部、环保执法人员、企业法人以及社会公众的环境法制教育,共培训环保执法人员和企业法人6500人。完成了对“四五”普法的总结验收,加强了环境法制调研,征集了2005年度全省环保系统调研文章。

  【宣传教育】“6·5”世界环境日期间,举办了环境形势报告会、环境警示教育图片展、环保知识竞赛、大型广场宣传等活动,参加人数10万人以上。与成都西安路小学开展了“欢度绿色五一,争创环保小卫士”系列活动,组织环保领导、专家在四川电视台举办了环保大家谈专题节目,在《四川日报》刊登了“忠诚环保事业,当好环境卫士”专版文章,在成都浣花溪公园举办了大型宣传活动等。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和环境教育基地活动,年内有6所学校获“国家级绿色学校”称号,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14所、省级绿色学校125所、市级绿色学校430所、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6个。全年共培训环保系统领导干部120人、执法人员1000人。

  【对外合作】7月,举办了“9+2”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联席会议及论坛,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协议》。10月下旬,与九寨天堂国际会议中心联合承办了“首届九寨天堂国际环境论坛”。组织开展了GEF项目相关工作。组织环保专业考察团进行考察、交流,接待了来川国外团体。与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中心合作在绵阳、南充开展了“四川环境执法与咨询试点项目”。组织完成了国家环保总局下达的《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三次国家报告》中四川地区部分的编写工作。完成了中瑞生态旅游合作项目有关工作,开展了中欧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有关工作。

  【环保科技与产业】在小集镇污水、垃圾处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开展了试点示范工作,9个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了省环保科技项目的立项推荐工作,有3项课题被列入2005年度四川省科技项目计划。完成了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的推荐申报工作,4项被评为2005年度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组织开展了全省环境保护产业调查工作,共有17家企业获得国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开展了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单位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工艺设计单位的技术人员培训。

  【队伍建设】至年底,全省环保系统实有人数6339人,其中:省级369人、市州级1658人、县级4222人、乡镇90人;行政人员1949人、监测人员2034人、监察人员1764人、其他事业人员592人。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后,全省有181个县(市、区)环保机构,单设行政局100个、事业局9个、合署局72个,其中二级事业局4个、挂牌局14个。

  4月4日~5日,全省环保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全省环保系统干部职工“忠诚环保事业,当好环境卫士”,做到“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务实高效、清正廉洁”。12月10日~11日,全省环保局长会议召开,要求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履职尽责强化环保执行力。在对全省环保职工提出明确要求的基础上,省环保局对内设机构和职能作了适应性调整,工作更具针对性,监管更有执行力。狠抓机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省环保局党组成员《自律十要则》,开展环保系统行风评议活动,加大防治腐败力度。年内,国家环保总局和人事部表彰四川环保系统先进集体4个、先进工作者1名,省环保局和人事厅表彰全省环保系统先进集体43个、先进个人21名。

  举办了基层环保局长培训班,培训学员112人;国家环保总局调训市州环保局长12名。中日合作第三个《环境保护合作事业5年培训计划》签订。中瑞合作管理培训项目四川子项目《岷沱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研究》前期工作完成。开展了全国首次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参考515人,考试合格95人。

  【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质量全省地表水省控监测断面中,71.2%的断面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其中:43.8%的断面达Ⅱ类水质标准,27.4%的断面达Ⅲ类水质标准,17.8%的断面为Ⅳ类水质,2.7%的断面为Ⅴ类水质,8.3%的断面劣于 Ⅴ类水质标准。2个入川断面中,金沙江龙洞(攀枝花)、嘉陵江八庙沟(广元)达标,全年以Ⅰ、Ⅱ类水质为主。5个出川断面均达标,其中:长江沙溪口(泸州合江)、嘉陵江清平镇(广安武胜)全年以Ⅱ类水质为主;渠江赛龙乡(广安岳池)全年以Ⅱ类、Ⅲ类水质为主;涪江老池(遂宁)、琼江大安(遂宁)全年以Ⅲ类水质为主。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详见表1。开展了县城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调查,全省225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有130个依法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有22个城市35个保护区开展了水质监测和月报工作。22个统计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详见表2。影响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或总大肠菌群)、石油类,个别城市的地下水水源地出现铁、锰超标现象。

  全省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26.17亿吨,增2亿吨,其中:工业废水12.26亿吨,占46.85%;生活污水13.91亿吨,占53.15%。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78.32万吨,减9.8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29.77万吨,减23.63%;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48.55万吨,减1.38%。废水中氨氮排放量6.6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2.04万吨,减17.38%;生活废水中氨氮排放量4.61万吨,增加8.09%。全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0.82亿吨,增 0.52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8.26%,增1.83个百分点。全年施工工业废水污染治理项目431个,投资5.54亿元,新增废水处理能力74.92万吨/日。

  表1

 

2005年四川省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注:1.超标倍数按规定类别计算,实际类别按单因子评价。

  2.水质月报9项指标: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

 

  表2

2005年四川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大气环境质量  全省24个统计城市中:有6个城市达到规定标准,(其中:甘孜州康定县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马尔康、雅安、巴中、都江堰、绵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5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为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劣于三级标准。与2004年相比,全省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相对稳定,局部地区有所变化,颗粒物、二氧化硫仍是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详见表3。

  全省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4毫克/立方米,超标率0.6%。成都、宜宾、德阳、南充、广安5个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超标。全省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和超标的城市数与2004年相同,超标率减少2.6个百分点。成都、南充、德阳、康定、峨眉山5个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有所增加,宜宾、泸州、达州、乐山、资阳、内江、自贡、绵阳、广安、江油10个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有所降低,其余城市基本不变。

  全省城市空气中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0.02毫克/立方米,超标率为0.2%。24个统计城市空气中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未超标。全省城市空气中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低于2004年0.03毫克/立方米,超标率减少1.1个百分点。

  全省城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为0.11毫克/立方米(2004年为0.12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超标率为19.7%(2004年为27.0%)。24个统计城市中,17个城市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标。全省城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略低于2004年,超标城市的比例与2004年相同,劣于三级标准城市的比例有所减少。24个统计城市中:资阳、攀枝花、自贡、达州、遂宁、宜宾、南充、乐山、广安、康定、泸州、绵阳、德阳、内江、雅安、西昌16个城市颗粒物年均浓度有所降低,眉山、成都、马尔康、巴中、江油、峨眉山、都江堰7个城市年均浓度有所增加,广元市年均浓度变化不大。

  全省酸雨污染程度与2004年基本持平,表现为降水和酸雨酸度持平;酸雨覆盖的城市所占比例略有减少,酸雨量占全年监测总雨量的比例略有上升。全省降水年均PH值为4.95(2004年为4.80),酸雨频率为28.3%(2004年为26.9%),酸雨量占全年监测总雨量的比例为40.6%(2004年为34.8%)。24个统计城市中,德阳、遂宁、资阳、马尔康、康定、都江堰6个城市未出现酸雨,其余各城市均有酸雨出现。全年开展监测的14个酸雨控制区中,除德阳、遂宁、资阳3 个城市未出现酸雨外,其余各城市均有酸雨产生;14个酸雨控制区降水年均PH值为4.93(2004年为4.71),酸雨频率为24.4%(2004年为27.4%),酸雨量占全年监测总雨量的比例为35.4%(2004年为37.1%)。

  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8139.71亿标立方米,增673.38亿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4394.74亿标立方米,增555.07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3744.97亿标立方米,增118.3亿标立方米。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量分别为129.93万吨、79.14万吨和38.37万吨,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为114.08万吨、63.40万吨和38.37万吨,生活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分别为15.86万吨、15.75万吨。全省工业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去除率分别为17.91%、87.87%、82.61%,工业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达标率分别为54.85%、72.96%和66.53%。全年施工大气污染治理项目466个,完成投资12.05亿元,新增废气处理能力1918.00万标立方米/时。

 

表3

 

2005年四川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声环境质量全省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4.5分贝,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其中:马尔康县区域噪声质量好;成都、攀枝花、泸州、乐山、德阳、绵阳、遂宁、内江、宜宾、南充、雅安、广安、西昌、眉山、资阳、峨眉山等 16个城市噪声质量较好;自贡、广元、达州、巴中、康定、都江堰等6个城市噪声轻度污染;江油市噪声中度污染。

  居住、文教区域(1类区):全省昼间有4.2%的城市超标,夜间有25.0%的城市超标,超标城市数均低于2004年。昼间等效声级最高的是成都市,为57.1分贝;最低仍是西昌市,为41.2分贝。夜间等效声级最高的是内江市,为49.3分贝;最低是西昌市,为35.3分贝。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2类区):全省昼间有12%的城市超标,夜间有16%的城市超标,超标城市数均低于2004年。昼间等效声级最高是成都市,为66.2分贝;最低是眉山市,为46.9分贝。夜间等效声级最高仍是成都市,为57.2分贝;最低是康定县,为39.7分贝。工业区(3类区):全省昼间有4.5%的城市超标,夜间有9.1%的城市超标,超标城市数均低于2004年。昼间等效声级最高的是南充市,为68.8分贝;最低的是雅安市,为 39.5分贝。夜间等效声级最高的是达州市,为66.3分贝;最低的是雅安市,为34.5分贝。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4类区):全省昼间有26.1%的城市超标,夜间有69.6%的城市超标,超标城市数均低于2004年。昼间等效声级最高的是达州市,为74.2分贝;最低的是资阳市,为56.2分贝。夜间等效声级最高的是达州市,为69.7分贝;最低的是南充市,为46.1分贝。

  固体废物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6420.87万吨,增574.23万吨;排放量为115.70万吨,减5.19万吨。其中,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分别为20.98万吨、4.50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850.1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为60.38%。全年实施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83个,完成投资7098.5万元,新增治理工业固体废物能力448781吨/日。

  辐射环境夹江点陆地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9.5~28.7nGy/h,与该点本底值8.2~12.6nGy/h基本一致。绵阳为52.1~78.3nGy/h,平均值为65.2nGy/h,属当地本底辐射范围。

  夹江点周围粮食、蔬菜、茶叶、猪肉中总β比活度和137Cs及90Sr含量,金口河、宜宾和广元的蔬菜中总α、总β比活度及90Sr、137Cs等核素含量的监测结果,均与对照点无明显差异。年度内四川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在大渡河、青衣江、金沙江、白龙江、涪江的有关江段的江水中,放射性核素浓度属天然本底水平;各核企业周围环境中的陆地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大气、土壤及生物样品等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水平也与相应的对照点和历年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均在天然本底辐射波动范围之内。

  监测结果表明,除少数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周围个别点的综合场强和高压输电线系统的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周围个别的工频电磁场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余各类设备周围的环境电磁辐射的测量值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完成了70家涉源单位放射性废源的收贮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共收贮放射性废源共240枚,总活度≥2.22×1013Bq;收贮放射性废物15吨。

  生态环境2005年,全省森林面积1401.8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8.98%,活立木蓄积量15.82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居全国第四位,森林蓄积居全国第二位。全省草地面积1521.5万公顷,95%以上的草地分布在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和川西南山地区,5%左右的草地分布在盆周丘陵山地区。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选定的优先保护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中,涉及四川的有2个:岷山—横断山北段,湘、黔、川、鄂边境山地。四川省也是保护国际(CI)认定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和世界自然基金(WWF)选定的“全球200”生态区域之一。有脊椎动物1259种,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其中兽类219种、鸟类647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5种,占全国总数的40%,其中:大熊猫数量占全国的76%以上,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32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13种。有维管束植物232余科、1621属、9254种,乔木约10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其中460多种为四川特有,珙桐、攀枝花苏铁、桫椤、银杉、水杉、秃杉等63种被列为1999年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其中:一级保护植物14种,二级保护植物49种,松杉植物种类居全国之首。

  至年底,全省自然保护区有163个,面积786.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6.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6个。全省共建各级风景名胜区112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51个、市县级46个。建设各类别森林公园85 处,其中国家级28处、省级50处、市级6处、县级1处。共建地质公园12处,其中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四姑娘山国家地质公园、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江油国家地质公园系2005年建立。共建生态功能保护区8个,总面积为1708863 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52%。共建立生态示范区80个、环境优美乡镇74个、生态小区164个,其中通过国家验收的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

  【大事记】1月10日~11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组对成都市创模工作进行正式验收。1月17日~18日,副省长刘晓峰受张中伟省长委托,率省政府办公厅及环保、经委、国土资源等部门负责人前往广元市朝天区,调查处理马房窝矿区非法采金问题。1月20日,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蓉召开。2月8日,《四川省环境污染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出台,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2月18日,成都市正式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3月1日,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重点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的通知》,对237家重点污染企业实行挂牌整治。3月14日,省长张中伟、省委副书记甘道明、副省长刘晓峰专程前往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提出建设“生态四川”战略目标。3月3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重点工业污染源整治会议,省政府与市(州)长签订了《四川省重点工业污染源整治目标责任书》。6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通报十大空气污染城市,宜宾、攀枝花两市名列其中。7月5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五年规划》出台。8月15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的通知》。9月6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环境执法工作会议。10月28日~29日,由国家环保总局、省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发起,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九寨天堂国际环境论坛在九寨沟举办。11月16日,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启动仪式在广安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