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萧峰年代:云雾中的壶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07:29

春天来了,壶公山云环雾遮,于是春雨蒙蒙。终于看到明媚的阳光了,走出户外,山是绿的,水是绿的,大地是绿的,绿得狂野。壶公山突兀于兴化平原。站在城厢高处东眺,田野何葱笼,泛着绿色的涟渏远去,簇拥着壶公。


壶公背倚着大海,大海烟波浩淼。大海中有蓬莱、瀛洲仙境,引人遐想;大海中的湄洲岛上有妈祖,令人信仰。壶公山本是海之子,与蓬莱、瀛洲为友,后海陆演变升降了,才登堂入室。至今壶公山上的石头还粘有海中的牡蛎壳,石洞里还有蟹、螺生存。我的家乡素有“浮莆阳,沉七洲”一说,说的是地壳的运动,沧海桑田之变。宋代诗人柯应东诗诵壶公山:“方壶久伏海中洲,涌出高山不计秋。峰上今犹蛎带石,穴中时有蟹寻秋。”说的也是这回事。如果是在晴朗的早晨,看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于大海之上,霞光映衬着壶公山,此时的感动恰是:我拥抱着这世界,这世界融化了我。

上苍不远,就在海天之际,衬着潇潇洒洒的壶公。有时候,海天有了风云,缓缓地集聚,又慢慢地向大陆飘移。于是壶公盛情地款待着它们,风云为壶公蒙上轻纱,飘飘欲仙。这是家乡的二十四景之一,名曰“壶公致雨”,于是数日里必有雨水。呵,山是壶公,海是壶公,天是壶公,人还是壶公。

家乡的山山水水都有特定的神话。壶公山就是因为壶公结庐隐居其间而得名。根据《太平广记卷第十二》记录:壶公是一位道教真人,持“壶公符”能召军符、召鬼神治病。汝南有费长房者,忽见公从远方来,入市卖药。卖药口不二价,治病皆愈。其钱日收数万,便施与市中贫乏饥冻者,唯留三五十。常悬一空壶于屋上,日入之后,公跳入壶中。人莫能见,唯长房楼上见之,知非常人也。

到了莆田的壶公别有造化。据说乡人――明代状元柯潜就是壶公转世。柯潜本无天资,随一先生读书,因生性迟钝,令先生心灰意冷。先生行将离去,试柯潜一对子,题曰:女子独行随橄榄(后三字是莆田方言“谁敢拦”的谐音)。柯潜见先生的包袱上绣有石榴的花样,对道:先生欲去挂石榴(后三字也是方言“我实留”的谐音)。先生惊其敏锐,回心转意。据说柯潜本是见了壶公山的本形而心智顿开,又发愤攻读,终于金榜题名。所以有莆田谚语: “见了壶公山聪明花开了”。 这个壶公山可真是“道法自然”了。

壶公山不远,从我故居的房间就能看到它的身影。它高度712米,在别地方只是个小山包,可是它是直接崛起于海平面,也就成了我们城市的最高峰。少年时代,家乡贫困,登山也是一种奢侈。虽然很想去玩玩,但一直只有远眺的份。
终于有一天,和朋友一游壶公。一行人很快地隐没入成排的荔枝树和成片的甘蔗林间,初春的清醒中树林的清香令人回肠荡气。登山之后,石阶湿滑,土路泥泞。但是路途中,空气清新沁肺,树木葱绿溢香;满山的青松翠柏,还有枇杷、龙眼、花草怪石,赏心悦目;更喜峰峦奇观,山如卧虎、又如古酒壶,或如翻倒葫芦。。。随处变异,无不拍手称绝。
二个小时后到达壶公山上的凌云殿,这里已经接近山顶了。传说中的壶公山上原有三十六岩十八院,凌云殿原名即“灵云岩精舍”。寺院里有僧人,僧是高僧。与之清谈佛事,感叹出家入的道静悟通。闲闲一点禅机,顿觉山间灵气充盈斗室。
移临窗扉,视野霍然开阔,东海茫茫间一片银蛇嬉戏踊跃,而千里平原一览无余。隐隐约约的水上舟楫,蒙蒙胧胧的烟雨人家。一阵山风荡去心中块垒,吹起了松涛诱发浮想联翩。顿悟自己的浅薄,面对高僧淡然的微笑,不禁想:何不与彼为伴,结庐山间,留连山水,感悟天地,何必碌碌于尘世矣。
山僧邀我们留宿山间,于是我们就可以一睹壶公山的傍晚。落日携着晚霞,似在山间跳跃,那种别样的温和让我不禁感动,我亲近了天人合一的瞬间,直到群山没入暮色。这是一个幽静的夜,无嗔无欲的夜。。。
啜茶闲话,海阔天空。几个朋友中,只有我是戒烟多年了,我常常笑他们缺乏毅力,他们也就懒懒地笑,依然故我地呑云吐雾,我就对着这几座云雾中的壶公山。于是,我对他们说,登山去吧,省得核污染。不过,我已经离家多年了,要登的山已经不是壶公山,上面所述,只是乡恋。
有乡亲告诉我,今年的大年初一至初五,平日在山间田地忙碌的壶公山周围的10万民众,开始热衷于登壶公山旅游健身,以休闲的心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宁静。连日来人声鼎沸。
我乡贫穷,因为这些年的发展,过去为温饱而忙碌的乡人终于有了自己的闲暇。正如宋代诗人刘克庄所题:
昔人方此遇神仙,曾见壶公跳入年。斫木人多山渐瘦,结庵僧去石谁眠?
乌啼半岭衔斜日,樵返疏林起元烟。独有老僧无俗事,一龛长占白云边。
曾经“渐瘦”的山终于有了生机,以“樵”为生的乡人终于走向市场。人与自然的亲近,说来不容易。

壶公评论写于2006-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