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征兵用的视力表:约束权力方能抑制贪官外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7:39:42

中国外逃的腐败分子是怎样把巨额财产转移到境外?央行反洗钱部门一直在进行深入研究。近日央行网站刊发名为《我国腐败分子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途径及监测方法研究》的报告精简版本。报告引用中国社科院的调研资料披露,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逃党政干部,公安、司法干部和国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驻外中资机构外逃、失踪人员数目高达1.6万-1.8万人,携带款项达8000亿元人民币。

外逃贪官人数到底有多少,由此给国家带来的财产损失究竟有多大,一直是公众高度关注的事项,也是民间议论纷纷的话题,公众一直在期待,权威部门能就此有一个权威的信息发布。然而遗憾的是,所有的猜测只是一个传说,尽管有各种版本的数据流传,但最后几乎毫无例外地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辟谣。只不过辟谣因为有破无立,并未给出确切的调查结果而使效果大打折扣,近乎澄之不清。

现在我们终于等到了有关贪官外逃的核心数据,而且数据出自中国社科院的调研资料,引述者则是央行,其权威性不容置疑。虽然由央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课题组完成的这个报告,其完成时间为2008年6月,易言之,关于贪官外逃的真相对公众而言,无疑是迟到了,但与始终遮蔽相比,毕竟算是一个进步,至少显示了正视问题的态度。

是的,关于贪官外逃,的确已经到了非正视不可的地步。8000亿元,只要想想这个数字,实际等于中国这个母体每天都在被人割开一个口子放血,寄食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分子便都会惊惧莫名。尤其不能忽视的是,这样一种现实对世道和人心的双重摧残,可以认为,只要一个国家的一些精英所扮演的角色如此双面和分裂,其在国民中间建立共识和道德勇气的努力将变得万分艰难。

面对贪官携带巨款外逃,所有的愤怒和慨叹都是必需的,但显然不能仅此而止。鉴于贪官外逃一旦成功,便会因人员引渡难和资金遣返难等障碍而致正义无法实现,着意于预防和警戒是理所当然的思路。但如何预防和警戒,与过去各方所提出的一些措施相较,作为金融管理机构的央行的本次报告更多地显示了专业性。报告指出,人民银行在监测思路上以“获取非法资产”和“向境外转移资产”阶段为监测重点,依托并充分利用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数据库,加强对重点地区、敏感行业、特定人群和特定消费方式的监测。这里凸显的,是金融机构在反腐中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过去的反腐行动中,可能被相对忽略了。

强调金融机构在反腐中的作用,但同时也应注意,这种作用的发挥必须遵循金融机构的基本职业伦理,要减少贪官外逃的可能,一个卑之无甚高论却又是最见疗效的办法还是阳光行政,依靠制度约束权力。

其实鉴于贪官外逃问题的日益严峻,“用制度约束权力”的尝试早已开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官员个人重大事项报告、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办法、官员财产申报等制度就不断出台,有些地方为了防止“裸官”外逃,还特别规定“裸官”不得担任党政正职和重要部门的班子成员。相关条文不可谓不密,在现实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远未臻理想之境,其中的缺憾或许在于,我们似乎总难以走出“官员监督官员”的路径,看似严厉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缺乏起码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随意性极大,对敷衍制度者也没有相应的罚则,难以真正产生制度性威慑。

强调用制度约束权力,更应该强调制度所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环境,一言以蔽之,如果公众的监督在制度中是缺位的一环,那么所谓“用制度约束权力”就有异化为“用权力约束权力”的风险。贪官外逃及其后续效应已成转型中国无法承受之重,当下重温一些政治学常识也许并不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