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冲突闪电的范围:禅灯梦影里的追忆 弘一法师与瑞安(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6:30:17
弘一法师与瑞安(下) 禅灯梦影里的追忆 ■记者 林晓 仙岩圣寿禅寺住持释能显法师与弘一法师纪念塔 温州东方道德文化学会会长戈悟觉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法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风骨、才骨、傲骨一样不少,他善文学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几乎涉及艺术中所有领域,且每一项都成就斐然。

  如此面面俱到的才子十分罕见,而他却于中年顿悟佛门之精妙,决绝入空门专心研佛,其一生恍若两世。丰子恺曾说他是“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青衣像个青衣,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大面又像个大面。”

  今年11月23日,是弘一法师诞辰130周年。上一期的人文版《弘一法师与瑞安(上)》,我们介绍了多位瑞安人与弘一法师的同窗友谊。本期,我们将继续来了解弘一法师与瑞安的旧事,回顾他那充满诗意和神秘色彩的一生,留给我们瑞安人的完满诠释。

  39岁到灵隐寺受戒,号弘一

  从瑞安市区出发,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仙岩圣寿禅寺(俗称仙岩寺)。在寺院禅茶室的书架上,记者发现了一本弘一法师早年的著作。在这本《索性做了和尚》的书里,弘一法师详细地叙述了他当年出家受戒时的情景。

  其中写道:“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所以就在那天落发。落发以后仍须受戒的,于是由林同庄(林大同)介绍,到灵隐寺去受戒了。”

  收藏该书的仙岩寺住持释能显法师介绍,弘一法师当年出家受戒与瑞安人林大同有很大的关系,而出家后来到温州,也与林大同等人有关。

  宣统元年(1909年),林大同从日本帝国大学土木工程科毕业后归国,在浙江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同年秋天,他参加了清廷留学生考试,中式工科举人。1910年殿试考试一等,被授为内阁中书,但他仍回到杭州,不想在北京发展。

  林大同之孙林贻和说:“杭州第一座火车站就是由爷爷监督施工的,此外他还参与设计杭州至嘉兴铁路工程,勘测常山至玉山线路,促成浙赣铁路兴建。他常年工作在杭州,与当地的文化名人交往甚广。而爷爷与弘一法师有同室之谊,在法师要出家受戒时,爷爷帮他介绍到灵隐寺。”

  1918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弘一法师请了悟和尚为皈依师,皈依三宝,并做了一件海青。曾与李叔同共事的夏沔尊看他穿着出家人的衣裳而未剃度,感慨道:“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即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还是赶紧剃度好。” 

  夏沔尊无意中一句话,被弘一法师听进去了。1918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三日),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弘一法师便落了发。这两项剃发、染衣之后,还必须受戒,以取得僧人的必要条件。

  一个半月后,即1918年的9月,经林大同介绍,由灵隐寺大师父慧明法师主持了弘一法师的“受具足戒”,取名演音,号弘一。从此进入他人生的第三阶段,这就是丰子恺所说的“爬上三层楼”的阶段。这一年,弘一法师39岁。

  因“衣不过三”到温州

  如果说,从1901年起,林大同与李叔同的认识还是初交。那么,到后来两年间的同住一室、东渡日本与介绍受戒等相关经历,令两人的关系非同寻常。

  在杭州期间,他俩同城居住,交往的机会自然增多,尤其是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实行断食修炼后,对佛教的兴趣日增。林大同除了介绍这位老同学去灵隐寺拜师受戒,完成了他成为僧人的愿望之外,还把弘一法师介绍到了温州。

  弘一法师在灵隐寺的时间很短。他离开杭州,除了天气的原因外,林大同对永嘉秀隽山水的推崇也有一定关系。

  “弘一法师在杭州熟人多,他想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钻研佛学,但经常有人来拜访。加上杭州冬天十分寒冷,不合适佛家提倡的‘衣不过三’,就是僧人穿着的衣服里里外外不要超过三件。”温州护国寺住持释了证法师说,“林大同考虑到同学体弱怕冷,对气候要求较高,觉得故乡温州是一个不错的去处。于是,他通过旅杭同乡会的两位居士周孟由、吴璧华向弘一大师发出邀请。”

  弘一法师对永嘉山水及人文早有所闻,加上永嘉传统上先佛后儒的传统,也让弘一法师颇为心动,便欣然同意。

  温州庆福寺是他的“第二常住”

  1921年3月,法师简装,从杭州出发经上海坐海船到温州,驻城南庆福寺。由此,开始了在“第二故乡”温州12年的常驻生涯。

  弘一法师来到温州后,住在积谷山麓的庆福寺,这里俗称“城下寮”。庆福寺主持寂山和尚对名满天下的弘一法师早有所闻,所以对他也格外敬重。

  第二年,弘一法师拜寂山和尚为师,行弟子礼,并登报声明。

  日前,记者来到温州东方道德文化学会会长戈悟觉的寓所,他曾经主编过《弘一大师温州踪迹》一书,是弘一法师的研究学者。

  戈悟觉认为,弘一法师“认真做人”的人格魅力,在今天更具有道德意义。弘一法师曾多次说过,温州是他的“第二故乡”,温州庆福寺是他的“第二常住”。从他寄出的信件中,我们发现,弘一法师曾在仙岩寺上寺伏虎庵居住过,他对瑞安与瑞安友人都怀有深厚的情谊。

  戈悟觉介绍,除了林大同之外,弘一法师与瑞安的同学郭弼也有很深交往。“郭弼热心乡里公益事业,在瑞安、泰顺等地兴修水利。民国七年(1918年),瑞安婴堂、贫儿院绝粮,曾出资襄助4年,并与同仁集资扩建心兰书院。”戈悟觉说。

  另据《宋恕集》记载,郭弼精通佛学,和李叔同交好。1922年6月,弘一法师赠送郭弼佛经若干部;1923年6月,弘一法师将自己在上海所得的佛经典论共10余种20册赠送给他,动员他广为传布。

  戈悟觉说,弘一法师在温州寄出信件有136封,在外地提及温州的有21封,提到与瑞安有关的地点有2封。研究弘一法师的行踪、情景、著述,他的信函是第一手资讯,最详尽、最翔实,也最可信。

  “弘一法师来到仙岩伏虎庵是1928年旧历2月21日,在他写给孙选青的信中说,‘今日下午移居大罗山伏虎庵。’这里的伏虎庵就是瑞安旧时管辖的地方。但具体住了多长时间,干了些什么事,还没有找到相关记载。”戈悟觉还表示,弘一法师所到之处,不可能一一记载,他与瑞安人情谊浓厚,到达瑞安的地方应该还有很多。

  弘一法师纪念塔仿达麦克佛塔

  沿着仙岩圣寿禅寺后山行走大约不到10分钟路程,便见到林荫深处有一座“弘一法师纪念塔”。纪念塔高5.5米,直径4.5米。据圣寿禅寺住持释能显法师说,该塔是目前温州地区惟一的弘一法师纪念塔,也是温州最早纪念弘一法师的建筑物。

  早在2000年前后,戈悟觉便倡导,要在弘一法师生活过的寺院里建造一座纪念塔。此后,释能显法师去印度参学时,到印度的佛教圣地瓦拉纳西,其附近的鹿野苑就是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地方,现在已成为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重要圣地。

  “在瓦拉纳西,我见到达麦克塔(Dhamekh),这座塔是鹿野苑诸遗迹中最高大的建筑。塔身雕琢着各式精美的花卉、藤蔓和几何图形。这是距今1400-1500年前,笈多王朝之遗物。据玄奘记载,达麦克塔是梅咀丽耶(弥勒)菩萨受成佛记处。”释能显法师说,“我想到了晋唐时期佛教的传播,又想到弘一法师也像千年前传播佛教文化的僧侣一样,正因为他们内心的诚恳与真挚,才有了东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所以,我便依照达麦克佛塔模样,建造了弘一法师纪念塔。”

  2005年10月22日,弘一法师纪念塔举行揭碑典礼。温州市佛教协会会长达崇法师与特意从天津赶来参加“弘一法师与温州”论坛的弘一大师在俗孙女李莉娟共同为纪念塔剪彩。

  戈悟觉说,弘一法师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纪念和缅怀弘一法师,不仅是为了认识他、研究他的艺术成就和爱国爱教精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传承丰富的区域文化遗产,挖掘丰厚的传统文明宝藏,弘扬先进的现代化文化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