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和胡彦斌:消除“怨气”需激活社会良性机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3:05:48

消除怨气,需要一个很好的氛围,无论是在上下级之间,还是在政府与群众之间,在解决问题时都应更加从容,更加宽松,更加理性。这需要激活调动社会本身存在的良性机制。

告别简单僵化的维稳体制

应该区分社会不稳定问题和政治不稳定问题。尽管目前的抗争事件的发生和持续是基于气,但气本身不是不可以纾解的,矛盾不是不可以调和的,抗争行动的后果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第二,要从根本上缓解维稳工作的压力,不要把所有的重压都放到下面去,不要动不动来一个信访排名,来一个一票否决,使得下面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却又承担着无限责任,最后只能采取高压手段来应急。要形成一个很好的氛围,无论是在上下级之间,还是在政府与群众之间,在解决问题时都应更加从容,更加宽松,更加理性。

要破除僵硬的维稳机制,形成以利益均衡机制为主导的社会矛盾化解方式。包括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促进民间组织的发育,防止用运动式治理体制替代真正的制度化建设,形成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新模式,等等[详细]

“沉没的声音”需要释放需要倾听需要代言

《人民日报》最近接连发文,希望为政者能够倾听“沉没的声音”。一方面,有些声音被淹没在强大的声场之中,难以浮出水面;另一方面,也有些声音是“说也白说”。听见与被人听见,本是“社会人”的基本诉求;说话与听人说话,更是现代文明的基本共识。当表达权已成为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重视这些声音,是协调利益关系、理顺社会心态的起点。在一个有13亿人口、正经历急剧社会转型的国家,广大群众的声音被聆听、被重视,尤为重要。不可倾诉、不被倾听、不能解决,如果不主动“打捞”,太多声音沉没,难免淤塞社会心态,导致矛盾激化。

应建立或开放对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要许可农民、工人和社会其它利益群体形成自己的利益表达组织,例如农会,工会,商会等等。只有在社会各阶层的参与下,才能形成相对均衡利益分配格局。民众有能力主张自己的基本权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处于强势的资本所有者和公共权力掌握者对民众的侵权行为,使社会处于相对均势。这还更需要人民代表的声音。[详细]

法治,还是法治

著名律师陈有西这样写道:“当前中国的改革,是具备产生最基本共识条件的。高层领导有执政为民的理念,经济改革有持续三十年成功后的自信,全社会也有对政改滞后综合征反思后的共识,网络科技时代到来,带来了信息公开的局面,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也在倒逼维稳思路改变,加上改革三十年后的国民人文基础进步,以及体制内改革力量的上升,这些都成为产生开明政治共识的基础。”

“总有一天,我们的政治家会明白,加强警察和武警,不如加强国家律师制度建设,进一步发挥律师的作用。用高压方式维稳,不如高度重视国家律师队伍建设(不是控制),依靠律师来梳理社会矛盾,让人民的诉求理性地表达出来。”“江平先生说,律师兴则国家兴。对于国家来说,法治兴则国家稳。让更多的律师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参与梳理社会公共事件,无论对执政党,还是政府、百姓,都是幸事。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