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道口烧鸡专卖店: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17:42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1)、(3)班语文科教学工作,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按照拟定的计划,初步完成了本期的任务,从总体上看,学生达到了预定的效果,为了以后更好的计划好教学工作,特对本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新课标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课堂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对象都在不断更新,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创造思维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
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在各位科任教师及班主任的协作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全靠“教师多流汗,学生少走弯”的教学理念,分层教学的得力教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形式及自己兢兢业业的努力奋斗。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基础,培养学生能力,教给学生方法。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差的实际,从字词抓起,由浅入深,逐步发展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两班学生参差不齐,语文能力各有差异,对基础差一点的同学要求低一些,重在培养他们的语文兴趣,抓基础,达到逐步提高;对较好的学生,培养他们关心生活,全面提高阅读,写作水平的能力。本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中,认真履行职责,严谨务实,虚心听取意见,勇于探索创新,语文素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新课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授对象,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形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语文知识,社会现实,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语文的兴趣,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成绩颇丰,但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对差生转化力度不够,部分差生素质低下,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够浓;阅读面窄,阅读方法欠缺,在写作上,学生看的太少,作文思路上有待提高,“人无完人”,我深信,在今后工作中,做到谦虚求实,扬长避短,使教育教学再跃一个新台阶!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38\41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由于第二年带初三,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两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差生占较大多数,能跟上的学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订鬼>>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鬼,皆人精念存想之所致”,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资料,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让学生听后思考讨论,学生特别有兴趣,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本学期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复习迎考,如何更优化、更有效地做好复习工作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也是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难点。现将我所想和所做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突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完善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多半已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只有极少部分没有养成。所以主要工作在于“完善”。这学期“完善”的重点在“练笔”上。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最怕写的,但又不得不写。短期的突击或抱有临时发挥等侥幸心理是过不了中考这道坎的,为此,通过《中学生学习报》作文专练系统组织学生练手热身,突破写作训练偷工减料这一“瓶颈”。
二、让学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
每个初三学生的学习现状、自身潜力都不尽相同,所以其学习的目标也不同。为此,鼓励他们从自身特点出发,不盲目、不从众,量身制定一个最合理、最可行的目标。而我则在每次月考之后督促他们要为实现目标继续刻苦学习。
三、功夫用在每一节课上
初三下学期的时间本身就很紧张,指望学生课下在语文上花很多时间是不可能的。为此,我特别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诸如第一轮复习当中,坚持当堂默写古诗文,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四、不忘学科的特殊性,注重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始终突出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如教《藤野先生》时,着重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学习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学习他忧国忧民,对祖国负有崇高的责任感和道义感。
五、及时把脉学情教情,实施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一:强化学生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在初三的总复习当中,对于知识、能力、情意三者的联系以及积累、感悟生活中的人生哲理、情感体验等相关知识,相当多的学生显得很陌生。为此,在第二轮复习中,专门组织强化他们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专项训练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考试大网站一直是我致力要做的。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成为一个学习上“会思考”的人。
专项训练三: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能力
虽然在初三的语文教学中,“填入”式的传授不可少,但还应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我要学”的意识渐渐萌发直至呼之欲出。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有不少学生自己完成了课标中列出的名著的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六、冲刺阶段:培优辅差
培养一批语文尖子生:努力挖掘优生的潜能,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在抓优的同时,也注重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形成语文基本能力。从而,让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3)、(4)两班语文课。临近毕业,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老师的责任也增大。尤其是这一届毕业班,许昌市语文教学是第一次运用“北师大版”,而中招考试仍然采用“中语人教版”。这就大大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工作量,因为要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把初中三年“中语人教版”里有而“北师大版”里没有的重要文章全都补出来,几乎相当于多学六本书。再加上我任教的是我们学校成立来第一届有部分优秀生源的班级,明年中招成绩好坏对学校以后生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学期我的工作压力特别大。但是我明白:面对以上情况,只有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才能在明年中招时取得较好成绩。经过反复思考并和同头课老师商议,特制定出以下学习复习计划并加以实施。
一、暑假补课到开学第一个月,认真讲解“北师大版”语文中的每单元的前两课以及重点古诗文。讲课时注重文体知识并适当补充“中语人教版”里比较典型的文章。比如讲《最苦与最乐》时,除了补充议论文三要素、议论文结构三段式、五种常用论证方式外,还要补充《谈骨气》、《怀疑与学问》、《想和做》等典范的议论文。讲说明文时补充说明问的顺序、说明的是种方法及其作用,同时补充《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典范的说明文。力争使学生对每一种文体都熟悉了解掌握其中的基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学生做现代文阅读分析时就显得较得心应手,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乱撞了。
二、10月到12月学习新课标要求的必背五十篇古诗文,“咬文嚼字”扎扎实实把好每一篇的背诵、默写关,同时解决文言文重点字词含义、翻译句子、词类活用,着重古诗的分类、格律诗的知识、名句赏析等。要求学生必须一个一个跟老师背诵,且当中不能停顿两次以上,默写时不准出现两个以上错别字,否则重来。这样做很累,个别背书慢的学生要占用老师很多课余时间,但只要坚持下去,细心加耐心,收获还是很大的。月考和期中考试时大部分中等生文言文部分失分不多,优秀学生文言文部分几乎都满分。
三、还增加作文的训练量。除月考作文之外,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及时反馈信息,表扬并诵读优秀文章。让学生到校阅览室阅读《语文报》、《散文》、《读者》、《萌芽》、《小小说》等优秀报刊,抄写、背诵其中美文,名言警句,古诗词等。引导学生模仿这些作品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尝试评价这些作品,写一点随笔,或者从这些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每周批改,选择优秀的发表在“班级博客”上。虽然时间短暂,但通过全方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一定基础。
以上的计划在下学期还要坚持实施,同时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我还要力争引导每个学生寻找自己的不足,然后针对他们各自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并进行针对性的突破重难点训练,使学生在知识和技巧上能查漏补缺,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学期,初三语文组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年级主任的指导及班主任的合力协助下,在全组老师和全体初三学生的积极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各项任务,教育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今年中考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学校关心,领导重视。憗近几年来,语文作为我校的老大难学科,成绩在市区考试中一直处于中下水平和“垫底”状态,和其它学科相比更是拖了学校的后腿。为此,我们语文组老师都一筹莫展,而初三语文组就更格外明显地感到了这个包袱的沉重。好在学校面对如此局面,不是听之任之,坐视不管,而是花大力气给予协助,下大功夫认真来抓。尤其临近中考的这一学期,校长经常找我们谈话,指导教学方法,激发工作热情;陈书记还与我们集体教研,帮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项困难;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多次请名人来为我们师生讲课、做报告、搞指导,先后请了大连海附的刘校长、王老师、参加过市里出题的周老师及区王教研员等,他们的到来,为我们备考工作指明了方向,教会了方法,增强了大家的信心。
二、明确分工,团结合作。憗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要想让整个学校的语文成绩走出低谷,让整个年级的语文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就必须摒弃以往的老套路、老法子,拿出适合自身发展进步的新点子、新招数。为此,我们一改往日“单打独斗”的思想,明确了各自分工,打起了集体攻坚的“团体战”。我们组一共五人,年纪大又兼班主任的王颖老师,负责3-6册的字词整理;临近退休的郑吉玲老师,不摆老资格、拿大架子,承担常识题、语法题的搜集整理;江萍、刘颖,虽然年轻但教学经验丰富,负责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文言文;备课组长冯瑰,在全面负责的同时,充分利用家里有微机的方便条件,分管现代文阅读,并承揽了各种试卷的打印校对工作。通过这样的分工,我们几个人都清楚了自己的责任,竭力尽心做好份内工作,管好“自留地”,种好“自家田”,自然而然,这样做的结果,轻松的是大家,受益的是学生。
三、全力以赴,抓好备考。憗我们先从研究前年、去年中考试卷入手,细致到每一道小题考什么、怎么考、分值大小、难易程度。然后再研究大纲、考纲、教材,力争做到有的放矢,有备而战。在弄清了中考方向及范围后,我们又抓备课质量的提高,力求既上档次又实在管用,尽量不在课堂上浪费一分钟。课上布置过的作业,课下肯定有检查、有反馈,使学生不放过一个难题;课后的批改辅导也比较认真仔细,扎实有效。除此之外,我们还一至两周就进行一次单元验收,发现有脱漏的环节及时弥补,发现有掉队的学生及时做工作。每逢较为大型的考试,我们都做试卷分析,成绩统计。经过一年的辛勤努力,尤其通过这一学期来紧锣密鼓的备考,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的语文成绩终于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三率”均居全区前茅,和其它学科相比,语文也名符其实地走出了低谷。
存在问题:
1、作文指导留有死角。
2、解题技巧指导不到位。
3、集体备课亟待加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学年度结束了,在此期间,本人担任了初三(1)班、初三(3)班两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人按照学校的要求,全力以赴,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情况
1、以《考试说明》为指南,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为目的,认真了解、分析学生语文学习现状,查缺补漏,落实基础,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1)强化语文表达技能训练。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中考具体要求,对《考试说明》中的相关考点逐个讲练,力求使学生掌握规律,突破难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全面提高阅读能力。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为重点,兼顾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在阅读复习中,教给学生不同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解题思路,以使学生掌握规律,再辅之以经典题目的练习,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和语言表达几方面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关心生活、提高修养,不断积累材料,在提高写作能力处下功夫并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2、利用竞赛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培优辅差: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课外辅导,利用晚修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4、积极参与科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
二、取得的成绩:
(1)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所任教班级成绩都名列全级前茅。
(2)在阳春市语文智力竞赛中,本人辅导的学生有两人获得二等奖,一人获得三等奖。
(3)本人撰写的教学论文《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获得阳春市教育局论文评比三等奖。
当然,教学工作需要不断改进,教学经验需要不断积累。本人将继续努力,把教学工作质量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2007年我校中考语文平均分95.65分,排在全区所有学校的15名,在6个会考科目中排在第一,在全区排名中比去年进步了8名。与其他兄弟学校相比,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周围文化氛围比较差,学生入学时普遍起点低、基础差、落后面大因此,我们能够取得进步,仅仅是我们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比别人多付出一些才得以实现的。
一、团结就是力量,集体耕耘是获得集体丰收的保证。
我们备课组有五位老师。很庆幸的是,我们备课组是相对稳定的,从初一入学到初三毕业,我们当中有四个都能一直站在同一阵线。这也为我们成绩的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对毕业班的老师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常交流经验,彼此毫无保留。林军芳主任总能为我们提供第一手教学信息和考试的最新动向;杨主任为我们提供她最丰富和独到的教学经验;胡主任提供很多网上精选的复习资料;林丹华老师对待差生耐心和乐观!而我作为备课组长则主要统筹和整理她们的资料,及时提供教学所需要的教辅资料。每人各尽所能,合作无间。我们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的集体备课,有时因上课的需要,教学知识或方法的疑问、公开课设计等等的原因,还不定时进行多次的集体备课。我们从备课到复习计划的制定、落实,以及复习时间的分配都按照整体配合,大军团作战来完成。因为我们深知团结协作、齐头并进是提高整体水平的保证。
二、厚积薄发,注重初一初二语文素养沃土的培养。
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而恰恰我们的地理位置和生源都决定了我们的学生语文素养的欠缺。但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在初一初二,我们是这样做的:
1、口语。初一初二,坚持每节课课前5分钟的口语训练。每学期规定一个专题,或读一则新闻、或讲一个笑话、或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既帮助学生积累,也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阅读。从初一开始我们就大力提倡学生阅读语文书“名著导读”中要求阅读的篇目,或买书阅读或借书阅读,如果确实对名著不敢兴趣,就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或报刊杂志,并要求每星期写一篇读书笔记。. 包括寒暑假也坚持如此。学生在被迫也好、自愿也行的情况下阅读这些课外读物,丰富了课外知识、加深的人文底蕴,提高其语文素养。到初三时,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老师只启发和点拨即可。
3、积累。从初一开始每星期要求学生积累一定量的美文摘选,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
4、作文。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无论老师是否批改作文,都必须要求学生写,或命题作文,或周记随笔,因为我们相信,没有量的积累,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教师每学期全批全改批作文不少于8次,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确实,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过两年的努力和坚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效果是明显的.
三、计划具体、目标明确,层层落实和把关。
计划和目标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在初二期末考试结束,我们就已经进行集体备课,筹划初三工作计划。补课时间如何利用,新课顺序如何安排比较科学,新课到什么时候结束,第一轮复习如何开展,什么时候应该复习到哪里,统测和一模、中考各要达到什么目标,都一一写在了我们经过集体讨论的计划目标中。而计划的制定必须落实到位,必须从大的方向上按照计划进行。有一个安排我们是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将古诗文阅读放到开始讲,这样,可以将较难理解和需时较多的古诗文在讲完以后有充分的理解和背诵的时间,以便加强学生文言文的背诵和理解。
四、精心选择复习资料,力求精讲精练。
好的复习资料能给学生的复习备考作出正确的指导,能助学生成功考试一臂之力。按照复习流程和进度,我们在安排复习资料上是这样处理的:利用好教研中心组下发的资料,特别是词语归类整理和古诗文背诵篇目,我们在第一学期就已经发给学生让他们每天一点一滴的进行复习和记忆。另外,我们还将语文书课后的知识短文重新整理成语法知识、阅读方法、表达技巧三个版块的资料印发给学生阅读和梳理知识。在第一轮复习时,指导书没到之前,我们主要抓住刘颖仪主编的《中考测评》和广州市中考语文备考研究组编写的《广州市中考语文备考训练精选》进行复习。这两本确实是很好的复习指导书。一般我们老师先根据考点进行点拨或方法的指导,再配套测评进行全面的训练,指导和训练结束后再利用《备考训练精选》进行专题测试,检查复习效果。每套专题训练的测试老师都必须批改,以了解学生的复习状况,在发现个别问题时还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和强化训练。这样做,确实收到很好的复习效果。在指导书来到后,则将指导书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精选前面两本书的好题进行训练。此时,学生对复习的范围、重点、难点都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因此,我们用起指导书来就显得得心应手了。
五、注重培养优生,辅助学习困难生。
这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学校来说,确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们的优等生本来就不多,如果不能让他们全力发挥,那成绩是不可能提上去;我们学习困难的学生又实在太多了,如果放弃了他们,那就意味着要把成绩大大地拉下来。
在培优方面,我们注重对好学生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因此,中考中有7位同学的语文成绩超过了130分,如初三(3)班的郭丹容同学,她的语文一直都很优秀,但是初三上学期有一段时间都没有进入状态,几次测试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经过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谈心辅导,以及她个人的自我调整,最后她调整过来了,并在中考取得142分的好成绩。又例如三(3)班邓嘉仪同学、三(4)班的钟宇明同学,他们的成绩一直都很拔尖,很稳定,可是由于一模的作文题《人生的曲线》得了低分让他们栽倒了,或许对其他人来说是一个很满意的成绩了,但对于他们来说却并不理想。于是针对这个作文题和他们在考场上的状态,我们任课老师与他们长谈了一次,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容易走入的误区,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130分以上是没有问题的。鼓励和正确的指引,使他们在中考中发挥正常,都取得了137分的好成绩。
在辅导落后面方面要分开几种类型来谈,一类是虽然平时学习较刻苦,但成绩总是摇摆不定,缺乏自信心的同学。如三(1)班的梁承尧、赵英俊、张柔君同学,三(2)班的杨梓珊、汤永强、刘嘉欣同学、三(7)班的杜信贤、李淑伟同学,三(8)班的范莉敏、王婷等同学,就属于这一类。任课老师不厌其烦的做好他们的思想动员、应考策略辅导和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考试的计划和目标,帮助他们树立考试的信心,使他们在中考中,都取得了100分以上的好成绩,特别是三(8)班的王婷同学还达到了114分。
另一类是有点小聪明,但不认真学习导致成绩差的,这类学生是完全可以救的,特别是利用初三的全面复习。只要狠抓他的听课、他的作业、他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古诗文的背诵记忆,是肯定有效果的。但前提是必须坚持,老师必须肯付出。如初三(2)班杜世杰、丘文豪、鲁凯等几个男同学,平时学习不认真,懒懒散散,成绩老是在及格线以下,经过初三复习的狠抓,最终都爬到及格线上了,丘文豪还超过了100分。第二类学生是动力有余可能力跟不上的,对于他们,我们只能多关心、多鼓励,期望他们能始终保持这种对学习的执着和认真,保持这种做人的优良品德就很不错了,至于成绩,就只能是尽力而为了。
还有一类学生是完全放弃学习的,他们不肯动脑筋,不爱动笔,甚至时有在课堂上违反纪律的现象,成绩差得一塌糊涂甚至于还没把成绩当一回事。对于他们,不好老是骂或罚,还是应该与他们搞好关系,让他们明白成绩不好,不是老师放弃他们,而是他们不努力的结果。每天都要布置一些抄抄写写的作业让他们定期定量地完成,期望在考试时对他们有一点的帮助。在考试前,我们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分别给本班的这些同学一个个地讲要求,布置任务,比如试卷要全卷通读,能答的题必须答上,选择题不懂的一定要碰,作文一定要写,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考好,按照他们平时的能力水平,给他们下定考多少分的任务。60分,50分、40分,给每个人确定一个具体的目标。为了能让他们的成绩尽可能地提高,必须要多想办法,多费心思。
六、做好一模后的查缺补漏工作,利用模拟题强化训练。
一模后的的成绩出来后,我们备课组认真分析了每一小题的得分失分的情况,重新检查了一次学生的答卷,特别是简答题和作文。这个工作确实是十分艰苦和费神的,但必须这样做,才能查找我们在前一阶段复习的效果和不足。结合我们自己的分析和教研室为我们指出的问题,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再次加强了文言文的复习和现代文阅读的方法指导以及作文的审题三个大的方面的复习。
另外,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情况,我们还利用课间或自习课的时间给不少同学指出他们审题和答题上的不足。特别是杨主任,经常找个别学生针对他们在作文的审题、构思、素材等等的问题上不厌其烦地给予指导。当时就有其他科的老师有这样的疑问,现在还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会不会太迟呀,一模后学生的水平基本就定型了。但我们认为,只要是努力,任何时候都不会迟,个别辅导的最大好处是不仅指出学生不懂的地方,而且指出他糊涂、迷茫的地方,这种有针对性的思想辅导,和少吃多餐、1分必争的复习策略,最终使学生能够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把该拿的分都拿下,成绩就是靠着我们备课组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一点一滴的争取。
除了对个别重要的专题进行再次复习外,我们在最后三个星期还精选了大概5套综合试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针对个别学生在一模考试中试题没有完成的问题,我们在训练时特别强调学生在考试时对时间的把握情况。前半小时完成基础和文言文阅读,第二个半小时完成三篇现代文,还有45分钟写作文,最后留15分钟做检查,中考语文2小时的考试时间是非常紧张的,容不得你有半点的拖沓,因此,让学生把握时间、紧凑有序地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由于在一模后的有效复习,使得我们在最后的中考比一模有了很大的进步。总平均分比“一模”高出5.6分,各班的平均分均比“一模”高出2至9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于我们初中的教学工作者来说,成绩的取得,恐怕不仅仅是需要精湛的教学技巧,更需要有一份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工作的坚韧,一份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的爱心。当然,一个成绩的进步,不仅仅有赖于我们个人的努力或整个备课组的努力,还有教研中心组的正确指导和支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科学管理、全级组老师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努力。期待我们新一届的毕业班工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成绩。我们将继续努力!

中考工作已经结束,我校中考语文总分排XX区第三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与领导的重视和正确的管理,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都是分不开的。与翠园、罗外相比,我校初中学生入学时普遍起点低、基础差、差生面大。针对如此现状,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才能实现目标。下面我代表上届初三语文备课组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管理科学是成功的保证
初三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袁校长和邱书记等学校各级领导极为重视。多次召开初三工作会议。举行每月一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学情、教情。根据本届学生优生不优,中、差生面广的劣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培优补差的方法,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特别是非典时期,加之中考大改革,在老师和学生都慌乱的情况下,及时做好思想工作,统一认识,重新制定计划,使学生和老师的情绪稳定,顺利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中考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对毕业班的老师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备课组有田小芹、张确和我三位老师。我非常幸运能与两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将合作。平时工作中,他们既是我的同事,又是老师。我们常交流经验,彼此毫无保留。他们总是言传身教,及时提点。田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的独到见解,张确老师对待差生那种耐心和乐观的精神都使我敬佩!我们从备课到复习计划的制定、落实,以及时间的分配都按照整体配合,大军团作战来完成。因为我们深知团结协作、齐头并进是提高整体水平的保证。中考只考中、英、数,语文只考作文这一方向的确立。使三门学科连轴转,每天四节课,除了写作文,改作文,就是讲作文。特别是田老师、张确老师年龄大,身体不好,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量,其中的酸、甜、苦、辣是不言而喻的。可是我们咬牙挺过来了。年级组长禹力,处处从大局出发,为我们出谋划策,创造条件。张溶、元涛、戴艳红三位班主任,她们不仅以满腔的热情,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还主动配合我们科任老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大家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那段日子里,我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们相互间的合作是愉快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已成为我们年级老师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的年级精神,更是滨中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原因所在吧!
三、更新观念,抓好复习,提高成绩
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老师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却不见提高.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找到总复习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该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从初一开始就让学生订阅《语文报》、《散文》、《读者》等优秀报刊。. 这些报刊杂志每一期都有优美的文章、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除让学生广泛阅读外,每星期还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以上报刊杂志,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修养。因为在短时间进行大量的名著泛读是不切合实际的。到初三时,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老师只启发和点拨即可。  2、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黎锦熙)。  3、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4、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初一开始到初三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吗!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是明显的.
(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总复习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初三年的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如学生做完2002年各省市中考试卷后,要求他们自己分析和总结,写一篇2003年中考语文命题预测,各抒己见。然后教师综合权威预测,给同学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综上所述,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应着眼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明确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即使在最为紧张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能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可以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反馈应该及时迅速。
5、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试教学。
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是我们备课组三位老师三年来的教学体会 。

这是出成绩见效果的一学期,也是师生拼搏的苦战的一学期。在上好新课的基础上,稳定和鼓励学生,依据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了艰苦的强化训练,分别进行了一次摸底考和九次模拟考,从基础知识、语言运用、古诗文默写、阅读、写作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训练,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知识。在中考中,。从所取得的成绩中可以看出扎实基本功,有目的的进行艰苦的强化训练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当然,从成绩中也看出,在普九背景下的教学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成绩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试作小结如下:
一、联系教材,研究课标。 教材的版本虽不同,但都是围绕《课程标准》来编定的,自然考试也是紧扣《课程标准》来命题的,在《2007年命题指导》中强调“语文试题应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就明确了试题要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来命题,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集中测试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规定:语文素养的考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发展状况,自然试题中会重视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题目不会难,但会很灵活,会有多层次的考查。如测试语文积累与运用中,既有测试记忆,也有测试学生的理解水平,还有测试其运用能力等。另外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就明确了复习的范围。如50篇诗文以及14部课外读物,而这些都在课文中出现过,联系教材,只需作好重点内容的巩固就行。
二、大刀阔斧,对各知识块进行定性、定量。 《2007年命题指导》中提出“重视挖掘客观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功能,发挥主观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作用。”因而可对整份试题定性,即主观题占80%—90%。一份试题一般是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构成的,而对于每块知识就要大刀阔斧的定量,以便精讲精练。“积累与运用”这一知识块中,只需抓好优秀诗文的默写,其它的音、字名著以及口语交际,是靠平时的积累,无需多练。在“阅读”块中,侧重于课外文章的分析训练。在古文的阅读中,课内古文侧重于“四记一讽一表一战”(《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曹刿论战》)的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中则要着重在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探究能力以及读书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上。阅读的文章要选取那些思想性、人文性、时代性并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来训练。在“写作”块中,半命题和话题或材料作文是常规题型,因此审题的训练是最重要的。但也要明确“淡化文体”的要求,并不是可写“四不像”的文章,因而训练中要先分文体,明确各种文体的要求后,在固定时间内灵活运用各种文体,集中训练几次。
三、善于取舍,精选精练。 进入复习阶段,各种资料和试题会很快堆满案头,都拿来用,拿给学生练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只会把师生拖入让人疲倦的题海中不能自拔,使了很大的力气,收效却甚微。因此,我们要在所选定的命题方向和范围的基础上,斟酌各种资料,勇于取舍,把符合要求的题目筛选出来,组合为各训练块,在我们复习巩固好教材上该知识块的要点后,及时训练,强化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把各知识块中最具《课标》精神的题目,组合、编制成侧重点各不同的三四份试题,如在现代文阅读中,一份侧重于说明文和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那么另一份就要侧重于议论文与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像这样地进行有目标的精练。在各知识块的定量后,要列出考查的明细表,依据明细表,师生共同设计题目进行训练,这是通过师生的交流合作,帮助学生从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去把握所学知识。 黄五考试方法、技巧以及考试心理的指导。 虽然复习工作会在紧张有序中完成,但中考毕竟是人生的一次大转折,是一锤定音的考试,会碰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对考试方法、技巧的指导是每次训练中的必修课,如阅读方法:“一步初读,二步纲要(文首文尾,中心段、各段中心句),三步析题,四步删(删出与题目要求无关的信息,精思相关信息)”。又如答题技巧:“抓关键,细明辨,分点展现简又明”。再如考场上的作文技巧:把已有的一些经历体验与读过的优秀文章,依据题目的要求巧妙变通,灵活运用。对于考试心理的指导,则是考前的适当休息放松与适度紧张结合;考中认真作答,先易后难,勿漏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考完后一定仔细检查;每场考试结束后,要尽快对下一科做准备,别把思维滞留在上一科目中。在整场考试中教师要特别做好普九背景下少部分学生的心理工作,他们常常怀着“反正我是考不起,是父母要我来考的”消极心理,在考场上就会随意而为,明是考得出来的却不考,更有甚者是在考场上睡觉,我们应该做好这类考生的思想心理纠正工作。 当然,在普九背景下,后进生的不良思想、习惯以及不良学习态度,对想学好的同学的负面影响总是难以战胜,致使老师用了大量的精力的时间,收效却甚微,许多问题是老师讲过训练过的,到了考场上却做不出来,留下了不必要的遗憾。当然,这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年我任教初三(4)班语文,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往往成绩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是更主要的原因。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则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高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特别是九年级的下学期,面临的中考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对成绩重视的时候,我结合初一以来的一些做法,配合中考复习。下面就这一学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加以总结,具体如下:   一、基础是第一。
(一)反复操练,早做准备。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况且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初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初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
我们一直以来就注重对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们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在初一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以“本”为本,充分利用教材。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人教版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初学生的能力。六册书的课内文言文我们几乎全部上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作文练习分步进行,讲究多练。
在作文教学上,我们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升起来。
二、拓展才能提高素质
(一)扩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这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我们补充的课外小语段练习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并配套自编测试题,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二)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题材或体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导学生课外自读。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三)坚持写每周一篇的作文写作,教师抽时间做评讲,并推荐优秀的作文书籍和适合中学生学习的阅读报刊供学生拓展知识面。
三、中考冲刺见真效
(一)初三第一学期,我们没有急于进入复习,课堂时间全部用来上新课,作业以复习前四册书所学的内容为主,检查复习效果,不合格者单独辅导。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做到了人人过关。
(二)专项复习。包括文言虚词、实词,古文化常识,诗词鉴赏等,每项复习结束都有自编配套试卷加以检测巩固。
(三)在作文方面,抽出课堂时间写限时作文,提高学生临场作文能力。根据班级不同情况,从审题、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专项突破。一学期下来的作文练习至少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的评讲有了中考的针对性,学生的理解接受在程度增加了。
(四)时事话题讨论。近年来的中考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辩能力,为此我们常常将报刊中的社会讨论热点拿到课堂上加以讨论,并让学生在讨论后整理成文。初二阶段我们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演讲与说话练习,很好的练习了话语功能。看似与应试无关,占用了不少课堂时间,实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个学期的中考复习中的一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适度训练综合性试卷。为避免重复操练,我对众多综合性试卷作了挑选,选择难度不同的试卷,全年级统一测试,重在训练考生考试的感觉。
我之所以能够摸索出这样一条道路并坚持走下来,则要归功于我们团结一致的备课组。三年来,我们一直步调一致,不仅进度相同,而且分工协作,资源共享。老带新,新促老,在统一的教学方案下,各具特色地开展各班的教学,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三年的初中教学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点成绩。在这苦乐参半的初三中,流出了辛酸的汗水,收获了学生们可喜的成绩。回顾一年的语文教学,感慨颇多,总结如下:       一、 及时调动初三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本学期注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提高学生成绩。但感觉语文成绩并不乐观,今后还需要加大教学力度。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尤其是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学中,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三、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反馈工作。
课后的作业能很好地反映学生课上的学习情况,因而本学期精选课后作业,并且及时批改,认真记分析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及时反馈,杜绝学生作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有目的地做好作文指导和批改工作。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更是初三学生考学的关键。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他们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本学期改变了上学期的做法,认真指导学生作文,鼓励他们多关注社会,观察生活,注意从生活中搜集素材,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平时多给学生创造写作的氛围和写作的灵感,使他们真正地爱上作文。能写出真正的内容。课后加大作文批改力度,分析好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在反馈时让学生注意发扬优点,并改正缺点;在作文批改课上,让学生相互批改,使他们自己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优缺点,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热情和作文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在所教的班级学生中,有几名学生其它科成绩较好,但他们最不理想的却恰好是语文,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本学期加大力度,做好优生的提高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1)、巩固基础知识,把七至九年级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有计划的巩固。 加大字词的理解掌握。
(3)、加大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部分学生从未看过什么文学书籍,因此知识面太窄,平时做题理解能力上不去。本学期将有意识地指导他们阅读分析,鼓励他们广泛地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文学视野。
(4)、提高作文水平,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力争三天一篇,并且保证质量。教师做到及时批改,并尽量找相同题目、相同体裁的例文让其比较,以扬长避短,提高作文能力和作文质量。
从成绩来看效果还可以,但个别优生考得不够理想。可见,语文学科的可变性较强。
五、结合相关文章,进行思想教育。
初三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做为德育教育的好素材。因此,教材中合理地把握这些文章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在各单元教学中,使学生体悟到奋斗的意义,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从散文诗中,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所以,通过选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学习古代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习他们高尚的品质、博大胸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利用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其思想品质。一学期来学生的思想积极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六、有意识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教学中注重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根据学生发展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平时加强课外阅读,扩大积累,拓宽知识面。在阅读名著时,有意识地做读书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课上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能力,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提高语文素养。这样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感觉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够理想。今后我将继续进行教学研究,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2010年中考工作已经结束,我校中考语文和往年相比仍旧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正确的管理,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都是分不开的。与全县其他学校相比,我校初中学生入学时普遍起点低、基础差、差生面大。针对如此现状,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才能实现目标。这是出成绩见效果的一学期,也是师生拼搏的苦战的一学期。在上好新课的基础上,稳定和鼓励学生,依据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了艰苦的强化训练,分别进行了一次摸底考和五次模拟考,从基础知识、语言运用、古诗文默写、阅读、写作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训练,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知识。在中考中,从所取得的成绩中可以看出扎实基本功,有目的的进行艰苦的强化训练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当然,从成绩中也看出,在普九背景下的教学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成绩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下面我代表初三语文备课组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管理科学、全面发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
初三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校长等学校各级领导极为重视,多次召开初三工作会议。举行每月一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学情、教情。根据本届学生优生不优,中、差生面广的劣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培优补差的方法,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特别是面临县局出台新的职中招生政策后,在老师和学生都很慌乱的情况下,校长及时做好思想工作,统一认识,重新制定计划,使学生和老师的情绪稳定,顺利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中考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进步是突破教育质量的关键
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对毕业班的老师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备课组有六位老师。我非常幸运能与其他五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合作。平时工作中,他们既是我的同事,又是老师。我们常交流经验,彼此毫无保留。他们总是言传身教,及时提点。马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的独到见解,夏老师对待差生那种耐心和乐观的精神都使我敬佩!我们从备课到复习计划的制定、落实,以及时间的分配都按照整体配合,大军团作战来完成。因为我们深知团结协作、齐头并进是提高整体水平的保证。年级组长处处从大局出发,为我们出谋划策,创造条件。十一位班主任,他们不仅以满腔的热情,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还主动配合我们科任老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大家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那段日子里,我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们相互间的合作是愉快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已成为我们年级老师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的年级精神,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原因所在吧!
三、更新观念、抓好复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提高教学成绩的前提
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老师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却不见提高。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找到总复习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该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从初一开始就让学生订阅《语文报》、《散文》、《读者》等优秀报刊。.这些报刊杂志每一期都有优美的文章、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除让学生广泛阅读外,每星期还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以上报刊杂志,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修养。因为在短时间进行大量的名著泛读是不切合实际的。到初三时,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老师只启发和点拨即可。
2.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黎锦熙)。
3.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4.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初一开始到初三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吗!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是明显的.
(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总复习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初三年的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如学生做完2009年各省市中考试卷后,要求他们自己分析和总结,写一篇2010年中考语文命题预测,各抒己见。然后教师综合权威预测,给同学做一分析讲解。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四、研读课表、深挖教材、精选精讲、模拟练考是完成升学任务的基础
(一)联系教材,研究课标。教材的版本虽和以前有所不同,但都是围绕《课程标准》来编定的,自然考试也是紧扣《课程标准》来命题的,在《2010年命题指导》中强调“语文试题应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就明确了试题要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来命题,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集中测试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规定:语文素养的考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发展状况,自然试题中会重视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题目不会难,但会很灵活,会有多层次的考查。如测试语文积累与运用中,既有测试记忆,也有测试学生的理解水平,还有测试其运用能力等。另外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就明确了复习的范围。如50篇诗文以及14部课外读物,而这些都在课文中出现过,联系教材,只需作好重点内容的巩固就行。
( 二)大刀阔斧,对各知识块进行定性、定量。《2010年命题指导》中提出“重视挖掘客观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功能,发挥主观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作用。”因而可对整份试题定性,即主观题占80%—90%。一份试题一般是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构成的,而对于每块知识就要大刀阔斧的定量,以便精讲精练。“积累与运用”这一知识块中,只需抓好优秀诗文的默写,其它的音、字名著以及口语交际,是靠平时的积累,无需多练。在“阅读”块中,侧重于课外文章的分析训练。在古文的阅读中,课内古文侧重于“四记一讽一表一战”(《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曹刿论战》)的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中则要着重在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探究能力以及读书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上。阅读的文章要选取那些思想性、人文性、时代性并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来训练。在“写作”块中,半命题和话题或材料作文是常规题型,因此审题的训练是最重要的。但也要明确“淡化文体”的要求,并不是可写“四不像”的文章,因而训练中要先分文体,明确各种文体的要求后,在固定时间内灵活运用各种文体,集中训练几次。
( 三)善于取舍,精选精练。 进入复习阶段,各种资料和试题会很快堆满案头,都拿来用,拿给学生练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只会把师生拖入让人疲倦的题海中不能自拔,使了很大的力气,收效却甚微。因此,我们要在所选定的命题方向和范围的基础上,斟酌各种资料,勇于取舍,把符合要求的题目筛选出来,组合为各训练块,在我们复习巩固好教材上该知识块的要点后,及时训练,强化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把各知识块中最具《课标》精神的题目,组合、编制成侧重点各不同的三四份试题,如在现代文阅读中,一份侧重于说明文和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那么另一份就要侧重于议论文与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像这样地进行有目标的精练。在各知识块的定量后,要列出考查的明细表,依据明细表,师生共同设计题目进行训练,这是通过师生的交流合作,帮助学生从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去把握所学知识。 黄五考试方法、技巧以及考试心理的指导。 虽然复习工作会在紧张有序中完成,但中考毕竟是人生的一次大转折,是一锤定音的考试,会碰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对考试方法、技巧的指导是每次训练中的必修课,如阅读方法:“一步初读,二步纲要(文首文尾,中心段、各段中心句),三步析题,四步删(删出与题目要求无关的信息,精思相关信息)”。又如答题技巧:“抓关键,细明辨,分点展现简又明”。再如考场上的作文技巧:把已有的一些经历体验与读过的优秀文章,依据题目的要求巧妙变通,灵活运用。对于考试心理的指导,则是考前的适当休息放松与适度紧张结合;考中认真作答,先易后难,勿漏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考完后一定仔细检查;每场考试结束后,要尽快对下一科做准备,别把思维滞留在上一科目中。在整场考试中教师要特别做好普九背景下少部分学生的心理工作,他们常常怀着“反正我是考不起,是父母要我来考的”消极心理,在考场上就会随意而为,明是考得出来的却不考,更有甚者是在考场上睡觉,我们应该做好这类考生的思想心理纠正工作。 当然,在普九背景下,后进生的不良思想、习惯以及不良学习态度,对想学好的同学的负面影响总是难以战胜,致使老师用了大量的精力的时间,收效却甚微,许多问题是老师讲过训练过的,到了考场上却做不出来,留下了不必要的遗憾。
综上所述,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应着眼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明确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即使在最为紧张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能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可以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反馈应该及时迅速。
5.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试教学。
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是我们备课组六位老师三年来的教学体会。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赵铁泉)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基本完成了课改的一些基本要求,学生基本能进行有意的自主阅读和有一定创意的写作,已能有意学习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不断的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上学期期末统测中,我所任的班级的总成绩位列全级第一。但因升学的压力和教育内部的考核要求,特别是在史、地、生都加入中考的情况下,许多的课改实践要求就只能是一笔带过,不能有太多的时间去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试小结如下:
一、根据计划,我认真抓了课堂内的效率,增强课堂内的容量,提高课堂内的训练效率;根据学生的生物钟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依托中间兼顾两头,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即使是布置同量的作业,也是分不同的要求,好的要完成得“好、准、快”,中间的要完成得“好、准”,中下的只要完成好就行。
二、在基础知识方面,提倡自学,依据教师教的方法,以个人完成任务为主,团结协作为辅,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积累并逐渐形成习惯。促使他们积极归类知识,在多看多说中掌握。针对新题型,在老师的带领下,作一些典型训练。
三、在古诗词的积累方面,狠抓背诵。除教师在课堂上指导他们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外,重要的是督促检查他们灵活运用方法去巧记,注重实效,抓重点,突破难点,对诗词作适当的归类,对一些名句则多角度地训练和思考,在实际的语言中灵活运用。
四、在阅读训练方面。从课堂内开始严格训练,依据课改新理念,利用现在有的各种参考书、材料、工具,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运用浏览、略读、细研等方法,在多读中整体感悟,快速理解课文。在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后,深入重难点,细细体味,在团结互助协作中多方研讨,尽量让文本成为他们提高语文水平的一个工具,而不是他们一定得记住的死知识。课外注重培养大语文观,多阅读欣赏各类文章,增长见识,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学生掌握的情况看,古诗文的课外阅读和现代文的课外阅读得分率较低,阅读依然是个薄弱环节。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是今后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五、在写作方面。书写仍然影响其得高分的一个直接原因,书写差的学生总与高分无缘。虽然我也狠抓了这部分学生的书写,但都坚持不了多久,在老师督促检查下也改观不了多少,小学时形成的书写的不良习惯,一直在难以纠正,即使原来书写好的学生,在作业成山的面前,想写好也难。因此,书写依然是严峻的问题。其次是仍然需要练笔,每周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一至二篇练笔,在多写多练中增长能力。再次,注重总结和归纳,在老师的归纳总结性的习作评讲中得到提高。最后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顺势引导,在相互模仿中得到提高。
六、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注重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教学方面
一、认真备课、上课
第一次带九年级,很多课文和学科方面的知识都不是很熟。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好的方法,每上一堂课之前我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教师,认认真真地把课备好。并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进行课堂教学。力争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都有收获。
二、课后注重个别辅导
1、针对不同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同情况,批改完后单独找学生当面指导,并要求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还要将改后作文上交重新批改并给予再次指导。
2、每次考试后,针对答卷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督促
根据本届学生课后学习自觉性差的特点,我每天都利用早自己时间和学生共同背诵古诗文,并及时检查学生背诵情况,以此来督促学生增加对古诗文的积累与运用。并抽时间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思想教育方面
一、随时与学生沟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点。
针对个别学生贪玩,约束不住自己而又喜欢听好话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或课下随时与他们交流沟通,指出他们身上不同的优点,鼓励他们要相信自己,只要自己努力,成绩一定会上升。
二、从尊重出发,教育差生课上守纪。
每个班都有几个什么都不学的差生,如果一味地训斥和压制,必会引起差生的反抗情绪。因此,我从尊重出发,鼓励他们学习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上语文课可以不听我讲课,但不能相互说笑打闹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影响老师讲课。由于有言在先,当他们约束不住自己去说笑时,只要我给他们一个制止的眼神,他们马上会安静下来。
三、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还要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练习课,我都注意随时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

2010年中考事情已经竣事,我校中考语文和昔年相比仍旧取患了比较好的成绩。这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正确的管理,西席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和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都是分不开的。与全县其它学校相比,我校初中学生入学时普遍起点低、基础差、差生面大。针对如此现状,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步,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才能使成为事实目标。这是出成绩见效果的一学期,也是师生拼搏的苦战的一学期。在上好新课的基础上,稳定和鼓励学生,依据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了艰苦的强化训练,分别进行了一次摸底考和五次模拟考,从基础常识、语言运用、古诗文默写、阅读、写作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训练,复习和巩固了所学常识。在中考中,从所取患上的成绩中可以看出扎实基本功,有目的的进行艰苦的强化训练是取患上成功的基础。当然,从成绩中也看出,在普九配景下的教学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成绩总是不那么使人满意。下面我代表初三语文备课组谈一点儿肤浅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管理科学、全面成长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
初三事情是学校的生命线,校长等学校各级领导极为重视,多次召开初三事情会议。举行每月一次的教学质量阐发会,阐发学情、教情。根据本届学生优生不优,中、差生面广的劣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行培优补差的要领,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起劲达到理想的目标。特别是面临县局出台新的职中招生政策后,在老师和学生都很慌乱的情况下,校长及时做好思想事情,统一认识,重新制定计划,使学生和老师的情绪稳定,顺利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中考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进步是突破教育质量的关键
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事情氛围,这对毕业班的老师显患上特别重要。我们备课组有六位老师。我非常幸运能与其它五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互助。平时事情中,她们既是我的同事,又是老师。我们常交流经验,彼此毫无保留。她们总是言传身教,及时提点。马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的独到见解,夏老师看待差生那种耐心和乐观的精神都使我敬佩!我们从备课到复习计划的制定、落实,和时间的分配都按照整体配合,大军团作战来完成。因为我们深知团结协作、齐头并进是提高整体水平的保证。年级组长处处从大局出发,为我们出谋献策,创造条件。十一位班主任,她们不仅以满腔的热情,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还主动配合我们科任老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大家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那段日期里,我们的事情虽然很辛苦,但我们相互间的互助是愉快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已成为我们年级老师的事情目标,这是我们的年级精神,这也是我们成功的缘故原由所在吧!
三、更新观念、抓好复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提高教学成绩的前提
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轻忽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老师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却不见提高。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找到总复习教学的最好结合点。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要领策略,大力造就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法,应该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好结合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社团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常识和能力、过程和要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堆集。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堆集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堆集?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从初一开始就让学生订阅《语文报》、《散文》、《读者》等优秀报刊。.这些个报刊杂志每期都有优美的文章、丰富的课外常识、深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除让学生广泛阅读外,每星期还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以上报刊杂志,从而扩大她们的常识面,提高其文学涵养。因为在瞬息间进行大量的名著泛读是不切合实际的。到初三时,学生在阅读方面已堆集了许多经验,老师只启发和点拨即可。
2.抄写、违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功课,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堆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她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西席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违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违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黎锦熙)。
3.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患上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实际、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范畴。可大胆尝试探某人究性学习的要领。如:在学习《论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4.作文堆集。增长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西席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办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初一开始到初三对峙每天写日志,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通过以上要领,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患上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个事情抓患上越早越好. 因为日积月累逐渐形成吗!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是明显的.
(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天生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法。西席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积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总复习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初三年的上学期就开始发放昔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阵,易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西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如学生做完2009年各省市中考试卷后,要求她们自己阐发和总结,写一篇2010年中考语文命题预测,各抒己见。然后西席综合权威预测,给同窗做一阐发讲解。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常识。
四、研读课表、深挖教材、精选精讲、模拟练考是完成升学任务的基础
(一)联系教材,研究课标。教材的版本虽和之前有所差别,但都是围绕《课程标准》来编定的,自然考试也是紧扣《课程标准》来命题的,在《2010年命题指导》中强调“语文试题应表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符合学生糊口和社会成长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成长水平相适应”就明确了试题要严酷遵循《课程标准》来命题,表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集中试验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划定:语文素养的考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白话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学生常识与能力、过程与要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成长状况,自然试题中会重视语文堆集和运用的考查、重视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个体差异。题目不会难,但会很矫捷,会有多层次的考查。如试验语文堆集与运用中,既有试验记忆,也有试验学生的理解水平,还有试验其运用能力等。别的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就明确了复习的范围。如50篇诗文和14部课外读物,而这些个都在课文中出现过,联系教材,只需作好重点内容的巩固就行。
( 二)大刀阔斧,对各常识块进行定性、定量。《2010年命题指导》中提出“重视挖发掘观题,考查学生阐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功效,发挥主观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作用。”因而可对整份试题定性,即主观题占80%—90%。一份试题一般是由“堆集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组成的,而对于每块常识就要大刀阔斧的定量,以便精讲精练。“堆集与运用”这一常识块中,只需抓好优秀诗文的默写,其它的音、字名著和白话交际,是靠平时的堆集,无须多练。在“阅读”块中,侧重于课外文章的阐发训练。在古文的阅读中,课内古文侧重于“四记一讽一表一战”(《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徒表》《曹刿论争》)的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中则要着意在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探究能力和读书要领和语文学习习惯的造就上。阅读的文章要选取那一些思想性、人文性、时代性而且密切联系学生糊口实际的材料来训练。在“写作”块中,半命题和话题或材料作文是常规题型,因此审题的训练是最重要的。但也要明确“淡化文体”的要求,并非可写“四不像”的文章,因而训练中要先分文体,明确各种文体的要求后,在固定时间内矫捷运用各种文体,集中训练频频。
( 三)善于取舍,精选精练。 进入复习阶段,各种资料和试题会很快堆满案头,都拿来用,拿给学生练是不会取患上好效果的,只会把师生拖入让人疲乏的题海中不能自拔,使了很大的力气,收效却甚微。因此,我们要在所选定的命题方向和范围的基础上,斟酌各种资料,勇于取舍,把符合要求的题目筛选出来,组合为各训练块,在我们复习巩固好教材上该常识块的要点后,及时训练,强化常识点。在此基础上,再把各常识块中最具《课标》精神的题目,组合、编制成侧重点各差别的三四份试题,如在现代文阅读中,一份侧重于说见于文字和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那么另一份就要侧重于议论文与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像这样地进行有目标的精练。在各常识块的定量后,要列出考查的明细表,依据明细表,师生共同设计题目进行训练,这是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助,帮办学生从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去把握所学常识。 黄五考试要领、技法和考试心理的指导。 虽然复习事情会在紧张有序中完成,但中考毕竟是人生的一次大转折,是一锤定音的考试,会遇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对考试要领、技法的指导是每次训练中的必修课,如阅读要领:“一步初读,二步纲要(文首文尾,中心段、各段中心句),三步析题,四步删(删出与题目要求无关的信息,精思相干信息)”。又如答题技法:“抓关键,细明辨,分点展现简又明”。再如考场上的作文技法:把已有的一些经历体验与读过的优秀文章,依据题目的要求巧妙变通,矫捷运用。对于考试心理的指导,则是考前的适当苏息放松与适度紧张结合;考中认真作答,先易后难,勿漏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考完后一定仔细检查;每场考试竣事后,要尽快对下一科做准备,别把思维滞留在上一科目中。在整场考试中西席要特别做好普九配景下少部门学生的心理事情,她们常常怀着“反正我是考不起,是怙恃要我来考的”消极心理,在考场上就会随意而为,明是考患上出来的却不考,更有甚者是在考场上睡觉,我们应该做好这种考生的思想心理纠正事情。 当然,在普九配景下,后进生的不良思想、习惯和不良学习态度,对想学好的同窗的负面影响总是难以战胜,致使老师用了大量的精力的时间,收效却甚微,许多问题是老师讲过训练过的,到了考场上却做不出来,留下了不必要的遗憾。
综上所述,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应着眼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自决定信念和自主性。
2.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成长。应明确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纵然在最为紧张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能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轻忽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可以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反馈应该及时快速。
5.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社团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试教学。
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试题和考卷并非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糊口、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也才能取患上最终的胜利.这是我们备课组六位老师三年来的教学体会。

一、试卷分析
1、  结构特点
今年的期末考试题目和09年的中考语文题型相同,有两部分组成: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31分,非选择题89分。选择题由基础知识部分6小题共12分、说明文阅读5小题10分和文言文阅读3小题9分三个部分组成,非选择题由文言文翻译4分、古诗词理解和默写9分、课外小说的阅读15分、综合性学习9分和作文50分组成。
2、  试卷特点
⑴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⑵注重了学生能力的考查。
⑶试卷的难度适宜,和中考接轨,对九年级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⑷注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⑸所选的题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答卷分析
1、  考试情况的统计
班级
参考人数
高分人数
及格人数
九(1)班
58
18
51
九(2)班
62
17
57
九(3)班
55
16
49
九(4)班
52
21
48
九(5)班
64
15
52
合计
291
87
258
2、  答题情况分析
纵观本次学生的考试,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学生答题时不看题目,导致所答内容文不对题。比如今年的作文是以“有你同行”为题,是个命题作文,大概有十多名同学写成了话题作文。又比如17题古诗文默写是选做4题,有些同学全部做了但又做错了,丢失了许多分。还比如23题的第一小题是要求学生“拟写一条宣传家乡荆门的广告词”,好多同学写成了欢迎标语,都答成了“欢迎你到荆门来!”等等。
⑵答题不规范,抓不住答题的要点。比如18题是“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这个题目要求同学们把人物说清楚,并分别介绍各自的特点。好多同学都在笼统的介绍。比如19小题是“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明显是两问,好多同学只答了一问。
⑶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因为今年的考试用的是答题卡。一是选择题答案的涂黑不规范,二是乱涂乱画的现象严重,三是字迹潦草的人较多。因为卷面的不整洁给人的印象就差。
⑷学生的知识面太窄,课外知识不丰富。比如23题的3小题是“荆门的历史文化名人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理由是什么?”,全校几乎无一人全对,大部分同学不知道文化名人是谁。
⑸选择题做的情况较糟。全校291人参加考试,选择题全对的不到10人,一般都要错几个,其中包括很多语文成绩不错的同学。
⑹古诗文理解和默写的情况也不好。这次考试的16题是古诗文的理解,全校无一人得全分。主要的问题是不理解,这也说明同学们的积累是大问题。
⑺作文的考试不理想。24题的作文有50分,全校的优秀分的作文(也就是45分以上的作文)只有4篇,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只能勉强达到及格线。主要的原因:一是无新意,二是语言平淡,三是卷面成问题。
虽然有以上的这些诸多问题,但也有许多让人满意的地方。一是全校消灭了低分。全校291人参加考试,不及格的只有34人。二是高分人数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87人。三是学生基本上适应09年中考的这种考试题型。四是学生的整体成绩有了提高。五是学生的答题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次的期末考试暴露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这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一是加强选择题的训练力度。准备分类型进行训练。每个老师负责一块,精心选题,精心准备,对学生进行训练,尽力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二是狠抓书写。三年级的同学还有半年就要中考,现在练字可能来不及了,但我们准备从平时的作文和考试着手,要求同学们把字写工整,把卷面弄整洁。我们认为这应该是功在平时。
三是对学生进行答题规范的训练。主要的想法就是在平时老师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多做归纳,让学生也学会总结。
四是加大作文训练的力度。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大户。这个方面我们主要是想让学生多写多练多看,老师精讲。采用“三多一精”的办法,力争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长进。
五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视野。主要的想法是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当然这个阅读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让学生多开阔一下眼界。
总之,期末考试已结束,中考马上就要来临。在下半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以大纲为准绳,以考纲为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力争2010年的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检测内容及检测整体情况
九年级(下)语文中试卷属思茅区统一命题,统一监考、阅卷。从试卷检测内容看难易适当。学生检测成绩较比上学期有所提高,参考   人,平均成绩   分,其中110 分以上 40人,96分以上   人;     分至  分   人,  分至  分  人,  分至  分   人;最高分  分,最低分  分。
二、试卷分析
1.本套试卷知识覆盖面广,重点、难点突出,基础知识考察全面,难度比值中,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2.本套试卷共分为积累与运用、语文综合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练习四大部分。从试卷来看,本套试题更注重对学生语言积累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体现了学以致用,注重积累,题型合理、丰富,适合学生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读写、理解等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三、答卷分析:
第一题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共22分:主要考察学生的注音仿写、错别字、修改病句,对联、衔接、古诗文背诵和日常知识等方面。学生失分情况较少,80%以上的学生基本在17分以上,满分的学生在60人左右。学生失分最多的是第6小题(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失分原因主要是不注意读题和分析,特别是在备选⑤⑥两句之间犹豫不决,出现了错误。还有第5小题(花甲大寿是多少岁),学生缺乏对日常知识的掌握,所以出现了错误。
第二题语言综合运用共4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简明扼要。第8小题好学生基本按要求答题,能抓住主要特点来写,内容充实,但有部分同学的字数过多,超过题目要求字数;有部分同学没有认真读题,没有牢牢抓住“普洱”这一关键词,超出了题目范围。第9小题得满分的同学能抓住特点,突出长处来拟写,内容充实,语言简洁,但是有大部分学生的语言啰嗦繁复,没有掌握宣传语精炼简明、朗朗上口,易记住的特点。
第三题阅读(一)文言文共18分:第10小题古诗鉴赏丢分很严重,满分只有4人,大部分学生读不懂诗意,找不到答题点,无法结合所学知识来赏析。第11小题重点文言词语解释,出错较多的是“度”“会”二字,“度”译为“计算”“猜测”,“会”释为“遇上”,都不准确。第12小题朗读停顿,所给答案有误,但学生完成较好。第13小题翻译句子,部分学生抓不牢重点词语。第14小题学生可以抓住答题点,但答题不够简明,第15小题分析较好,因为该题此前有练过。
阅读(二)部分现代文共26分,第16、17小题考查学生整体阅读、信息筛选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能准确把握,学生答题情况较好。第18小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把握,多数学生把握较好,但漏举例进行说明的现象较为突出。第19小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的能力,学生答题情况较好。第20小题考查学生结合文本,对生活的认知能力,部分学生能紧扣文意答题,但绝大部分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感知能力,只会依照文本中的措施作答。第21小题考查学生整体阅读感知表达的能力,多数学生能紧扣文本,概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但仍有部分学生语言不够精炼。第22小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及主旨的把握,理解题目含义。多数学生能读懂文中蕴含的深意,少部分学生只读出浅表的含义。第23小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多数学生答题情况较好,少数学生答非所问,缺乏最起码的语文知识,有答修辞手法的,有答说明方法的。第24小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绝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
第四题作文共50分:亮点在于拟题新颖,切入点较好,有积极意义,形势新奇。问题在于学生审题不严,有离题现象;选材不当,重心不突出;把每一句提示语都做拓展,面面俱到,找不准切入点;用提示语做题记,抄题现象是作文的忌讳,题目太大而且空洞,显示不出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意义,题目出现错别字,题目模糊,无法显示作者的观点,让改卷人一头雾水,完全离题,审题不严,没有深刻理解题意。
四、改进措施:
1、重视教材的使用,让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知识,得益于课内得法于课外。
2、交给学生一些审题技巧。比如一些主观题的试题答案一定要完整。有时造成考生被扣分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考生不了解试题分值设置与答案要点的关系,不会列点答题,从而造成答案不完整。
3、进一步加强阅读、写作的指导和训练,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表达水平。
4、加强对后进学生的辅导,要扬长避短,注意随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继续把好基础知识关。

一、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呼伦贝尔市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遵循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突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正确处理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增强了综合性,加大了开放性试题的比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试卷的结构简约、合理,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赋分恰当;题干规范、贴近生活实际;试题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在注重基础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体现了考试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凸显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整套试题颇新颖且有创意。具体表现在:
1、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格式规范。
全卷共分四个板块,即积累与运用、文言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实践。题型设置以主观题为主,分为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古诗文默写、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写作实践等内容。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2、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
试卷共29道题,按其难度分为低档题、中档题和高档题,低档题占65%、中档题占25%,高档题10%,试卷中的第12、13题稍难,第21、22、25题比较难,其它题都比较平和,但阅卷教师反馈呼伦贝尔市学生答卷整体情况并不理想。
3、考点覆盖面广且注重能力立意
积累运用部分共设7道试题,包括识字与写字、词语运用及标点运用、古诗文默写、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注意考查的能力梯度,且侧重在理解和应用的层面设题。例如第1题考查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两方面内容,涉及了常见汉字与短语的正确书写。第2题成语使用,考查了学生在具体语言情景中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正确体味并运用成语,第3、4题考查语病及标点符号,第5题删改对联,既考查学生对联知识,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又考查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视角新颖。第5题综合性学习重在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及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该题有2个小题,从命题人的指导思想看,设题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而在于引导学校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活动展示读、说、写能力。第6题古诗文默写。阅卷教师反馈认为学生普遍在写汉字、病句、标点等基础题上失分较多,古诗文默写因错别字失分较多。文言文选材不回避重点。所选篇目是浅易典范的文言文,适合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学生重点实词的掌握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问题设置紧扣教材,主要考查常用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的理解、写作方法的感知和对比阐述,并联系现实生活向外延伸,从阅卷老师反馈过来的情况看,课外文言文失分多于课内文言文。 现代文阅读三大文体,选文典范、文质兼美,体现人文性,具有很强的情感熏陶感染作用。试题的设置难易安排有序,点面结合,难易适中,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关键语句、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和拓展迁移能力。符合学生阅读认知心理和规律,从要点概括、问题探究、语义理解、文意把握、情感体验等方面,全面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价值判断。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不良的阅读习惯,浮躁、不思考,答题语言组织不好。
作文命题,不设审题障碍,作文提示语能激发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倾诉心中情感,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内容可写,写作的空间广泛。生活化的命题,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才情。
总之,今年的语文试题,较之去年的中考试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其次是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关注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再次是体现了与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如5、7、11、21、29题;最后是体现了语文学科综合性、人文性和多元化的特点,2007年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试题亦遵循了这些基本原则。
二、模拟考试与中考情况统计与对比分析
满洲里市2007年中考模拟语文成绩表
学校
参考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二中
121
108
35
100
82
2
1.5
三中
248
102
0
157
63
0
0
胜利
74
103
25
46
62
0
0
五中
559
95
1
277
49.6
0
0
六中
126
92
40
57
45
0
0
八中
167
97
1
89
51.15
0
0
九中
309
101.5
27
170
55
0
0
十中
360
97
11
260
72
0
0
十一中
194
99
12
127
65.5
0
0
十二中
127
94
35
72
56.7
0
0
全市
2285
108
0
1355
59.3
2
0.88
满洲里市2007年中考语文成绩统计分析
学校
人数
总分
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最高分
二中
145
9731
67.11
52
35.86
0
0
89
三中
248
16505
66.55
108
43.55
0
0
97
胜利
81
5060
62.47
19
23.47
0
0
85
五中
542
37638
69.44
267
49.26
0
0
99
六中
126
8636
68.54
56
44.44
0
0
91
八中
204
14562
71.38
110
53.92
0
0
96
九中
411
25730
62.6
120
29.44
0
0
98
十中
366
250123
68.65
168
45.9
0
0
97
十一中
231
16146
69.9
109
47.19
0
0
98
十二中
123
8684
70.6
63
51.22
0
0
94
全市
2477
167815
67.75
1072
43.28
0
0
99
以上对比说明: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刻不容缓,向管理要质量不应该成为口号,而是行动。
1、与正常发挥成绩相比较,二中、胜利、九中低于平均水平,除去试题难易度因素(假设5个百分点),与模拟考试相比反差较大。这与有的学校没有真实上报模拟成绩并及时暴露出问题有很大关系。
①在全市统一模拟考试中有六所学校上报人数前后变化不正常。
二中模拟参考人数是121人,而中考参考人数是145人,前后相差24人;及格率相差46个百分点。
九中模拟考试309人,中考人数411人,相差102人;及格率前后相差25个百分点。
胜利模拟考试人数上报74人,中考是81人,相差7人;及格率前后相差38个百分点。
八中模拟人数167人,中考人数204人,相差37人;
十中模拟366人,中考360人,相差6人;及格率相差26个百分点。
十一中模拟194人,中考231人,相差35人。
②有4所学校人数变化正常,存在问题得到及时矫正。
十二中模拟127人,中考123人,
六中、三中前后上报人数一致;
五中、十二中前后人数体现了报考人数的正常变化。
2、对比中充分说明,我们一线学校的一些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没有摆正模拟考试的定位,同时,对教研员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没有积极采取相关对策。
(二)夯实基础,提高能力,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要落的实,落得有效。
1、漠视基础,导致基本功薄弱。
从阅卷教师反馈情况,我们痛心地感受到,我们的学生连一些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掌握好,基础之薄弱令人惊讶。
如第1小题不少学生根据提供的语境给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出错,以致把“脍zhì”写成“快制”,“真dì”写成“真帝”;这些字,没有一个生僻字,都是常用字,这些字都来源于课文中要求学生读读写写的字(词),像如此简单的常用字的识读辨写,在没有严格关注书写情况下严重失分,实在叫人揪心。再如,成语运用、语病修改、标点符号等亦有此类情况,至于书写潦草、间架不合理、笔划不到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写作中就更不必说了。
2、实践缺失,导致语文学习与生活脱节
语文综合活动试题是近两年试题中的亮点之一,但同时也是失分最多的题目。40%以上的学生,不按要求设计活动程序。这反映出的问题是:虽然我们在教学常规中对语文综合活动课的具体要求写得很清楚,也进行了多次检查,但平时教学训练中缺少落实,教师很多教师嫌麻烦不够重视,语文教师是班主任的又易以主题班会替之,从而剥夺了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训练的机会。
此外,由于语文教学与生活脱节,导致学生缺乏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试卷中的第11、24、29小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谈感受、提建议。有近一半的学生由于没有做有心人,缺乏生活积累,更缺乏情感体验、对家庭、社会生活中出现在身边的事视而不见,冷眼旁观,以致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恰当感受或建议,答题时乱扯一通,写出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
3、思维灵敏度不够,导致拓展迁移能力不强
有些问题如果单独设题考查文体知识的特点,学生也许会做出满意的答案,但将类似且具有明显特点的文体来进行比较阅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不足就显露无遗了。
4.对作品感受不深,导致阅读鉴赏能力低下
对作品的感受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它包括对文章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的感悟能力。但学生的答案常说不到点子上。他们不能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欣赏的眼光来探究其在行文和表情达意方面的妙用,只会回答“不能去掉,去掉就不准确了”“语言生动形象”之类的套话。究其原因,我们的阅读教学对文本不是一种美感欣赏与探究、语言训练,所进行的阅读训练是一种应试的机械训练,使得学生思维僵化,鉴赏探究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掘,直接导致学生语文素养的低下。
三、启示和建议
(一)加强管理与指导的力度
①处理好课改与复习应试的关系,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摒弃部分学校和教师“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教学准则。比如,文言文阅读考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于是,不少学校的教师到了初三,对教材中的现代文教学和综合性学习往往很随意地匆匆走过场,而把主要时间花在文言文上,或置教科书定下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不顾,提前进入所谓的“复习”却又把握不好教学节奏。“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此时往往只剩下“知识与能力”,甚至只剩下了“知识”,而一张试卷其实也只能考查出局部的知识与能力,即使信度、效度很高,也只能反映学生的某些方面。
“语文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现在的学业考试语文命题的思路也明显地从过去的“知识技能立意”转向“语文素养立意”。课改与复习应试并不矛盾,因此,初三阶段仍应继续扎实地稳步推进课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一如既往地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切实按照语文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要用课改精神指导复习应试,说到底,只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②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近年的中考中,这方面试题的占分比例也有所增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持续抓紧抓实。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课堂、比学校生活更广阔的生活背景中,把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拓展到整个社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到主动的探究与发现,把课堂知识学习与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生活化,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只有让语文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③文言文教学强调“言”、“文”并重
“课标”指出,初中生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说,文言文教学要强调“言”、“文”并重,所谓“言”指文言基础知识,所谓“文”指的是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言”是理解“文”的基础,而离开“文”,实际上也很难学懂“言”。因此,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强调反复诵读,要读出情感,读出语气,读出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自己去归纳总结,去解决文言文基础知识的问题,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掌握了必要的文言知识,阅读浅易文言文也就不难了。
④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标”提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从中接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的基础是语感,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的核心是领悟,阅读的价值是创造。现在的中考阅读题更注重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阅读吸收与阅读表达紧密结合,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写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⑤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近年,教学中写作基本功训练有所削弱,要引起重视。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重视不同文体的基本构架、谋篇布局的训练等,不抓写作基本功训练,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
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施以不同的教学要求。必须强调真情实感,唯真情实感最可贵。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笔下的假、套、空。
(二)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杜绝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对接手班级要有整体的、阶段目标的质量提高方案,并能够持之以恒。
(三)教育均衡当务之急,在学校分班中要有务实的体现,以免人为造成“差班”,对部分教师及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致使差者更差。
附:成绩下滑学校中考教师任课班级成绩。
学校
任课教师
班级
及格率
二中
顾秀云
3.1/3.2
37﹪/48﹪
王桂芬
3.3/3.4
43﹪/20﹪
三中
刘彩华
3.1/3.2
70﹪/49﹪
李晓艳
3.3/3.4
29﹪/57﹪
韩英
3.5/3.6
21﹪/6﹪
胜利
伊志华
19.04﹪
滕怀东
26.4﹪
九中
丁丽华
3.7/3.8
38﹪
龙伟迎
3.5/3.6
33﹪
戴红
3.9/3.10
24﹪
王教山
3.1/3.2
20.7﹪
王艳
3.3/3.4
12﹪

漳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好卷,既突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又渗透新课程理念。这份试卷跟前几年的同类试卷一脉相承,保持原有的基本框架,又有一定的创新,设置了一些出彩的题目,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试卷中第7题“名著阅读”和第8题看图说话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十分妥贴,指令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让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在落实考查学生的阅读状况的同时,考查他们的内容整合和语言表述能力。下面就命题评价、答题情况、教学建议等方面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命题评价
考虑到当前学生漠视和淡视名著令人忧虑的现象,为了积极倡导学生珍视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我市近两年中考命题均加大了名著的份量。今年 “名著阅读”题是依据新课标和漳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命制的。相对前几年的中考,这次考查的作品更多,容量更大。但所选三部作品均较有代表性,都是师喻生晓的名著,不存在偏题难题的嫌隙。
原题再现:
7、名著阅读。(5分)
⑴《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人物的描写十分精彩。其中哪位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分)
⑵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回答。(3分)
①孙悟空武艺高强,神通广大,但他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请你简述“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个故事情节。(各用一句话概括其起因、经过、结果)
②《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的几度交锋令人津津乐道,“既生瑜,何生亮”的谓叹还在耳边回响。请你写出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名称。
我选(  ):
从题干看,命题意图明确,架构明晰。本题考点涉及作家作品常识、整体内容的把握、典型情节的认知,可以考查学生对这三部书的了解程度,同时可以测验他们的语言驾驭水平。该试题布列两道题,其中第2题又分两小题,要求任选一题作答,也就是任选一部名著答题。不过,个别题干表述有些欠斟酌之处,如第1题“其中哪位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改为“其中哪一位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简要谈谈他的形象特点”会显得更明确具体一些,对学生知识点的考察也会更具有针对性。而试卷里的表述显得过于宽泛了,在评卷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是随意写个理由,如:有的选长妈妈的,就说因为她很奇怪,可奇怪在哪里却没有表述出来。有的学生选范爱农,就说因为她最后溺水身亡。实际上,这道题命题的本意就是要让学生写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原题的语言表述,却造成了学生答题的偏差。
第8题看图表述题,是今年中考命题的一个亮点。如图:
原题再现:
文章采用漫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当今社会存在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现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考察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又起到了强化学生价值观的作用,让学生在答题的同时,受到心灵的触动。很多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就很直接地流露出对这类“文盲”的鄙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真的连屈原是谁都不知道,很多学生像漫画里面的人物一样,把他当作了流行歌手,医生,运动员,粽子的发明者,对屈原的正确认识一无所知。这也恰恰反应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流失确实已经成为了一种日趋严重的社会现象。也由此体现了这道命题的准确性和现实意义。
总得来说,第7、8两道题的命题体现了积累性,感受性和评价性,不作表面性的考察,而是要求学生切切实实地去读去积累,培养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答题情况
漳州市今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考学生有4万7千多人,满分人数只有2987人,而0分人数达到了21925人,均分只有约2.78分。综合全组评卷老师的意见,可以说学生总体作答情况较差,特别是选择名著阅读第2题的第2小题,考生几乎完全不知道“三气周瑜”的三个故事。少数考生只知道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而“智取荆州”、“智破‘假途灭虢’计”就几乎完全绝迹了。
做得稍微好一点的是名著阅读第2题中的第1小题,简述“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个故事情节,由于“西游记”这部电视剧早已深入民心,节假日各电视台经常播出,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了解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的情节,得分也相对多些。但总的来说,大部分考生失分还是很多,现从三大方面将所掌握的失误状况列出:
(一)审题不准
因审题不准而丢分的考生不是少数,这是很不应该的。审题不准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概述情节未在对象或主题要求之下回答。如,名著阅读第1题明确要求是“哪位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少学生未看清题目即匆忙作答,结果做了无用功,试卷上出现的人物有“猫”,“狗”等等非人的动物。也有一些考生从作品当中选择边边角角的人物,有的只是作品当中一笔带过的,没有任何描写的,如有的学生答“店小二”、“车夫”、“闰土”等,其中“店小二”、“车夫”纯属无从生有,而有些考生答“闰土”很明显是受了鲁迅小说《故乡》的影响,其实在《朝花夕拾》中,出现闰土的内容也就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讲到冬天捕鸟的事情,对闰土没有任何描写,所以不符题意。有的把人物写成是鲁迅,那更是离题万里。
二是选题作答牛头不对马嘴。名著阅读第2题分为两小题,有的同学在括号内选①,可答案却答的是②,“三气周瑜”的内容;更有甚者,将第2题的答案写到了第1题的答题区里,牛头不对马嘴,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
在名著阅读第2题第1小题简述“五行山下定心猿”的故事情节中,有些学生没有紧扣“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个标题,而是从石猴出世开始,写到最后取经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这已经大大超过了“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个情节的内容,丢分在所难免。
(二)原著不明
据调查,本届学生读过原著的很少,尤其是《朝花夕拾》,真正精读者就更少。大多数学生仅看过老师整理的故事梗概、主要情节,在答题时凭借头脑里有限的信息马虎应付,以致出现张冠李戴、似是而非、勉强凑就等现象。有的学生人物填的是范爱农,但形象特点却套用了藤野先生的“正直、认真、平易近人”等评价。
对名著不够熟悉明显地反映在情节概述上。第一,情节不清,如名著阅读第2题第小题写出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名称,绝大部分的考生写不出来,有的也只是写出一至两个,对具体情节的把握不清楚,很多考生把“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也写了下去。第二,混淆情节,对情节识记模糊,如有些考生在写“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个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时,有把经过当作起因的,有把结果当作经过的,导致表达不准确而失分。第三,混淆事件,如把“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个事件当成是孙悟空学艺时发生的事情。
(三)表述不清
语言表述有高下、雅粗、整乱之分。本次考试,反映出来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多数考生的表达能有待提高。第一,错别字出现频率颇高,如,“阿长”写成“阿常”、“闰土”写成“闺土”、“范爱农”写成“犯爱农”、“藤野先生”写成“滕野先生”、“腾野先生”等。第二,答题不够规范,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如第8题“观察漫画,指出它所提示的社会现象”。这里是要表现当今社会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不熟悉的现象,而一些考生回答的时候以偏概全,把一部分说成是全社会的现象,说是全社会文化程度低;有的言语粗俗,用了一些不文明的语言,把里面的人说成是“疯子”、“神经病”。至于用词不准确、造句有毛病的例子俯拾皆是,在此不一一列举。
三、教学建议
1、分步实施,师喻生晓。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情,学校应将新课标和市普教室开列的书目分到各个学期,力求每位学生都能阅读原著或明确了解原著内容。要抓早抓紧,而不是到九年级才在仓促之间进行“填鸭式”、“快餐式”阅读。
2、平时导读,方法多样。如利用课前3分钟讲述原著中一个精彩情节;在活动课内,讨论名著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设计问题进行抢答或制作谜语进行竞答;借助黑板报、墙报介绍名著及相关内容。学生的阅读应细化到里面的具体情节,让学生掌握详细的故事内容。
3、加强训练,“玉汝于成”。学校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师师动手编写适当的题目进行有机的练习(包括文学知识识记,情节概述,读书感言等)校际可以共赏教学资源。要坚持以题导读,课前讲述课后巩固。在强化了解名著内容的同时,要重视内容整合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切忌教师包揽整理材料。另外,应启发学生认情审题、答题规范以及书写的重要性,注意学生答题急躁心理的疏导等。
总之,从近几年中考的命题趋势来看,对名著具体情节内容的考查越来越突出,学校教师应利用三年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读透名著,才能在名著题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2004届中考语文学科在全市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认真贯彻落实中考备考思想,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寻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备考模式,大力提倡科学备考,在我市教育环境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就这次考试的试卷特点、考试成绩作如下分析,并对2005年的语文备考提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试题特点
今年的语文试卷总分由去年的150分回归为120分,但总题量没有变化,全卷仍是31道题,试题在结构上略有改变。现将本次中考语文试题与2003年试题结构情况比较如下表:
内容
分值
年份


积累运用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写作
总分
题数
分值
题数
分值
题数
分值
2003年
4
10
30
4
12
16
44
60
150
2004年
4
8
22
4
8
18
36
50
120
由上表可以看出,今年语文试题与去年相比,在结构上是稳中有变。其中基础知识及运用部分,由去年的10题减少到8题共22分,与书写题分值一共约占试卷总分的21.7%;文言文阅读题量未变,分值为8分,占试卷总分的6.7%,现代文阅读增加了2题,分值占试卷总分的30%;写作50分,占41.7%。全卷客观单选题2题,主观性测试题29题,客观题在试卷中的题数减少了2题。
综观今年的语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今年语文试题的命题,总体看来极富人文精神、难易适度、结构合理、覆盖全面、选材精当、试题新美。其特点一是紧扣大纲和教材,基本体现了《荆州市2004年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语文科说明》的要求;二是命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三是试题强调学生在积累基础上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注重与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精神。现代文阅读部分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与领悟能力,现代文阅读全部采用课外材料。作文考查话题作文,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由发挥的余地,适合所有学生的写作。四是做到试题卷面简洁,板块明晰;突出读写,考查能力;题型简明,表述清晰;取材精当,难度适中;坚持改革,坚持创新,表现出比较鲜明的地方特色。五是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六是进一步进行题型的改革与创新,填写简答题型成为绝对主流的题型。现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难易适度。难度不大而又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这套试卷的突出优点。全卷难度约为0.68,与荆州市语文中考卷多年来的难度值相近,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
从荆州市整体的考试成绩看,从低分到高分,考生都有较为合理的分布,及格率约为76%,高分率约为7%。我市考生成绩的分布也比较合理,及格率约为78%,高分率约为5.5%,较好地将语文能力层次不同的考生科学地“区别”开来。
第二,内容简洁。全套试题由31个小题构成,这31个小题分为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四个板块,文面结构清晰,内容表达简洁,将考生的文字阅读量降到最合理的程度,确保考生读题时间短而又没有审题障碍,保证考生有充足的答题时间。
第三,题点丰富。今年中考语文卷中的题点的丰富与新颖是历年中考语文卷所不可比的,题点丰富的试题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题点丰富也是公平考查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下面的双向细目表,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荆州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
知识点与能力层次
识记
理解
分析与
综合
应用
赏析
题号
分值
小计
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
字音字形

1
2分
12分
成语书写

2
2分
句式仿写

3
2分
语序调整

4
2分
信息提取

5
2分
自由写句

6
2分
古诗文积累鉴赏
赏析

7
2分
18分
默写

8
8分
文言实词理解

9
2分
文言虚词理解

10
2分
句子翻译

11
2分
文意理解与内容评价

12
2分





整体把握

14
2分
10分

19,21
4分

25,26
4分
词语理解

15
2分
4分

22
2分
词句品位

16
2分
6分

27,28
4分
写法理解

13
2分
6分

20
2分

23
2分
内容探究

17
2分
6分

29
2分

30
2分
迁移联想

18
2分
4分

24
2分
作文

31
50分
50分
小计
12分
20分
14分
62分
8分
总分
116分+书写4分=120分
第四,设题精美
对“美”的追求,是来荆州市历年中考语文命题的一贯风格。在中考语文试题中,不仅选材美,设题更美。使考生在语文考试的同时,不仅享受到美的题型,美的材料,美的题目,美的语言,还让考生觉得有咀嚼回味的余地。
荆州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比较充分地表现了“设题精美”的特色。
(1)创造美的题型
如下面的“写句题”:
6.自由选取一具体形象,运用“写物寓意”的手法,创造一句“名言”。
例—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航。
这是一个崭新的让考生自由写作的“写句题”。这样的写句“跳出了”句式仿写的传统套路,请同学们自由地写句,请同学们运用“写物寓意”的手法写句,请同学们进行创造性的联想与写作。这个题型意在表明:写句题可以不需要设置"仿写"的框框而显得天地广阔;写句题同样也应该要求考生表达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写句题可以更讲求文学知识灵活运用,更讲求有个性的创意与创造。这个题型同时也在表明这样一种思考:我们应该创造角度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的写句题型,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凸现美的内容
如下面的默写题:
8.文言诗文默写。
①在横线上自由选写初中文言诗中的写景美句,每首诗写一联,共写四联。
②默写《与朱元思书》中“风烟俱净……猛浪若奔”这两段。
这个题有两个妙点:妙在命题“取材”的视点是凸现文言诗文中的写景美句,妙在第①小题的设题角度是请考生“自由选写”文言诗文中的“写景美句”。出现在考生笔下的,都是课文中的精美内容,浮现在考生的脑海中的,可能会有美好的画面,答题的过程就会伴有一点轻松与愉悦。从下面第①小题的参考答案,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一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琢磨美的角度
请看下面阅读题的设计:
给有趣的种子旅行
①一株植物少则有几十颗种子,多则有几十万颗种子。如果它们都只停留在原地,挤成一堆,很难想像能怎么生活下去;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火灾等等,集中在一块儿就更有灭绝的危险。因此,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行。这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自然界中植物多种多样,种子旅行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③像大豆、绿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的种子,有一种“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藏种子的果荚会突然扭曲、炸裂,将种子弹射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之外。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植物界中的弹射“冠军”,可能是一种生长在美洲的木犀草,射程可达14米之远。
④在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叫喷瓜。它的果实成熟时,那些包藏种子的浆汁,就像气球中的空气那样,对果皮产生强大的压力,只要轻轻一碰,果实的粘液和种子就一起喷发出来,可射6米之远,所以当地人称它为“铁炮瓜”。
⑤但是这些种子的旅行路程,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是低水平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能以各种特有的办法,旅行到几千米、几十千米之远,有的甚至还能进行“环球漫游”呢!
⑥19世纪中叶,航行在大西洋上的一艘双桅帆船,遇到一场大风暴,船在风浪中颠簸飘流,好不容易才来到一个平静的海湾。水手们上岸,挖掘沙石来压舱,意外地发现一个黑色的沥青圆球,但拿在手上却感到很轻。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椰子壳,里面藏着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古文。原来,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当时的航海者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常常利用椰子壳等飘浮物来传递信息。
⑦椰子的果实外壳坚硬,不透水,中间是蓬松的纤维层,充满了空气,很轻,很适宜在海水中随波飘流,作长途旅行。一旦被海浪冲到沙滩上,就可以发芽、生长。由于椰子以这种方式传播后代,所以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几乎都长在海滩边上。
⑧在水中旅行的种子还有很多。比如荷花,它的果实莲蓬像一艘小船,轻浮在水面上,四处飘流,把种子带到远方。待莲蓬腐烂了,种子也就沉到了水底。第二年春天,一株新的荷花又成长起来了。
⑨还有睡莲,它的海绵质的浆果结构十分奇特,浆果里面装有好多种子,每粒种子外面包有一个充满空气的囊,就像套着个救生圈,在长途飘流中,囊中的空气慢慢消失,种子就沉到了水底。
19.你感觉到了吗--文中起“总说”作用的一个句子是(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其序号):
20.你发现了吗--表示说明的内容将更进一层的一个自然段是(在横线上写出其序号):
21.你提炼了吗--抓关键词语,可用四个字概括出种子这样两种有趣的旅行方式:
22.你揣摩了吗--从全文内容看,“种子旅行”的含义是:
23.你品析了吗--第⑥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24.你联想了吗--请介绍种子旅行的另外一种有趣的自然方式:
(附答案:19.②   20.⑤  21.弹射  飘流   22.种子远离母体,找到适于自己生存的地方(与之相近的表达也可)    23.第一,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第二,引出对椰子等植物种子传播途径的介绍(与之相近的表达即可)  24.利用风力到处飘洒    附着在其他生物的身上带到远方(其他正确真实的答案同样分)
这个阅读题设计追求一种”平中出趣“的意境。它选材平实但考查的内容丰富,题目的涵盖面较大,特别醒目的是它的题干的表述别具一格,创意新颖。6个题目,分别以“你感觉到了吗”、“你发现了吗”、“你提炼了吗”、“你揣摩了吗”、“你品析了吗”、“你联想了吗”领起,简洁明了,层次明晰,指向明确,角度别致,形成一种顺承而下的、句式排比的建构之美。这样的表达,艺术地表现出中考阅读测试题中的一种“对话”意识,既有一定的美感,一定的亲切感,表现出对考生的一种尊重与关怀,又艺术地表现出设题的角度和考查的能力层次,表现出一种隐隐可感的提醒和暗示。
(4)创设美的意境
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我们学习过的许多课文都表达着、表现着作者对“美好”的“感受”。春的温馨,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纯洁;白杨的力争上游,紫藤的万花灿烂,鹤群的团队精神,斑羚的飞渡壮举;三峡的奇丽,石潭的清幽,西湖的朝烟夕岚,满井的山光水色;鲁迅心中的藤野,冰心笔下的纸船,莱蒙托夫的孤帆,玛丽·居里的信念;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毕淑敏的提醒幸福,白求恩的高尚纯粹,邓稼先的忠诚奉献……这一切都融入了我们成长的历程。
现在,也让我们来表达对“美好”的“感受”吧。请以“感受美好”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内容,自拟文题,写一篇六、七百字的作文。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与人名。
目前话题作文的“引入”形式,可以用六个“一”来概括:或者是一个寓言,或者是一个故事,或者是一个事实,或者是一个假设,或者是一段语录之类的语言材料,或者是命题人自己写的一组句子;但无论怎样写,都极少有涉及到语文教材或者学生所学过的课文的。很明显,这个作文题美在“话题”的“导语”之上,它直击同学们学习过的课文,用精致的语言点示其内涵,用分类横联的方式进行整合,让学生一接触题目就感受到一种迎面而来的美感,就有所触动,有所联想;这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话题作文的“引入”形式,是一个刻意的创新。
第五,坚持创新
荆州市的中考语文命题做到了年年创新,年年有新意。2004年的中考阅读题的设计,不仅注意到所选材料文笔精美, 而且注意到题干设计中的“对话”手法。如《人是一本书》这份阅读题,题干之新,即使是全国课改实验区的中考阅读题也不能及:
四、阅读选文《人是一本书》,完成下面13-18题。
人是一本书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读书。
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
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
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         )的人像一本散文集,(            )的人是一本抒情诗,(          )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         )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做人如写书。
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绘出美丽的插图。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13.写法体味——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句是:
14.要点概括——这篇文章中能表达全文要点的句子是:
15.词句理解——将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归位于文中括号,其先后顺序应是:
思维缜密       洒脱飘逸       多愁善感        乐观风趣
16.语言品味——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写在下面:
17.内容探究——本文最后一段话给我们的暗示是:
18.情感体验——请以“人生”为话题,写一个短小精美有内涵的句子:
课标明确指出,精读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要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人是一本书》的阅读题的设计,充分地表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评价要求特别是对精读评价的要求,表现出理念明确的设题之美。六个题目分别着眼于写法体味、要点概括、词句理解、语言品味、内容探究和情感体验,将课标的理念表现得清晰而又透明。
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和答题要求,完全靠题干来点明。题干的设计要指向明确,一语中的,干净利索。从中考来看,题干的设计尤其要注意简洁明了,最好不要运用长句,最好不要引用过长的原文,最好不要一题多问。《人是一本书》阅读题题干不仅相当好地注意了上述问题 ,而且设计新颖,别具一格,个性鲜明,颇有创意。首先,六个题干都是“双层结构”,第一层点示考点的角度,第二层提出答题的要求,中间用破折号相联,结构非常清晰,表达非常简明。这样的题干,实际上是给考生以“知情权”,让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能够知道自己在哪一个能力层次上答题,知道自己在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答题。其次,六个题干排列有序,由粗而细,由整体把握到情感体验,由要点概括到内容探究,由答案趋向唯一到答案的个性化,内在的逻辑关系处理得细腻而又严密。第三,六个题干的排列显现出一种递进之美,一种排比之美,也就表现出了一种文面之美。
附答案:13.人是一本书   14.看人如读书   做人如写书  15.洒脱飘逸  多愁善感乐观风趣   思维缜密  16.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或: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17.我们每个人都要写好自己这本书,争取做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与之基本相近的表达也可)  18.(答案不惟一,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
二、成绩分析
为便于了解全市初中语文的整体水平,分析其得失情况,现将荆州市2004年中考成绩统计以及全市各学校中考语文的成绩状况列表如下:
表一 :              荆州市2004中考语文成绩统计表
单位
考生数
高分人数
高分率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低分人数
低分率
最高分
平均分
沙市
5621
721
12.8
4858
86.4
34
0.6
113
83.3
荆州
7781
707
9.1
5713
73.4
56
0.7
111
79.0
江陵
2985
104
3.5
2215
74.2
9
0.3
107
77.6
松滋
5116
594
11.6
4431
86.6
17
0.3
109
83.5
公安
13964
1156
8.3
10619
76.0
66
0.5
115
79.6
石首
8547
468
5.5
6697
78.4
19
0.2
111
79.6
监利
15495
1043
6.7
11894
76.8
67
0.4
114
79.4
洪湖
8784
75
0.9
5338
60.8
29
0.3
104
73.5
沙洋
214
20
9.3
136
63.6
2
0.9
108
76.4
合计
68507
4888
7.1
51901
75.8
299
0.4
115
79
由上表可以看出,由于我市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今年的语文成绩与去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除高分率不如人意以外,其它各项指标在荆州市均处领先地位,总体位次也居荆州市上游水平,这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低分率仍然控制得较好,及格率、均分名列前茅。但与沙市、松滋、公安等先进县、市、区比较,仍有较大的距离,特别是表现在高分层面上。高分仍然不高,最高分只有114分,与荆州最高分相比相差4分;高分层面小,96分以上的人数所占的比率(即高分率)只有5.5%,居全市下游水平。我市本届学生按理说,整体素质应该是比较好的,而语文高分率不高,高分层面小,这是不正常的。通过对试卷答题情况的调查,从试卷反馈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从整体上看,有如下八大弱点:
一是卷面书写,掉以轻心;二是字词填写,随处有误;三是背诵默写,大片空白;四是组句成段,随意拼接;五是仿句写句,单调呆板;六是活题阅读,难以应对;七是作文题材,平淡陈旧;八是文章写作,思路狭窄。
就作文而言,也有如下普遍存在的毛病:
一是“套”。如不少的学生写“初中生活”的“美”,就是“喜”、“怒”、“哀”、“乐”四大块的格式。
二是“假”。编造的痕迹严重。如有学生写自己坐车,有人给自己送磁带,于是感受到了生活的美。
三是“旧”。如不少的学生写《感受初三》。说这是最苦的日子,其中也有快乐。又如有的学生写开学第一天,在排座位时别人给自己让位子。
四是“泛”。如有些学生写“历史”,“人生”,写“奋斗”,大而无当,大而无“点”。
五是“盲”。即乱写。不管题目的要求“自由发挥”,或将原来背好了的与考题无关的文章写一遍。如有的考生写的就是原来某地的话题作文“梦”。
六是怪。即思想出了毛病。有一位考生写《跛子也美丽》,有一位考生写《临死的感觉》。
七是“傻”。这是每年都有的事,而且人数不少,总有一批考生开头结尾写得不错,但是当中就是抄的试卷中的阅读题。
八是“抄”。即抄袭。最明显的是有一批学生在写“感受生活之美”时,都抄了同一篇习作。如有篇习作的开头是“我快要死了”,结尾是“我的眼泪在飞”。
说到底,学生的不少失误还是与老师的指导有关。2004年的“背诵默写”大面积失分就与教师猜题押宝有关,非常多的老师只让学生默写所谓“最有可能考”的内容,而不是要求学生脚踏实地地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行“有效背诵”,结果不少的学生学了三年语文,背诵默写只得了零分。再比如说学生抄袭作文的问题,一定是班上的集体行动,这个班的语文老师肯定有责任。这说明我们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整理,抓文体特点不够,缺乏对知识的拓展与迁移,因此在语文考试中才出现了这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表二:          石首市2004年中考语文成绩统计(实考)
单位
参考数
高分数
高分率
及格数
及格率
均分
总积分
文峰中学
944
73
0.08
714
0.76
78.55
1241.92
笔架山中学
936
58
0.06
735
0.79
79.93
1259.25
文汇中学
158
3
0.02
88
0.56
67.84
918.96
东方中学
332
14
0.04
232
0.70
76.79
1133.34
金平中学
124
2
0.02
82
0.66
74.28
1052.06
横市镇中学
633
58
0.09
544
0.86
82.02
1379.44
新厂镇中学
495
22
0.04
382
0.77
79.46
1222.36
大垸乡中学
540
22
0.04
451
0.84
79.68
1282.49
泥南中学
148
4
0.03
111
0.75
74.88
1156.82
小河镇中学
427
28
0.07
376
0.88
81.19
1365.22
桃花山镇中学
398
42
0.11
345
0.87
83.26
1409.77
调关一中
325
19
0.06
252
0.78
77.79
1234.48
调关二中
143
3
0.02
109
0.76
74.87
1161.75
焦山河中学
325
8
0.02
238
0.73
76.71
1145.42
东升一中
397
19
0.05
292
0.74
77.92
1182.56
东升二中
230
3
0.01
152
0.66
75.47
1053.85
高基庙中学
528
24
0.05
386
0.73
77.84
1174.80
久合垸中学
303
4
0.01
193
0.64
75.27
1029.16
高陵中学
460
23
0.05
386
0.84
80.32
1300.73
南口镇中学
265
8
0.03
213
0.80
78.53
1232.66
团山镇中学
470
31
0.07
399
0.85
82.02
1338.18
全市
8581
468
0.05
6680
0.78
78.89
1238.38
上表显示:
按实考情况统计,高分率居全市前列的学校有:桃花山镇中学、横市镇中学、文峰中学、小河镇中学、团山镇中学、笔架山中学、调关镇一中等;
合格率居全市前列的学校有:小河镇中学、桃花山镇中学、横市镇中学、团山镇中学、大垸镇中学、高陵镇中学、南口镇中学等;
均分居全市前列的学校有:桃花山镇中学、横市镇中学、团山镇中学、小河镇中学、高陵镇中学、笔架山中学、大垸镇中学等;
总积分居全市前列的学校有:桃花山镇中学、横市镇中学、小河镇中学、团山镇中学、高陵镇中学、大垸镇中学、笔架山中学等。
以上这些学校语文学科之所以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能在全市居于领先地位,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因素:一是学校领导重视,工作深入扎实,实行蹲班、蹲点、蹲学科,过程管理抓得实;二是语文教师团结协作,实施集体备课,发挥了较强的集体优势,精钻教材、细研考纲,备考环节落得实;三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整体发展,培优补差措施力;四是重视课标理念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站得高,看得远,中考定位准,课堂效益高;五是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注重知识的拓展与迁移;六是写作指导、写作训练系统化,序列化。
但有些学校高分人数寥寥无几,合格率不到60%,均分与全市最高均分比相差近20分,的确使人感到痛心;还有的学校语文学科在历年考试中,成绩屡次拖全市的后腿,这应当足以引起相关学校的领导深思。
三、2004年中考复习备考意见
1、要认真、扎实地上好新课。新课的教学不能走过场,特别是文言诗文的教学,要认真落实每一个知识点,搞好知识积累。对于其它新课的教学,要抓文体特点,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搞好学法迁移。
2、要突出复习重点。各校初三备课组要认真研究荆州市教研室编印的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和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把握复习重点。荆州市考虑到今年各学校使用的教材不一致,统一规定以三套教材的公共篇目为基本篇目,其中文言文20篇、文言诗文28首、现代文课文30篇(篇目名已下发),这些基本篇目是复习的重点,在复习时要做到"三突出":突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突出课外阅读训练,突出写作训练。
3、复习要有针对性--对于2004年中考中存在的“八大弱点”,和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设题训练。要克服盲点--一定要正视作文的复习指导,一定要有复习的套路。要关注热点--对目前正流行的热门考点如句式题、信息题、语言实用题都要认真复习。
4、要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近年来,考试的改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重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转向重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概括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紧扣教材,指点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通过教学,大力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5、要强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训练方面,应突出如下“八大基本能力”的训练,即基本辨识能力、基本分析能力、整体把握能力、概括提炼能力、阐释解说能力、语言品析能力、手法欣赏能力、感悟评价析能力等。或者说是“十大基本能力”的训练,即文体辨识能力、略读浏览能力(含文意把握能力)、思路分析能力、要点概括能力、词句理解能力、作品感受能力、内容探究能力、文学欣赏能力、迁移拓展能力、综合理解能力等。
6、要狠抓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荆州市中考作文,从命题作文到半命题作文到逐步过渡到淡化文体作文,作文的要求对展示学生水平和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04年的中考作文为话题作文,2005年也可能还是话题作文。要使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这就需要老师们按照荆州市教研员余映潮老师的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序列训练,认真设计好作文复习、写作、评讲的课型,将作文复习真正落到实处。
7 、要全面落实阶段检测。语文的阶段评价是落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新课教学,还是每一轮复习过程中的阶段检测都是必不可少的,更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并不意味着不要或少搞检测。除了荆州市教研室编印的总复习训练题和我室编印的单元题、考前训练题外,大家可以根据本校各班的实际情况组编课堂练习或专题强化训练题,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将过程评价、阶段过关切实落到实处。

第一部分  试题情况说明
回首我们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探索之路,宜昌的中考语文评价改革始终以全新的姿态和面貌走在改革的前列。每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都力求从不同的角度给考生以意外的惊喜,给教学以精彩的回报。我们认为,一套语文试题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应有风姿绰约的个性姿态,更应有卓尔不群的精神风骨。这也是我们在今年的语文试题中将要体现的评价理念和命制主题。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2010年的语文中考我们坚持能力立意的方向不变,力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角度来展示语文教学的姿态,发挥评价对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学生语文素养是伴随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增强而不断提高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表明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今年的试题尤其重视对语文的积累考查,在每篇阅读材料题之后通过形式多样的链接,巧妙考查学生的积累和运用能力,分值达到12分之多。这里不是在简单的考查学生对语言现象的死记硬背,而是重在考查学生理解、感悟、鉴赏、应用积累的能力。如第19题要求默写杜甫《绝句》中写出了门窗‘可望’审美效果的相关诗句,第30小题请顺其思路仿写等题,都是在动态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积累的能力。强化对必要语言积累的考查,意在引起师生对“积累”的重视。
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语文新课程为了打破“以知识为中心”的禁锢,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新教材中语文知识的严重缺位,又让教师在教学中感觉无知识可教,从而让语文知识教学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界。今年的语文试题中我们有意识突出必要语文知识的考查,间接考查各种知识点的题型大幅增加,出现了诸如“过渡段(第16题)”、“关联词语(第18题)”、“直接引用、间接引用(第32题)”等常用语文知识及应用能力的考查题型。强化对必要语文知识的考查,旨在引起广大考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并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师能高度重视实用语文知识的开发与建构。
虽然我们在不断调整语文积累和实用语文知识的考查角度,但在终结性考试中坚持能力立意的基本思想始终没有改变。据初步统计,今年的语文试题,全卷汉字阅读两部分共70分。其中,从评价层次看:记忆层次占12分,理解层次占29分,运用层次占14分,评析部分占7分,创造部分占8分。从难度估计看:易度题占32分,中度题占28分,难度题占10分。从量化分析来看,强化能力,注重应用,不仅是本卷的重要特色,而且也将是未来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我们尤其注重加大阅读能力考查的覆盖面,阅读部分既有对文言词句(8、12)、朗读节奏(11)的考查,也有语句仿拟(30),句子理解(7、15)的考查;既有对语法修辞(18、30)、表达方式(32)的考查,也有对语感差异(22、27)、知识迁移(24)的考查;既有对文章整体理解(6、9、10)、思路把握(14、20、26)、要点提炼(29、31)的考查,也有对涵咏鉴赏(17)、文章结构(26、28)、创意点评(23、33)的考查。今年的阅读量达到6525字,为历年来中考阅读量之最。继续强化对语文能力的考查,旨在进一步凸显能力重点,引领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把重心聚焦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上来。
长期以来,“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仍然盛行,它不仅有违于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和要求,而且背离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原则。今年的语文试题,我们特别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如第4小题要求考生运用汉字的组词功能组词;第5题的“年度汉字”遴选,第17题根据阅读材料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第24题结合相关历史背景评价梁漱溟的精神风骨等题,都是在学习过程中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及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对学习智慧的考查,旨在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语文教学“应该努力把知识教学融合在语文学习活动之中”,“把适宜的语文知识置于适宜的位置以适宜的方式进行学习”。
丰厚的积淀,灵活的能力,科学的方法,全面的素养这便是我们在今年的试题中要呈现的语文姿态,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努力倡导的语文教学观。
在考试中关注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凸显语文学科的精神风骨,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是今年语文试题的另一鲜明特色。
语文课程既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包括道德情感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弘扬。语文教学如果抽掉人文内涵,只训练语言文字的形式,就会使语文教学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发挥语文课程价值的导向作用,通过阅读材料的选择来彰显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是试题选材的一个着力关注点。为此,我们遴选古代先贤的诗文来关注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精选体现中国人对自然山水态度的文章传达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感受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的傲然风骨来鼓励学生做有个性、有人格、有风骨的人;通过分享生活中“美丽的智慧”来感受亲情的温馨和人性的善良……试卷选点设题巧妙,旨意明确。如第23题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概括梁漱溟所讽刺的这位“文化名人”的低下人格;第24题请你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和梁漱溟的精神风骨说说为什么“中国的二十世纪,假若没有梁漱溟,该有多么失色!”;第25题积累链接,由梁漱溟的人格魅力,可以自然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两句话等题都较鲜明的体现了“语文的风骨”。凸显语文课程价值的导向作用,旨在引导学生从浩如烟海的历代作品中发掘出我们民族的语言之根、道德之根、情感之根。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记载着人的思维和情感,具有人的“灵性”。学生学习母语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丰富自我精神,培育自我思想,形成自我个性的过程。可以说,学习一个词,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窗,学习一句话,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学习一篇文章,就是把人领进一片新天地。如第22题请分别解释“宪草”和“草宪”两个加点词语的意思。除了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之外,更是为了让考生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梁漱溟敢于直谏的独立人格;《中国人的山水观》中第27题请将“赋诗”“旷怀”“寻真”三个词语分别还原到原文的空格处,既是为了考查词义的辨析和句子的理解能力,也是为了让考生在答题中受到山水情怀的熏陶。即使是如“积累链接”也尽量关注人文情怀,如第34题“感动之余,让我们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最后两句来为这一家人祝福吧。”既考查了在具体语境中运用积累的能力,也让考生把自己的感动升华为一种美好的人文情怀,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整套试卷的情感升华。凸显语言学习的人文熏陶作用,旨在落实语文教学的双重目标,促进学生言语和精神的同步成长。
在评价中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是我们在命制试题中始终牢记的评价观。如今年的作文试题《美丽的智慧》,延续了2009年作文的思路和风格,虽是命题作文,但选材宽泛,摒弃了说教成分,要求更加平易近人,更观照初三毕业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个性体验,更关心他们的心灵成长和人格养成。这样的作文题目不仅让考生有所写,还会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悟,写作思维更为活跃,更易于写出新颖活泼的文章。整套试卷在传承和保持宜昌市近年中考语文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回归考试本真,不追求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整套试题无论是试卷的外观形式,还是题型的设计,都力求让学生有熟悉和亲切之感。我们希望考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次考试,同时也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一次难忘的阅读之旅,学习之旅和体验之旅,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评价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和谐理念,自然情怀,独立人格,人文关怀——便是我们在今年的试卷中要彰显的“语文风骨”,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不断追寻的语文教学观。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展示语文的姿态,追寻语文的风骨,既是我们虔诚的奉献,也是我们真诚的期待。但愿我们对语文教学姿态和风骨的探寻与追索,能够为我市未来的语文教学研究开启新思维,作出新贡献。
第二部分  测试情况
以下是宜昌市城区2010年语文学业考试数据分析情况:
(一)测得各等级分布情况如下图:(共7937人)
A 46 0.58% ;B 244  3.07%;C、664  8.37% ;D、1113 14.02%;E1239  15.61%;F1973 24.86%;G 1200;15.12%;H 673 8.48%;I 785 9.89%
(二)测得全卷难度为0.68。均分81.4。
第三部分  具体分析
(一)汉字部分
1.【满分2分,平均1.37分,难度值0.685】
本题是单纯的写字和注音题。第①小题,正确答案为“xié”。试题答卷呈现:学生基本功较差。具体表现为分不清韵母ei和ie;也未掌握基本拼读规则:声调误标在i上,并且不能区分二声和三声。第②小题,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正确答案为“遐”。试题答卷呈现问题:不能分清“暇、瑕、霞”和“遐”这一组形近字的意义区别,没能根据形旁理解字义、词义,记忆混乱,出现误填;个别学生“辶”选对,但部分右边写成“殳”(shū)。
2.【满分2分,平均1.46分,难度值0.73】
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药材好,药才好”两个加点的同音字。答卷呈现:第一个“材”字解释正确率较高,表现出学生对这个字所指是名词“材料”的准确。第二个“才”字的解释,正确率偏低,表现为①没有掌握答题基本方法,或者说没有审清题,不是按题解释字义,而是笼统的回答两句话,或是答非所问的说两个字的词性或用法,如写为“表判断”“表顺承”“表肯定”等。②没有根据语境理解字的含义,而是随性的理解“才”为“刚才”“才子”“才华”“十分”“这样”“真的”等。.
3. 【满分2分,平均0.59分,难度值0.295】
本题考查在成语积累中对字的正确把握。答卷呈现:①不少人对“门可罗雀”“声名鹊起”没有记忆,即根本没有积累,答案空缺。这两个字是宜昌市语文教研活动“汉字教学”专题研究中的典型案例。②还有部分学生,把两个同音字“雀”“鹊”填颠倒了,没能掌握成语的文化含义。③有些考生没有看清题目,把“解释这个字的意思”做成解释整个成语。本题。
4. 【满分2分,平均1.58分,难度值0.79】本题考查灵活运用两个汉字组词,字序不同,意义迥异的表达能力。这是我们在研究汉字教学中的生产的创新题型。通过试做本题,变考场为学习的场所
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强大组词功能,感受到千年汉字的文化魅力。答卷呈现答案丰富多彩,意味隽永,文化气息浓厚。如:公主,主公;山东,东山;花落,落花;人家,家人等。
5. 【满分2分,平均1.77,难度值0.88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关注时事及理解运用汉字的能力。让考生遴选“年度汉字”,这是一道颇具智慧的题目。因为本题由似乎只是一个有追逐社会热点的题目,但它却分明彰显着浓厚的语文味,出题者正是由此引导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必须兼顾历史文化和社会时政,也由此提升思想水平。答卷呈现: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理解题意。因此能从现实生活出发,结合2010年度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世博会、玉树地震、抗旱等遴选汉字,如:世、震、旱等,也有关注环保、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发展的,如:绿、房、涨、升、进等;还有反映网络文化特征的,如:囧、哥等都是。这些都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反映学生对当前时政热点及现实生活有比较高的关注度。但是,有少数学生由于对时政热点缺乏敏感度,以至于出现空题现象;还有一部分没有认真读题,没有明确题目要求,机械的对汉字作解读。如:晕,体现自己的心情,内心的郁闷;学,现代汉字是“学”,古代汉字是“學”;山,这个字就好像是一座巍峨的大山耸立在你眼前一样;好,左右结构,由女、子构成,象征中国现在男女平等的思想。
(二)阅读部分
第一大题——古诗文阅读
6.【满分2分,平均0.98分,难度值0.49】
普遍的问题是,题目要求找表示时间的词句,不少学生却回答表示方位或写景的词,如“海天东望”,“星河一道”,“风吹古木”等。有一部分答对一问,还有一些空题现象。
7.【满分2分,平均1.55分,难度值0.77】
本题有诗下注释,题目也有明确学习的方法引领,因此属于仿照翻译,有很强的操作性。不乏翻译佳句,如:“日照沙滩,一地素白,像披上一层霜,但时间是夏季,故称‘夏夜霜’”;
“明月照着莽莽白沙,雾一般朦胧,又因在夏天,故称‘夏夜霜’”。但仍有部分同学没有理解“夏夜霜”是比喻句,有的同学虽写出比喻,却写成“秋霜”,“冬霜”或“月光照在海面(树上)等”,显然没有认真读诗读题。表述不够简洁、准确,也导致不能得全分。
8.【满分2分,平均0.82,难度值0.41】
本题为解释四个文言单字,难度较以往有所增加。分值不大,意味明显。教学中文言字词是薄弱环节,我们应加强字词的习得。试卷呈现:得零分和放弃答题的较多,得满分的较少。常见错误有:“就”解释为“将就”“完成”“将要”“就是”等,没有体现明显的动作;“殚”解释为“屈指”“清晰”“准确”,甚至解释为“禅”;“若”解释为“你”“假如”“如果”等;“或”解释为“或者”“要么”等,也有不够准确的“有的人”“有时”“有的雾”“有的云”等。
建议教学中,要求并强调学生将解释的意思带入原句,检验是否能表达合乎情理的意思,这样可以避免部分错误,促进深入周密的思考,提高答题效果。
9.【满分2分,平均1.77,难度值0.88 】
本题是对围绕文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阐述理由的能力考查。因为是二选一的选择题,只需简要说理,得分点明确,所以得分率较高。佳作举例:“望”统领全篇,文中都在写作者眺望的景色,所以“望”字统领了全篇;全文以视觉的角度来描写景色,一个“望”字将景色尽收眼底。“夕”字统领全篇,本文主要描写的就是夕阳西下,傍晚时分的景色。不足之处:①空题较多。②没认真审题,二选一,有的选二者都赞成。③作分析时,有的答非所问,无明确回答,如:选“‘望’,因为‘夕’只是一个时间,与‘夕’无关”;④分析笼统,逻辑不严密,如:“因为‘望’的内容多”;“因为此诗写的作者观景,与‘夕’字搭配,这样更体现作者的喜爱之情”;⑤没理解题意,写成对“望”字的理解。如:“‘望’字就是用眼睛看”;“‘望’体现作者居高临下”。⑥语言表达不准确。如:“都是作者望出的景,没有望哪儿来的景”;“把‘望’作为线索”;“以‘望’为主旨”。⑦答案复杂,如:“通过‘望’引出下文,抒发感情,‘望’字写出了作者的期盼渴望之情”等。
10.【满分2分,平均1.00,难度值0.5】
本考点是考查说明文的立足点和方位。大多数同学能按要求准确找出立足点和表示方位的词语,只是还有一部分同学不够仔细,方位词没找全而丢分。明显的错误存在于①没有读懂文章,答题不准确。如将“立足点”答为“得石台”、“台东径断”、“海天东望”等。②审题有误。对第2问“以立足点为中心,共写了哪几个方位的景物”,部分同学错误的理解成描写了哪些景物,如“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等。
11.【满分2分,平均1.65,难度值0.825】
此题是文言句读的考查,正确率较高。错误的表现为①断句与朗读节奏混为一团,如“其/沫/乃如/散珠喷雾……”;还有的甚至画为两个字一处句读。②没有读懂句意,导致错误,如“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等。
12.【满分2分,平均1.14,难度值0.57】
文言关键句子翻译是常规考点。本考题设有四个字作为得分点,即“者”“度”“是”“穷”。前三个字得分较多,最后一个“穷”字许多同学都没有翻译出来,或者译成“没有完”,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关照上下文去理解。
13.【满分2分,平均0.55. ,难度值0.275 】
此题考点既关涉文言诗词的积累,也考查了语文知识的学习。得分率较低,暴露语文知识教学不够落实。颔联、颈联不分;意思没理解导致错别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写成“溅”,“没”写成“末”,“蹄”写成“啼”;还有部分空题。
第二大题——《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14. 【满分2分,平均1.77,难度值0.885】
本考点是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提炼要点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能读清题目,读懂文段,并绕过思维小障碍,准确回答。四个空在文段中本是连在一起的,出题者有意将最重要的一点单列了出来,就有少数同学,没有认真读题,在最后一空,没能跨过这个小坎,填上了“居人”、“艺术”等词,以致没有与前三空形成并列关系,理解错误。
15. 【满分2分,平均1.46,,难度值0.73】
本考点是对文段基本内容的理解性考查。大多数同学摘抄了原文语句作答,但对题目研读不够,回答就显得含糊,没能准确体现窗户的功能。如:窗户能够透气,还能够望出去。对这个“望出去”的结果显然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联想,这种理解是模糊的。许多同学,既能援引原文,又能扣着问题回答。好的回答如:可以透气;可以望到一个新境界,使人获得美的感受。或答:具有透气功能,审美功能等。
16. 【满分2分,平均1.40. ,难度值0.70】
本考点是对篇章中重点文段的作用的考查。正确答案是承上启下,或过渡,承接上文,开启下文,连接上下文等。有部分学生对“段落作用”没有知识储备,还有部分错误的写成总结上文,或写了错别字,如:陈上其下,乘上启下等、
17. 【满分3分,平均1.85. ,难度值0.617】
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知识迁移题。要求有能运用文中的理论知识解释“天井、院子”的园林特点。完整回答如:“因为民间的老房子的天井、院子都满足了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所以说这些建筑可算是小小的园林。”考生大都能答出“可居”、“可望”或“空间美”等关键词,但缺乏“天井、园林它们符合园林建筑的特点”这类绾总的句子,让人感到推理思路不完整,答题不规范,从而不能的全分。如:“因为它将空间合理的布置了,满足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要求。”还有同学不能抓住基本关键词“可望”或“空间美”,就要扣掉至少2分。
18. 【满分1分,平均0.46,难度值0.46】
本题考点是关联词的运用。部分同学有较好的语感,能准确填完整填写出“不是……而是……”这一对关联词。但仍有不少人错误的填为“不仅……而且……”“因为……所以……”等。
19.【满分2分,平均0.49 ,难度值0.245 】
本题考点古诗文积累。一首小学学过的《绝句》,很多试卷是空白或乱填的。不少同学填写成杜甫的《望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是不关乎窗户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知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句的同学,又出现了错别字,“含”写成“寒”,“岭”写成“陵”,“吴”写成“湖”,还有混乱的记忆“门泊东吴到客船”等句子。本题得分之低是始料不及的。
第三大题——《中国最后一位大儒》
考题传达出出题者追求“语文的姿态与风骨”的倾向。
20. 【满分2分,平均1.59. ,难度值0.795】
本题考查文段传达的核心内容的把握能力。答案“他的自信,他的无畏,他的真诚,他的傲骨”有一部分能选择此句。另有部分选择第六段“始终以天下道义为己任,以良知为己任,刚直不阿,铮铮铁骨”作答,这都是符合梁漱溟的“人格魅力”的题目要求。突出问题是有部分同学在用“他的自信……”这句作答时,有意去掉了“他的傲骨”这一点,这学生表明对“傲骨”的理解有偏差。
21. 【满分2分,平均1.28. ,难度值0.64】
本题考点是概括与句子续写。试卷呈现的问题是:①学生忽略句首的要求“一是反对……”填上的句子与给出的句首搭配不上。②题目要求给出的句子不超过10个字,不少同学严重超出。③句子意思表达不清。④马虎写错字错词“国家主席”写成“国家主度”等。⑤不重视标点符号的正确规范的使用。《宪法》一词应使用书名号,但只有部分学生能正确使用。
22. 【满分2分,平均1.52. ,难度值0.76】
本考题是“汉字部分”第4题的延伸,旨在考察结合上下文理解辨析近似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试卷呈现:较多的同学能准确解释“宪草”的含义;有部分同学解释为“宪法的草稿”,这不够准确,另有少数同学没有填写。对第二个词“草宪”的解释除了正确的解释为“草率的宪法”外,其他的解释显得很随意,没有能结合语境来理解词义,如“有缺陷的”“不完美的”“没什么价值的”甚至很口语化的说“水货”“垃圾”等。
23. 【满分2分,平均0.52. ,难度值0.26】
本考题旨在考查对古体诗的理解能力和诗意的概括能力。试卷呈现:有部分同学能仔细解读诗歌,给出了“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等不错的答案。但普遍答得较差。问题①审题有误,部分学生理解成对梁漱溟的评价。②没有理解引用古诗的含义,因此不能对人物作出准确评价。③评价欠准确,用词过重。如:“厚颜无耻”“卑鄙下流”等。④错别字较多。“趋炎附势”写成“趋言赴世”等。
24. 【满分3分,平均1.58. ,难度值0.527】
这是一道学科渗透的综合探究题,旨在考查学生课外阅读和学科知识渗透的综合能力。本题有3个得分点,能联系历史背景1分,能答出梁漱溟的精神风骨1分,能答出梁漱溟的历史作用1分。试卷呈现:部分学生能扣住历史背景来思考,能认识到梁漱溟的精神风骨,对梁漱溟在二十世纪的作用叙述的到位。如:“因为中国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动乱的年代,梁漱溟却用他铮铮的铁骨,不阿的性格,震烁中国,将中国正气又添三分。”;“梁漱溟出生在政治灰暗的时代,但他始终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格魅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刚直不阿,铮铮铁骨,他的精神震烁于今,对二十世纪的中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有的答案表述不够完整,主要是不了解历史背景。如“他不畏强权,与‘政府’对峙,创办了学校;他提出了对宪法的更改,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刚直不阿,铮铮铁骨。”还有的答案只是评价了梁漱溟的人品,没有涉及历史背景和作用。如“因为梁漱溟的品质好,行的端,做的正,他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以良知为己任,刚直不阿,铮铮铁骨。”再有一些就是错误理解时代背景、错误的理解人物的风骨或假大空的回答。如“因为二十世纪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时期,若没有梁漱溟这样的人,中国将落入外人之手”;“假如没有梁漱溟,新的宪法就不会人人平等,中国也不会有国家主席,中国就不会进步”;“梁漱溟是二十世纪里轰轰烈烈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他,二十世纪会极其沉闷。”
25.【满分2分,平均1.19,难度值0.595 】
本题考点是古诗词积累。本题最大的问题是错字迭出。2分的题目,12个字的空,出现的错字有“於”“柒”“灈”“青”“莲”等以及一些生造的字,有一个学生竟一口气写错六个字。再就是默写遗漏汉字,或将两句话写颠倒。
第四大题——《中国人的山水观》
26. 【满分2分,平均1.86. ,难度值0.93】
本题考点是对议论文观点把握的考查。正确率较高。题目答案其实就在原文之中,绝大多数同学读懂了文章,理解了题目,答题准确。极少数学生没有认真阅读原文,对题目理解偏颇。错误如:“中国人对山水有很深的了解,因为有很多神话故事都是关于山和水的。”这个答案对问题“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什么不同”没有正面回答。还有极少数人答题不完整,如:“中国人对山水是持纯欣赏的态度”,答案没有说出西方人对山水的态度。
27. 【满分3分,平均1.61. ,难度值0.537】
本考点是根据语境,准确达意,选词填空。第一空正确率很高,“饮酒”与“赋诗”相对。第二、三空“游山”与“玩水”,哪个与“寻真”和“旷怀”相对?难倒了不少人。有一半多的人,发现了“游山”和“寻真”之间的游踪联系,“玩水”和“旷怀”之间的宽阔相似点。差别细微,要精于联想比较。还有极少数学生没按要求填序号,以致白白丢分。
28. 【满分2分,平均1.29. ,难度值0.645】
本考点是考查议论文论据的意义和作用的掌握能力。试卷呈现:大部分学生能把握答题要点,较好答题。如:“文章第4段徐霞客的例子补充说明了徐霞客是为了求知而游山,更加突出中国人游山不是为了征服山,这样写使得论证更加全面。”,“说明中国人并不是所有人对山水只有游玩,也有其它原因,即为了求知,但都没有像西方人那样要征服自然。例子是为自己的论点作补充,是论据更充分。”问题①学生不清楚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在答题表述上常常使用“使说明文语言准确”或“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性”。②学生不清楚议论文的论据为观点服务这样的基本知识。一部分人照抄文中第4段中最后一句话,或把作用答为埋伏笔,作铺垫,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等。③少数学生答非所问,对问题要求不明确,或把题目要求看错,在第3段中答题。
29. 【满分2分,平均1.23. ,难度值0.615】
本考点是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准确判断的考查。大部分学生能追寻文章思路,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找到“与自然合作并善用自然”的论点,得到全分。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到这个完善的表达,而是从文章前半部分摘取了“欣赏”等词,或是凭着自己的理解给了“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答案,虽然有合理之处,但毕竟与原作观点有差距,因此无法得到全分。
30.【满分2分,平均1.26.,难度值0.63 】
本题考点既考查仿写,也关涉古诗词积累。此题有几个隐含要求①唐诗②诗句应与“山”有关③反映出诗人对“山”的“热爱”。大的部分学生完成不错。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旷达”;“‘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惬意”等。还一部分学生答案中,有的诗句中有山,但不是唐诗;有的同学的仿写句与“山”没有关联;还有古诗记忆混淆,如写成“不识庐山真面目,自缘身在最高层(应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少数写对了诗,却没有完成对诗句的理解判断。
第五大题——《智慧的美丽》
由于文段内容明白晓畅,叙事清晰又扣人心弦,情感真挚动人,学生本文段的答题应当是松一口气,轻松愉悦的应答。
31. 【满分2分,平均1.90. ,难度值0.95】
本题考点是根据语境,还原句子,客观题。答卷呈现:正确率很高。由于文章叙事性很强,情节分明,再者两个答案“这是何等冷静而自信的一个男人啊”“这是多好的一个男人啊”区别明显,所以选择正确的人多。只是有极少数没有注意审题,答案写的是句子没有填写序号。
32. 【满分2分,平均1.43. ,难度值0.715 】
本题考点是人称转换和标点符号。这是一道知识性较强的客观题。经过审题,可以明确要求如下:①句中的第二个“他”要改成“我”;②要加上“冒号、引号”;③内容不改变。答卷呈现:答对者较多。他说:“真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而我不会呢?”。错误的有:没有使用引号,如“他说,我觉得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题而我不会。”有的标点符号随便写,难以辨认,或是省掉回引号。还有将人称改换错误的:如“你觉得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题而你不会”,“他觉得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题而我不会”等。有极少数人改变了内容,如“他说:‘我很惭愧,我应该把这道题答对’”。
33. 【满分2分,平均1.87. ,难度值0.935】
本考点是解读作品人物性格。试卷呈现:正确率较高。完美答案,如:“体现在挑选东西时的孝顺,体贴与善良,答题过程中的冷静、谦逊与智慧。”“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作为答题者,他是冷静智慧的”等。当然也有错误答案,体现在①没有通读全文,答案游离在阅读材料之外,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人真诚,知恩图报”“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等。②将题目“体现在哪些方面”理解成“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如“体现在选择家庭梦想时,第一次求助时,体现在亲情和智慧方面,体现在为人处事,思考问题方面”等。③缺乏提炼信息和归纳概括,如“不仅将东西全送给了家人,还让妹妹在电话中分享成功的喜悦”。“他一切都是为了家人;不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等。
34.【满分2分,平均1.63,难度值0.815】
本题考点文言诗词积累。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广泛,为人们极度喜爱,所以默写中本题得分最高。出现的错误有①背诵不熟,写成“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千里共婵娟”等。②没看题目的要求“最后两句”,写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③错别字较多。如“愿”写成“原”“怨”,“长久”写成“常久”,“但”写成“旦”,“婵”写成“蝉”“禅”“缠”,“娟”写成“绢”“鹃”等。④有一些空白卷。
(三)写作
35.【满分50分,本题平均得分36.02. ,难度值0.72】
本次作文观照初三毕业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个性体验,更关心他们的心灵成长和人格养成。作文题目《美丽的智慧》承袭以往命题作法,它是阅读理解的延伸拓展,又是对学生审美、价值观的考查。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论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应当都有材料可写。并且只要稍动脑筋,抓住“智慧”这个词选材构思,就比较容易入题。从卷面来看,学生大多能紧扣“智慧”行文,题材范围较广,有学校学习生活、住宿生活、家庭生活、劳动生活,交友生活,农村生活等,内容异彩纷呈,事例丰富多姿,大多能通过亲身经历的或亲眼目睹的具体事件来写作,能做到记叙要素齐全,叙事清晰,中心突出,详略适当,有一定程度的真情实感。
优秀作文表现如下:
小故事揭示“小智慧”。很多同学能紧扣文题,联系生活,选取一个善意的谎言,一次摸索学习窍门的经历,一份献给父母的特殊礼物,一件经过妈妈精心修补的衣物,一次乡间劳作的巧思等揭示出人意料、欲盖弥彰、欲扬先抑、锦上添花的“小智慧”,既扣住了“智慧”,又体现了“美丽”,文笔活泼、语言俏皮。
小故事彰显“大智慧”。部分同学紧扣文题,联系生活,选取朋友、老师、父母、智者、成功者用智慧教会自己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拥有良好心态,如何具备人格魅力,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的故事,彰显深沉的人生智慧、生活智慧、学习智慧等,文笔大气,立意高远。
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试列举如下:
1.审题有失误,有部分人写成了议论文,还有写成了说明文: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体现智慧。
2.选材方面。①大量高频率事件,选材面窄,缺少个性。如:公汽上看到小偷巧妙制止;父母吵架,我化解有方;考试失败,老师鼓励;做错事后老师原谅;同学理解之情;或抄袭改编故事。②选材不能体现“智慧”。如:自己劳动;父母辛苦挣钱养家;知识竞赛;我的爸爸妈妈;舍己为人的事等,这类作文所写事中没有一点“小窍门”“小智慧”的灵性,只在结尾“贴标签式”与“智慧”挂钩。③没有“结合自身经历”来写,而是编造故事。不少学生不关注生活,不知道“智慧”在生活、学习中哪些方面有体现,自己编造故事,完全脱离生活实际。如写一个劫匪在姑妈店子里抢东西,结果把劫匪写得像智障,或是出手相助一甩手就是空调手机一千元,还有一些侠女义士身手敏捷聪明能干,情节完全不合情理,令人啼笑皆非。或是转述电视剧、故事书上的事件,自己盲从叙述。④选材有“智慧”成份,但不“美丽”,如“我”用小聪明报复弟弟;逃避批评;偷奸耍滑的事等,体现出错误的不健康的价值观。
3.构思方面。①入题太慢、详略不当。②不能扣题点题。③写的题记与主题不相符。④拼凑字数,上下文不连贯。
4.表达方面。平铺直叙,不会使用多种表达方式,一叙到底,寡然无味;语言太平实,缺乏必要的表达技巧,如借景抒情等。
5.书写方面。涂涂改改较常见,有的作文写了三分之一又全部凃掉,字迹模糊不清的也较突出。
第四部分  思考与建议
纵观这次考试,我们从审判语文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诊断我们的语文教学。
我们知道:语文科的课程内容,既包括为形成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而必需研习的作家、作品及学术界对它们的权威阐释这类人文知识,还包括为达到《标准》所规定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目标而必须教与学的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等这类“语文知识”。我们的语文试题也考查着语文课程的核心知识及核心能力,试题“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应有风姿绰约的个性姿态,更应有卓尔不群的精神风骨。”据老师们的改卷得分数字和老师们的归纳、总结和思考,提出了以下教学建议:
1.加强古诗文的积累。本卷古诗文默写满分10分,平均得分仅5.12,得分率51%,情况较差。建议按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必备篇目一定要落实。背诵、记忆、理解、运用要常讲常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储备好第一桶金。
2.进一步加强汉字教学。汉字部分满分10分,平均得分6.77.得分率68%。我们认为汉字不仅仅是一种会读会写的认知,需要适时的学得习得它的讲音形义,它也是“一种升华教育,我们必须站在文化的高度,去引导学生探究汉字的规律,领略汉字的魅力,发现汉字的神奇,去把汉字背后鲜为人知的、不为人知的东西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唤醒汉字沉睡的灵魂,才能提升我们的课堂魅力和文化品位,也才能在学生的精神世界烙上印痕,留下积淀。”
3.加强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满分16分,平均得分9.46分,难度值0.59,即得分率仅59%。建议:语文课上要适量多教一些文言文。理由很简单: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代诗歌),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两点是值得重视的:一、既要注意“言”的部分,即尽可能“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又要注意“文”的部分,突出了文章最精彩的,使学生印入更深。教学中“文”与“言”疏密相间。二、重视诵读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古汉语的用词、造句以及某些特殊的表达习惯也逐渐熟悉,这就为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4.加强语文知识的讲授。本卷涉及的表时间的、方位的词语,段落的作用,论据的作用,标点符号人称置换等语文知识满分为10分,平均得分6.1分,得分率仅61%。同时,我们还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方法”“记叙六要素”“小说三要素”“铺垫”“烘托”等一些语文知识模糊不清,答非所问。看来不少教师对语文知识的构建还重视不够。虽然我们在考试中一般不涉及这些名词术语,但不等于不需要讲。应当明确: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再运用时快速、准确的提取有效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在运用时,提高分析推理、选择判断、综合归纳的能力。所以,教学中要注重语文知识的讲解,并整合语文知识,分析挖掘教材中隐藏的“语文知识与能力”,最终形成语文能力。
5.加强阅读教学。全卷36分,(不包括积累默写仿写),平均得分24.62,难度0.68,值得分率68%。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既要侧重文章又要侧重文学。认真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和指导,有计划的进行阅读训练,加强审题训练和答题技巧的指导。
阅读理解树立“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策略。即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一篇文章,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解读文本,不要脱离整体而孤立地支解文章的个别词句。训练学生根据文本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解答阅读题的时候,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和考点准确挂钩,避免错误理解。同时加强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能力,仿词造句的能力,联系生活体验文本情感的能力,理解语言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方法的能力,及对事物质疑、释疑的能力等。
6.作文教学满分50分,平均得分36.2分,难度值0.72,得分率72%。
老师们普遍认为审题训练,注重审题指导,力求精准、到位是最为迫切的。其次选材:应大力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在生活中捕捉素材。再次,加强作文细节的指导。如分段,不少学生仍是三段式的。加强深化记叙文的写作训练,重视片断作文的写作练习。记叙文说明文写作应该人人过关,可以确定过关一些技法,如:入题、点题、点睛、插叙,倒叙,景物描写,借景抒情,先抑后扬,前后对照等技巧的训练。有针对性加强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
作文内功训练还在于加强阅读,扩大阅读面,经典阅读要落实方面。以此构建叙事能力强,细节描写具体,语言流畅自如,思想健康的、积极地、人文的情怀丰富的人生观价值观。“人品决定文品”,“眼界决定境界”。
简单说来,“让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进而“给学生一颗良知,让他们回报生活”,李研老师在《让我们的孩子离生活近些再近些》中说道,“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虽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育人目标,其实,也可以视为作文教学的最高法则。放眼四望,尽管还存在许许多多的“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依然有理由教导孩子们去热爱自然,感念生活,回报社会,因为只有善良、同情、正直、勇敢、豁达、向上等意志品质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性格之中,他们才会发现生活原来竟是如此地可歌可泣。
我们应明白,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有意识的规则建构,也要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自行发展,既要求综合养成,也要进行分别的技能训练,语文学习既是“学得”的,也是“习得”的、让我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积极走“参与课程研究,用教材教,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师专业化道路吧!“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无法不为这句话而感动:士为什么要弘大坚定?因为他们任重道远。为什么说他们任重?因为他们是把仁当作自己的人生责任的;又为什么道远?因为他们除非死掉,不然就不能卸下这副担子。这种自讨苦吃式的崇高,是如孔子、鲁迅、梁漱溟、巴金似的悲情英雄,也是李老师所代表的宜昌初中语文界的精神风骨。让我们受尊敬,让我们有所承担吧!孔子及其弟子们,在那么—个时代,就已经意识到担当道义是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甚至无法摆脱的宿命了,就已经知道执行文化批判是知识分子的基本职责了,他们怎能不伟大,又怎能不为这伟大而颠沛,造次!而我们岂能袖手旁观?

今年试卷题型基本与去年中考的题型相似。重在能力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字表述能力、语文综合能力。全卷150分,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查语言积累与运用(32分);第二部分考查阅读(课内外文言文和课内外现代文)(58分);第三部分(60分)考查写作能力。
【对试卷的评价】
试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的基本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题目不偏不怪,作文能让学生普遍有话可说。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本次的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涉及到古诗文的默写,字词的音、形、义、病句的修改,名著略览及口语表达,涉及的面较广且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估计70%的学生32分中可得26分以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按题序反馈如下:
1、第1题诗歌默写85%以上都能按要求默写出课文中的诗句,但错别字现象十分严重。如第⑴题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娇”写成“骄”;第⑷题中的“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番”写成“翻”或“般”;第⑸题中的“一览众山小”中的“小”写成“晓”;第⑺题中的“罔”写成“惘”或“”(学生自己创造的字,电脑无法打出),“殆”写成“贻”;第⑻题中的“暑”写成“署”;默写中④与⑦题中的错别字最为严重,机率达80%以上。
第(9)小题:生命是什么?注释为(课内外均可)没注明用古诗文,但答案却要求是古诗文,这样有一大部分学生用现代的语句或词语来表达,如生命是“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生命是“自强不息、为国效忠”的远大抱负。失分较严重,这是其中一原因。其二,有些古诗句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与远大抱负的界线不十分明确,似乎两者均可: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等诗句,评卷师也是通过讨论后做出决定,学生失分也就在情理之中。
2、第2题的第⑴小题根据拼音写汉字及写出相关成语部分。gǒng(拱)写成“栱”的学生较多,第⑵小题给加点字注音做的比较好,第(3)题病句的修改:其中应把“发扬”改为“发挥”,但有许多学生改成“这座桥仍‘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句子也通顺,但没有能理解同义词的辨析。
3、第3题替换成语考得较好,但有的学生将“精益求精”的“益”写成“艺”,“见异思迁”中的“异”写成“义”。
4、第4题综合性学习,第⑴题名著略览采用选择题的形成降低了难度,但有的学生可能原著没看,B与C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大多数C,失分较多。第⑵题精彩再现,大多学生“金箍棒”中的“箍”不会写,多用拼音代替。简单介绍孙悟空取经前的一件事,由于试题没有注明“故事情节”,只用“简单”两字,再加上学生审题不认真,大多学生用回目来回答,多扣1分。第⑶题点击生活这道题学生大多数能从图中写出正确的答案,答的较好。
二、阅读(四大题,共58分)
阅读(一)
此题为文言文,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分值15分,共4小题,学生平均得分约为8分。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题整体得分率不高,凸显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不够扎实,第5题基本得分在2分,主要失误是①②两小题,尤其是①题,许多学生把“沿”解释为“沿着”或“顺着”、“顺流而上”,第6题翻译题问题比较突出,很多学生的译句完全改变了原句的意思,失分点是对“虽、御风、俱净”这几个知识点的理解。第7题得分较高,但仍有少数学生还是理解成“分析正确的一项”。第8题考查两篇文章在思想感情表达上的差异,要求学生比较两文之间的不同,此种题型均在平时的练习中已接触过,可答题情况并不乐观。答题关键点是“不同的思想感情”并要求结合原文语句,但学生审题不认真,有的答题没有结合原文句子,且多数学生没有答出表达两文之间不同的思想感情也有只摘录原文语句都不做任何分析的。
总之,唯一来自课文的文言文阅读题在这次考试中得分率不高,也许是学生后期过多沉溺于练习中忽略了对文言文知识的识记,也提醒教师不要丢弃我们的课文。
阅读(二)《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为记叙文阅读,本题共计4小题18分,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内容的感悟和拓展。
试题分析:
这道是记叙文阅读,涉及的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新闻题材——汶川大地震,命题的方向主要是学生最擅长的情感类话题,而且评卷的标准又是符合学生的实际答题情况。所以,总体上学生得分率较高,基本在10分以上,其中第10、11题答得最好。
不足之处:第9题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误解成标题的作用;有的学生对含义理解不够透彻,只写出一重含义。第10题答得不够全面,容易漏掉要点。第11题大部分学生没有对“这种爱”进行解释,只摘取文中相关的语句答题,得满分的很少。第12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好颁奖词的写法,且审题不清,选择不是文中的老师进行赞颂。
阅读(三)《演奏快乐》为议论文阅读,本阅读题共计4小题11分。考查的是学生阅读短文的仔细程度和对理解能力。
【试题分析】:
这道议论文阅读,论点明确,论证条理清晰,语言严密,结构严谨。且原文已在市纲中出现过,得分较高。不足之处:第13题学生对中心论点把握不到位,可用原文的句子表述,但少数只写其中一个分论点。第14题分论点的阐述得分率高。第15题对“蓝天”的含义又没有点明,因此这题得满分的较少。第16题仿写题,学生能模仿原句的形式续写,但对内容理解浮于表面,没有抓住“美好事物”的逝去这个共同的特征,因而语意不连贯,影响了整题的得分。
阅读(四)《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为说明文阅读本题有4小道题14分,要考查说明文的对象、相关信息的提取、说明方法、以及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品析。试题分析:此题涉及的是目前热门话题之一——奥运知识题材,总体上学生得分较好,基本分在10分以上。其中第18题答得最好。
不足之处:
第17题说明的主要内容回答不够完整。第18题答题30%左右的学生对短文的阅读不够仔细,找不到有效信息。第19题作用分析不到点,不完整。第20题:分析模式不清楚,抓不到要点,评析有的脱离原文。
三、作文(60分)
作文题为话题作文“在一起”,且提示语亲切、自然,,便于考生在记叙、抒情、议论中发挥其在写故事、发议论、抒真情方面的优势。这样的作文形式达到了“降低审题难度,鼓励考生各施其才的命题初衷”,对考生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从作文的批改情况上看,考生基本都言之有物,有话可说,取材汶川地震为多,写的好的也不少,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新闻时事(国家大事)的关心,有利于培养下一代的爱国情感和团结友爱精神。
而得分也集中在二、三类卷之间,体现为分值区域为40-50分之间。
一、亮点扫描
1、构思新颖,富于个性。
①文题凝练,与众不同。如《天很蓝,心很宽》、《与爱同行》、《爱相随》
《心与心在一起》等。
②构思新颖,立意深刻
采用了反向立意的手法,构思新颖,别开一面,如《幸好没和你在一起》、《我讨厌身边的现象》等。
2、立意正确,几无偏颇。
立意最能体现一篇文章的品位、境界,也决定了考分的高低,由于文题审题难度不大,考生作文基本上能正确立意,如《和你在一起》、《我们在一起》《在一起的日子》、《与朋友在一起》等。
二、反馈不足
1、选材视野狭窄,受时事影响,70%左右的学生都选择写“5·12地震”的事件,作文选材料相似,虽有时代感,但无新意;
或是理解为“在一起”就是“早恋”,所以写这类题材的也较多。且题目的设置太容易让学生套题了。
2、选择了大题材,但又不能从小处入手,大部分文章结构松散,中心不凝炼,对于地震中的事件想要事事都写,结果内容泛泛而谈。
3、文体大多写成了议论性的散文,“形散而神不聚”是突出的问题,体现不出真情实感,人云亦云,还有些空喊口号,有成人化的思想,表现不出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一些健康的情感体验。
4、作文题与记叙文阅读,意图如出一辙,事例雷同较多,学生在语言的组织运用,材料的选择上有所缺欠,特别是汶川地震的题材在写作中稍滥了些。难得高分,一类的偏少了些。
5、书写不工整,卷面不够整洁,标点书写不规范的试卷一定数量。
问题与建议
1、阅读(一)的第8题“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原文”和“不同”两个词应加着重号加以提示,以免学生审题时的忽略。
2、阅读(二)《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与作文题要求的有相似之处,有的学生就选用阅读文的素材,在以后命题时,应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3、字体书写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不多,且标点书写不规范,建议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4、模仿作文有一定的数量,背例文套范文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我们语文老师的注意。
2008年宁德市中考语文试题质量分析
福鼎市评卷组——卷面分析
08年中考语文试卷以《语文课程标准》和《2008年福建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语文)》为依据,坚持“能力立意”、“素质立意”,努力做到结构简约、题型平易,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注重三个维度的考查,并且有相当比例的课外语言材料,同时也关注到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下面就试题内容及考试情况作具体的分析:
㈠语言积累与运用
这部分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汉字的音、形,改病句和综合性学习。总体完成情况一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错别字太多;②审题不认真;③基础知识不扎实。
第1题是默写题,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错别字多,如“娇”写成“骄”;“番”写成“翻”;“小”写成“晓”;“罔”写成“惘”;“殆”写成“贻”等等。另外,第⑼小题中“生命是什么”,许多考生不明白题目的要求,胡乱填写,而有些考生对“奉献精神”及“远大抱负”的理解不对。总之,默写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功,从卷面上可以反映出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基础不扎实。
第2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及病句的修改、词语意思的理解。其中,第⑴小题中的“拱桥”的“拱”写成“栱”;第⑵题中的拼音书写不大规范,标调标示不清的现象比比皆是;第⑶题的病句修改完成的得不错,基本上能找出本句是词语使用不当的毛病。
第3题用相关的成语替换划线内容,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还是错别字出现频繁。
第4题综合性学习,选择题基本上能得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判断失误;对孙悟空使用的兵器是“金箍棒”中的“箍”字,许多人不会写,“简单介绍孙悟空取经前的一件事”,考生可能对题意没太在意,“简单介绍”与“取经前”的要求没做到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点击生活那部分学生的等分率较高,完成的还不错。
㈡阅读题卷面分析
试卷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水平,着眼于“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具体考查学生的阅读水平。题型与往年没有太大变化。
08年的文言试题是课内的《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选文的比较阅读,共15分。内容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理解判断、比较赏析四个方面。试题凸显出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及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考察。对于认真复习文言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大部分考生的得分在10分左右。
以下是学生失分原因的分析:
第5题是加点词语的解释,少数学生审题不清,认为是给加点词注音,“沿”和“良”的错误率较高。
第6题是句子的翻译。考生失分主要在于“重点词语没有翻译(错误翻译)”“句子大意的不理解”。如“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中的“虽”误解为“虽然,“乘奔御风”错误的解释为“乘坐着像风一样快的马”。
第7题为理解性的选择题。由于考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不靠透彻,而误选为“A”较多,说明学生对“对偶”这一修辞方法掌握不够。
第8题是比较两文思想感情的差异,并结合原文语句加以分析。相当多的考生由于没有认真审题,结果没有结合原文的语句进行分析,导致失分。
总的来说,题量适中,难度较07年中考的课内外比较阅读有所降低。
记叙文《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取材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鲜活素材,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强调感悟人生,注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体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特点。题型设计突出整体感悟和情感表达的个性张扬。考生作答本题总体情况较好,得分率据抽样统计约为12.3分,但在作答本题过程中也出现如下情况:
第9题:文章的标题“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有哪两重含义?注重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但多数考生只答到“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定格在废墟里”这一层面的含义,而“他们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这一层面的含义,较少学生提及,因而失分较多。
第10题:体味语言,体验情感。第⑴题较多考生无法感受那些老师们之所以有那样的“姿势”所展现的精神风采。第⑵题从“不得不含泪”体味救援人员当时所处情境的心情,部分考生体味不全面。
第11题:请你说说对第⑽段中“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无比壮美”这句话的理解。经考查,发现多数考生对题意不理解,在作答中只作简单的叙述,不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加以分析。
第12题:读完全文,请你给文中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有一定的文采,不超过60字)部分考生在作答中不能扣紧文中所提及老师的特点,作答缺少文采,泛泛而谈,甚至有些考生审题不认真,写成给自己学校的老师写颁奖词。当然也不乏有精妙之作。此题得分率相对较高。
议论文阅读共考查四个知识点:⑴是中心论点;⑵是分论点;⑶是根据文意理解句子;⑷是仿写。从总体上看,本题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第13小题和第14小题大部分的考生能在文本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回答得比较好。相对而言,第15小题和第16小题失分率较高。第15小题主要是有的考生题目理解不够到位,如有的回答“只要主动的寻找快乐,快乐就会在我们身边,快乐其实就在不远处”,还有的回答表述不完整,如“人不能低着头,那样是自卑的,是看不见蓝天的,人应该自信的抬头,才能展翅飞翔”。第16小题主要表现在有的考生没有关注到仿写在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如“小草枯萎了,还有万物复苏春天的到来”“蜡烛灭了,还有点燃的机会”“夕阳西下,还有未来美丽的时光”等等,造成失分,甚至不得分。
说明文的阅读紧扣时代热点又不乏对说明知识点的考查。本题共14分,学生平均得分10.7分,第17题得3分,第18题得3.5分,第19题得2.2分,第20题得2分。
第17题:本文主要说明什么?题目设计给学生造成歧义,易让考生误解,是回答内容还是结论?考生在这里就会出现两种答案,有的考生只答“奥运火炬”或“火炬”;有的考生回答稍微具体些,“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而忽略了在“选材和设计”方面,因而回答完整的相对较少。
第18题得分率较高。大部分的考生对这道题分析较具体,尤其是“视觉效果”88%的考生能清楚写出;“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有50%的考生只考虑天气的因素,而忽略其他客观因素,回答成“即使遇到大风暴雨的天气,埋在火炬顶端下方的预燃室仍不受影响,保证火炬继续燃烧”,这说明考生对最佳答案理解不够透彻,归纳水平有待提高。
第19题主要失分是部分考生混淆了文体术语,出现了排比、对比、举例论证等词汇,还有错别字情况严重,如“列”写成“例”,“数据”写成“数子”;有部分考生把“列数据”写成“举例子”,更为严重的是考生没有结合语境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第20题本题得分率不高没有抓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进行分析。有些考生对“可能”这个词语语气(天气状况)分析忽略,只答到“不确定”,十分之一的考生无从下手,空白不答;有的考生则漫无边际的联想,既然是“可能”就答到“许多没有想到的事情”,而不是“天气状况”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总体而言,大部分不能准确的把握标准答案。
㈢作文卷面分析
本次考场作文以“在一起”为话题,富有人文关怀,作文题目比较新颖,能教好地考查学生的应考能力和写作水平,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平时积累,写出一篇比较实在的考场作文,小部分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写出有一定质量的考场作文。本次共有5000多份作文中,评出满分(60分)有12份。判一类的作文(57-59分)比例也不少。作文组老师在阅卷过程发现能够得高分的考场作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⑴感情真挚的,如写与爷爷、外婆等在一起的素材。⑵内容比较实在的,如与书籍在一起的。⑶书写美观、文采斐然的作文照常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⑷善于各种描写、能引诗入文的,引用一些优美的古今诗句、给人启迪的歌词、奋发向上的俗语等,如同锦上添花,文章增色不少,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在一起”这一话题内涵,以及对这一话题的提示语认识不够深入,也许平时对话题作文训练不足,写出来考场作文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⑴作文入题慢,空发议论几段,然后才进入正题。⑵小部分作文偏离主题,结尾缺乏点题,部分作文没有体现“在一起”的具体情节或细节,也没有用“在一起”来贯穿全文。如《与初中生活在一起》,写的是自己的成败,与“在一起”靠不上边也没有多大关系。⑶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作文内容的实在。如由三个小标题形式组成的作文,有的前还有题记、后面还有后记的,一篇600多字作文被分成三个不相干的内容组成,范围太空泛。还有如写成实验报告的,这样作文过于注重形式、轻视内容,不值得提倡。⑷拟作文题目成问题,拟一个题目与话题无关的,且给阅卷老师评阅作文带来困难,如《老屋》,让人讳莫如深。⑸通篇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短文,把本次阅读短文《演奏快乐》抄到考场作文中,想瞒天过海,这样的考生,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吃了大亏。⑹没有用好人称,把自己当作老师来写,缺乏真实感,也容易给阅卷老师来带误解的,造成得分不高,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考场作文,这也是毕业班老师值得深思的。
二、试卷存在的不足
⑴语文卷中一些题目的表述比较模糊,容易让考生产生歧义。如第17题:本文主要说明什么?题目设计给学生造成歧义,易让考生误解,是回答内容还是结论?第4题第②小题要求简单介绍孙悟空取经前的一件事,90%的考生只写一件事,而没有作简单介绍,试卷中“简单介绍”的字眼及题后所留的不长的横线,让学生误解,以为只要写出一件事即可。
⑵有部分阅卷教师认为:语文卷中的议论文阅读《演奏快乐》与2008年宁德《初中毕业生复习丛书》(语文)中的文章一致,并且考查的中心论点的题目完全一致。这种情况是否可行。
三、对语文教学中的建议
㈠必要的语文知识的欠缺应引起教学中的重视。
从试卷中的“语言积累与运用”暴露出来的一大问题是错别字。它是导致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这可以看出平时学生对汉字的音形掌握不扎实,对母语文字知识及汉字知识教学漫不经心,以致于有90%的考生把耳熟能详的“金箍棒”中的“箍”字写错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知识的掌握,并且要落到实处,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在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㈡学生的感悟能力亟待加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而积累、感悟和熏陶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为了给教学导向,中考较注意考查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如试卷第10题“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按理说不难,但是在第①小题中较多考生无法从“紧紧护住、死死护着、紧紧搂着、死死拉住”这些词语中感受那些老师们,之所以有那样的姿势所展现的精神风采。第②小题也有部分考生不能从“不得不含泪”中全面体会求援人员当时所处情境的心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语文阅读教学重分析 而不注意感悟,重做题而不要求体验的教学现实。很明显,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2008年宁德市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语文科
一、试卷总体评价
我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宁德市2008年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及要求为主要依据,注重考查综合语文素养,突出灵活性和基础性,注重文化性和地方性,体现综合性和创新性,力求时代性和全面性,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尊重学生有个性的表达。试题考试内容的安排与试题的设计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引导学生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试卷的内容紧紧围绕着“课标”中的三个“维度”和五个“方面”展开的,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试卷由三大块构成: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结构稳定;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试题总量21题,题量合适,题型稳中有变,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书写的时间,全市平均分  96.38       ,及格率   0.76       ,优秀率    0.12     ,难易恰当,能力求为每位学生服务,让他们发挥最好的水平,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总而言之,今年试卷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字、词、句考查的分值加大,在积累与运用中占了 10分。
2、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性,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发挥语文学科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如阅读语段二《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让考生在紧张的答题过程中既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丽,又感悟到人生的真爱。
3、试卷洋溢着时代的气息、生活的气息、地域的气息。如阅读语段二《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就涉及到“四川地震”,第2题涉及屏南县的万安桥,说明文阅读题涉及到“2008北京奥运”。作文关注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引导学生关注“窗外事”。“感恩”和“责任”是当代中学生应该具备却又容易漠视的两种品质,也是目前社会正大力提倡的精神。
4、试题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部分试卷内容包括了文言诗词的记诵理解、汉字书写、拼音拼写、修改病句、成语及综合性学习,题型规范,知识点覆盖面广。
第1题,默写总共14分,默写14个句子,都是课内重点诗句,难度不大。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错字、漏字和添字现象严重。其中《观刈麦》描写农民辛苦劳作的诗句学生容易乱,往往写成“力尽不知热,但希夏日长”,最后写奉献与抱负的诗句,学生理解不到位。
第2题,本题侧重考查字词的积累与运用,难度不大,但得分并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题中,大部分同学将gǒng“拱”写成“供”,把“拱”、“供”两个形似字混淆。
(2)、“注音”题中,许多同学把砌“qì”字注成“qiè”,认为“切”字读“qiè”,“砌”也该读“qiè”,没有分辨清楚形声字。
(3)、“修改病句”中,大部分同学能找到“发挥作用”搭配不当的毛病,但没有把“发扬”改成“发挥”,偏离题意,造成错误。
第3题,书写成语,错误最多的是错别字,把“精益求精”中的“益”写成五花八门的同音字。
第4题,综合性学习,名著部分得分较高,这部分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箍”学生不会写,其次是审题不清,要求回答“取经前的故事”,可大多数学生写取经后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等。“点击生活”,大多数学生能按要求完整作答,个别学生把表格中的数据直接表达出来,有的甚至表述不清,病句较多。
(二)阅读部分由文言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四大题组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合适。设题能结合文体特点,规范,题量合适,体现多读书少做题的精神,巧设开放性的题目,很好地考查了学生阅读的各种能力,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
1、文言文的考查采用对比阅读的形式,考查的篇目是《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题型包括加点词解释、翻译句子、文章句子分析、体味思想感情。学生总体上把握得较好,失分主要表现在:
(1)第5题,解释加点字词,“沿”“良”错误率高,错误主要体现在:学生将“沿”解释成“沿着”、“顺着”、“顺流而上”、“逆流而上”的较多,将“良”解释成“很好”的较多。
(2)第6题,翻译句子方面存在的问题:“虽”字解释很多学生不到位,理解为“虽然”的占一大部分。“净”字解释为“干净”占一大部分。
(3)第8题,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审题不够认真,文章点到思想感情的差异,结合原文语句,有大部分学生在做题目时,并没有感受到题目之意,而是直接写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等;有一部分有点出差异,但并没有结合原文语句,因此,此题得分率最低。
2、阅读记叙文《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本题共4道阅读题、共18分。
(1)第9题,对“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两重含义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只能理解其中的一种,他们或写压倒在废墟下形成的肢体形状,或写压倒后留下的一种精神实质,甚至有有少部分学生仅围绕其中的一点做两次解释,不能全面地理解这一含义。
(2)第10题,加点词的理解这道题目,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第1小题大部分学生只回答“教师的献身精神,伟大,无私”等。第2题只答“救援人员的矛盾的心情”,究竟什么样的矛盾心情却没有点出,学生不能结合具体的语境具体的词语加以分析,回答问题不完整,不规范。
(3)第11题,语句的含义,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语句在文段的意思。这是道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虽然如此,却也不能抛开文本随意答题。它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出(1、这种精神的强大足以战胜任何的困难;2、这种精神的伟大,感天动地)这两个得分点。大多数学生只将句子的意思解释一次或照抄,这反映出方法意识的缺失,同时学生在答题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表达不到位,也是不能拿到满分的原因。
(4)第12题,此题写颁奖词,考查学生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的能力,体现了语文科实践性的特点。答题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人物的事例,并有一定的文采。但大多数学生不理解什么是颁奖词,也不懂如何去写颁奖词,只是一味地回答人物精神的伟大,值得大家学习,我们要感谢他们之类的语言,而忽略了用精彩优美的语言简要概括人物的事迹,以及对这种精神的赞美,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得分只在两分左右的主要原因。
3、议论文阅读《演奏快乐》的选文和问题设置都符合《新课标》关于初中阶段“阅读和理解浅易议论文”的要求,选材不会晦涩难懂,考题的设置亦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水平与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总体来看,考生本大题完成情况不错,本大题学生失分主要在第15题和16题。
第15题考查对文句“要相信,仰起头,就会有蓝天!”的理解,考生理解偏、错的不少,很多学生答题不够全面到位,本题失分较多。第16题仿写,不仅考查学生语基,也考查学生议论文的论据知识,学生得分较好,改卷时,评卷者把握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问题在于考生“形式”方面好,“内容”上答案生硬、无文采,虽能得分,但考生基本能力不够让人满意。
4、阅读说明文《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共有4小题、共14分,该题设计总体难度不大,但考生总体得分率不高,具体反馈如下:
(1)第17题,考查的是概括说明文内容的能力,得分情况较好。考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抓住中心句或答题不全面,或仅答出说明对象,或仅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
(2)第19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说明作用的分析没有抓住说明方法与说明对象特征之间的关系来回答。
(3)第20题,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考生失分的原因是没有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三)作文。
1、“在一起”这个话题灵活、不拘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更是贴近“联系”这一社会主题关系;这给了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舞台。且话题中的语段给广大考生作了破题指导:“星星与月亮在一起,夜空更加璀璨;小草和鲜花在一起,在地更加缤纷;心与心在一起,牵挂更加浓烈;与亲朋好友在一起,生活更加丰富;与书籍名士在一起,思想更加深刻。。。。。。”“星星和月亮、小草和鲜花、心和心、我和亲朋好友、我和书籍名士”点明文章必须有二者及这二者的联系,而“夜空更加璀璨;大地更加缤纷;牵挂更加浓烈;生活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便是“在一起”的价值。让学生作文时写出自己在生活中和其他的联系,说出自己从这个联系中所得到的价值和成长的收获。
2、考生面对此作文考题,大部分都能完整破题,应和题目要求。大部分学生或是说人和人的在一起,或是说人和物的在一起,人和景在一起,人和情感(例:亲情)在一起,人和书籍在一起,人和历史在一起,人和时光在一起。。。。。而在文章具体体裁上,或是记叙文,或是抒情文,或是小小说,或是散文,或是夹叙夹议文章。在满足题目要求的基础上,丰富多彩,洋洋洒洒,蔚为大观;所以大部分考生能以一个很好的分数起评。得分率76.33%,平均得分45.8,答题情况较好。
3、、优秀作文可圈可点:立意巧妙,如以时事为角度行文,大气磅礴;以亲情,友情,师生情为关注点,点点涟漪,以小见大;以古今之行,文辞共赏为文,则感受真切,凸现读书力量。这些学生妙笔生花,灵动地展现了作文者的美丽心灵。以满分作文《我和林黛玉在一起》为例,作者没有写到常人所见黛玉葬花,文章不见黛玉病态之“美”,只用一颗文学爱好者的独特视角,读红楼故事,阅黛玉诗词,见黛玉心灵,把自己和黛玉,自己和中国古典文学精粹的不解之缘娓娓道来,令人佩服。
4、中等及以下作文原因分析:大部分考生都能读懂“在一起”,看出联系,也写了“在一起”的文章,却未在作文中展现“在一起”的“联系”的内在价值,另外语言表达、文章结构都不理想,所以得分不高。还有不足之处就是:①错别字较多;②整体卷面不够美观;③少部分学生未达到字数要求;④出现个别空卷和残(两三句话)卷;⑤行文体裁不够严谨。
三、教学建议
1、加强语言积累的训练力度,打好语文基础,培养语文素养。重视积累,重视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新课标特别强调积累,积累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常用字的音、形、义,名著阅读,经典诗文的背诵默写,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所必备的有关知识等等。
2、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向课外阅读延伸,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加强阅读,尽量选取精品,训练到位。多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说会写。
3、加强阅读文言文字、词、句基本功的训练,明确命题意图,让学生踩准知识点。
4、指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勤动笔,积累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帮助学生走出“抄”、“套”的误区。
5、作文教学“写什么”和“怎样写”一样重要,不能脱离具体内容空谈写法,也不能不讲究写法一味地追求“写什么”,要有文体意识,“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
四、附表(略)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1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学期上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学期上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物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总结2,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物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物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1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一年级下册(下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下册(下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语文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化学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 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学期上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1 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学期上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大全